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讲义112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 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9819049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2.52MB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讲义112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 含答案.docx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讲义112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讲义112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 含答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讲义112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含答案
教学资料范本
2020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讲义:
1-12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含答案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洞悉命题热点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标志。
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方法。
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
5.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
1.安全标识、事故预防及处理
2.药品的取用与保存
3.常见基本操作的正误判断
4.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
5.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分析和分离、提纯装置分析
6.“操作—现象—结论”一致性判断
[全国卷]
1.(20xx·全国卷Ⅰ)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解析] 苯和溴均易挥发.苯与液溴在溴化铁作用下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释放出溴化氢气体(含少量苯和溴蒸气).先打开K.后加入苯和液溴.避免因装置内气体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A项正确;四氯化碳用于吸收溴化氢气体中混有的溴单质.防止溴单质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四氯化碳呈无色.吸收红棕色溴蒸气后.液体呈浅红色.B项正确;溴化氢极易溶于水.倒置漏斗防倒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易吸收溴化氢.发生反应为Na2CO3+HBr===NaHCO3+NaBr.NaHCO3+HBr===NaBr+CO2↑+H2O.C项正确;反应后的混合液中混有苯、液溴、溴化铁和少量溴化氢等.提纯溴苯的正确操作是①用大量水洗涤.除去可溶性的溴化铁、溴化氢和少量溴;②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剩余的溴等物质;③用水洗涤.除去残留的氢氧化钠;④加入干燥剂除去水.过滤;⑤对有机物进行蒸馏.除去杂质苯.从而提纯溴苯.分离溴苯.不用“结晶”的方法.D项错误。
[答案] D
2.(20xx·全国卷Ⅱ)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解析] 酸性KMnO4溶液能将乙烯氧化成CO2.故可以看到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但静置后液体不会分层.A项符合题意;点燃的镁条能在CO2中燃烧.集气瓶中产生浓烟(MgO颗粒)和黑色颗粒(单质碳).B项不符合题意;向盛有饱和Na2S2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中发生反应S2O
+2H+===SO2↑+S↓+H2O.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C项不符合题意;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2Fe3++Fe===3Fe2+.可以看到溶液中黄色逐渐消失.加入KSCN后.溶液颜色不发生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3.(20xx·全国卷Ⅲ)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燃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解析] 加几滴CuSO4溶液发生反应:
Zn+Cu2+===Zn2++Cu.Zn与置换出来的Cu及稀H2SO4构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放出H2的速率.A项正确;用标准盐酸滴定NaHCO3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项错误;黄色是Na+的焰色.C项正确;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既不能太少.也不能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D项正确。
[答案] B
[省市卷]
1.(20xx·天津卷)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解析]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时.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乙醇中.并不断搅拌.A项错误;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定容时视线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平.B项正确;N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项错误;电石与水反应制得的乙炔中含有H2S等杂质.用溴水检验乙炔前.要先通过硫酸铜溶液除去H2S等杂质.D项错误。
[答案] B
2.(20xx·江苏卷)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解析] 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A项错误;海带灰浸泡液通过过滤可得海带灰和滤液.B项正确;浓HCl与MnO2反应制备Cl2时需要加热.C项错误;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小.应用碱液吸收.D项错误。
[答案] B
3.(20xx·天津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解析] Fe2+遇K3[Fe(CN)6]溶液能够产生蓝色沉淀.因此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但是否含有Fe3+无法确定.若要确定Fe3+的存在.则需要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为血红色.因此A项错误;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
