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主件性别教育课程总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9819577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21.24KB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主件性别教育课程总报告.docx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主件性别教育课程总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主件性别教育课程总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主件性别教育课程总报告
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为男孩女孩开设的性别教育课程
一、课题的提出
性别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如今青少年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他们从不当渠道获得并不科学的性知识,身心遭受污染。
目前,大部分学校开展性教育的程度、能力和水平受到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制约。
性教育内容比较狭窄,还停留在生理常识、生殖解剖的阶段,缺乏性心理和自我保护教育。
教育对象存在局限性,主要面对青春期的学生以及大学生,没有开展伴随儿童成长的相关系列教育。
远远不能适应复杂现实的需要,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在性教育方面依然空白。
性教育还受到来自整个社会的观念阻力,大众对性教育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部分家长把目光盯在“性”而非“教育”。
由于老师自身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性教育,又缺乏相关教材,教师面对性教育就会显出无所适从。
一些学校性教育仅仅经历了一年时间,便夭折了。
人的性意识是从两三岁开始的,性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分两个重要阶段,儿童性教育和青少年性教育。
儿童早期所接受的有关性问题的准则和观念,是青少年和成年后性心理的基础,对人的性格乃至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阶段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黄金时期,给他们讲男女的生殖器官就像讲手和脚一样,他们眼中的性教育和任何一门教育是一样的,没有本质的区别。
开展小学生性别教育是课程改革的建设的重要任务。
2005年上海市教委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还对小学生的性别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小学高年级学生了解身体生长情形,进一步理解性别认同。
性别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难点。
让性别教育走进小学课堂,使小学生公开、坦然地接受健康、科学的性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项教育实践探索是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良好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学校作为上海市生命教育试点校,从2004年起,便开展了生命教育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对生命教育的解读。
因此,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学校综合上述因素,研究开发“性别教育”课程。
让小学生接受系统的、科学的性别教育,从而达到完善人格、健康发展;让教师课程研发能力得到提升;让家长们转变观念,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与学校共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我校通过课程使得生命教育观念、知识和技能通过性别教育课程得到落实,并实现整体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概述
(一)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小学性别教育课程实践与研究的规律,研究小学性别教育课程实践与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小学性别教育内涵、性别教育理性认识、小学性别教育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小学性别教育课程目标、实施策略、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小学性别教育课程学生读本(包括读本编写背景、编写框架和编写视角、编写内容、实施操作要点)、小学性别教育课程调查研究。
(三)研究方法
学校主要运用行动研究,辅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科研方法。
用文献研究探索小学性别教育内涵、理性认识,性别教育课程学生读本的编写背景、编写框架和编写视角、编写内容、实施操作要点等。
在小学性别教育课程实施中开展行动研究:
制定目标→诊断活动→查阅文献→制定实施策略→确定课程内容→活动实施→定期评价总结→再诊断→反馈→调整→再行动。
(四)研究时间和过程
本研究从2004年2月至2011年8月,经过“组建队伍、课程研发、课堂实践、课外拓展、总结反思”五个阶段,首先,七位具备学校心理辅导上岗证书或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组成了课题研究团队,并组建了课程研发平台“阳光工作坊”;然后,课题组开展包括情报收集、信息分享等课程建设准备工作,在广泛信息与资料处理与研读的基础上,对课程构建和实施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归纳;然后,课题组制定了课程实施计划和策略,逐篇开发性别课内课外教育教学方案和学生读本,举行课堂观摩与研讨,改进教学方式,分析并总结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基本规律。
同时进行必要的问卷调查,分析课程实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困惑、经验和问题,为总结和反思提供实践依据和具体内涵。
在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院的支持下,《性别教育》课程在区域内分两步渐进推广,2011年9月开始在18所小学的试点研究,探索性别教育教师培训方式,和不同的教学路径;2013年6月开始在区域内所有的小学全面推广,共同研究性别教育的实施路径,不断丰富了课程内涵,提升了课程质量。
