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9821139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88KB
利津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语文试题.docx
《利津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津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利津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语文试题
利津县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5月20日)
(分值:
120分时间:
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你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2.本试题不分ⅠⅡ卷,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不要直接在本试卷上答题。
3.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对应的答题卡区域,不得超出规定范围。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
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sī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
①晤②sī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②越来越发达的通讯手段改变了人们的方式,促膝长谈、书信往来几乎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③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堵,大都市的喧嚣给人以繁华之感,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A.终止勾通即使/也B.中止勾通尽管/但
C.中止沟通即使/也D.终止沟通尽管/但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冬天里,万物回归沉寂,凛冽的北风吹来,雪花洋洋洒洒,大地白茫茫一片。
B.在儒家传统中,孔子和孟子总是形影相吊:
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
则有《孟子》。
C.在亘古而苍茫的宇宙间,路遥《平凡的世界》发出的虽是平凡的声音,但这种声音
荡气回肠。
D.地处山东省中部的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
山”之称,其气势雄伟磅礴,真可谓巧夺天工。
4.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
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5.填空。
(5分)
①《我爱这土地》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炽热的爱国之情的句子是,
。
②《卖炭翁》中的“,”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都是通过刻画矛盾心理展现了劳动者的悲苦生活。
③《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对老友的怀念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
之情的句子是,。
④《黄鹤楼》中抒发诗人日暮怀归之情的句子是,。
⑤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
6.名著阅读。
(2分)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
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
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
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
A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
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以上文字选自现代作家的《》,选文中A这一人物名叫。
小说通过一系列丰富的情节内容,展现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讴
歌了人性之美。
7.综合性学习。
(5分)
我国是礼仪之邦,“礼”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深厚。
请你参加“‘礼’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礼”为会意字,从示,从豊(lǐ)。
“豊”是行礼之器。
《说文》有言:
礼,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中的“礼”
就是用其本义。
“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
”中的“礼”引申
为。
人们常用的故事教导孩子要礼让兄长,常用三顾茅庐的
故事告诉人们要(用含“礼”的成语填空)(2分)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3分)
①礼者,敬而已矣。
②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③礼天下之奇才。
(宋·苏洵《六国论》)
④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
二、阅读欣赏(共50分)
(一)(4分)
踏莎行·芳心苦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
①回塘:
曲折的水塘。
②别浦:
江河的支流入水口。
8.词中的莲花具有怎样的特征?
(2分)
9.陈廷焯评价这首词“骚情雅意,哀怨无端”,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2分)
(2)(8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畏险者或不敢度。
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注释】瀵(fèn):
由地底喷出得水。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虽乘奔御山②属引凄异
③日薄西山④畏险者或不敢度
11.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两文描绘的“山”“水”有哪些共同特点?
试结合具体内容说明。
(2分)
12.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表达了相近的情感,但在写景方法上有所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三)(8分)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我想:
“她一定是梨花。
”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
“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
“不要谢我们!
不要谢我们!
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
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
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
“你们要在这里长住?
”解放军说:
“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
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我问:
“梨花呢?
”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13.文章多次写到“梨花”,探究其在文章结构和主题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3)
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
?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
?
“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
14.结合选文探究小说情节上的特点。
(2分)
15.作者没有让作为主人公的“梨花“出现,而安排“梨花”的妹妹出场有何用意?
(3分)
(4)(14分)
人类起源,又有新说法
海洋
①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谁?
我们到哪里去?
