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环一式小组合作讲座.docx
- 文档编号:29798629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2.41KB
浅谈三环一式小组合作讲座.docx
《浅谈三环一式小组合作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三环一式小组合作讲座.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三环一式小组合作讲座
浅谈地理“三环一式”中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主讲者东山第三中学陈燕
开场白:
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此时我淡定的的外表已无法掩盖我紧张澎湃的心情了,但是一想到,下午是这2天以来培训的最后一场,心情和大家一样无比舒畅。
我是三中的地理新教师,陈燕。
很荣幸能借此平台与大家认识、共同分享了我的一些读书心得。
因为本人刚毕业不久,资历尚浅,经验不足,讲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踊跃批评指正,好让我更茁壮地成长。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
浅谈地理“三环一式”中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可以说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整个“三环一式”最难实施、操作的一个环节,高效、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但是,现实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课堂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很多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让下面学生一组组开展学习与讨论,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只有其“形”,而无其“实”。
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讲台上面的老师并不很清楚的。
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
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一个旁观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个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
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
那就是怕吃不饱而“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喜欢表扬正确,呵斥错误。
优秀生在老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十足,表现欲更强;而大多数学生却不敢多嘴,怕别人讥笑,怕老师棒杀,怕说不好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快。
干脆充当看客,什么也不说。
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学生的积极性。
最终中国传统的教育培养了“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从众群体。
摘要: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亮点,而合作学习是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班级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运用好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被广大教师乐于采用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今年要的讲内容大纲大致如下:
一、对于小组合作的认识
(一)内涵
(二)学习小组的组建
二、关于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实施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四、对合作学习的反思
(一)走出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
(二)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正确实施问题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四)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五)有效实施评价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一、对于小组合作的认识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竞争一样,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类大部分活动都是合作性的,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合作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今天的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是一个多元、复杂、多变、互赖的社会,他们不仅应从学校学得如何竞争、如何生活,更应当掌握如何合作。
合作是集体生活的润滑剂,是事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许多社会学家认为:
“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重要。
”
(一)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据学生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人数可在4—8人),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小组合作特征:
“目标相同、互助互学、互动交流、个体职责”。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分成一个个小组进行的,但是它的实质不在于“分”,而在于“合”。
“分”是形式,“合”是实质,“分”是为了更好的“合”。
因为人数过多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只能是一盘散沙,所以要分组,使得人数减下来,便于合作。
如果我们教师不能充分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这个内涵,只注意到小组合作学习是分组进行,就往往会流于一种形式,表面上看起来热闹,却没有真正的实效。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在于“合”,而不在于“分”。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努力想办法促进合作,只有合作起来才是有效的。
它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并由此推进教学的发展。
(二)学习小组的组建
教师可以直接介入,帮助学生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中最理想的的分组策略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小组划分应遵循“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编组。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前要进行座位的布置与学习小组的组建。
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男女比例等因素,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合,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
确定学习小组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一般每组4—8人,每班6—8组。
若班额较大,组员较多时,还可以组内再分组。
在组建学习小组时,确定学习小组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一般每组4—8人,每班6—8组。
若班额较大,组员较多时,还可以组内再分组。
在布置座位时要特显“小组”的“独立性”,并且,要保证一个小组内的组员都能相互讨论。
二、关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是新课程实践的产物。
它抓住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效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重大课题。
过去我们的教育过多地强调竞争,忽视了合作、过重地强调分数是唯一重要的,每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个人在测试中的成绩。
但现实生活中的工作都是协力合作的结果,相互配合、相互交流、有效地调节和分工是大多数工作的特征。
所以合作学习是顺应了社会的需求,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为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
(一)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2、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欣赏学生这些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构建生生互动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学习方式。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有效实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策略,对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一般有三种:
同质互学、异质帮学、小组群学。
1、同质互学: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内学习程度相当的两个学生固定结成对子进行互学,通过互学,相互解决自学中遗留的问题,包括导学案中预设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和自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
例如:
要查巴西高原的气候类型,就可以一位同学翻到地形图找到巴西高原,另外一位同学翻到气候类型分布图大致找到巴西高原的位置,二者一对照巴西高原的气候类型就一目了然了。
2、异质帮学:
在同质互学的基础上,由组内的优秀学生固定或随机结对帮扶一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解决个人自学或同质互学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3、小组群学:
在同质结对互学和异质结对帮学的基础上,每人将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内进行交流,在继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根据遗留问题或新生成问题是否具有普通性的必要性作出判断并进行筛选,进而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为下一步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而这前提是小组划分依旧遵循“异质编组、组间平行”。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预习合作。
学生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
在独学基础上的小组合作预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预习习惯,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2、朗读合作。
