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9826586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49.59KB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docx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人教版
2019年(春)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
《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例2(8-9页)。
内容解析:
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
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
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
(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
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
(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
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节课以二
(1)班学生参观科技馆活动的情境引入,自然有趣,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
】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
(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
】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
(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
通过此环节设计,让学生不但在直观上认识“平均分”,而且会用语言表达“平均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5.完成“做一做”第1题。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直观表象的认识。
通过分析汇报“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和理解。
】
6.练习:
说一说。
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
出示问题一共有( )个胡萝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师:
一共有几个胡萝卜?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
)是平均分吗?
每几个一份?
平均分成了几份?
(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
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述概念,在“做一做”第2题的基础上又加练了一道类似的题目。
此环节,教师必须舍得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说,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为除法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谈话引出例2。
师:
我们刚刚帮助二
(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
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
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
(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
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
通过操作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情感需求,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通过让学生操作分学具、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深对“平均分”“每份”“几份”概念的理解。
】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
(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操作:
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
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
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橘子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
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
(如:
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同时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
(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课件演示验证。
【设计意图:
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
利用教材编排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判一判”“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巩固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
]】
4.联系生活实际:
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设计意图:
把平均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和语言说一说课堂所得所获,锻炼学生能够抓住课堂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总结。
】
板书设计:
平均分
第一组:
2、2、2、2、2
第二组:
3、3、3、3、3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第三组:
2、2、2
第四组:
5、5、5、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师: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
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
出示课件:
苹果,桃子
师:
哇!
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
怎样分呢?
我们一起瞧一瞧。
课件出示:
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
【设计意图:
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师:
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
课件出示问题:
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 )只小猴呢?
学生活动:
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
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
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
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
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
(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
(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
(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
(8里面有4个2)
教师总结:
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
(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
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
它是把12个苹果每( )个一份,分给了( )名运动员。
学生活动:
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以春季动物运动会,小动物分果冻、分苹果的情景为载体,通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借助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方法、理解含义,即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
另外,通过分苹果,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得出不同的分配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包含分”数量关系的理解:
要分的总数相同,每份数不同,所分的份数也不同。
在此环节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一)延续分苹果的情景,师:
大象伯伯是这样分的。
课件出示:
12个苹果平均分给4名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分( )个?
学生汇报
(二)比较:
与刚才的分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互动评价
教师小结:
虽然采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情况的平均分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方法虽然不同,用图表示分的过程也不同,但结果相同,都是平均分,加深理解两种活动的数量关系。
】
三、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
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
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
想一想每( )个站一排,可以站( )排。
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
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探讨。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包含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目标检测设计】
小小梳理之星: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
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网络。
借助梳理之星的评选,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兴趣。
】
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方法
例2:
按指定的份数分
例3:
按每份的个数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3页例4及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等分),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渗透模型化思想,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问题诊断:
例4是结合平均分中等分的情况教学除法的含义,而除法含义的本质就是“平均分”,学生在前面例1-例3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认识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并能用语言准确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所欠缺的就是把这一类问题概括化的表示出来,因此本节课探索的重点就是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符号表征),明确除法算式是对平均分的数学符号表示,并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是平均分的活动,然后再学习用除法表示,并结合“÷”的使用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学难点:
明确除法算式是对平均分的数学符号表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一)谈话引入
师: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看看它是谁?
出示大熊猫图片,可爱的大熊猫遇到了一些困难,想寻求大家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大熊猫说:
“我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呢?
”
师:
你们能帮助大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一)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师:
要想帮助大熊猫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什么?
生:
是“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师:
“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
每个盘子里同样多。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具代替竹笋和盘子,亲自动手分一分。
学生活动
师:
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结果怎样?
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
(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
师:
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得出:
每份同样多,都是每盘放3个。
(二)语言描述平均分
师: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分竹笋的结果?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板书: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然后图文结合,再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熟悉的操作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接着用语言描述平均分,明确除法的含义,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了基础,也为用语言叙述除法算式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作了充足的准备。
】
三、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一)引入除法
师:
刚才我们帮助大熊猫解决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
师: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用除法来计算。
(二)介绍除号
师:
加法、减法、乘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分别是“+”、“-”、“×”,除法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读作除号,板书指导除号的写法。
师:
除号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介绍除号的由来。
师:
1695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你知道除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
“÷”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设计意图:
通过相关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增强学习除法的兴趣】
(三)介绍除法算式
1.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师:
请大家试着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生:
12÷4=3。
师:
说说这样表示的理由。
引导得出:
因为÷表示平均分,所以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可以用12÷4,分得的结果是每盘同样多都是3个,所以最后等于3。
师:
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学生读。
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师:
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师:
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师:
除号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明确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
(四)在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研讨等学习活动,亲身经历除法的建构过程,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感受到学习除法的价值。
这样学生经历了从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过程,通过多种表征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的含义。
】
四、深化练习
(一)出示做一做的第1题
1.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2.动手连一连并写出除法算式。
3.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二)分一分,填一填(做一做第2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每个算式的含义。
3.比较这两题的异同。
4.还有什么事也能用10÷2=5表示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除法是一类问题的概括化表示,渗透模型化思想】
(三)读出下列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10÷2=5;18÷6=3;16÷8=2;15÷3=5。
(四)练习三的1-3题。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
目标检测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新的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增强学生主动梳理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意识,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
板书设计:
除法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12÷4=3
。
。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第4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14页例5、14页做一做、练习三4、5、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即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
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境明标
(一)复习导入
分小圆片:
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师: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
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
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观察出:
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
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
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明确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除法。
【设计意图:
直接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观察老师分圆片强化平均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
二、互动探标
(一)导入
分竹笋情境。
出示例5。
今天熊猫有个问题想让我们帮帮它,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
熊猫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请你帮帮它。
(二)感知除法
1.平均分活动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3)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每一份是4个竹笋)
(4)用自己的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
(1)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2)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
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
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
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
思考分法,再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学生用学具按照提示分一分。
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
3.探讨新知
我们能把刚才分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刚才的操作活动是不是平均分?
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
(用除法表示)。
(1)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
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3)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5
被除数 除数 商
让生说一说,由谁来分别做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平均分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写出算式后再让学生结合操作完整的说出20÷4=5的含义,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
最后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
三、概括梳标
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
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四、反馈评标
(一)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
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
每堆几个小圆片?
可以分成几堆?
(先让学生动手圈一圈)
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做被除数;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做除数;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是得到的结果做商。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
(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二)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
“做一做”对例5的内容进行巩固。
第1题通过让学生用圈一圈的方式,得到平均分的结果以及除法算式的结果。
第2题巩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强化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
(三)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要分的灯泡有几个?
那被除数应该写几?
每个灯座装几个灯泡,表示什么?
(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
可以装几个灯座?
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四)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五)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表内除法一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 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二 单元 除法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