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docx
- 文档编号:29803858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95
- 大小:124.90KB
课前准备.docx
《课前准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前准备.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前准备
1卜算子咏梅
课前准备: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目标:
教养: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育:
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发展:
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喜欢梅花吗?
梅花具有什么样的品格?
(斗霜傲雪、不怕严寒;花朵鲜艳,使人愉悦)
二、范读课文
这首词一共有几句?
词中讲了些什么?
(梅花斗霜傲雪,不争春,隐身于百花丛中)
三、理解词意。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
四、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说说对每一句词的理解。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风雨送来春天,冬雪迎来春天的到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尽管冰凌垂挂于危崖,朔风怒号于幽谷风,气象森严,但是梅花还是于此时此地俏色夺目。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梅花虽美,但它绝不会和百花争宠,只是做一个义务报春者,它就心满意足。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等到百花竞开,争奇斗艳的时候,梅花隐身于百花丛中,为春天的真正到来而展露出会心地笑。
3、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4、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五、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你喜欢这首词吗?
这首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的梅花
3、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设疑:
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三、介绍陆游的《咏梅》词的主要意思。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板书设计:
1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教养: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发展:
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教学媒体:
投影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激情:
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
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
李大钊的画像。
)一起学习第2课。
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要求:
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3.检查自学:
(1)、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
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读后提问。
)
4.细读课文。
(1)、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互学:
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
在小组里交流。
5.汇报交流情况:
被捕前:
(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板:
坚决地说
(“轻易”看出李大钊的地位——当时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要”联系上下文——他要联系各成员开展革命地下党工作,为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还要经常处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
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板:
忠于革命)
导读:
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
(练读)
被捕时:
(示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板:
不慌不忙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板:
视死如归)
导读:
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
被捕后:
(示句)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板:
瞅了瞅没说
(“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板:
坚贞不屈)为什么会这样呢?
(联系上下文)
导读:
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
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试一试。
6、总结全文。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7、作业
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准备开一个小故事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六课,你有什么体会?
指名回答。
(从李大钊的言行中,体会到他忠于革命,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
二、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1、精读课文,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
2、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分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老师进行点拨。
(这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
三、进一步深化:
课文里还有很多地方是前后照应的,你能举些例子,并说说体会吗?
四、课外延伸交流
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2十六年前的回忆
永远忘不了(1927年4月28日)
被捕前
前
后被捕忠于革命事业
照
应被审
记住4月28日被害
3*灯光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3.掌握本课二类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继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万家灯火,一片光明。
著名作家王愿坚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灯光,发生过一个动人的故事。
二、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请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哪些自然段写对往事的回忆?
三、按照写现在和写回忆的内容自学课文。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提出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2、讨论几个问题。
(1)、看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
他们在干什么?
(2)、“多好啊!
”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
可能想的是什么?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体会?
五、总结课文
1、我们应当向号副营长学习什么?
2、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特点?
(1)、首尾呼应。
(2)、全文以“多好啊!
”这句话连接现实与往事,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开创美好的未来。
六、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看(灯)
事物
听(“多好啊”)
3*灯光联想往事
事物想(战友)
4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教养
1.学会本课生字。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育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发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是围绕什么问题讲的?
(为人民服务)
2、课文分几层意思讲的?
都讲了些什么?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应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2)、记忆字形。
(3)、理解词义。
彻底鸿毛兴旺目标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第一段内容。
(1)、读课文,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2)、说说我们党领导的军队的发展史。
(3)、说
说你对“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这句话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二段内容。
1、读课文,这段讲的是什么?
2、这一段有几句话?
都说的是什么?
3、小结
毛泽东同志讲了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者的生死观。
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三、四、五段内容。
1、请谈一谈:
你读懂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问?
三、讨论
1、读一读第三段。
2、理解“只要……就……”的意思。
3、理解第四段内容。
(1)、读读,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
(要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2)、这一段有几层意思?
都说的是什么?
(3)、“五湖四海”是什么意思?
4、理解第五段内容。
(1)、齐读,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
什么是“哀思”?