在课文朗读的时候,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
教师可让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再选出读得好的在全班示范朗读,读后师生评议,共同提高。
在合作朗读中,一般是两人一组,一个朗读,一个倾听,发现对方读错的字、停顿错的句子及时纠正,然后再互换角色,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3、讨论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能提一些问题,或学生自己提的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直接让学生回答,有的问题却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
问题的提出,是在教师深入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后,通过教学实践反馈出来的。
要使合作富有成效,引起合作的问题就要有价值,要能引起学生合作的兴趣。
有些问题,应留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会使合作更富有个性。
4、作业合作。
合作作业主要运用于:
探究型作业,这种作业以课内知识为基础,延伸至课外,需要学生协作查找相关资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优秀生指导学困生完成作业;作业纠错订正,学生自己完成作业后,组内同学互相纠错订正。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都要注意指导,防止“合作”变为“抄袭”。
5、评价合作。
在当堂检测后,教师可以采用合作评价、互评互改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评价。
为提高学生互评互改能力,教师一般可运用四种形式进行指导:
一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规定评改侧重点,让学生进行评改;二是教师示范评改后让学生互评互改,使学生掌握评改方法;三是教师到小组中指导评改,提高学生互评互改能力;四是把小组合作评改好的内容展示给全班学生,以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教师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1)要注重合作意识、合作技能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长期接受老师的“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然间让他们在课上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地理问题,往往无所适从。
因此,要想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使其掌握合作学习的技能。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比如:
“组织管理”技能,学生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善于分工,勇于负责,根据不同意见,作总结性发言。
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做到有条不紊。
“善于倾听”的技能,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提出反对意见或补充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还要学会微笑、具有绅士风度。
“述说”技能,同样一件事情,表达方式不同,效果就会不同。
教师要使学生懂得阐述问题时要条理清晰、不夸张、不缩小,并争取做到风趣幽默,使人乐意接受。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小组分工,小组合作开始前,地理教师根据合作的内容和要求,给小组成员以合适的分工,强化个体责任,并形成组员之间积极的相互依赖,就可使每一个组员意识到自己的不可或缺性,从而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心。
例如,(案例选取八年级云南旅游资源那块讲解)或提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案例的分析材料,要求各个小组分别从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方面分析水土流失过程中环境的演化,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影响。
各个小组长负责组织探究活动与报告单的编写,其余几个组员分别负责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方面的演化分析。
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对于某个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才算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条件,交流起来有话可说,有思想可交流,才能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没有实效的。
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要选择适当的内容与方式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个小组成员取长补短,但合作学习属于探究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比较耗费时间。
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所有的问题全都拿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探究,而应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合作研讨。
例如,一些简单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图表的判读,可以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一些地理规律的总结则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认真备课。
要选择有一定深度、难度和灵活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靠个人难以解决,需要集体智慧才能够解决的,特别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问题;但问题也不能太难。
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如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这是我们最常见常用的方式。
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有多种的小组合作方式,如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
如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自主学习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还有小组合作设计等多种方式,要视学习的内容而定。
(3)发挥合作过程中的协调和引导作用
第一,为学生提供或选择足够多的地理探究材料。
探究材料准备充分了,可以切实保证学生的参与率,使每个学生都有可供操作和研究的机会。
当然,学生能自己准备的资料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搜集。
第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
这样可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第三,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
事实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并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一定会产生疑惑,如果教师不及时给予引导,放任自流,就会使学生陷入困惑。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并不表示教师的主导性被否定、被削弱,而是被定性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既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一个成员,融入各小组倾听,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又要做一名引导者,适时点拨、引导和帮助,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好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四,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及时组织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完成后,学生很想向别人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或者还有一些问题本小组没有解决,希望其他组给予帮助。
这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会得到碰撞,相互之间会获得启发,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应根据讨论的内容营造出一种比较积极的气氛热烈的氛围。
如引导学生以比赛、采访、辩论、导游等形式展开交流。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实施
(一)准备阶段
合作学习兼顾教学的个体性与集体性特征,把个别化与人际互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讲授过程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任务明确,有较强的探究性,能为学生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因此首先要成立学习合作小组,该小组以异质小组为主,即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等方面不同的学生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
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班级的缩影或截面。
同时,各小组之间又应具有同质性。
因为组内的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的同质又保证全班小组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据此,科任老师要与任教班的班主任合作,根据学生的情况,班级数分成小组,,一般每组4—8人,每班6—8组。
明确各小组责任人,并宣布组成这样的小组是为了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交流、倾听、解释、思考,在分享、协商、碰撞中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使学生们都能接受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实施阶段
合作学习倡导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
教师精心研究教材,设计小组活动内容,创设好合作学习的情景,制定好各组完成任务的程序,并在课堂上督促各小组完成。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以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出现,也可以参与某一小组的活动,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
以下我讲说身边的几个地理教学案例,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突破解决某些地理知识点。
例如,我在教学《大洋与大洲》一节时,准备了8个地球仪,在上课时分发下去,每个小组6人一个。
然后提出两个问题:
1、地球的表面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哪个部分多,哪个部分少?
