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与烟台城市发展相关.docx
- 文档编号:29809546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53KB
青岛与烟台城市发展相关.docx
《青岛与烟台城市发展相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与烟台城市发展相关.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与烟台城市发展相关
青岛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是中国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拥有集装箱、矿石、原油和煤炭码头,有通往450多个港口的97条国际航线,每月有419个国际航班发往世界各地。
2004年,青岛港全年港口吞吐量跨越1.6亿吨大关,达到1.63亿吨,列中国第五位;其中,矿石吞吐量5300万吨,列中国第一位;进口原油吞吐量2300万吨,列中国第一位;外贸吞吐量1.2亿吨,列中国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准箱,达到514万标准箱,列中国第三位,跨入世界15强;口岸外向度75%,列中国第一位。
青岛航空运输保持快速增长。
2004年航空旅客吞吐量480.84万人次,增长37.9%;航空货邮吞吐量10.45万吨,增长38.29%。
已开通直航东京、大阪、福冈、汉城、釜山、大邱、巴黎(经上海)、欧洲7国(经北京)、新加坡、曼谷及香港、澳门等19条国际(地区)客货航线,法兰克福航班即将开通,并通过北京、上海、香港、东京、汉城等五大国际枢纽港与世界主要城市连接,每周158个航班。
开通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47个主要城市的航线,每周800多个航班。
青岛公路交通十分发达,迄今为止,青岛市已建成济青、胶州湾、西流、西流、夏双、潍莱、同三、青银、206国道、前湾港疏港等9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24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六十分之一,占全省六分之一。
目前,青岛市高速公路数量、长度、密度和高速公路在所有公路中所占比重等指标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一,并已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滨海公路是青岛交通体系的主骨架之一,该工程北起青岛即墨市丰城栲栳大坝东端,经即墨市、崂山区、市南区、黄岛区、胶南市,止于胶南市泊里镇柳树底村附近的204国道处。
滨海公路总里程约282.1公里,工程总投资约30亿元,工期3年,计划2006年建成通车。
青岛邮电通信业务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3.8亿元,增长27.7%。
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04年互联网用户累计达66.45万户,增长67.5%,使用时长达到7.8亿分钟。
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99.75万门,增长24.2%;市话用户达到204.9万户,移动电话发展到376.32万户。
青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95处。
其中,影剧院29处,电影队214个,文化馆(站)153处,博物馆7处,公共图书馆13处,艺术表演团体11个,广播电台1座、11套节目,电视台1座、15套节目,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55.1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5万户。
全市出版各类杂志1750万册,出版报纸64593.6万份。
2004年共创作发表文艺作品332篇(件、幅),获得省以上奖励29项。
全市共有档案馆14处。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28所,在校学生18.4万人;中等学校414所,在校学生43.61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83所,在校学生16.27万人;小学1037所,在校学生47.69万人。
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
青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海外游客入出中国的主要口岸,是经国家批准的旅游落地签证口岸和日本公民短期(15天以内)免签证口岸。
青岛三面环海、依山依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加上特殊的历史积淀,使青岛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逶迤连绵的前海海滨,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崂山,红瓦绿树的城市风景,具有典型欧陆风格的多国建筑,浓缩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现代化的度假、会展条件,使青岛这座中西合璧的山、海、城相融的城市成为中国最优美的海滨风景带和海内外著名的度假、休闲、观光、商务、会展目的地。
近年来,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加上城市建设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建筑多数是行列式,方盒子,灰色多,绿色少,使城市面貌从南到北,从东至西“千孔一面”,失去特色。
城市特色作为一座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是人们认识城市的载体,是城市的精华,是城市鲜明的标志。
迈进新世纪,人们在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同时,也在回顾过去,追溯历史,找寻城市的特色。