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可知酸性:
H2CO3>C6H5OH.B项正确;欲验证Ksp(CuS) 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后加入BaCl2溶液.若溶液中含有SO .先加入Ba(NO3)2溶液.生成BaSO3沉淀.再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H+、NO .相当于溶液中含有HNO3.HNO3能将BaSO3沉淀氧化为BaSO4沉淀.D项错误。 [答案] B 考点一 物质的分离 物质分离是通过恰当的方法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开.得到纯净的物质.各组分都保留下来.且与原来状态相同。 1.实验室常用分离方法 2.工业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及注意事项 (1)磁选: 可利用物质的磁性不同进行分离。 如分离Fe3O4和SiO2.可以利用Fe3O4的磁性用磁铁吸引分离。 (2)溶解: 通过溶解、过滤.分离出不溶性杂质。 一般通过加热、减小粒径、搅拌来加快溶解速度。 例如.用硝酸铵、硫酸的混合溶液溶解海绵铜(主要成分是Cu和少量CuO)时.温度应控制在60~70℃.原因是温度低溶解速度慢、温度过高铵盐分解。 (3)过滤: 包括降温(冷却)结晶过滤、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减压过滤等。 例如氯化铵、氯化锌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某滤液中主要含有ZnCl2和NH4Cl.将滤液经过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后.得到的晶体主要是NH4Cl.然后经冷却结晶过滤后.得到的晶体主要是ZnCl2。 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常采用减压过滤(装置如图所示)。 减压过滤又称抽滤.除了能加速过滤外.还能使沉淀被抽吸得较干燥.但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和颗粒太小的沉淀.因为胶状沉淀易穿透滤纸.沉淀颗粒太小会被抽滤得较密实.溶液不易透过。 (4)洗涤: 分为水洗、酸洗、醇洗等。 水洗操作: 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滤出后.重复操作2~3次。 沉淀的洗涤多用水洗.但有些沉淀需要用酸洗或醇洗.如CuCl难溶于醇和水.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体系.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 利用硫酸铜与亚硫酸铵、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反应.制得的氯化亚铜.需要先用稀硫酸洗去杂质离子(硝酸会氧化氯化亚铜不能用硝酸洗.盐酸会溶解氯化亚铜也不能用盐酸洗).后用醇洗有利加快去除CuCl表面水分.防止其水解氧化。 【典例1】 (20xx·福建百所重点学校联考)从含Br-废水中提取Br2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方法涉及过滤、氧化、正十二烷的萃取及蒸馏等步骤。 已知: 物质 Br2 CCl4 正十二烷 密度/(g·cm-3) 3.119 1.594 0.749 沸点/℃ 58.8 76.8 216.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甲装置过滤时.需要不断搅拌 B.用乙装置将Br-氧化为Br2 C.丙装置中用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为正十二烷的密度小 D.可用丁装置进行蒸馏.先蒸出正十二烷再蒸出Br2 [解析] A项.过滤时应让滤液自然流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戳破滤纸.错误;B项.Cl2可以把Br-氧化成Br2.多余的Cl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正确;C项.根据表中信息.正十二烷的沸点与Br2的沸点相差更大.更有利于分液后的蒸馏操作.错误;D项.蒸馏分离正十二烷和Br2时应用直形冷凝管.使用球形冷凝管会存留部分馏分.由表中信息知.Br2的沸点低于正十二烷.先蒸出的是Br2.错误。 [答案] B 1.(20xx·保定调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Ⅰ分离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 B.用装置Ⅱ蒸干硫酸亚铁溶液制备FeSO4·7H2O C.用装置Ⅲ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胆矾晶体 D.用装置Ⅳ分离Cl2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碘 [解析] FeSO4·7H2O易分解.故应该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B项错误。 蒸发应该采用蒸发皿.C项错误。 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应采用萃取的方法分离.D项错误。 [答案] A 2.(20xx·河北衡水调研)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知丙酮与苯酚的沸点分别为56.5℃、182℃.图甲中P处的馏出物是丙酮 B.由图乙知.可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操作.从含有Na2Cr2O7的Na2SO4溶液中分离出Na2SO4 C.图丙中的分离操作是“水浸、过滤”.将滤渣在空气中灼烧回收得到MnO2 D.图丁的抽滤装置示意图中有一处错误.抽滤通过加压加快过滤速度 [解析] A项.由石油的蒸馏迁移知.沸点较低的丙酮在T处被蒸出.沸点较高的苯酚在P处被蒸出.错误;B项.由图乙知.无水硫酸钠的溶解度在约43℃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应采用“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分离出Na2SO4.错误;C项.废旧普通锌锰电池通过机械分离得到的黑色固体混合物含有易溶的氯化锌和氯化铵、难溶的二氧化锰和氢氧化氧锰.可通过“水浸、过滤”进行分离.氢氧化氧锰在空气中灼烧可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二氧化锰.正确;D项.图丁所示抽滤装置的错误是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未朝向抽滤瓶支管口.这样不利于滤液的顺利流下.抽滤通过减压加快过滤速度.即抽滤瓶中气压小于大气压.错误。 [答案] C 考点二 物质的提纯 物质的提纯是将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或某种指定物质)净化.而把其他杂质除去的过程.一般先用化学方法转化.再结合物质分离方法进行提纯。 1.无机物提纯的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 操作举例 沉淀法 如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MgSO4杂质.可加入过量NaOH溶液.使Mg2+转化为Mg(OH)2沉淀.过滤除去Mg(OH)2.然后加入适量硫酸.调节溶液至中性 气体法 如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杂质.