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819134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0.37KB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课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主备人:
周洁
教学内容
教科书1—1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课时
安排
6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
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ppt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掌握分两次计算的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学会连加,连减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
学习内容及安排
1.竖式计算:
45+1780-59
说一说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
2.口算:
2+4+3=2+30+5=
70-30-20=14-9-2=
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请你说说。
3.19+27=?
46+26=?
,你会算吗?
19+27+26=?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你会列竖式计算吗?
4.90-25-28=?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竖式怎样写方便呢?
我学会了什么
我的疑问
评价
自我评价
☆☆☆☆☆☆☆☆☆☆
组内评价
☆☆☆☆☆☆☆☆☆☆
教师评价
☆☆☆☆☆☆☆☆☆☆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小组汇报前置性学习内容:
小组汇报:
1.45+17=?
,80-59=?
指名板演
2.汇报口算题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二.教授新课
1.出示例题:
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
你会列算式吗?
19+27+26=?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生1:
先算19+27=46
生2:
再算46+26=72
2.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先算什么?
你能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呢?
生3板演:
先算
19
+27
46
生4板演:
再算
46
+26
72
19
+27
46
+26
72
请三人板书,结合板书讨论
3.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让计算出现错误的和一名计算正确的学生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4.指出计算错误的算式,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5.指出计算正确的算式,说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6.教师讲解:
由于第二个竖式中的第一个数就是第一个竖式中的得数,因此在用竖式计算时,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教师边板书边介绍。
7.那么和小朋友原来把两个竖式分开写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那种写法方便?
讨论:
哪种竖式计算方法简便?
为什么?
生汇报:
两个竖式连起来写方便,不会抄错数字。
6.试一试:
90-25-28=?
如用竖式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连起来写该怎么写?
学生汇报:
先算90-25=65,再算65-28=37
竖式(略)
7.学生尝试计算。
8.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怎样写最方便。
9.想想做做第1题: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连加,连减的时候,把竖式连起来写方便。
教
学
反
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使学生能列竖式计算100以内加减混合计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不算和口算。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计算
自觉实现知识迁移,根据算式特点能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我知道了加减混合计算时,两个竖式也可以连起来写。
学习内容及安排
1.口算:
7+4-3=2+15-5=
18-8+7=14-9+7=
计算加减混合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请你说说。
2.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折了42只,一共折了多少只?
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你会列竖式计算吗?
我学会了什么
我的疑问
评价
自我评价
☆☆☆☆☆☆☆☆☆☆
组内评价
☆☆☆☆☆☆☆☆☆☆
教师评价
☆☆☆☆☆☆☆☆☆☆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小组汇报前置性学习内容:
学生1:
38
+42
80
80
-33
47
学生2:
38
+42
80
-33
47
一、小组交流反馈: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折了42只。
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1.38+42-33=?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你是怎么算的?
2.哪种竖式计算方便?
为什么?
二、巩固提升:
1.试一试:
60-38+40=?
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学生尝试算一算。
学生:
22+40可以口算出结果,不需要摆竖式计算。
4.想想做做第1题:
一,二组做第1竖排,三,四组做第2竖排。
指名学生板演,引导学生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
三、小结:
做加减混合计算时,用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比较简便,做题时一定要细心,认真!
教
学
反
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
2.学生能选择笔算或口算的方法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逐步形成认真计算、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及安排
我学会了什么
我的疑问
评价
自我评价
☆☆☆☆☆☆☆☆☆☆
组内评价
☆☆☆☆☆☆☆☆☆☆
教师评价
☆☆☆☆☆☆☆☆☆☆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揭示练习内容
1.回忆内容
提问:
前两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竖式怎样写方便一些?
什么时候可以用口算?
2.揭示课题
请四人上黑板板书,其他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练习完后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组织计算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口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统计正确率。
2.第2题:
用你喜欢的方法,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集体订正。
3.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4.第4题:
提问:
这个表格是什么意思?
指名完整的表达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第5题:
思考题
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一样多?
理解题意:
交换、两筐、同样多
小组内讨论,交流。
汇报想法,及时给予鼓励。
教
学
反
思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经历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摆的同样多的操作过程,学会并能正确地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摆的同样多。
2.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这类问题里大小不同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主动探索并了解把两种不同个数物体摆的同样多的不同途径,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等数学活动,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方法。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我有自己的办法。
学习内容及安排
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要让他们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
请你先用圆片摆一摆。
你还能想到别的方法吗?