鲁迅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凡是地方的,都是属于世界的。
要使烟台走向世界,实现我市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的宏伟蓝图,必须挖掘烟台的历史文化内涵,突出烟台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让我们走进烟台的历史,认识城市的特色,去面向城市的未来。
纵横谈之一:
历史的风采
追寻烟台的历史,让我们先从城市的名称说起。
历史上,烟台曾三易其名。
烟台,春秋时期称“转附”,秦时谓“芝罘”,明时为防倭寇侵扰,在城北海边的山上筑狼烟墩台,得名烟台至今。
每一个名字,都记叙着一段历史。
2500年前的《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问晏子:
“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修,则夫先王之游”。
这里所说的转附就是芝罘,是烟台见诸史籍的最早记载。
从此,我们的城市就和中国历史联系起来,开始了它的历史文化旅程。
而最能体现烟台悠久历史风采的,还要归功于两千年前中国早期最伟大的文人之一---司马迁,他将芝罘载入了记述中华历史的巨著《史记》当中。
在秦汉时期,芝罘岛的名胜和知名度,几乎是和全国其它名山、名胜齐名的。
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五次巡幸天下,其中三次抵芝罘。
汉武帝刘彻亦曾多次东巡,登芝罘,浮大海。
一国之君,在当时交通条件很落后的条件下,不顾车马劳顿,千里迢迢,从千里之外的古长安来到天之尽头的海边渔村,可以想见,芝罘岛在当时的地位和名声。
六千年前形成的陆连沙洲,使芝罘岛由孤岛变成了连陆岛,是世界上最典型的陆连岛。
芝罘岛,状若灵芝,是“灵著之山”,芝罘的海市在古代也是很著名的,被方士们当做求仙寻药的所在,素以“仙山”、“仙岛”而著名。
二千二百年前的秦始皇巡视天下有两个目的,其一是扬威天下,稳定政权,其二是寻仙求药,以期长生不老,这也是他三次登巡芝罘的主要目的。
古齐国八神之一的阳主神,“恩覃寰海”,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阳主庙,历经千年,香烟缭绕,更给芝罘岛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如今,芝罘岛上留下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遗址、康王坟的传说以及秦皇汉武的足迹……,芝罘岛的历史足以和任何一个沿海岛屿相媲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确实,虽然芝罘岛的主峰海拨不足300米,芝罘岛却早已闻名遐迩,令人神往!
关于芝罘岛,既有神奇的传说和史实记载,又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古迹遗址,它是烟台悠久历史的载体,具有鲜明的烟台地方特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说起芝罘岛,不由得想起了澳门。
澳门和芝罘岛都是陆连岛,最初澳门的面积为16平方公里,芝罘岛若加上三里桥这段陆连沙州,面积和澳门差不多。
如今,澳门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澳门岛的历史没有芝罘岛悠久,明清时期以来澳门开始崛起,开始成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之一,澳门的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现已成为一座美丽的城市。
而芝罘岛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基本处在自然发展状态,有些山体还遭到破坏。
在澳门回归的几个月里,中央电视台每天都在播放系列片《澳门万象》,我们期待芝罘岛的明天定会气象万千,“北方的澳门”定会再展历史的风采。
纵横谈之二:
城市历史山
说起烟台的历史,不能没有山。
烟台的山已经和烟台的历史融在一起,山已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山了,已被赋予了历史文化的内涵。
历史上,烟台的山分为两大类,一类与军事、战争有关,象烟台山,东、西炮台山,我们称为“军事山”。
另一类则与城市的宗教、民俗有关,在山上建筑庙宇,称之为“民俗山”,毓璜顶就属于这一类。
烟台山,就是因在这座山上建筑的狼烟墩台,我们的城市才得名,烟台山成为市名的“发源地”。
以山的名称给城市命名,这在全国恐怕也为数不多。
再说东、西炮台山,这些硝烟弥漫的古战场,也早已记录了我们的先辈抗御倭寇、抵抗外族侵略的英勇历史,我们的民族精神已融在山中,与山同在。
如今,这些山已变成城市的公园,成为人们游览、休憩的乐园,这些山正在讲述着和平时期的历史。
在市中心的毓璜顶上,始建于元代的玉皇庙,是著名的道教庙宇,经明、清两代重修和扩建,形成具有古代寺院和园林特点的建筑群。
到了近代,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牧师郭显德在毓璜顶建筑了基督教长老会教堂。
每年正月初九的毓璜顶庙会成为烟台特有的民间习俗,沿习至今。
毓璜顶集烟台的古代、近代历史于一体,目睹了芝罘湾的世事沧桑,是烟台历史的缩影,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这还没有说塔山上的太平庵、南山的魁星楼、岱王山下的竹林寺,以及昆嵛山上的烟霞洞、岳姑殿古庙群遗址。
烟台,山的资源真是太富有了,且与城市的历史密切相连。
现在大部分已被人们忽视和遗忘,甚至叫不上名字,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市区的山如果以机场路为界,东侧的是南山,而路西侧的群山,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按我们“带状”城市的格局及其相对于市中心区的位置,我们就称做“西山”。
西山,也许是历史的原因,以前是城市的郊区吧,而没有受到今人足够的重视。
其实,从距今有七千年历史的白石村遗址看,西山下的白石村是我们祖先的活动中心,如今的西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南山”。
西山和南山,总面积相同,都是三十平方公里,用城市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它们都是城市的“绿肺”,城市的绿色屏障;用城市环境学的观点来看,它们是城市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