这不仅是法国后印象派家高更创作的量大一幅油画的名字,也是人类探索存在意义时的终极之问。
古往今来,人们穷尽宗教、哲学、艺术、文学、数学和科学等种种手段,就是想找到这3个问题的答案
②仅从古人类学的角度而言,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人类起源时间表是:
约700万年前出现乍得沙热赫人,约600万年前出现原初人,约580万年前出现地猿,约420万年前出现南方古猿,约250万年前出现能人,约180万年前演化出直立人,约20万年前出现智人。
智人也就是我们现代人类的始祖。
③不过,由于迄今为止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寥寥无几,目前整理出的现代人类进化史存在不少漏洞,充斥着大量推测。
随着近年来古人类学界的屡次重大发现,这一普遍认可的时间表也时常被修正,甚至被颠覆。
④例如,据法新社5月22日报道,来自法国、德国、保加利亚、希腊、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希腊和保加利亚洞穴里发现了720万年前的前人类遗骸。
这比已知的可能最古老的前人类乍得沙赫人还古老,很可能推翻“人与黑猩猩的分化发生在非洲”的定论。
再如,6月7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两篇研究报告称,在北非摩溶哥发现的5具智人化石距今已有约30万年历史,比此前出土的最古老智人化石还要早至少10万年。
⑤这些发现不仅将人类起源的时间大大提前,也使古人类学界普追认可的“人类起源于东非”的学说遭受挑战。
⑥有关现代人类进化的证据实在是少之又少,动辄数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时间断裂,致使对同一发现有不同解读,就来得稀松平常了。
比如,对在撒哈拉以南地区之外的北非摩洛哥发现了已有约30万年历史的智人化石,主导这项研究的马克斯?
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让?
雅克?
胡布林认为,这说明30万年前的非洲堪称“人类动物园”,智人、海德堡人和納莱迪人等多种古人类有一段时期曾同时生活在那里,所谓的人类摇篮并非仅东非一地,而应遍及整个非洲大陆。
另一位举足轻重的古人类学家、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斯?
斯特林格干脆告诉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这说明人类都不一定起源于非洲,因为在非洲之外,如以色列等地,同样发现过异常古老的古人类化石。
⑦而多种古人类并存时的生存状态更是引人遐想。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劳伦斯?
巴勒姆提出,将智人出现的时间从20万年前提前至30万年前,使非洲智人与远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乃至亚洲的丹尼索瓦人曾经长时间互动成为可能。
巴勒姆认为,既然生存年代提前了10万年,说不定智人走出非洲的时间也比8万~10万年前更早。
也说不定,尼安德特人制造工具的方法,还是智人教的呢。
⑧有人喝彩,当然也有人泼冷水。
据《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美国匹兹堡大学的杰弗里?
施瓦茨认为,摩洛哥的新发现固然重要,但他无法确信那就是智人化石,因为此前研究人员把太多长相不同的化石划归于智人了,这使得解释智人起源的方式、时间和地点日益复杂,这次新发现的化石同样面临如此窘境。
伦敦大学学院的玛丽亚?
马丁农?
托里斯甚至提出,由于缺乏智人的标志性特征,即突出的前额和下巴,她不认为新发现的摩洛哥化石是智人。
⑨在古人类学界,甚至在整个科学界,每个新发现带来的问题比给出的答案更多。
⑩与摩洛哥化石类似,今年3月中国与美国科研团队在中国河南共同发现的许昌人,同样面临多重解释难以定论的难题。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距今12.5万~10.5万年,同时具有中国古人类、早期智人和欧洲尼安德特人混合特征的许昌人,上承周ロ店北京猿人,下连中国北方早期现代人,终结了中国北方现代人来自非洲的假说。
”另外一些更谨慎的研究人员则认为“不可据此武断否定迁徙自非洲的早期人群可能的基因贡献”,“可能并存多种古人类群体,不同群体之间有基因交流”。
而据刊登许昌人研究报告的《科学》杂志网站报道,还有部分研究人员干胞认为,新发现的根本不是什么许昌人,而是此前古人类学界苦苦寻觅而不得的丹尼索瓦人。
(11)丹尼索瓦人与尼安德特人同源,主要生活在亚洲,大约于3万年前消失。
丹尼索瓦原本是位于俄罗斯境内阿尔泰山区的一个石灰岩山洞。
科研人员在山洞内发现了一个女性的小指骨,并据此完成了对这一全新古人类的基因测序。
之后,山洞内又挖出了丹尼索瓦人的两颗牙齿。
迄今为止,关于神秘的丹尼索瓦人的化石证据就只有这三样而已,因此,不少研究人员在许昌人头骨被发现后,都急切地想把它与丹尼索瓦人“合并同类项”,以尽力填补人类起源拼图上的巨大缺失。
(12)所幸的是,有关许昌人DNA的測序工作正在进行中,或许能在不久的将来带给我们惊喜。
(有删改)
16.依据选文,简要解释“人类起源的新说法”是什么。
(3分)
17.第⑥⑦⑧段是对“摩洛哥化石"新发现的不同解读,你认为共有哪些不同的见解?