(2)、开追悼会的目的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
1、本文是围绕什么问题讲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本文围绕这个中心将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3、哪些人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他们死得值吗?
为什么?
4、什么样的人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榜样?
五、巩固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党的宗旨
死的意义
4为人民服务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不怕困难、牺牲
寄托哀思
5*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教养:
1通过学习这首诗,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育:
教育学生要学习发扬延安的伟大精神。
发展:
感受诗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重点: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难点:
了解诗中几个代表性事物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人们追寻的是延安精神,那么什么是延安精神呢?
三、自学课文,体会延安精神。
1、读课文,这首诗有几小节?
分别讲了什么?
2、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1)、第一小节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第二小节用哪几种事物来描写延安?
(3)、第三、四小节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4)、第五、六小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3、追寻延安精神的意思是什么?
(发扬延安时期的革命精神,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精神动力。
)
四、总结课文。
1、什么是延安精神?
2、我们应当怎样发扬延安精神?
五、巩固练习
1、要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唱《南泥湾》等革命歌曲。
板书设计:
5*延安,我把你追寻
延河
枣园信念
追寻南泥湾温暖
杨家岭光明
积累.运用一
习作指导
习作要求:
观察自己喜欢的一幅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写下来。
训练重点:
1、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习作指导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看图写画了,对看图作文并不陌生。
可今天的看图作文却有点特殊——看的是漫画。
2.你看过漫画吗?
说说你对漫画的认识?
3.教师总结: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
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二、指导观察漫画
1.出示漫画:
这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一幅漫画,请同学仔细观察,结合题目《假文盲》,看你是否明白画家的用意。
2.小组讨论画家用意,明确作者对这件事的批判、讽刺的态度。
三、全班交流
1.说说你对这幅漫画的看法和想法。
2.如果你有更喜欢的漫画,也是试仔细观察后说一说。
四、拟定题目,构思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六、学生习作
6向往奥运
教学目标:
教养: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能正确的读写下列词语:
“奥运、举办权、水花四溅、嘹亮、魅力、拆除、申请。
”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育: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体育精神奥运魅力,唤起对北京奥运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向往奥运的感受的。
教学媒体:
北京申奥专题片,奥运会田径比赛成绩单及补充阅读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
关于北京申办、筹备奥运会,你知道些什么?
你的心情怎样?
请用“我从——指导了——,我对此感到——”说一说。
2.作家肖复兴当过十年的体育记者,除了和大家有一样的感情外,还有对奥运会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是什么感情呢?
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向往奥运》。
板书课题:
向往奥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有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语句流畅。
不容易读好的语句做上记号。
2.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教互学,读好难读的语句。
3.自主汇报:
我读懂了——。
三、引导疑读,合作探究
1.出示第一段句子,引导质疑,确定精读感悟内容。
(1)指名读,问:
你有什么疑问?
(2)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为:
“共同的感情”是什么?
”“特殊的感情”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一份特殊的感情?
在这两个短语下面横线打问号。
2.默读上文,思考,讨论:
“共同的感情”是什么?
(播放录像)
3.理解作者那份“特殊的感情”。
4.小组交流各自的理解,互相启发。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1.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小结收获。
2.练习:
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文中重点生字词,默读一分钟后进行默写比赛,然后同桌互相批改上交。
二、精读课文,感悟句意
1.出示句子“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引导感悟。
2.出示句子“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三、练习朗读
四、创设情景,口语交际
1.教师扮演“体育记者”,走入学生中随机采访“观众”——学生文中所提到的奥运明星,你喜欢其中的哪几位?
为什么?