西山和南山都有相同的作用,让我们把西山也建成城市的公园和风景名胜区。
本来,山顶是人们观景和看日出的所在,在山顶上修建景观建筑,成为城市景观点和观景点。
如武汉蛇山上的黄鹤楼、北京景山公园的万春亭、颐和园的佛香阁,都是自然山体与景观建筑的很好结合。
而我市的虎岩山、岱王山、岿岱山、毓璜顶等主要山峰,都被“钢筋铁骨”的铁架子占据着。
如果说古代用砖石在山上建炮台,因为它的高度和规模对山体景观还不会产生破坏的话,那么今天的通讯转播塔却早已是“鹤立”山巅了。
通讯转播塔是不可缺少的现代通讯设施,但是大家早已耳闻目睹的是上海的电视塔已经变成了“东方明珠”,其它城市的电视塔也在追求功能与建筑形式的完美统一,成为当地的重要景观和游览场所。
纵横谈之三:
海防要塞
烟台“俯临渤海,镇齐接燕”,地形复杂,是京津海上门户,战略要地。
烟台是因海防而形成的城市,自古就是屯兵用兵之地,是名符其实的海防军事重镇。
烟台的发源地就是明朝为海防而建起的奇山守御千户所,烟台市的得名也是因在海边的山上设立的海防设施---狼烟墩台而来的。
至今,许多地名都留下了作为明清海防重镇的痕迹,如海防营、奇山所城、烟台山、西炮台山、东炮台山、金沟寨、马山寨等。
因此今日的烟台与昔日的海防重镇紧密相连,昔日的海防重镇是烟台发展史上的重要的历史时期,具有鲜明的烟台地方特色。
在昔日的海防重镇,留下了众多的海防军事设施。
象烟台山烽火台、宫家岛烽火台、岗嵛山烽火台,东、西炮台山上的古炮台。
当年战斗在烽火台上的士兵怎么也不会想到,如今,在烟台山烽火台旧址上新建起一座高达40余米的“墩台灯塔”,已成为和平时期夜航船的指路明灯,成为烟台市的标志和象征。
市内的东、西炮台山上的古炮台,“巩若金汤”,是由炮台、指挥所、弹药库、围墙组成的封闭式军事设施。
大门上的刻石“表海风雄”、“威振罘山”,表达了先辈们抗击倭寇和外来侵略的英勇气概,凝聚着先辈们不屈不挠、英勇抗击侵略的民族精神。
这些遗址,已不仅仅是近代海防军事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现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日,从文物部门传来好消息,他们在马山寨山顶上新近踏勘出原来的烽火台和城墙遗址,正在申报省级文报单位,这为正在规划建设的马山寨国际园艺博览园增添了历史的风采。
昔日的奇山所城,原有坚固的城池,其建造模式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城市的特点。
今日所城,虽四门已毁,但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边界和比较统一的区域风貌。
作为老烟台的缩影,1987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区,具有重要保护价值。
1998年,在奇山所城迎来建城六百周年的时候,奇山所城的保护和开发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于奇山所城,虽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它又不同于单栋建筑的保护,它保护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居民区。
目前奇山所城的基础设施还不配套、居住环境还有待改善,奇山所城的保护和改造应同时并举。
对奇山所城的保护,既要挖掘和保护其历史文化内涵和传统街区风貌,不要割断历史文脉;又要注意把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有机地结合,不要与现代文明割裂,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纵横谈之四:
开放城市与通商口岸
烟台背依青山,面向浩瀚的大海,吐纳百川,有着博大的胸怀。
对于开放的当代世界而言,它是与世界联系的桥梁,认识中国的纽带,沿海开放成为烟台城市的明显特征。
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年的历史。
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将登州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清政府批准通商口岸由登州改为烟台,自此烟台成为近代我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
烟台开埠后,共有包括英、美、法、俄在内的十六个国家在烟台设立领事馆,这在烟台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中国其它城市是不多见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烟台在我国近代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烟台条约》的签订,更把烟台与中国近代史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烟台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
烟台的开埠,促进了烟台的发展和繁荣。
在烟台山下,朝阳街周围相继建成了邮局、银行、海关、商行和娱乐场所,形成了当时烟台的商贸、娱乐繁华区。
这些建筑有我国最早的邮电局之一的烟台邮电局,1921年孙中山先生下榻的克利顿饭店,有最有权威的外国银行---汇丰银行,有烟台外国总会---芝罘俱乐部,还有我国钟表工业的发源地---宝时造钟公司,管辖山东半岛整个海域的东海关税务司公署,……。
朝阳街周围,是烟台开埠后,在外来势力的侵入、对内对外贸易空前繁荣及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艰难起步的背景下形成的商贸中心区。
朝阳街商埠区,成为开埠后,烟台城市大发展的一个缩影。
它是继烟台市发源地---奇山所城外,又一个代表烟台市发展重要历史阶段的历史性街区,在烟台的发展史上,乃至我国近代史上都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通商口岸是在外国殖民侵略的背景下形成的,但却促进了烟台的发展和繁荣,它的经济、文化价值和政治价值是相悖的。
如果说一百四十年前的清政府,腐败无能,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埠是被迫的。
那么,今天的改革开放,则是我们主动敞开大门,张开双臂,迎接四海宾朋。