你一共想了几种?
你能尝试着画一画表示自己的想法吗?
我学会了什么
我的疑问
评价
自我评价
☆☆☆☆☆☆☆☆☆☆
组内评价
☆☆☆☆☆☆☆☆☆☆
教师评价
☆☆☆☆☆☆☆☆☆☆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分组交流,动手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1.引导:
说一说,谁穿的彩珠多,多多少个?
2.提问:
要使他们穿的彩珠一样多,有什么办法?
3.教师引导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很快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想的这三种方法都可以,都达到了同样多的目的。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跟小组的同学交流。
指名学生到前面边摆边讲解,
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解决方法,及时肯定学生的方法。
方法一:
小军再穿4个彩珠;
方法二:
从芳芳穿的彩珠里拿走4个;
方法三:
拿出芳芳穿的2个彩珠给小军
二、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明确要求,让学生按要求摆好小棒。
小组里互相说两行小棒之间的关系,并说说怎样可以让两行小棒同样多?
指名汇报。
学生填写数学书。
2.想想做做2:
(1)完成第一小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
学生先独立填空,再交流结果。
(2)完成第二小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
学生先独立填空,再交流结果。
3.想想做做3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并说想法。
教
学
反
思
第五课时
课时目标
掌握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列式计算。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此类问题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学会说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及安排
一、复习:
用“比……多”、“比……少”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
说说谁多谁少?
二、自学例题:
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
小华做了多少朵?
小平做了多少朵?
(1)你能用圆片摆一摆吗?
再想想怎样列算式。
(2)比较操作和列式计算的结果,说一说怎样根据摆圆片的过程思考算法。
(3)想一想,怎样对解题的结果进行检验?
学生看题后,口述题意。
学生列式解答后说说解题思路。
我学会了什么
我的疑问
评价
自我评价
☆☆☆☆☆☆☆☆☆☆
组内评价
☆☆☆☆☆☆☆☆☆☆
教师评价
☆☆☆☆☆☆☆☆☆☆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先小组汇报前置性学习单第一个问题。
2、学生用小棒代替圆片摆一摆,并说说怎么摆的。
引导学生讨论:
表示小华做的朵数的小棒是哪个部分?
怎样求小华做的朵数?
一、教学例题:
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
1.小华做了多少朵?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你能摆一摆吗?
想一想:
怎样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3)根据摆的过程列出算式并计算。
(4)看看摆的结果和算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解决。
交流时重点说说操作与思考的过程。
2.自己探索第2个问题:
小平做了多少朵?
各人自己画,同座位相互交流。
学生自己先说说,再画画。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
3.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为什么不同?
二、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说说各是怎样画的。
问:
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两部分相加的和?
三角形的个数是哪一部分里去掉几个?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说说图中表示松树棵树的直条包括哪两个部分,可以怎样求松树的棵树。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说说解题时怎么想的,再说说怎样检验做得是否正确。
三、全课小结:
问:
这节课我们解答了什么问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
学
反
思
第六课时
课时目标
熟练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逐步形成运算技能;通过练习,熟练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及安排
我学会了什么
我的疑问
评价
自我评价
☆☆☆☆☆☆☆☆☆☆
组内评价
☆☆☆☆☆☆☆☆☆☆
教师评价
☆☆☆☆☆☆☆☆☆☆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计算练习。
1.做第1题。
结合计算和交流,帮助学生整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2.做第2题。
前两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观察第3题:
想一想最容易填的方框是哪一个?
可以怎样想?
先想:
()-5=35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做第3题。
在解答后,让学生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要用到题目中的哪两个条件,并解释为什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计算方法不同。
2.做第4题。
完成解答后,重点让学生说说解题时的思考过程。
例如,根据题中的条件可知,小军拍的下数一定比20小,在比20小的数中,最大的一个是19,所以小军最多拍19下。
3.做第5题。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
(1)题,再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综合练习。
小芳有54枚邮票,小海有36枚,小丽有44枚。
(1)小海比小芳少多少枚?
(2)要让小海和小芳的邮票同样多,可以怎样做?
(3)自己再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并解答。
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咱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许多问题,希望大家能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
教
学
反
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二 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