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将CO 转化为CO2气体而除去 氧化 还原法 如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2杂质.可通入适量Cl2将FeCl2氧化为FeCl3。 如FeSO4溶液中混有少量Fe2(SO4)3杂质.可加适量铁粉将Fe3+还原为Fe2+ 加热法 如Na2C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3杂质.可将固体加热.使NaHCO3分解成Na2CO3 气体 转换法 如NaH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杂质.可向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使Na2CO3转化为NaHCO3 溶解法 如Fe2O3固体中混有少量Al2O3杂质.可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使Al2O3转化为可溶的NaAlO2.然后过滤.洗涤并干燥难溶物.即得到纯净的Fe2O3 调节 pH法 如CaCl2溶液中混有FeCl3杂质.可采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使Fe3+转化为沉淀除去.可向溶液中加氧化钙或氢氧化钙等 气体 洗涤法 如H2中混有HCl杂质.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碱液除去HCl。 又如CO2中混有HCl杂质.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HCl 2.常见有机物的精制提纯 (1)用液溴、苯和溴化铁制备纯净溴苯: 溴苯中的杂质有水溶性的溴化氢、溴化铁.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液溴、苯及副产物如二溴苯等;依次经过水洗(除去溴化氢、溴化铁).10%NaOH溶液洗(除去液溴.进一步除去残余的溴化氢、溴化铁).水洗(除去液溴与NaOH反应生成的水溶性溴化钠、次溴酸钠以及过量的氢氧化钠等).用干燥剂干燥(除去残留的水分).最后蒸馏(分离除去苯、二溴苯等)。 其中第一次水洗可以降低成本。 (2)用浓硝酸、浓硫酸和苯制备纯净的硝基苯: 硝基苯中的水溶性杂质有HNO3、H2SO4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杂质有未反应完的苯以及副产物二硝基苯等;依次经过水洗(除去HNO3、H2SO4等).碱洗(进一步除去HNO3、H2SO4等).水洗(除去硝酸钠、硫酸钠以及过量的NaOH等).用干燥剂干燥(除去残留的水分).最后蒸馏(分离除去苯、二硝基苯等)。 【典例2】 (20xx·山西晋中模拟)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还含有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CaO可以减少SO2的排放.同时生成建筑材料CaSO4 B.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经过滤、洗涤、灼烧可制得Al2O3 C.隔绝空气焙烧时.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5 D.烧渣分离时可以用磁铁将烧渣中的Fe3O4分离出来 [解析] A项.第一次焙烧发生的反应有4FeS2+11O2 2Fe2O3+8SO2、2SO2+O2+2CaO===2CaSO4和SiO2+CaO CaSiO3.正确;B项.氧化铝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偏铝酸钠在滤液中.利用沉淀法.通入过量CO2得到氢氧化铝.经过滤、洗涤、灼烧制得Al2O3.正确;C项.隔绝空气焙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反应可以理解为FeS2+5Fe2O3 11FeO+2SO2↑、11FeO+11Fe2O3 11Fe3O4.两式相加得FeS2+16Fe2O3 11Fe3O4+2SO2↑.即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16.错误;D项.四氧化三铁有磁性.用磁铁将烧渣中的Fe3O4分离出来.类似于工业选矿中的磁选.正确。 [答案] C 1.(20xx·开封调研)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解析] A项.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气体.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错误;B项.应先加双氧水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后加入过量氧化铜调节pH使铁离子完全沉淀.错误;C项.应先用NaOH溶液溶解铝粉.过滤后用水洗涤.正确;D项.酸性高猛酸钾溶液能把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甲烷中会混入二氧化碳.错误。 [答案] C 2.(20xx·重庆调研)下列除杂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解析] 由装置图中的“冰水混合物”可知题给装置是冷凝除杂装置。 当SO3和SO2的混合气通过盛放在冰水中的试管时.SO3变为固体.SO2为气体.A项不符合题意。 当Br2和Cl2的混合气通过盛放在冰水中的试管时.Br2变为液体.Cl2为气体.B项不符合题意。 当H2C2O4和CO2的混合气通过盛放在冰水中的试管时.H2C2O4变为固体.CO2为气体.C项不符合题意。 当CCl4和CHCl3的混合气通过盛放在冰水中的试管时.两者都变为液体.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考点三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方法或思路 Cl- 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Br- 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I- 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I黄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或与氯水反应生成I2.加到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 SO 与含Ba2+的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BaSO4);若还含有S2O 时.需要先加入足量盐酸酸化.过滤.排除干扰.再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 SO 与非氧化性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或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3).沉淀可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 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CO3).该沉淀可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Mg2+ 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Mg(OH)2].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不消失 Al3+ 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胶状沉淀[Al(OH)3].