(海陆比例)
2、你如何根据地球仪来验证你的判断?
(每组发放一根长绳子)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但第二个问题把他们难住了,各小组讨论了许久也没有结果。
此时,我提醒各组,能不能用手指点地球仪海陆的概率或绳子切割观察海陆来验证海陆具体比例。
有个小组的成员立刻叫起来,“老师,你不要说!
我知道,等我们小组验证出来再告诉你”。
那位同学把他的想法与同组同学说了,并作了分工:
一个同学用手把另一个同学的眼睛蒙上,还有一个同学转动地球仪,被蒙上眼睛的同学用一个手指在转动的地球仪上到处“乱”点,其它同学在认真地记录点到的地方。
就在这组同学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其它组同学也悟出来了,纷纷开始活动开了。
过了十分钟,我叫各组停下来,并汇报各组的点到海洋与陆地的次数,尽管各组的数字不同,但都是点到海洋多于点到陆地。
接下来,我又问,“能不能算一下点到海洋的比例”各组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的比例。
我又请刚才的那位同学把名组点到海洋的总数加一加,再算一下全班同学点到海洋的总比例,结果发现约是70%,大多数组的结果也接近这个数字。
于是,我又问:
“为什么出现这种大致相同的数据?
这说明了什么?
”此时学生都已领会自已刚才活动的意图,同声说:
“那是地球上海陆面积所占的比例”。
后来,我因势利导引导了小组学生用绳子切割地球表面,观察海陆比例,目测全球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接下来在学习七大洲的分布时,我也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每个组用简笔画画出七大洲的轮廓图,并用剪刀剪下来,然后在一张白纸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并把刚才剪下的七大洲轮廓图帖在上面。
各组的同学自行分工后,就开始了操作。
在下课前,我将各组合作学习成果一一展示,并让其它组成员来评价。
学生点评得很专业,也很精彩,不仅注意到用经纬线定各大洲的位置,还说出应根据海陆间相对位置来确定各洲应分布在哪里。
以至于个别完成得不够理想的学习小组表示“课后我们好好合作,重做一张更好的。
”果然,没过两天,我看到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幅精美的七大洲帖图画!
在这节课上,每位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强化了自身的责任感,并对同伴表现出极大的关心,体验到集体学习的乐趣。
在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中增进了友谊,轻松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也更喜欢这种形式的学习。
案例1成功一例——《南北方的自然差异》东山二中唐华坤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启而不发”的场面,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也存在着似懂非懂的现象,原因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没有找到一个支撑点,课前没有预习,要学什么,怎么学,学生在一节课45分钟里很盲目,只能被动的学习,这就所谓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自从我县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以后,学生的学习找到一个支点,在导学提纲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在课余有足够的时间对于即将上课的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和质疑,并对教材内容的难点,重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提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南北方的自然差异》承接八年级上册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节,学生对于南北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分布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本节的教学就是进行对比性的认识南北方两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别,找出产生南北方自然和人文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为有前面知识做为基础,本节课难度并不大,在这节课教学中,除了利用导学提纲,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上台表演——展示——归纳总结——课堂小测之外,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与上台表演这个环节中增加了一个小平台,让学生之间进行“知识PK”,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现在谈谈本节课成功的几个亮点。
1.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作为课堂教学主线
设计了自学、讨论、探究、“知识PK”、表演,展示、归纳、练习、拓展等多种学习活动。
通过读图、对比、填表分析出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差异,如河流、气候、地形、植被等,通过图片对比、填表、图文转换等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反馈矫正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成为课堂主线。
2、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把全班分成十个小组,每五个小组又组成一个大组,分成南北两个队,各代表南北双方,预设教学过程,利用导学提纲,让学生在课后对本节课进行预习,并完成导学提纲的内容,和其他老师教学模式一样,布置预习—合作学习、交流—上台表演,老师总结—小测,在这个过程中,我多出了一个平台,让小组之间进行“知识PK”,每个小组可以提出二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向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各小组最多可以由两个同学做补充,答对得分,答错扣分,比赛规则的推出,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各小组之间在合作学习中更善于挖掘出教材的重难点来做为设疑题材,不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质疑,学会提问题,同学间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而且在“知识PK”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探究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3、充分挖掘教材,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本节课内容具有很强的对比性,南北方在自然地理方面差别很大,比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在气候、植被、水文、河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把全班分成南北两大组更有利于学生认识两个地区的自然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利用对比法,让学生学的更深刻。
在“知识PK”中,因为有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之间存在着荣誉,这就加强了组内的合作意识,以及扶优补差的教学效果。
各小组之间在合作学习中更善于挖掘出教材的重难点来做为设疑题材,不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质疑,学会提问题,同学间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而且在“知识PK”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快乐。
4、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一式 小组 合作 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