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docx
- 文档编号:29807738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67.27KB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docx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石文睿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摘要:
房地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它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文化与生活。
文中通过对我国房地产业现状的研究,指出了房地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成因,并提出了六项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建设性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
房地产;泡沫经济;现状分析;建议;措施
引言
自1998年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
房地产业的蓬勃兴起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房地产价格的飞速上升。
房地产市场能否稳定发展,不仅关系到房地产产业本身,也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一定程度上波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房地产业对前经济的影响,把握好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正确认识目前房地产业趋于泡沫化发展的真正原因,制定和规划好防范措施。
一、房地产业对当前经济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城镇化步伐加速、以实体经济主导、虚拟经济辅助、规模庞大、以工业为主体、潜在需求巨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行政与经济调节并重、脱离起飞阶段进入飞行轨迹的较稳固经济体。
2001~2007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比重的15%、20%和10%左右。
房地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由1998年的15%上升为2007年的27.5%。
可见,我国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不可谓不强。
但是,我国房地产业这种井喷式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最近房地产投资的大幅回落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的这种过渡依赖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不利于我国良性增长机制的形成,会造成很多严重的问题。
比如,房地产业的高额利润吸引大量金融资本流向房地产业,会导致金融资源配置低效,同时还可能会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不利于民生改善和和谐社会构建。
二、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
(一)房地产业不是泡沫经济
房地产业本质上是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其本身决不是泡沫经济。
这主要在于:
一是房地产的属性决定它不是泡沫经济。
房地产是不动产,房地产商品兼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双重属性,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实在在的实体产品,同金融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仅仅是收益权利证书相比,根本不同,它本身并不是泡沫经济。
二是房地产业部门属于实业部门。
它同金融证券等虚拟资本也是根本不同的,谈不上泡沫经济。
三是房地产业属于基础性产业。
它在国民经济体系处于主导产业地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发达国家内生产总值中,房地产增加值一般要占到10%左右。
房地产业以其产业关联度强、带动系数大的特点,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事实已经证明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是我国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所谓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的第二次高潮”。
(二)房地产业肆意膨胀会发展成为泡沫经济
房地产业也含有某些经济泡沫成分,如果任其膨胀,也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危险性。
应当承认,房地产业成长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经济泡沫。
主要表现:
一是房屋空置泡沫。
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商品房供给超过市场需求,超过部门的供给增长属于虚长,构成经济泡沫。
按照通用的国际经验数据,商品房空置率达10%以内时,这种经济泡沫是正常的。
如果超越过多,引起严重的供给过剩会形成泡沫经济。
从而导致房价猛跌,继而开发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经济混乱,社会动荡。
二是房地产投资泡沫。
一般地来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应与房地产消费增长率相适应,力求平衡供求关系。
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百业待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略大于消费增长率,形成供略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对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刺激经济增长是有利的。
只有当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商品房严重滞销,造成还贷困难,连带引起金融危机时,才形成泡沫经济破灭。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泰国就是典型的一例。
三是房价虚涨泡沫。
房价是与地价相联系的,房价泡沫与地价泡沫密切相关。
此外,开发商对利润的期望值过高,人为抬高房价,也会形成经济泡沫。
如果房价飞涨,开发商攫取暴利,购房者难以承受,由此也会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
可见,房地产价格虚涨失控,就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可能性,但绝不能把房地产业等同于泡沫经济。
三、房地产业趋于泡沫化发展的原因
纵观国内外的房地产业发展,分析海南改革开放初期的房地产泡沫现象与教训,国内房地产业趋于泡沫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投资的高回报。
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特征容易诱发投机行为,形成“泡沫经济”。
由于土地资源的高度稀缺和城市住宅的总量短缺,导致了市场供给的刚性需求旺盛,使得正常情况下房地产投资的回报十分可观。
