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检测.docx
- 文档编号:29806160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3.77KB
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检测.docx
《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检测
第八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
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
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
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
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
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的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材料二 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
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
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追慕。
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之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对其作品爱不释手。
许多网络作家想方设法吸收优秀传统文学创作经验,希望能够更为生动形象、更具中国风格地表现当下中国人的处世方式、生活理念、美学追求,希望能更充分展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更广泛凝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更深刻容纳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
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拥有观念后来居上和技术上弯道超车的优势。
可以说,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
例如,在众多网络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得以更充分、更精彩、更接近青年读者阅读心理的阐发与呈现。
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还在于其数量的庞大和产业转化的日益成熟,这使其在传播上具有巨大优势。
网络文学出现以来,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在文学生产与消费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和强烈影响,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其重要贡献。
(摘编自陈定家《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文学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作》)
材料三 中华悠久的历史给网络小说丰富的历史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个历史朝代都被网络小说当作背景进行“演义”。
《明朝那些事儿》尊重历史事实,以现代人的情感讲述明朝故事,在人情事理的基础上还原历史。
《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小说,或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展开飞驰的想象,或虚构一段模糊的历史,演绎中国式的人情事理与中国智慧,在想象的故事中以中国人当下的社会视角来表达情感,让读者从中获得愉悦和启悟。
网络文学在作品的文化意蕴、虚拟世界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的精气神、作品的类型风格等方面,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
那些优秀网络作家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的故事中,以艺术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网络作家们应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
如《木兰无长兄》向《木兰诗》致敬,《将夜》中的夫子及其弟子,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又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意识。
但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小说中不乏后宫争宠、厚黑学、封建迷信等文化糟粕,如梦入神机的小说《佛本是道》蕴含着“生命如同蝼蚁”的观念,跳舞的小说弘扬“丛林法则”等。
这样的创作动向值得警惕并亟待及时纠偏。
(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们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作品,模仿文学史上的经典进行创作,这种文学样式得以日益繁荣。
B.许多网络文学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原作者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他们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借用和转化,得到读者的认可。
C.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既推动了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又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D.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审美元素等诸多方面都超越了传统文学。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论《诛仙》还是《将夜》,都在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将现代思想融入其中,对传统文化做出新的阐释。
B.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网络作家们不再只关注唯美语言和写作技巧这类浅层的形式,而更加注重对思想与精神的开掘。
C.如果网络作家意识不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作的重要性,那么他的作品将很难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D.网络作家只要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来解决文学创作中的走偏问题,就能创造出精品力作。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悟空传》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同时,对故事重新架构,对人物进行重新解读,贴合时代风格,是该作品的亮点。
B.《大江东去》用改革开放四十年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题材制造了爽点,剧情错杂,人物有血有肉,主题发人深省。
C.《巫神纪》以传说中的“巫”为对象,结合中国神话传说与史前历史虚构了一个上古世界,是一部颇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热血玄幻作品。
D.《明朝那些事儿》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以个人观点讲述历史,是网络化历史叙事的代表性作品。
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4分)
答:
5.传统文化对网络文学影响颇深,那么,网络文学如何“反哺”传统文化?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茶馆(节选)
老舍
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
初夏,上午。
地点同前幕。
【幕启:
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
“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
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
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
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
茶座也大加改良:
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
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
“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
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
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
改良!
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
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
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
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
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
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
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
哼!
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
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
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
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
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
怎么?
李三 你还不明白?
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
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
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 我干不了!
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
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
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
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
李三 老伙计?
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
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
你这是什么话呀?
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
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
Allright?
李三 就这么办啦?
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
李三!
李三!
】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
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几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
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
李三!
李三!
】
李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
(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
可是抱怨得对!
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
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
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
王利发 听听,又开炮了!
你闹,闹!
明天开得了张才怪!
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
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
(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
我给三爷拿菜钱去。
(下)
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出茶馆的前景暗淡。
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明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善于改良,能够顺应时代。
C.“改良?
哼!