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但不能溶于氨水 Fe2+ 与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或向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然后加入少量新制氯水或双氧水.溶液变成红色;或滴加K3[Fe(CN)6](铁氰化钾.俗称赤血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在含有Fe3+的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则说明含有Fe2+(因为Fe3+具有较强氧化性.其他常见还原性离子不能与之大量共存.只有Fe2+与Fe3+是相邻价态.不能被氧化.能大量共存) Fe3+ 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变成红色;或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或加入OH显紫色 Cu2+ 溶液显蓝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沉淀(CuO);或将Fe片、Zn片等插入溶液中.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物质(Cu)生成 NH 与NaOH浓溶液混合加热.能够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 Na+、 K+ 可用焰色反应来检验.火焰分别呈黄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 Ag+ 滴加稀硝酸酸化的Na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gCl);滴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白色沉淀溶解 2.常见有机物的检验 有机物 检验方法或思路 卤代烃 首先.加NaOH溶液并加热;其次.加稀硝酸中和碱液;最后.滴加AgNO3溶液 乙醇 可使有黑色氧化膜的灼热铜丝变得光亮(生成铜).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乙醛);与金属钠能够平缓地反应.产生氢气 醛、 葡萄糖 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反应形成银镜;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 羧酸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酯 与滴有酚酞的稀NaOH溶液共热.红色逐渐消失 淀粉 溶液遇碘变为蓝色 蛋白质 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加浓硝酸并微热.颜色变黄(含苯环结构的蛋白质用此法) 3.常见气体的检验 【典例3】 (20xx·浙江卷)白色固体混合物A.含有KCl、CaCO3、Na2CO3、Na2SiO3、CuSO4中的几种.常温常压下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无色溶液B的pH≥7 B.白色固体F的主要成分是H2SiO3 C.混合物A中有Na2SiO3、CuSO4和CaCO3 D.在无色溶液B中加HNO3酸化.无沉淀;再滴加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A中有KCl [思路点拨] [解析] 混合物A加水溶解后得到固体C.固体C加过量硝酸后.得到白色固体F.由混合物A的成分可知.F的主要成分为H2SiO3.B项正确;蓝色溶液E中存在Cu2+.故白色固体混合物A中存在CuSO4.无色气体D为CO2.故白色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Na2CO3.与CuSO4反应生成CuCO3进入固体C.也可能含有CaCO3.C项错误;溶液B呈无色.说明CuSO4与Na2SiO3或Na2CO3反应生成CuSiO3或CuCO3沉淀进入固体C.同时生成Na2SO4.故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Na2SO4.可能存在KCl、Na2CO3、Na2SiO3.溶液的pH≥7.A项正确;无色溶液B经HNO3酸化后.无沉淀.再加AgNO3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A中有KCl.D项正确.故选C。 [答案] C 1.(20xx·安徽联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取少量食盐溶于水.滴加少量淀粉溶液 食盐溶液不变蓝色 该食盐中一定不含碘元素 B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 D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解析] 因为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所以食盐溶液中加入淀粉不会变蓝.A项错误。 若原溶液中只含有Fe2+时.滴加氯水后Fe2+被氧化为Fe3+.滴加KSCN溶液也会变红色.B项错误。 NH 与NaOH溶液(加热)反应产生NH3.NH3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项正确。 若原溶液中含有SO 时.滴加BaCl2溶液生成的BaSO3可被稀硝酸氧化成BaSO4白色沉淀.D项错误。 [答案] C 2.(20xx·湖北八校联考)下列有关气体鉴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A 鉴别Cl2和O2 观察气体颜色 呈黄绿色的为Cl2.无色的为O2 B 鉴别NO2和 Br2蒸气 通入水中 所得溶液呈无色的为NO2.溶液呈橙色的为Br2蒸气 C 鉴别CH≡CH 和CH2===CH2 分别通入酸性 高锰酸钾 溶液中 使溶液褪色的为CH2===CH2.不褪色的为CH≡CH D 鉴别CO2 和SO2 分别通入品 红溶液中 红色不褪去的为CO2.红色褪去的为SO2 [解析] Cl2和O2的物理性质不同.所以用观察法可以进行鉴别.A项正确。 NO2和Br2蒸气都是红棕色气体.所以用化学方法鉴别时.分别通入水中是比较简单的方法.NO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无色.Br2蒸气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呈橙色.B项正确。 乙烯、乙炔均为无色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均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错误。 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CO2则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项正确。 [答案] C 一种离子所处的“环境”不同.在检验该离子时所采用的方法可能不同。 (1)如检验溶液中的Fe2+(无Fe3+)时.一般采用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新制氯水(或H2O2溶液、稀硝酸等).溶液显红色。 (2)检验Fe2+(含Fe3+)时.一般采用滴加K3[Fe(CN)6]溶液.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版高考化学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讲义112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 含答案 高考 化学 新课 二轮 专题 辅导 攻略 讲义 112 十二 实验 基础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