以香港为例,1989年香港地产业的增加价值占其生产总额的83.6%,高于金融业64.7%和保险业69.8%,更比制造业要高出57个百分点。
如此丰厚的获利令投资者趋之若鹜,并吸引更多的投机者播云弄雨、兴风作浪,往往造成“泡沫经济”的虚假繁荣现象。
二是投资者的过度趋利。
过度的趋利行为导致公共领域的市场失灵,有悖社会公平效率与公平。
这是市场经济要着力解决的一对矛盾。
市场机制尽管强大,却也存在它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尤其是对于房地产开发这种有着广泛社会扩散性的经济活动,市场的局限性更加明显:
它不能有效组织城市公共品(publicgoods)的生产,无法消除开发者的个体趋利行为所导致的外部不经济效应(externaldiseconomy),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其后果是造成对某些人或群体的利益的损害,从而形成社会不公平。
从房地产开发中屡见不鲜的侵占公共绿地现象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三是城市发展失衡。
单一的市场导向冲击城市规划、干扰政府决策,使城市发展失衡。
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土地及空间利用,本质上是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由于这种技术层面上的调节不仅要考虑土地开发中的经济因素,还要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因此并不总是与市场导向相一致,有时甚至背道而驰。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力量往往占据着上风,开发商总能以退出投资相要挟,或以加大投资为利诱,要求突破城市规划的约束,甚至左右政府部门的决策。
如果说在计划体制下城市规划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二传手”,还能按图索骥、有的放矢,那么今天在房地产开发汹涌浪潮的冲击下,它却显得力有不逮、无所适从。
四、对于抑制房地产泡沫的一些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崛起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无疑都会给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特别是网络与房地产的结合,给未来房地产业的发展开拓出了一条道路。
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房地产需求的进一步增加,我国的房地产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如何让这一行业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防范房地产泡沫,促进其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眼:
一是大规模推出经济适用房。
规模化推出经济适用房,根据地区特点统筹规划,完全可以很好地抑制商品房的价格。
国家要抑制房价的不合理上涨,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主要办法还是大规模地推出经济适用房。
另外,规模化推出经济适用房还可以平抑过高的商品房价格。
1998年国家宣布并随后实施的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的计划,曾令众多房地产开发商惊恐不已。
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价的巨大冲击或抑制效应已经显现。
如北京1999年由于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致使其商品房价平均每平方米下降了700~1000元。
如果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等政策付诸实施,房价持续上涨的空间就会被封杀。
二是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通过土地资源供应量的调整,也可以控制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要根据住房市场的需求,保持土地的合理供应量和各类用地的供应比例,实行土地出让公开招投标制度,控制一些城市过高的地价。
要坚决制止高档住宅的盲目开发和大规模建设,防止出现新的积压。
对于发生在房地产领域违法犯纪行为要严厉惩处,严惩无正当理由闲置土地的“圈地人”以及房地产领域的违法活动。
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运行预警预报制度。
建立统一预警制度,加强和完善现有的宏观监测体系。
通过对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及时归集、整理和分析,就市场运行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定期发布市场分析报告,合理引导市场,为政府宏观决策做好参谋。
四是整顿住房金融市场秩序。
整顿住房市场,规范住房金融业务,防范住房贷款风险十分必要。
一要严格审查住房开发贷款发放条件,切实加强住房开发贷款管理。
二要强化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禁发放“零首付”个人住房贷款。
三要规范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管理。
五是引导消费观念的转变。
房屋投机需求对房价泡沫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房地产市场起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因而必须引导消费者理性地认识到“买涨不买跌”的风险,克服从众心理,把预期建立在了解房地产市场及其变化的信息基础之上。
目前,在住房消费领域,人们追求“一步到位”,导致住房消费提前,需求集中、趋同,引起房屋供不应求。
针对于这一现状,国家需要调整住房政策,鼓励梯级消费,抑制提前消费。
六是政府干预及调控房价。
政府可以根据城市大小,发展状况,统计购房者年龄、收人、家庭人口平均规模等数据,制定差异性政策,鼓励小户型消费,限制大户型住房需求和消费。
进行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房价。
政府干预房价,政策可以直接向科技、教育人才倾斜,通过税收补贴他们;可以向社会贡献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倾斜政策,促进其引导作业发挥。
五、结束语
总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是基础性的,但目前处于国民经济体系的主导产业地位,应属于新兴的高速发展的行业与经济市场,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的今天,在管理制度和大众化认识方面还存在许多欠缺,需要一个成长和发展期。
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全中国十三亿人聪明和智慧,有我们这一代的爱国青年将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祖国的房地产行业一定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使全国人民的住房生活水平实现小康。
致谢: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网络机房的老师和服务生给予了很大帮助,在论文编写的过程中刘长华老师给予了热忱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周达.目前中国房地产业依存的宏观环境.经济研究参考,2009(11)
[2]魏国锋.浅谈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及对策.财经研究,2008(3)
[3]张鹏.中国房地产价格研究.社科论坛,2009(5)
[4]谢熠,肖丹.中国房地产泡沫成因与对策.金融经济,2009(3)
标题
呼和浩特市2010年房地产市场分析与2011年市场预测
发布机构
呼和浩特市房产管理局