(4分)
18.第④⑤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4分)
19.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分)
(5)(16分)
红薯叶
段吉雄
①风从云层上俯冲下来,掠过山岗,突然一个趔趄,顺着锄头就钻进了人们的腰间。
时节,就在农人们弯腰的一瞬间跨进了寒露。
②山岗上,一畦一畦的红薯地正在和季节做最后的博弈,斗志盎然,绿叶翻滚。
那片骄傲的红薯叶,它梗着脖子,延续着整个轮回的重复:
仰着头吸收着天地雨露的精华,顺着经纬清晰的脉络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根部。
这些在人们看来普通得像尘土一样的叶子,在光线的撮合下,经由复杂的化学反应,把一根根纤细的根茎孕育成硕大的果实。
不得不承认,自然界的力量丝毫不逊色热衷于改变世界的高级动物。
或者,更甚。
③秋风劲辣的时候,红薯叶在田间的使命已接近结束了。
同时,预示着另一个战场已经开启。
树丛中野鸡突然的一声尖叫声,在幽深的山谷里来回碰撞,让秋天越发的绚丽和立体。
山涧里走过来一队人。
她们清一色的肩上背着背篓,手上提着篮子,步履有力,风风火火,宽宽的胯部把那左右乱晃的背篓卡得纹丝不动。
她们袖子卷得老高,手上的青筋高高跃起,在醇烈的秋风里,能听得到里面血液在激情涌动。
老远,她们就注意到了这片绿意氤氲、鲜汁流淌的绿毯。
肥沃的土地自然能长出壮硕的庄稼,这片红薯地在女人们眼中就像家里虎头虎脑的孩子。
④这是一片肥沃的黑沙泥地,土地松软得像刚出锅的馒头,也像农人们秋天的梦,暄乎得很。
抓一把土攥在手里能看到指缝里渗出的油。
红薯叶子宽厚,敦实,满身都流淌着绿浆。
红薯秆鲜嫩,粗壮,肉多筋少。
那埋藏在地下的红薯撑破了土层,露出了或淡红色、或褐色的皮肤。
看到这里,她们很有经验地根据这裸露的部分竞猜土地下面的分量,借以判断这个季节的收成。
⑤女人们一伸手,将匍匐在地上的红薯秧提起,另一只手把那些鲜嫩的叶子攥在手中,顺手一捋,那浸淌着白色汁液的秆、叶便脱离了主蔓,彻底告别蛰伏了一个季节的温柔之乡。
篮子很快就满了,背篓也很快满了。
里面的红薯叶一层层地挤压着,热烘烘的,声音鼎沸,若不是被捆在一起,早都逃散了。
⑥农家院子里,秋阳已经把这里收拾妥帖了。
那一排刚被太阳消过毒的菜缸,盛满了水的大盆,还有泛着幽光的大黑铁锅,都安静地呆在院子里的某个角落,静候着红薯叶的到来。
女人越来越近的脚步声让这个静谧的院子喧闹起来。
满满一院子的红薯叶,青葱的味道弥漫了整个天空,就连在田间散漫的鸡、鸭、鹅都顺着这味儿觅了过来。
整个村庄都笼罩在这汁浆甜醇,浓郁鲜嫩的气息里。
⑦大盆里的水开始摇曳起来,红薯叶前赴后继,一茬接一茬地被按进水里,冲洗干净后又被捞起来,放在一边控着身上的水珠。
火苗愉悦地舔舐着锅底,锅里的水龇牙咧嘴,翻滚着打着旋。
红薯叶恰逢其时地赶到,伸手就压制住了狂躁的开水。
原本草绿色的叶子一下子就变成了翠绿色,翠莹莹的,像是用颜料涂抹在上面。
⑧女人麻利地舞动着双臂,用特制的钗子把红薯叶从开水里捞起,稍微沥下水后,丢进旁边的缸里,动作娴熟而有节奏。
脸上的汗水不停地滴下,她有时会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去搂上一把。
顾不上时,汗滴就顺着脸滑进了锅里,融进了红薯叶的脉络里,它们被一起卷进了缸里,之后便偎依着共同酝酿着一个冬天的美梦。
⑨女人的心里并没有那么多诗意的想法。
她看着这快堆满院子的红薯叶,心里是十分敞快和愉悦的。
至少,明年春时她做饭有下手的东西了。
那每天挑着太阳和月亮的丈夫,还有那一群让她怜爱的孩子,想起了他们,女人疲惫的身体里又注入了动力,那已经偃旗的青筋重新又站起来,动作顿时又麻利了许多。