1984年,烟台市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全国十四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烟台城市发展又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迅猛发展,被确定为山东省规划的二十一世纪“二带五群”发展战略中烟台区域的中心城市。
今年通过的“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把烟台确定为山东半岛和环渤海中心城市之一。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近年来在烟台成功地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贸易博览会及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经济贸易洽谈会,“亚太经贸城”的雏形已显现在我们面前。
近代的通商口岸与今天的开放城市,既是一种巧合,又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纵横谈之五:
港口城市与近代特色
说起烟台,离不开港口。
走进烟台,到处保留着近代城市的特色。
只要稍稍具有中国历史和地理知识的人,都会看出,典型的中国城市,都是背靠青山,面南而坐,而烟台正相反,南靠青山,脸朝北。
城市沿港湾发展,港口决定着城市的形态演变,说明了港口在我市的地位和作用,这也成为我市独特的城市风貌。
芝罘湾是孕育烟台发展的摇篮。
由于芝罘湾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湾条件,在春秋时芝罘即为我国五大港口之一,成为山东沿海交通的发祥地。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烟台港的利用是极其简单、低级的,直到近代,烟台辟为通商口岸后,进行大规模的港口建设,方使烟台港跨入近代港口的行列,为烟台近现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近代形成的优良的港湾条件,使烟台在十九世纪末的20年里,在我国北方的三大贸易港口天津、烟台、营口中,其营运进出港艘数和吨位数一直居领先地位,是当时重要的国内、国际贸易港。
如今,北方的港口天津、大连、青岛港的崛起,使烟台港失去了往日的地位。
北太平湾的海关码头、海关验货房、东海关税务司公署旧址、东防波堤、崆峒岛灯塔、烟台山西侧的南北岸路和东西岸路……。
今天,近代形成的港区基本保持了原貌,大部分港口工程至今发挥着作用,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
在发挥港口作用的同时,应该利用这些设施,建设近代港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港口历史的纪念馆,展示烟台这段重要的历史,丰富烟台的旅游资源和城市内涵。
港口兴,则城市兴。
要实现我市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快港口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随着烟台港三期工程、疏港高速公路、烟台至大连铁路轮渡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烟台港一定会有大发展。
近代烟台港的形成,表现在城市建设上,就是在烟台山、朝阳街、大马路周围形成近代建筑的街区,朝阳街周围成为城市新的繁华地段和商贸中心。
新的商业、娱乐中心,完全代替了封建旧城以官署寺庙为重心的布局,使烟台具有典型的中国近代城市的特征。
烟台山下、朝阳街、大马路周围形成的近代建筑群,依山临海,红瓦覆顶,中西合璧,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石材做建筑材料,掩映在蓝天、绿树、碧海之间,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具有鲜明的近代建筑特色,形成烟台特有的风貌和景观。
这些建筑,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已经成为我市建筑文脉的重要构成,值得我们今天延续和借鉴。
新加坡城市规划专家、山东省及烟台市城市规划高级顾问刘太格先生曾说,烟台山下东海岸的欧式建筑群,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如不保护好,这个城市就等于没有记忆。
在历史的长河中,政治风云是短暂的,而文化积淀是长久的。
这些近代建筑所关联的殖民背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而固着在烟台土地上的具有异国情调的建筑文化,历经岁月的积淀,已经转化为我们宝贵的近代建筑文化遗产,我们应当以开放的意识来看待它在今天的历史价值。
今天,当我们倘佯在朝阳街上,漫步在太平湾畔,看着街道两侧有百年来历史的建筑及往来如梭的轮船,烟台的“清明上河图”浮现在我们脑海当中。
由于城市的发展,今天的朝阳街地区已属衰落地区,但作为烟台重要的历史性街区,应加强保护,保护原有街区尺度和近代街区特色,将严重影响近代街区风貌的建筑更新改造,形成体现烟台近代历史特色的综合商贸区。
纵横谈之六:
民族工商业发源地与企业精神
在近代史上,烟台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也是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
十七世纪四十年代,烟台已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
至清朝道光年间,烟台已成为有商号千家、商贾云集、极为繁华的商品集散地。
“山东一省惟烟台,而迄西两千余里无闻焉”。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烟台先后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宝时造钟厂、程明造锁厂等一批近代工业,成为我国北方民族工商业发源较早的地区之一。
这些企业从建厂之初,就采用当时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注重产品质量,艰苦创业,迎难而上,凝聚成不屈向上的企业精神,创造了灿烂的企业文化,成为我市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裕酿酒公司在创办时,是中国和远东最早、最大的葡萄酿酒企业,张裕公司的历史代表着中国葡萄酿酒行业的企业史。