(五)研究成果形式
一篇课题研究总报告
(六)课题创新之处
学校通过系统科学的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实践探索,形成小学性别教育课程,该成果对国家和地方课程具有补充价值,对校本课程理论具有完善和实践价值,对目前国内性教育方面,提供教学案例,丰富性教育的方式方法。
1、性别教育走在了学生发展前面
许多孩子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准青春期”的高年级小学生,会对“性”有许多疑惑,还有些学生可能本身性别角色认同混乱,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容易形成不健康的性心理和人格。
性别教育走在问题前面,及时疏通和矫治青少年现实的困扰,预防学生身心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其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2、性别教育走进了小学课堂
在时间上,我们将性别教育提早到了小学一年级。
在内容上,根据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案;不与中学阶段重复,做好中小学衔接,为青春期教育打好基础。
在形式上,既研究群体带有共性的行为,又研究个体具有个性的行为。
三、研究的成果
(一)完成了小学性别教育文献研究
课题组老师们查阅了《城市中小学校课程开发的实践与课题》、《浅谈现代幼儿性别教育的基本问题》、《论青少年儿童性教育的误区》等文献资料,把文献中的国内外性教育现状、国内外性教育区别作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性别教育的内涵、意义,以及我校对性别教育的任务有了新的认识和理性思考。
课题组完成了《小学性别教育课程实践研究情报综述》、《让性别教育走进小学课堂》的子课题报告。
1、小学性别教育的内涵
性别可划分为“生物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
生物性别代表了我们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指男性和女性之间在生物学和解剖学意义上存在的差异。
社会性别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由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性别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很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是以特定社会背景中的性别观念为基础,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方式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影响受教育者性别认知发展和性别认同接纳,产生相应性别行为的社会化教育过程。
2、小学性别教育理性认识
(1)关怀儿童生命成长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现
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而健康成长在于提升儿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学校的性别教育不局限于性生理上的自我保护,更重要的是对性别的认同,对自我的悦纳,对成长快乐的体悟。
对于儿童来说,性别意识、性别认同感的确立,是其成长中十分重要的任务。
(2)小学性别教育重在参与体验和活动
生命教育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验出来的,小学阶段的性别教育更讲求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道理,在情境中学会迁移,在操作中提升技能,在体验中积累积极的经验。
在生命教育中,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校中每个人都是影响者,也是受影响者。
(3)性别教育是人格教育的一部分
从“人”的角度上来看,生命教育涉及学生“身体、心灵、伦理”等方面,性别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是以尊重人性精神为基础,让孩子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形成完善人格和丰富人性。
(4)性别教育需要从小开始
为了让科学先进的性别教育观念“先入为主”,性别教育需要从小开始。
同时,我们发现学生年龄越小面对性的态度越坦然,因此,小学阶段开展性别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由于无知对自身和他人造成的伤害。
为儿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命观奠定了基础。
(二)构建了小学性别教育课程体系
我们制定了《小学性别教育课程科目方案》,方案对本课程的实施作了规划。
确定了课程开发背景、课程界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包括组织管理、实施原则、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评价、保障机制。
1、确立了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小学性别教育课程的实施,小学生在了解本课程的实用性和必要性的同时,逐步丰富对生命的认识,初步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惜生命,并尊重他人;初步了解小学不同年龄阶段男孩、女孩生理上、心理上的差异和变化,认同自己的性别,了解和接纳异性,体会成长的快乐;初步懂得自己是身体的主人,爱护自己的身体,不允许他人侵犯,学会基本的身体保护方法和技能,应对实际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最终谋求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发展。
(2)阶段目标
Ø小学低年级段
初步了解生命存在的形式,以及生命诞生、成长的过程,了解自己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学会感恩,珍惜生命;理解生命诞生是偶然的,是大自然和父母给予的恩赐,生命是尊贵,要珍爱生命;初步认识身体器官,包括性器官和排泄器官,了解清洁身体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认识到男女性格、心理等差异,认同和接纳异性;了解人际互动中身体接触方面的基础礼仪,掌握礼貌待人接物的同时,避免被诱拐伤害的方法。
Ø小学中年级段
初步了解性别的产生是偶然的,不可选择的,重男亲女是错误思想,体验生命的尊贵;初步了解父母怀胎、生产、养育的辛苦,理解爱的意义,学会感恩;了解感情的不同种类,联系生活中的异性交往,正确理解男女关系,学会关爱他人;了解父母所代表的男女性别所承担的不同责任,学会亲子沟通的方法,体谅和关心父母;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以及自我及保护的基本准则,不侵犯他人,懂得互相尊重;懂得分辨身体接触后的不同感受,克服怕事、羞耻的心理,学会对侵犯行为说“不”;初步了解侵犯后的应对措施,相信爱的力量,珍爱生命。