⑩终于,院子里安静下来。
那似小山一样的红薯叶已经不见了,它们被装进了厨房一排排陶瓷缸里,锅里剩下的小半锅水彻底安静下来,深褐色的烫汁有一搭无一搭地冒着气泡,已经失去了刚才的狂热。
(11)夜深了,陶瓷缸里传来咕嘟咕嘟的声音,那些叶子们又在进行复杂的反应,酵母菌把红薯叶中的糖类酵解,同时抑制着其他杂菌的生长。
(12)我有旨蓄①,亦以御冬。
?
这是古人为了留住美好而使用的方法。
农人并不知道《诗经》里这些华丽的语词,只知道想办法把家支起,把生活延续,就是一生。
注:
①旨蓄:
旨,甘菜和腌菜;蓄,聚集,蓄存。
蓄存美味的干菜和腌菜。
20.概括文中“女人们”腌制红薯叶的过程。
(3分)
采摘红薯叶→→→→放进瓷缸里腌制
21.文章第②段对红薯叶的描写形神兼备,试对此加以赏析。
(3分)
22.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23.第⑧段描写“女人”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
有何作用?
(4分)
24.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3分)
三、写作(共5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实生活中,人人向往“发现”,渴望“发现”。
在“发现”中,人们不断探索世界的奥秘,不断凝视动人心扉的美,不断讴歌人物的精神品质……
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阐述道理,抒发感想,编写故事,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①wù②厮评分:
每小题1分,共2分。
2.答案D评分:
选对得2分。
3.答案:
C评分:
选对得2分。
4.答案:
A评分:
选对得2分。
5.答案: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④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⑤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
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评分:
每小题1分,有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共5分。
6.答案:
沈从文边城翠翠天真善良,活泼清纯
评分:
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
(1)祭神祈福的仪式恭敬,以礼相待孔融让梨礼贤下士
(2)待人恭敬;
彼此之间相互往来;厚待人才;要有仁爱之心。
评分:
(1)每空1分,共2分;
(2)写出三点得2分,写对四点得3分,共3分。
二、阅读
8.答案:
孤芳自赏,自嗟自叹,品行高洁,不愿同流合污。
评分:
意对即可,共2分。
9.答案示例一:
托物言志,借荷花不肯在春天开发,只在夏日盛开,最终在秋风中凋
零的凄凉命运含蓄形象地表达词人不愿趋时附势的高雅节操以及怀才不遇、年华
虚度的苦闷。
示例二:
运用拟人,将荷花选在夏季开放说成“不肯嫁春风”,体
现了荷花的高洁与孤芳自赏,“却被秋风误”则借荷花的处境寂寞和芳华零落来
表现词人仕路崎岖,沉沦下僚的的悲苦。
示例三:
运用衬托,以鸳鸯双栖双宿和
“断无蜂蝶慕幽香”从反面和正面衬托出荷花的孤寂悲苦,委婉表达了词人尽管
品行高洁却得不到赏识的苦闷。
评分:
意对即可,从构思语言角度赏析也可。
共2分。
10.