发布日期
2011-03-19
呼和浩特市2010年房地产市场分析与2011年市场预测
一、宏观背景解析
(一)促转变初见成效,经济向好态势明显
2010年对全国经济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也是“最复杂”的一年。
这一年面对的是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的挑战。
国内后半年以来,通胀压力加大;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形势严峻;国际方面,美联储启动二次量化宽松,新兴市场热钱流入压力陡然加大。
在这种背景下,控物价、防热钱、调结构成为宏观政策的新命题。
面对困难局面,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将“促转变”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从经济运行结果来看,这些政策措施已初见成效。
呼和浩特市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50亿元,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58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41亿元,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45亿元,同比增长18%。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经济质量稳步提高,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恢复性增长势头继续向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年初预期,三次产业比例可达4.4∶36.3∶59.3。
全年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完成年初计划目标。
整体经济运行呈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为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通胀压力下流动性充分,楼市资金面充裕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连续两年的大量信贷投放也带来了新一轮的资产泡沫和金融动荡。
在货币供给方面,“货币超发”成为2010年的关键词。
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前11月,M2共增加超过30万亿元。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5.94万亿元,同比增长22.1%,增幅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2.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3%。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10年以来M1上升趋势明显,M2高位稳定,市场流动性充分释放。
11月CPI同比上涨5.1%,远超市场预期。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
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比1-10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
可见未来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包括食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走高等依然存在,CPI或将继续上行,政府防通胀压力加大。
流动性的不断增强、通胀预期的不断加强,直接或间接的为楼市注入了充裕的资金量,这成为今年下半年调控下依然价升量稳的关键所在。
二、呼和浩特房地产开发市场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分析
2010年1—12月份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6527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0.0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16.65%,占GDP的7.92%。
其中住宅完成投资1016466万元,同比增长36.33%。
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完成投资251341万元,同比增长154.79%。
开发投资主要指标及其与去年同期和今年环比对比情况如表1、图1。
图1 2010年1-12月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情况
从表1分析,总的投资情况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较大。
按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增幅比总投资快6个百分点,办公楼下降幅度较大,其它用房投资有较大涨幅,主要是近年商住基本有车库或地下库房。
图1反映的是今年投资额与同比数据。
投资额始终呈增加趋势,11月、12月略有减少。
同比增长幅度上半年涨幅较大,8月后逐月下降。
(二)房地产开发购置土地情况分析
2010年1-12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面积15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93%。
依据表2数据分析,购置土地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比较大,土地购置费比去年同期增加。
,表明2010年的土地价格在09年上升的基础上继续增长。
具体情况如表2。
(三)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结构分析
2010年1-12月,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包括上年结转资金)为261.29亿元,同比增长63.74%,与完成投资的比例为1.78:
1。
从资金来源结构看,银行贷款涨幅较高,占到位资金比重提高了2.62个百分点;自筹和其他资金涨幅也较高,占到位资金比重略有下降。
资金来源仍以自筹资金、定金为主,占全部资金的62.7%。
(详见表3、图2)
图2 2010年12月资金来源结构
从表3图2来看,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与去年同比涨幅较高,银行贷款增加、自筹与其他资金有所下降,表明流动性的不断增强、通胀预期的不断加强,直接或间接的为楼市注入了资金量。
(四)房地产开发施工与竣工情况分析
2010年1—12月份,房屋施工面积1990.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13%。
新开工面积564.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27%。
施工面积中:
住宅施工面积1507.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7%;住宅新开工面积426.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43%。
房屋竣工面积509.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4.31%。
其中:
住宅竣工面积389.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5.06%;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和其他用房也均呈大幅增长趋势,分别为274.03%、240.32%及165.22%。