Ø小学高年级段
初步了解成长发育将伴随人的一生,性是其中的一部分;初步了解第二次性特征,知道身体发育的个别差异和性别差异;了解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能够坦然面对青春期;联系生活中男女指向性的心理差异,构筑自己性别身份,理解和悦纳异性。
培养基于男女平等精神的两性沟通态度和行为,学会男女生相处的方法;掌握防止被诱拐和性骚扰的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初步了解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各种性侵犯以及严重后果,增强法律意识;对影视、网络、漫画等载体上的性信息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培养积极、广泛的兴趣爱好。
2、制定了实施策略
性别教育是一门特殊的课程,虽然它作为学校心理辅导课的一部分走入了学校课堂。
但课程谈论的话题涉及学生隐私,教师在课程研发中不仅要顾及文化传统、社会阻力,还要考虑自身的观念技能。
因此,我校研究了《小学性别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关照到性别课程特点,规划“慎重选择、游戏活动、家校联动”的实施策略,来引领和推进课程。
(1)慎重选择策略
小学性别教育课程内容涉及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伦理教育、法制教育等,但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遵从循序渐进原则,适时、适当、适度选择与小学生性别教育相关的课程内容,并通过课堂实践完善课程内容。
内容选择上——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在性别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讲求适度适切原则。
首先,选择我们的文化可以接受的内容。
其次,选择小学生可以接受并能够满足成长需求的内容。
课堂实践中——每堂课都要事先都要预讲;从初始到成熟,通过课程评价来检验,不断完善;修改后的教案还要给其他学科老师过目,看看他们的反应。
(2)游戏活动策略
小学生的性别教育形式不同于中学,需要教师智慧地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让有些隐晦的教学内容显得生动活泼、明朗干净。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的运用游戏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迁移提升。
(3)家校联动策略
学校针对家长们在性别教育中有所顾忌和不知所措的困扰,通过联动式课程评价方式,让家长了解近阶段学校性别教育主题,共同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协助学校不断完善课程。
3、研发了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的基本维度
学校性别教育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上掌握,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认识,对自我的悦纳,对成长快乐的体悟。
性别教育课程属于德育课程范畴,依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整体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Ø知识与技能
根据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符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掌握生理、心理和行为规范等三个方面。
即初步认识小学性别相关的生理知识,如与性别有关的器官,男女第二性征,生命诞生,男女生理差异等,这些知识和技能为身体成长发育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同时做好中小学衔接,为青春期教育打好基础;了解与性别有关的人文知识、心理知识,如自尊自重、男女平等、珍惜生命、学会交往、性别意识等,性别教育作为人格教育的一部分,以尊重人性精神为基础,形成完善人格和丰富人性;了解与性别教育相关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如保护自己、不侵犯他人、学会男女生交往、对社会现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等,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Ø过程与方法
在小学德育领域的学习中,平铺直叙的讲授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玩”中学。
体验、感悟的作用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在于它是一个获取新知的过程。
性别教育同样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验出来的,小学阶段的性别教育更讲求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如:
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生活调查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道理,在情境中学会迁移,在操作中提升技能,在体验中积累积极的经验。
Ø情感态度价值观
性别教育课程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是人文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是其灵魂。
如:
积极的人生态度、清晰的生命认识、温暖的人际关系、多元的人文视角、关切的环保态度,以及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为儿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命观奠定基础。
(2)各年级段的课程内容结构
小学性别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整体上从“人”的角度,围绕小学生“身体、心灵、伦理”等方面,以尊重人性精神为基础,以完善人格和丰富人性为核心,着重让小学生学习以下几个方面:
性别教育的基本内涵;了解性生理方面的生命诞生、男女有别、第二性征;性心理方面的男女交往、男女平等、性别意识;身体保护方面的基础礼仪、基本准则、行为禁忌和应对方法;以及人文方面的珍爱生命、学会感恩等等。
依据小学生性别教育课程研发的指导思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包括心理成熟度、可接受性)、课堂教学特点等方面,分别构建小学低年级段、中年级段、高年级段的课程内容结构。
板块
年级段
模块
主要内容
两性的身体成长
低年级
生命的足迹
生命的存在形式和成长
我从哪里来
生命诞生和成长。
中年级
生日赞歌