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由此可见李三老于世故,也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
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
”王淑芬的这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的舞台说明属于社会环境描写。
“莫谈国事”的纸条是剧中的重要道具,对它的交代属于细节描写,字写得更大,影射社会更加黑暗。
B.“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她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
C.“改良!
改良!
越改越凉,冰凉!
”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在无奈而悲凉的语气里折射出李三对社会改良的失望,这是一种含泪的幽默。
D.在影视片或戏剧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画外音。
上文中的“远处有隐隐的炮声”,就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时代背景。
8.在《茶馆》一剧中,王淑芬是一个不具有主角光环的次要人物,但在上述节选部分中,她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4分)
答:
9.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
上述《茶馆》节选部分主要揭示了哪些矛盾冲突?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道人也。
逖性豁荡,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
每至田舍,散谷帛以周贫乏。
后博览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
大驾西幸长安,关东诸侯范阳王虓、高密王略等竞召之,皆不就。
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
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
“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
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
”初,北中郎将刘演距于石勒也,流人坞主张平、樊雅等在谯,演署平为豫州刺史,雅为谯郡太守。
又有谢浮等十余部,皆统属平。
逖诱浮使取平。
樊雅遣众夜袭逖,直趣逖幕。
逖命左右距之,督护董昭与贼战,走之。
逖率众追讨,而张平余众助雅攻逖。
蓬陂坞主陈川,自号宁朔将军。
逖遣使求救于川,川遣将李头率众援之,逖遂克谯城。
初,樊雅之据谯也,逖以力弱,求助于南中郎将王含,含遣桓宣领兵助逖。
逖既克谯,宣等乃去。
石季龙闻而引众围谯,含又遣宣救逖,季龙闻宣至而退。
宣遂留,助逖讨诸屯坞未附者。
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是吴人,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
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大功不遂。
感激发病,乃致妻孥汝南大木山下。
逖虽怀帛忧愤,而图进取不辍,营缮武牢城。
逖恐南无坚垒,乃使从子汝南太守济率众筑垒。
未成,而逖病甚。
俄卒于雍丘。
节选自《晋书·祖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B.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C.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D.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孝廉,汉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科目,用以任用官员,由地方官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明清变成对秀才的雅称。
B.关东,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为“关东”不同。
C.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意思是天子居住的地方,规模很大,人口众多,现代泛指首都。
以“京”称都城开始于周朝建立之初。
D.坞主,东汉、魏晋南北朝时坞堡之主。
东汉末年以来,豪强地主或官僚贵族聚众筑坞堡以武装自守,因未有朝命,故称坞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祖逖仁爱善良,德才兼备。
祖逖经常周济乡间穷苦百姓;博览群书,贯通古今,被世人誉为有辅佐之才。
B.祖逖忠君报国,不怀二志。
祖逖积极为国建言,报效国家;虽有多方诸侯征召、任命,但他都拒绝赴任。
C.祖逖深得拥戴,逆转战局。
在谯城战役中,祖逖在陈川、王含等人的帮助下,击败了樊雅、石勒。
D.祖逖发展贸易,不改初心。
祖逖与石勒放开贸易,以休养生息;虽疾病在身,仍然坚守收复疆土之初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
译文:
(2)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
译文:
14.请简要概括祖逖郁郁而终的原因。
(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窦七
王昌龄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送窦七》中“江边明月为君留”,运用拟人,含蓄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B.《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一句,富有深意,暗含了与友人心心相通之意。
C.两首诗均写送友人离开,而且送别的时间、地点、场景、方式均有很多相似之处。
D.两首诗在情感格调上截然不同,《送窦七》悲伤凄切而《送柴侍御》却豁达乐观。
16.《送柴侍御》的三、四两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为人激赏,你认为妙在何处?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君主想到自己的地位高而险,就要加强自我修养的句子是“ ”,想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要端正自身的句子是“ ”。