百余年来通过它们享有盛誉的产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广泛赞誉。
从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赠的“品重醴泉”,到少帅张学良先生题赠的“圭顿贻谋”,到江泽民总书记为张裕百年庆典题赠的“沧浪欲有诗味,酝酿才有芬芳”。
这些赞美之词一方面是对企业的肯定,但更增添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在烟台的历史上,用企业所属行业的名称或所生产产品的名称来给城市命名只有两次。
一次是在三十年代,烟台被誉为中国的“钟表城”和东方瑞士;一次是八十年代,国际葡萄、葡萄酒局命名烟台为中国第一个“国际葡萄、葡萄酒城”。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些企业在烟台和全国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如今,这些百年老厂,已成为今日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内同行中的佼佼者,在中国工商企业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传奇品质、百年张裕”、“中国的北方有一颗星,那就是烟台的北极星”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广告词。
这些企业通过它们享有盛誉的产品,使烟台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烟台,它们是烟台的骄傲,是烟台近代史上最有特色的一页。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分别召开了东北三省、西北五省区和华东七省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为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共商改革大计。
烟台,作为我国北方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国有企业也应该锲而不舍地进行改革攻坚,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集中力量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继承和发扬我们百年来凝聚成的企业精神。
困难的企业,迎难而上,经营状况好的企业,锐意改革,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抓住机遇,开拓前进,创造下一个百年辉煌。
纵横谈之七:
美丽的家园
蓝色的大海,金色的沙滩,翠绿的山峦,这就是哺育我们的摇篮,我们美丽的家园。
山、海、岛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关怀,构成了我市独特的自然景观。
然而,海水受到源源不断的工业废水的污染;炸山采石,使绿色的海岛,满目创伤;还有众多的“花园”、“山庄”,“耸立”在山上,大面积破坏山体和绿化。
我们的家园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城市绿色乐章中不和谐的音符。
1998年的世界环境日,在海拔五千四百米的格拉丹东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脚下,静静的沱沱河边,矗立起一块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碑名的“长江源”环保纪念碑。
它在警示人们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在警示我们保护环境和生存空间,建设美好的家园。
山、海、城、岛,是组成我们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其中山、海、岛是自然景观,只有“城”需要我们精心建设。
城市需要美好的规划,需要建设,自然景观需要我们保护。
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把人工美景融入自然景观之中,让美丽的城市与海岛相映生辉,让美丽的城市与青山相依相伴,这样,一个融山、海、城、岛于一体的山水城市才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有人认为,城市现代化就是要建筑高层化,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与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的目标是矛盾的。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落后的,也是危险的。
实际上,绝大多数世界名城也并不是我们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高楼林立。
北欧各国是世界上最富裕、国民待遇最高的国家,但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以及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基本看不到什么高楼。
要建设现代化、国际性的港口城市,就要突出烟台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延续自然风貌,继承历史文脉,在城市建设中,把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把烟台建设成既具有历史风貌,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
青岛,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虽然历史没有烟台长,但城市建设很有特色,值得我们学习。
青岛的城市特色,来源于对自然景观和地形的充分合理运用,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烟台 城市 发展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