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散文阅读.docx
- 文档编号:29824063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70.52KB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散文阅读.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散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散文阅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散文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散文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散体文章自由笔,形散神聚格调新
散文文体近几年在课标全国卷中没有出现,但是在高考考纲规定的考查范围内。
因散文不易读懂,因此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从读懂四类散文文本切入,然后分考点突破,在每一考点中,再分题型进行系统复习;对每一题型,先通过典题,揣摩解题思路,再学习相关技法。
这样有理论,有技法,有训练,形成解题能力。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
下面以2015年湖北卷、2016年天津卷为例,列举高考散文阅读的考点:
题 型
题 型
题号、题干、分值
年份及类型、
题目、作者
句段作用题
综合性
选择题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2015·高考湖北卷《头脑中的旅行》彭程
赏析语句
含意题
句段作用题
17.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8.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8分)
内容筛选
概括题
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题
18.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
请简要分析。
(4分)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综合性
选择题
探究性题
19.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8分)
从这两年的两套题以及前几年各省市所考查的散文文本阅读来看,散文阅读特点如下:
1.从阅读材料的选取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特点
(1)选材范围方面:
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
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
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2.从命题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命题规律
(1)稳中有变。
“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
纵观这些年的高考题,散文文本的考点主要有:
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其中理解词句含意、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
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坚持“主题辐射”原则。
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因命题点需知文体特征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本专题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散文。
(二)散文的特征
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
所谓“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
“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
例如,《窗》就是通过描述一系列与窗相关的事物来阐述哲理,《荷塘月色》就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说不尽的狗》就是寄寓一种生活、艺术和思想中蕴含的情趣。
(三)散文的分类
通过对近几年来高考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1.写景状物类
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1)体裁特点
①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②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③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④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A.以景勾连情思:
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B.以景渲染气氛:
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C.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
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D.寓情于景:
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E.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
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就显得自然,也能引发读者共鸣。
(2)常见的结构形式
①静赏式:
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特点:
赏景的缘由;多角度的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②情索式(以情感线索来连缀景物):
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及人——情的归结。
特点:
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
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抒情。
③象征式:
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特点:
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写象征之人;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④怀念式:
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
特点:
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
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
(3)快速读文步骤
步骤一:
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
第二步,研标题、作者;
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
写景散文:
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
咏物散文:
由物及人。
步骤二:
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
角度:
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
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
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
①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
②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
写景散文——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咏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
步骤四:
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明确所写景或物的特征,考虑手法(写景散文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咏物散文常用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明确情感或主旨。
2.议论说理类
以发表议论,阐述道理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说理散文。
议论说理类散文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它不是靠“三论”(论点、论据、论证),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
议论说理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哲理散文等。
(1)体裁特点
①内容的丰富性。
在思维形式上,议论说理类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便于作者将平日积累的大量知识,根据实际需要,精心选择那些鲜活生动的材料,恰到好处地运用,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厚重耐读,更易于打动读者。
②语言的形象性。
它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文学色彩更浓厚,整体的文学性高于一般的议论文,往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③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在表现形式上,议论说理类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无拘无束,可记叙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引经据典,可发表见解。
描写使内容形象具体,记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议论使文章富于思辨、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抒情则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2)快速读文步骤
步骤一:
抓议论,明义理
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首先要知道“理”在文中所指的内容,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解读作者深邃的思想,理解作者的义理,这是议论说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这类散文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去论证,整篇文章也不是一个完整严密论证的过程,但是它要用议论性的语句去表达一种观点,或表达对某一事物、现象的感悟、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阅读议论说理散文时,如果能把握住这些议论性的语句,那么就可以很迅速地了解议论说理散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可以很轻松地品尝文章中的哲理味道。
注意把握全文的开头段、结尾段及每段的“主旨句”,体会文中这些关键语句,把作者所要说之理准确地表达出来。
步骤二:
分层次,感理趣
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在理解“理”的同时,还要能够感受作者在阐述道理时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作者往往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通过“趣”来吸引读者阅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类散文之“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情中有理、理中含情,能将抽象的理论思考融入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例证当中。
作者的行文往往会从日常生活景物写起,因此在阅读时,只要我们能理清文本的层次,进行发散联想,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表达哲理时所体现出来的趣味。
这类散文的常见构思方式有以情为线、以理为线、以物为线(或以上三种的综合)、以时间为线、以空间为线等。
前三种比较常见,而其后两种尤其要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步骤三:
析材料,明方法
思考材料,明确方法。
分析文章围绕观点(所说之理)而运用到的材料,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作者运用怎样的方法来阐述观点。
这类散文常用到的方法有引证法、喻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等,但还应该注意这类散文常常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的特点。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已经能确定文章的主旨所在或作者的情感趋向了,文本的内涵已经把握,这就奠定了解答题目的基础。
3.文化游记类
文化游记散文是指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的一类散文。
(1)体裁特点
①取材上的文化性。
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
②文化意识强烈。
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方面来表现对象。
③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
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