(1)即使
(2)连接(3)迫近(4)有的【评分】每空0.5分,共2分。
11.①山连绵峭拔。
《三峡》中的山“略无阙处”可见其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目”可见其雄险陡峭;《百丈山记》中的山“数百里间”可见其连绵,“下临峭岸,深昧险绝”可见其高耸峻拔。
②水湍急壮美。
《三峡》中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飞漱”等词语描绘三峡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百丈山记》中的水“薄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表现水凌空而泻,气势非凡的态勢。
【评分】山的相同点得1分,水的相同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①《三峡》侧重写水,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最后写秋水。
《百丈山记》侧重写山,主要是变换观察角度,作者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缺口中遥望秀峰与群山,然后作者以固定的景点,从傍晚平视和清晨俯视两个角度写其美妙多姿,来展现百丈山之美。
②《三峡》采用大笔点染,用“素绿潭”“清荣峻茂”等寥寥几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百丈山记》则抓点细描,特写了瀑布起的水沫、清晨山中的白云等镜头,详尽描述百丈山诸美形态。
【评分】①②任一角度思考,并分析,可得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分析可以简略一点。
13.结构上:
自然界梨花的洁白美好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推动情节向纵深发展;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主题上:
建立了自然界的梨花和哈尼姑娘之间的联系,营造了人与景相互融合的美好意境。
虚实映衬,用梨花的纯洁美好赞美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美好,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评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方可得3分,共3分。
15.设置悬念和误会。
围绕“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故事情节,引出人物,层层设疑,如选文中瑶族老人以为小姑娘就是梨花,就是茅屋的主人,可小姑娘却说房子是解放军盖的。
一次误会的消除,又引出另一个悬念,这样使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巧用插叙。
文章最后借梨花妹妹之口插叙了解放军建造茅屋梨花照料茅屋的故事,解开了误会,揭开了谜底将故事推向高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评分】任一角度思考,并分析,可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6.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更加显现了雷锋精神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代代相传,不断发扬。
连梨花妹妹这样的小姑娘们都能乐于助人,说明雷锋之花开遍神州大地,大大拓宽了作品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像梨花一样洁白美丽、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娘们增添了文章的活泼灵动性,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评分】每条1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17.①修改了人类起源的时间。
②“人类起源于东非”的学说遭到挑战。
③提出多种古人类共生的可能。
【评分】每点1分,共3分。
意思对即可。
18.①30万年前的非洲是多种古人类同时生活的地方,人类摇篮并非仅东非一地,而应遍及整个非洲大陆。
②人类不一定起源于非洲,也可能在非洲之外。
③智人出现的时间提前至30万年前,则智人走出非洲的时间也应该更早。
④有的人不认为新发现的摩洛哥化石是智人。
【评分】每点1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9.不能。
因为这两段说明的内容不同:
第④段为考古新发现的实例,第⑤段为新发现的意义。
联系上文可知,这两段之间是分总的关系,在说明顺序上是先列举事实,再进行总结阐述。
因此,两段不能调换顺序
【评分】明确观点1分,阐述理由3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20.示例1:
举例子。
如第④段通过举“在希腊和保加利亚洞穴皇发现了720万年前的前人类遗骸”和“在北非摩洛哥发现的5具智人化石距今已有约30万年历史”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重大发现”会使人类起源的时间表也时常被修正,甚至被颠覆”的情况。
示例2:
列数字。
如第②段列举了不同阶段的古人类出现的时间,使说明更加具体准确。
【评分】举例、说明方法、作用分别1分,共3分。
21.答案参考:
清洗红薯叶大锅烧开水用开水焯红薯叶沥干水分
评分:
答对一空得1分,共3分。
答对任意三点均可。
意思对即可。
22.答案示例:
①全段由整体到个体,既写出一块红薯地的整体样貌,又写出一片红薯叶的外形特征。
既展现了红薯叶的外形特征,又写出了红薯叶的内在精神气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津县 初中 学业 水平 模拟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