人类孕育过程,学会感恩。
性别密码
男女性别的由来。
高年级
生命如歌
人的成长不同阶段。
走进花季
准青春期身心变化。
两性的关系与互动
低年级
男孩和女孩
男女差异和互补。
身体小秘密
爱护自己的身体。
中年级
我爱我家
学会与父母沟通。
不同的爱
生活中的感情。
高年级
性别名片
构筑自己的性别身份。
亲密“有”间
男女生交往方法。
两性的身体保护
低年级
你我碰碰车
交往中的礼仪。
不当小红帽
防止诱拐和伤害。
中年级
身体红绿灯
身体保护与界限。
勇敢说“不”
学会对性侵害说“不”。
高年级
远离诱惑
信息的甄别和选择。
加强自我防范
防范侵犯保护自己。
4、设计了活动案例
我们依照方案开展了性别教育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外实践活动,积累了相关的课内外教学活动案例,其中包括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外活动方案。
以《我从哪里来》一课的教学过程为例:
一、植物篇
1、学生品尝橘子。
了解橘子核就是种子。
2、介绍植物延续后代的方法。
3、自由舞蹈《小雨沙沙》
4、听儿歌《植物妈妈有办法》,介绍植物传播种子方式。
二、动物篇
1、看各种动物宝宝出生的视频。
2、学生小组合作,帮助动物妈妈找孩子,
三、人类篇
看《精子哥哥和卵子妹妹的对话》视频:
四、感恩篇
读爸爸、妈妈写的信,分享心情,谈感受
5、明确了实践途径
性别教育课程内容通过拓展型课程的课内活动和课外实践这两个途径来实施。
课内活动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团队竞赛、主题分享、小品演绎、情境游戏等活动。
课外实践是指课堂教学后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开展的主题绘画、资料查找、社会调查等活动。
目的在于进一步关注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收获和体验,让学生在同伴的关注和影响下,大家共同健康发展。
学校大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内活动,我们会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开展课外实践。
例如:
《你我碰碰车》教学后,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拥抱爱我的人”绘画活动,让学生把亲情、友情的美好感受描绘出来,教师在评价中,不关注绘画技术,而是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是否得以满足,以鼓励、欣赏、支持的评价态度回应与认可学生的感受和努力。
6、实践了教学方法
我校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在性别教育课程各年级教学中,采用“直观式、游戏式、情感式、情境式、合作式”等多样灵活、有趣直观的教学方式,让性别教育课程趋向“活泼又干净,明了又渐进”。
为此我们还开展了《小学低年级性别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小学高年级性别教育探索与实践》子课题研究。
(1)直观式教学
性别教育课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生动形象地展示生命孕育、降生等教学内容,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通过文字和画面的暗示,尽快地进入情景,促进学生认知、体验、理解。
例如:
《走进花季》中,教师让五年级学生观看“男女生身体从小到大的变化”的影音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己将要面临的青春期变化。
(2)游戏式教学
我们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许多学生非常喜爱的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
但在游戏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上,要尽量遵照游戏的参与性、难易度等原则。
例如:
《男孩和女孩》中,老师设计了绣花、拔河等游戏,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亲身体会男女不同的优势和不足。
(3)情感式教学
在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利用音乐、图像等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情绪,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并及时引导积极情感的产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
《我从哪里来》中,老师边放音乐,边让孩子阅读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许多学生被感动了,留下了眼泪,他们仿佛听到亲人的絮语,为体验亲情,学会感恩,渲染了情绪,营造了气氛。
(4)情境式教学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腼腆、不肯说的特点,我们把孩子们可能会遇到的事情设计成几个情境,让他们去思考、应对,提升了儿童的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
例如:
《不当小红帽》中,我们设计了“蒙蒙去邻居家碰到一个坏叔叔”、“公交车内,被触摸身体”、“亲戚来访,紧挨说话”、“突然被陌生人抱住”等情境,让学生展开讨论,并设计办法,让学生知道如果遇到侵犯行为时,一定要沉着、机智,尽量保护自己的身体。
(5)合作式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为学生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氛围。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例如:
《身体红绿灯》中,我们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参与一个活动《身体红绿灯》,让他们探讨“不能随便触摸的部位,能由家人或亲人触摸的部位”。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了解到女孩、男孩的隐私部位是不能随便触摸的,要保护好自己,你才会更健康、更快乐的道理。
7、开展了课程评价
基于性别教育目前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没有很多研究可供借鉴。
因此,我校开展了小学生课程“联动式、模糊式、追踪式”等评价研究,对课程效果、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实践。
(1)促进家校合作的联动式评价
针对家长们在性别教育中的有所顾忌和无所适从,在课堂教学后,学生向家长反馈教学内容,让家长了解近阶段学校性别教育主题,并填写简单的反馈(见下表)。
家长们共同参与到课程建设中,也协助我们不断完善课程内容。
《》性别教育课程情况反馈
亲爱的家长:
前阶段,您的孩子与我们共同探讨了《》这个话题,我们希望孩子能懂得,掌握。
为了更好地完善课程,我们还希望您配合填写以下问题,谢谢!