具体详细情况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商品房建设规模继续扩大,除经济适用房外,其他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竣工面积大幅增长。
(五)商品房供给和销售分析
2010年1—12月,商品房月末累计可售面积1020.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37%,与上月环比下降0.52%。
其中住宅531.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91%,与上月环比下降2.12%。
房屋销售面积450.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0.94%,环比增长37.55%;权属登记成交面积213.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44%。
环比增长12.21%住宅销售面积407.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9.3%,环比增长37.06%;权属登记成交住宅面积为175.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53.59%,环比增长了11.48%。
成交套数19368套,其中住宅成交套数16639套,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5.02%和58.42%,与上月环比分别增长了11.58%和11.57%。
住宅批准预售面积246.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41%,与上月环比增长2.74%。
(详见表5)
以上数据可见,与上年同比继续保持增长,可售面积环比下降,说明住宅销售量增长。
去年底呼市的市场成交量已经开始回升,今年5月后即使是史上调控力度最大的“4·15”新政,也未能很好的抑制住需求,特别是多个较大楼盘的推出,市场一下子更热了,成交量明显上涨,到1-12月成交量高达175.94万平方米,与去年12月份114.55万平方米的成交量相比,多了61.39万平方米。
(六)商品房空置面积分析
2010年1—12月,商品房空置面积102.01万平方米(包括待销商品房、滞销商品房、积压商品房),同比下降53.87%,与上月环比增长1.34%。
其中1-3年空置面积98.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68%,与上月环比下降0.29%。
详细情况见表6。
图3 2010年12月各类房屋空置占总空置面积比重 单位:
%
从表6、图3可看出,商品房总的空置面积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
住宅空置面积仍占比重较大,约60%以上。
总体比去年下降,但环比有小幅上升,应当引起重视。
(七)不同价位新建商品住房供求结构分析
2010年1--12月,不同价位新建商品房供求结构特点是:
以每平方米售价在3000—4000元之间的住房为主,成交面积和成交套数均占成交面积和套数近30%;其次是2500—3000元之间的,占25%。
当期上市面积和套数,也是以3000—4000元为主,分别占70%和65%。
详细图4、5。
图4 2010年12月不同价位新建商品房供求结构 单位:
万平方米
图5 2010年12月不同价位新建商品房套数供求结构 单位:
套
从图4、5可以看出,当期上市面积和套数、成交面积和套数在2500—4000元/平方米之间所占比重较大,说明购房群众中中低收入家庭占大多数。
(八)不同套型新建商品房供求结构分析
2010年1—12月,不同套型新建商品住房,供应构成以100-144平方米为主。
销售量基本平均在80—144平方米之间。
供求结构中占比较大的仍然是中低收入人群,但是,应该看到群众的住房需求已从实用型向舒适型过度,呈现出住宅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详见表7、8)
(九)商品住房购买对象情况分析
2010年1—12月,在成交面积175.94平方米和16639套商品房中,商品房购买对象仍然以本市区为主,约占76%,外地购买对象占24%,几年来基本在25%上下小幅波动。
在外地买房人群中仍然是以自治区其他盟市为主,占外地购买人群的91%。
外地购房与上年同比涨幅较高,增长47%。
因为本市涨幅高于外地8.16个百分点,所以,外地购房占比并没有提高。
具体情况见表9。
(十)商品房销售价格分析
2010年1—12月,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5486元/平方米,全年平均增长1.94%,同比增长26.03%,与上月环比增长1.71%;商品住宅平均价格4169元/平方米,全年平均增长1.93%,同比增长25.88%,与上月环比增长1.66%;办公楼平均价格4606元/平方米,全年平均增长1.88%,同比增长25.16%,与上月环比增长1.75%;商业营业用房平均价格7553元/平方米,全年平均增长1.85%,同比增长26.93%,与上月环比增长1.72%。
有关住房价格详情见商品房价格走势图。
呼市商品房价格始终在高位运行,今年同比持续两位数增长。
伴随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环境、城市品位和城市吸引力的提升,开发商开发的楼盘品质也在不断上升。
从去年底至今年的房子热卖,开发商的资金链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城中村及市区南二环以外开发的楼盘较为集中,也造成了房价的居高不下,使得北二环房价涨得很快。
楼市调控以来,有相当规模的资金开始流向二三线城市的楼市,推动了房地产投资热潮。
另一方面,调控针对的重点不是二三线城市,也为二三线城市房价走高预留了政策空间。
图5 2010年商品住宅价格走势图 单位:
元/平方米
(十一)住房价格指数分析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10年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106.4%,涨幅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环比100.3%,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与上月持平。
呼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指数为107.3%,比全国70个大中城市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环比100.5%,比全国70个大中城市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
按由高到低排序,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分别位居21位和29位。
其中,新建住房销售价格指数同比108%,比全国指数高0.4个百分点,环比100.5%,比全国指数高0.2个百分点。
按由高到低排序,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分别位居22位和25位;二手住房销售价格指数是103.1%,比全国指数低1.9个百分点,环比100.3%,比全国指数低0.2个百分点。
详见表10、11。
从全国70个大中城市价格指数与排位看,呼和浩特的房价涨幅较高、较快,投资、投机等因素对呼市楼市的拉动不可忽视。
三、 商品房交易及二级市场情况
(一)二手房市场交易情况分析
2010年1—12月,存量房成交面积78.63万平方米,住房成交面积64.42万平方米;成交套数8423套,住房成交7683套。
成交面积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26.17%和16.2%,与上月环比分别增长11.09%和9.93%;成交套数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18.13%和15.48%,与上月环比分别增长9.9%和9.84%;成交金额与上年同比增长50.35%和31.82%,与上月环比增长13.74%和11.46%;平均售价与上年同比增长19.18%和13.44%,与上月环比增长2.39%和1.4%。
具体二手房交易详情表12。
表12 二手房买卖基本情况表
成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房地产 行业 现状 分析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