(2)苏洵《六国论》中认为齐赵二国虽不赂秦,但齐国因为“ ”而导致灭国;赵国不能始终坚持抗秦,也为秦所灭,作者感慨“ ”。
(3)《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人心相同:
既然秦人爱纷奢的生活,可想而知“ ”,所以不可一方面极力搜刮,另一方面却“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原本二十几集就能讲清楚的故事,非要抻到四十几集;原本几个镜头就能交代明白的情节,硬要加入大量空镜或角色特写 时间……电视剧的“注水”,已经是令行业和观众不满多时的现象。
“注水”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当下,国内电视剧的销售论集数计价,集数越多的电视剧,出品方获得的经济收入越高,播出平台广告招商的收益也越高。
在这样的 模式下,不少出品方和播出平台为经济利益所驱动,人为拉长剧集长度,为了治理这种乱象,国家广电总局提倡电视剧拍摄制作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
但应当注意的是,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也不应是 。
电视剧作为文艺产品,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其载体。
我们判定一部电视剧是否“注水”,不应只依据集数多寡,而应以提升整体品质的原则,依据艺术创作规律,看作品篇幅是否服从叙事。
因此,遏制电视剧“注水”,根本上是要提高电视剧的内容品质,按照内容情节的需要 。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延误 盈利 一把抓 量体裁衣B.拖延 盈利 一刀切 量体裁衣
C.拖延 营利 一刀切 对症下药D.延误 营利 一把抓 对症下药
19.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注水”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
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的铁路。
C.港珠澳大桥的正式开通,为大湾区建设疏通了“主动脉”,便利了三地的交通往来。
D.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素有“亚洲水塔”“世界屋脊”的美誉。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判定一部电视剧是否“注水”,不应只依据集数多寡,而应以提升整体品质为原则,依据艺术创作规律,看作品篇幅是否服从叙事。
B.我们判定一部电视剧是否“注水”,不应只依据集数多寡,而应本着提升整体品质为原则,依据艺术创作规律,看作品篇幅是否服从叙事。
C.我们判定一部电视剧是否“注水”,不应只依据集数,而应本着提升整体品质的原则,依据艺术创作规律,看作品篇幅是否服从叙事需要。
D.我们判定一部电视剧是否“注水”,不应只依据集数,而应本着提升整体品质为原则,依据艺术创作规律,看作品篇幅是否服从叙事需要。
21.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前后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日本人有时会向中国友人赠送礼物,在很多有关中国的礼仪手册中,经常列举出“不能送给中国人的东西”,比如钟表、雨伞、靴子以及手绢等。
① ,因此将钟表作为礼物送给中国人,往往会被认为不吉利。
“伞”与“散”发音接近, ② ,所以雨伞和靴子在中国不适合作为礼物。
尽管没有发音的问题,但由于手绢在中国主要是用来擦眼泪, ③ 。
此外,还有一些说法,如“因为好面子,所以礼品盒越大越好”“红色或金色的华丽包装更加鲜艳,也很喜庆”等。
答:
①
②
③
22.蒋勋在《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中写道:
“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个书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
”他设身处地地对这些卑微的存在进行打量,认为这些人物都是“正邪两赋”之人,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所以不必苛求。
请选择《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结合相关情节,阐述这种“正邪两赋”的具体表现。
要求:
写出人物名字,结合人物言行事迹加以分析,语句通顺,100字左右。
(5分)
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代购、代驾算起,到2020年,“代经济”在我国发展已有近20年时间。
如今,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越来越便利的社交渠道、交易平台催生了各式各样的“代经济”新消费模式:
代购、代跑腿、代遛狗、代排队、代相亲、代堆雪人、代考试、代论文……“代经济”花样繁多,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以上现象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八单元综合检测
1.解析:
A项,“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们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作品……”错,材料二的原文为“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文中说的是“一些”,选项以偏概全;C项,“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又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错,由材料二第六段“网络文学出现以来……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可知,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的是“网络文学的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D项,“超越”错,曲解文意。
答案:
B
2.解析:
D项,关联词“……只要……就”表达的逻辑关系不符合文意。
答案:
D
3.解析:
就本题而言,材料二的中心论点为“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而B项,“《大江东去》用改革开放四十年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八 单元 综合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