2.同桌互相模拟采访。
五、布置作业
1.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在抄写下来。
3.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个人或几个人合办一起手抄报。
板书设计:
6向往奥运
2008年奥运会奥林匹克精神
7詹天佑
教学目标
教育:
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养:
1、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用“否则”、“赞叹不已”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发展: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顺着作者的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板书课题《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
他自幼酷爱学习。
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
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
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后来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
1881年,年仅21岁的詹天佑抛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到了祖国。
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
在他刚刚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顺利地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
后来,他又设计建成了滦河大桥。
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对照生字表自己识字。
对于字音不好掌握的字要多读几遍,字形复杂的字要自己想办法记住它。
(三)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中有些生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
“挠”读n2o,不读r2o;“竣”读j)n,不读z)n;“要挟”读y1oxi6,不读y4oxi2。
这几个字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不要读错。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本课共有6个生字。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查字典,找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选择出每个生字的正确意思。
3.课堂讨论重点生字的识记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生字的字形,然后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1)有些字可用比较的方法来记。
如:
利用比较的方法既可以很快记住生字,又能帮助学生复习熟字,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方法。
(2)“庸”字比较难写,教师对这个字要加强笔画笔顺的指导。
这个字可以分两部分来记,“广”和“
”。
在书写“
”要注意笔顺:
。
(四)理解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以“杰出”为例,“杰出”一词的意思是才能、成就出众,超过一般人。
在课文中杰出的人指的就是詹天佑,理解了杰出一词的意思能为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扫清障碍。
以“要挟”为例,“要挟”的意思是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
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这个词的字面意思之后,还应让学生找到“要挟”一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结合上下文对这个词做进一步的理解。
在课文中“要挟”指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当时中国政府腐败无能、科学技术落后、缺乏科技人才的弱点,强迫清政府放弃修筑权,以此来达到他们通过控制铁路来控制中国经济、交通、运输等命脉的卑鄙目的。
以“周密”为例,“周密”的意思是周到而细密。
一般指考虑问题、做计划或方案时,想得周到而细密,没有疏漏和错误。
而文中詹天佑就是一个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做事周密的人,“周密”也表现了詹天佑的杰出之处。
以“赞叹不已”为例,这个词的意思是连连称赞,不住地说一些称赞的话,表示称赞的程度很深。
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前文讲到帝国主义者要挟清政府,嘲笑中国人民,而詹天佑带领设计、修建的铁路却在今天让外宾赞叹不已,通过今昔的对比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内在的情感。
(2)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轰动:
一下子引起很多人注意。
表明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憾。
藐视:
轻视、小看。
表明外国人、帝国主义根本不把中国放在眼里。
嘲笑:
指不怀好意地取笑别人。
表明帝国主义对当时中国科技落后、政府无能的状况幸灾乐祸。
勉励:
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鼓励人继续努力去做。
(五)造句训练。
1.弄清词义。
在练习造句之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弄清楚词语的意思。
(1)“赞叹不已”一词的意思是:
连连称赞,不住地说一些称赞的话。
(2)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练习造句。
谁 看到怎样的景象就赞叹不已。
谁 听到怎样的情况就赞叹不已。
谁 想到怎样的情景就赞叹不已。
2.让学生用“赞叹不已”造句。
(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然后用笔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同桌两个同学互相交流,讨论这些画出的难句应如何来读。
3.把通过交流之后能读得流利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4.对于全班集体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来指导。
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长句,学生在朗读时可能有困难。
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教师范读这句话时语速可以稍慢些。
可以这样停顿:
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听读可以使学生有些感性认识,模仿起来就不再困难了。
(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詹天佑在主持修筑这条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把最使人感动的地方画下来,把自己的感想简单在旁边写一写。
这项要求放在第一节课,可见目的不是写读书笔记,也不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时作点批注的习惯。
对学生批注的要求不要过高,圈圈画画、三言两语即可。
2.可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最感动人的是哪些地方,自己写下了什么批注。
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投影詹天佑铜像图。
请同学们看投影,当我们坐火车去八达岭,途中路过青龙桥车站时,可以看到一座铜像,这就是詹天佑。
人们为什么要如此来纪念他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2.口述目标。
在这节课上,我们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情感,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1.轻声读全文,然后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说说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清朝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后,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挟和阻挠,以及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后国内外的反应。
第三段(第4、5、6自然段),讲詹天佑克服种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第四段(第7自然段),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
(三)学习第一段。
1.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