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9819573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58.38KB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
60分钟总分:
100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个2分)
1.“父亲在上,公瑾在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
这种“敬天法祖”半民俗出现的制度因源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分封制度D.宗法制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上的亲疏远近来维护政治关系中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
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人的宗族观念、认祖归宗、尊宗敬祖、敬宗收族等传统习俗都源于宗法制度。
以此分析ABC不正确。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杜甫诗中以“齐鲁”称谓山东是源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西周实行分封制,在今天山东境内的是齐国和鲁国,山东由此又称“齐鲁大地”。
宗法制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郡县制与题干不符,行省制出现在杜甫所在唐朝之后的元朝,排除C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3.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
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封建"一词是分邦建国的含义,即中国古代实行的分封制,结合材料内容可知"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对应中国古代社会分别是:
夏代之前的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时期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历代王朝时期,所以答案选A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4.“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中,“礼”主要指
A.礼仪B.制度C.风俗D.贡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度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调整。
所以“礼”当指政治制度。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
5.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体现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的含义是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C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
6.《韩非子·物权》中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要在中央”指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和设置丞相主持国政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内部的权力的分配;厉行文化专制政策属于文化方面,与题干的“政治构想”不符。
故ABD都不属于加强中央集权范畴。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7.《汉书·百官公卿表》说: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
”百官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的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九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秦朝中央主要官职:
①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④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因此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
8.“秦始皇设职授宫,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才是本题的题眼,郡县制不再世袭而是由皇帝任命,郡守县令不再世袭当然造成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所以本题答案是D.郡县制。
另外,ABC三个制度均不具备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的功能。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9、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汉初,鉴于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汉高祖刘邦除了实行郡县制,还实行封国制,以此来巩固汉朝的统治。
但是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威胁了中央集权。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10.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说明在三省六部制之下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但是并未达到民主的程度,因此D项错误;A项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C项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均不符合史实,因为隋唐时期君主专制仍然得到强化。
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11.以下是宋代确立的两条老规矩,这些老规矩所起的作用是
◇老规矩一:
“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老规矩二:
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A.开始建立古代监察制度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杜绝了官吏的横征暴敛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官员在酒店吃喝……重则……轻则……王公贵族……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等说明宋朝时期注重对官员的约束以防止权力的滥用。
分析选项,古代监察制度在宋代以前就已经出现,如秦朝的御史大夫、汉代的刺史制度,排除A;B、C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不够严谨,故排除。
所以应选D。
.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宋代监察制度。
12.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B.削弱贵族势力
C.加强专制皇权D.完善中央机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明代皇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其主要目的或作用都是为了强化自己的皇权,消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故C项符合题意和史实,AD两项与宰相制度是否废除无关,B项表述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1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接折—见面—述旨—过朱—交发”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为皇帝直接处理政务提供服务,本身不具有决策权,负责跪受笔录而且在皇帝和地方之间传递重要信息,所以答案选D,A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显然与其题中职能不符。
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14、“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
上述“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代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废除了宰相制度之后,由于繁重的政务使其无法承担,于是其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帮助他协理奏章,此后内阁才逐渐出现,答案选A,BCD三项职责与殿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能不符。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15.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专制主义的演变。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常常因为大权独揽对皇权形成威胁,因此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分散相权的根本目的就是皇权的加强即专制主义的加强。
选项B中民主政治的表述明显错误;C项是材料要表述的现象本身,不是本质;D项混淆了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内部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古代宰相制度。
16.2012年度XX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通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这一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能力。
选项中的A御史大夫是秦朝开始设置的负责监察的中央官职,B刺史是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置的负责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的官职;D通判是北宋设置的用来监察知州的官职;故排除ABD,门下省 是唐代设置的负责审核诏令的机构,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古代监察制度。
1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D.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材料中“平民社会”“十年寒窗”“跃登上第”等信息可知,这一制度是科举制。
这一制度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因此选B。
AC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18.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图示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演变;依据所学可知题中的四幅图分别是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反映了中国古代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止的趋势。
故B、C、D说法均正确。
图示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古代中央机构的演变。
19.下列措施有利于限制地方分权势力的是:
()
①秦朝实行郡县制②汉武帝推恩令
③汉武帝设刺史④宋太祖派文臣管理州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①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正确;②汉武帝推恩令削减王国封地,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正确;③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地方,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正确;④宋太祖派文臣管理州郡防止武将专权,正确;故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
20.有位学者指出:
“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A正确;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正确;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分割财权的是三司,C符合题意;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古代宰相制度。
21.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B.监察制度杜绝了官僚队伍的腐败
C.都察院是明清时期的监察机构D.监察权来源于皇权,代表君主个人的意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
它成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但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是皇权的附属品,它能否发挥正常作用,与皇帝的明昏有密切关系。
同时,由于封建政权和封建官吏的阶级本性所决定,监官本身因贪赃枉法而获罪者也不乏其人。
因此监察制度不可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古代监察制度。
22.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专制是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内容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答案】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
23.“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D.胡惟庸集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联系史实可知,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逆罪诛丞相胡惟庸,借此案而废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故选B。
胡惟庸曾任宰相,而“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显然CD两项可排除;内阁制度是在朱元璋之后的明成祖时期形成,排除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24.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激化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秦朝郡县制下,地方长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的把持,因此C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25.某历史探究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据此推断,该研题可能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C.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D.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可知AC只涉及对材料的片面理解,D错在“近代文明”在材料中无从体现,因此选B.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26.“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材料反映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独立自治C.人民主权 D.轮番而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信息“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可以明显看出材料在于强调希腊城邦的独立自治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B,其他选项没有体现。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27.在雅典城邦,只有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才能参加公民大会;在雅典,只有父母均为雅典公民者,儿子才能成为雅典公民。
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具有身份限制B.具有暴政色彩C.属于直接民主D.人民主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只有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才能参加公民大会”“只有父母均为雅典公民者,儿子才能成为雅典公民”,说明雅典民主范围是有限的,具有身份限制如妇女、外邦人、奴隶等排除在外,因此选A.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28.苏格拉底因“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的罪名被判处死刑。
当时的宣判机构是:
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民众法庭D.军事机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执行机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是司法机构,所以当时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机关是陪审法庭,C项正确;D项明显错误。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29、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
“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对材料的阅读解析能力,遭治罪的是对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对一切神明不同见解者,不是和伯利克里持不同见解者,排除D;材料没有涉及雅典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排除A;材料强调对不尊神明和宗教的进行治罪并没有表明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排除B;根据材料可知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公民的言论自由也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因此选C。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30.公元前399年,陪审团以多数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一千多年后,某学者写道:
“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
”苏格拉底案表明
A.陪审团投票表决,雅典司法公正B.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雅典民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D.雅典民主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
”说明学者并不认同苏格拉底案,排除A;B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直接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导致权利的误用和滥用,因此选C;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1.(22分)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
(6分)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软件”?
(2分)
材料二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
内容
徐中约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
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
(2分)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
(6分)
材料三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在15世纪之后输掉了竞争?
写出《枪炮、细菌和钢铁》的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
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可以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刘十九《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3)材料三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你是否同意,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1)秦始皇:
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6分) 汉武帝:
察举制、征辟制(每点1分,2分)
(2)选官制度:
科举制。
(2分)作用: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或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社会公平;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观点:
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2分)
同意: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导致一人独尊,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4分)
不同意: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效率,有效地维护国家统一。
(4分)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32.(18分)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
……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武城县 第二 中学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历史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