在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④文化游记散文和抒情散文存在交叉关系。
如作者在记游过程中常常通过写景状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是,大部分因景抒情的散文,景常常只是一个引发感情的触发点,而游记则不论抒情色彩如何浓郁,总要摹山拟水,总要描述自然景观和与之相联系的人文景观。
(2)快速读文步骤
步骤一:
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
文化游记散文不同于其他散文,一般的,文化游记散文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逸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是有某种线索,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纲”,就可以沿着它去分析文本内容,明确写作思路和选材意图。
往往以“游记”形式开始行文,要注意立足点的变化,理清行文脉络。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等。
步骤二:
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精神实质
文化游记散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可以是名山大川、历史遗迹,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文化现象,如传统节日、茶文化、酒文化等。
鉴赏文化游记散文,就要抓住这些描写对象的特征,进而探究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实质。
名山大川或因风景秀丽而著称,或因著名历史人物而扬名。
描写历史遗迹类的文化游记散文,则要了解和掌握其相关的时代背景,诸如产生由来、历代传承、兴衰更迭等。
凡涉及历史人物的文章,要结合人物成就、古今意义以及后世人的评价。
历史事件类的文章,则要结合事件当时的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多方面考虑。
而文化现象类的散文,诸如酒文化、茶文化等,本身源远流长,阅读时要追根溯源,综合分析。
俗话说,借古讽今,察古知今。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让人更加深刻地回忆历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给现实人生指明道路。
以各种文化现象为主要写作对象的文化游记散文,则让人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冲击,感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步骤三: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深刻内涵及作用
文化游记散文因涉及对象充满历史文化意味,语言上有种历史的厚重感。
一般来说,文化游记散文很少有李白般的浪漫情怀,而多了一些对现实的追问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无限哲思。
多用修辞,注重对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
通过以上三步,基本上就可以把握文化游记类散文的主旨大意了,也就整体上读懂了文章,为解题做好了铺垫。
4.写人记事类
写人记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记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
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
(1)体裁特点
①写人记事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的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
②记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将若干零碎、琐屑的生活片段组合成篇,而这些片段又以一线贯串,来反映一个主题;记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
写人散文所写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或是一类人,或是几类人,甚至是几者的综合。
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通过叙事、人物描写来完成。
③写人、叙事往往不可分离,文中的人、事都来自于生活,而并非虚构。
无论写人还是叙事,其目的都是抒发感情,阐明事理。
④写真人真事,不虚构不夸饰,语言朴实,感情真切。
(2)快速读文步骤
步骤一:
把握要素,理清人、事关系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等基本要素。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这类文章,对这些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写出来。
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但文章中却已经具备了。
阅读这类文章,把握这些基本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步骤二:
寻找线索,理清脉络
文章往往会写到某些人或借助某些琐屑的事件来反映主旨,这些事件之间有时看来并无“直接联系”,这就更需要读者耐心、静心寻找线索(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可以是情等),梳理思路,思考这些事件都是从哪些不同角度来完成共同的主旨,也就是看作者用一个什么“神”来将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材料统摄在一起,而这个“神”最后的落脚点是人生过程中的某个道理或社会中的某个现象。
步骤三:
区分表达方式
这类文章往往夹叙夹议,所以阅读中要注意分清文中哪里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更需要思考写人过程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技巧。
注意不要把某段中的某一句抒情、议论的句子当作全文的主旨。
步骤四:
综合考虑,概括主旨
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议论、抒情等语句,进而领悟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
三、依文体特征和命题点来读文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所以在读文时先确定散文的类别,然后再运用各自的读文模式读文,即可把握散文的“神”,从而便于解答各个考点。
下面以怎样读文化游记散文为示范,学习文章怎么读。
[读文示范]
原文呈现
读文步骤
文赤壁
朱增泉
①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
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
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
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
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
他的醉态浪漫呢?
他的才情风骨呢?
他的失意豁达呢?
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
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②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③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
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
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④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
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
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
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⑤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⑥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
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
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
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⑦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
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
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
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
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
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
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⑧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
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
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
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腌臜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
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
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
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
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⑨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
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
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
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
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本文是一篇文化游记散文,阅读关键是抓住苏东坡的经历与作者抒情之间的关系。
步骤一:
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
(1)请用横线标记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语句。
(2)请用波浪线标记出作者由写景到写人转换的语句。
步骤二:
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精神实质
(1)概括苏东坡在赤壁的主要贡献。
答:
【答案】苏东坡在赤壁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从而使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成为旅游胜地。
(2)表明作者写作意图的是哪一段?
请写出直接表明意图的语句。
答:
【答案】第⑧段。
直接表明意图的语句:
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
步骤三: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深刻内涵及作用
某些位置上的关键句是理解此类文章的关键,如“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在整篇散文中起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
这样的关键语句还有很多,请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
答:
【答案】主观情绪:
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
客观环境:
“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
(2)“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中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
答:
【答案】①一个文人却挂职做了武官;②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③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④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⑤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⑥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
(3)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
答:
【答案】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
通过以上的三个步骤,我们就可把握住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即此篇文章由赤壁之景引出苏东坡的历史经历,由苏东坡的历史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的态度及对人生的感悟:
倡导人要有像苏东坡那样面对命运捉弄时的豁达情怀。
散文的其他三类也可根据各自的读文步骤来读文,只要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就能顺利地解答高考题目,因为文本的内容与形式都是为主旨服务的,高考所考的各类题型也都是围绕内容和形式设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散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