孩子学到了什么?
孩子是否有困惑?
孩子还需要哪些帮助?
(2)及时反馈课堂效果的模糊式评价
对于课堂教学和教师教学能力,我们认为评价宜粗不宜细,可以采用模糊评价方式。
我们开展课程满意度调查,内容涉及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师态度、同伴合作、课堂收获等五项,将抽样评价与全样评价相结合(见下表)。
从评价结果看,学生对课程内容、课程方式、教师态度的满意度分别是96.5%、96.9%、95.5%,有99.4%的学生认为在性别教育课堂里是有收获的。
但对同伴合作、个别教师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意见。
这也是课程今后需要不断关注和完善的地方。
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
等级
项目
非常赞同
同意
一般
不同意
反对
5
4
3
2
1
1、教学内容很吸引我。
91.3%
5.2%
3.2%
0.3%
2、教学方式我很喜欢。
93.6%
3.3%
3.1%
3、老师的态度很亲切。
89%
6.5%
2.9%
1.3%
0.3%
4、同学间合作很愉快。
73.7%
15.1%
6.8%
3%
2.4%
5、这堂课我是有收获的。
94.4%
5%
1.6%
(3)拓展课内教学的追踪式评价
我们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发展、课堂效果等需要,开展与课内活动内容相匹配的课外实践,让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开展的主题绘画、资料查找、社会调查等活动,并指导学生开展追踪式评价(见下表)。
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是否得以满足,以鼓励、欣赏、支持的评价态度回应与认可学生的感受和努力。
例:
《你我碰碰车》教学后,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拥抱爱我的人”绘画活动,让学生把亲情、友情的美好感受描绘出来,并在自评互评中分享情感。
性别课程课外实践活动自评、互评单
学生姓名
主题名称
活动表现
优秀
一般
努力
活动作品
优秀
一般
努力
活动收获
(三)小学性别教育课程调查研究
围绕小学性别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对性别课程的认识,以及性别课程研究与实践的效果,课题组设计了小学性别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状况的家长、教师、学生调查问卷。
本次调采用问卷方式,发出学生问卷406份,收回403份,其中397份为有效问卷;发出教师问卷7份,收回有效问卷7份;发出学生问卷406份,收回397份,其中391份为有效问卷。
课题组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同时参考性别教育课程在各类调研中反馈的情况,开展了调查结果与分析,并撰写了《关于小学性别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状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教师对课程意义有很明确的认识
老师们认识到性别教育是学生人格教育的一部分,性别教育也是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的教育,问卷显示100%的工作坊成员认为性别教育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意义,有必要开发与实施,然而,100%的教师是通过校本培训、书籍阅读方式获得课程教学方面的相关培训。
面对缺少教材、缺乏借鉴、缺少培训等方面的困难,教师们希望得到相关课程和教学上的专业培训,也希望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小学生的成长需要性别教育
问卷显示96%的学生感到通过教学有很大收获;30%的学生遇到性别困惑时,会向父母请教,25%的学生从来不问;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理工大学 附属 小学 性别 教育 课程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