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
- 文档编号:29795303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153
- 大小:137.88KB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沙坝小学学校教学设计
(2016年春季教案杨文俊稿)
教案说明:
本教案为2015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本教案注重了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
数学;
任课班级:
三
(1);
任课教师:
杨文俊;
2016年03月01日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拟写教师:
沙坝小学杨文俊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12人,其中男生2人,女生10人。
大多数学生上课大胆发言,学习积极;一小部分学生贪玩,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
1、两位数乘两位数2、千米和吨 3、解决问题的策略4、混合运算5、年、月、日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7、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8、小数的初步认识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10、期末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认识以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初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提高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经验,认识质量单位“吨”,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2)结合实例和操作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相关长度单位的换算;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知道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估计、描述平面图形或物体某个面的面积,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或合理估算有关平面图形、物体某个面的面积,正确解答与面积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排序、分组和简单分析,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经验。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算、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在讨论计算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发现简单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逐步学会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与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进一步感受反思性学习环节的意义和价值。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5、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经历稍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6、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2、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创设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7、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兴趣与欲望,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5、渗透法制教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未成年人保护法》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6、渗透德育教育
1、对周围比自己小的孩子及老人亲切、和善。
2、爱惜公物,遵守约定和规则。
3、遵守社会规则、公共道德,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
七、教学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备注
第一周
两位数乘两位数
5
第二周
两位数乘两位数
5
第三周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趣的乘法计算
5
第四周
千克和吨
5
第五周
千克和吨;解决问题的策略
5
第六周
解决问题的策略
5
第七周
混合运算
5
第八周
混合运算;“算24点”
5
第九周
年、月、日
5
第十周
年、月、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5
第十一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5
第十二周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
5
第十三周
小数的初步认识
5
第十四周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
5
第十五周
上学时间;整理与复习
5
第十六周
整理与复习
5
第十七周
期末复习
5
第十八周
总复习
5
第十九周
期末考试
5
2015年3月2日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简单的估算,并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重点: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4.不同条件的组合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
难点:
1.理解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格式。
2.理解末尾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1.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难点:
1.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问题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问题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1.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难点:
1.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和小括号,学会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书写格式,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
2.使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4.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
1.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难点:
1.探索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脱式运算的格式,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
2.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第五单元: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在合作交流、共享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意识。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的意识。
4.在观察年历的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难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意识。
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知道平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中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枳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枳,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已有的对面积、面积单位以及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合理选择不同策略,比较、计算或估汁一些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
3.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重点:
1.面积的意义。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难点:
1.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2.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通过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在操作中加深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
在操作中能学会正确地解答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3.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点:
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
难点:
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
2.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第八单元:
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通过探索,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和应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重点: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难点:
1.在具体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和不同调查对象下的多样性,让学生知道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
2.能从统计的角度找出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
1.按不同标准和不同调查对象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用“学生自己的方式”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
3.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难点:
1.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2.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可行的解决问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10=3×32=5×11=
2×20=30×3=6×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
(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
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
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
(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9=108(个)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个)24×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个)60×2=120(个)
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
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
追问:
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3)试一试。
①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前两题:
24×10=20×10=
学生口答,说说口算的方法。
要求:
请大家各自出一道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题来考考其他同学。
学生出题,教师板书:
()×10=提问:
观察这些算式,你们能总结出两位数乘十的口算方法吗?
师生共同小结:
一个数乘十,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0就可以得到积。
②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第三小题。
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指名汇报:
生1:
可以看成2×3=6,再算20×30=600。
生2:
先算2×3=6,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是600。
提问:
为什么要加两个0?
师小结:
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
2.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
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
师:
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
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
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30千克。
追问:
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交流反馈,得出最佳的方案。
引导:
按每袋30千克估算,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
列式为:
30×60=1800(千克)
(2)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
追问:
你想怎么估算?
集体交流,指出: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
这三组题有什么特点?
上下两题的答案一样吗?
为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一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多一个0,那么积也应该多添一个0。
2.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重点说说“80×50,10×55,60×90”的口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表格,指名说说想法,再进行计算。
最后集体反馈,交流分析、思考的过程,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补充。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探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7×8+3=6×6+4=5×9+7=
2.用竖式计算。
23×3=21×2=32×4=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生活中的购物问题里就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3页例3主题图。
提出问题: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
追问: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一共多少个?
)
(2)估算。
提问:
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
你是怎样估算的?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回答预设:
方法一:
把24看成20,20×12=240(个)
方法二:
把24看成25,12看成10,25×10=250(个)
方法三:
把24看成20,12看成10,20×10=200(个)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明确问题:
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估算的结果接近正确答案?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做补充。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
方法一:
6个2箱是12箱,每箱24个,先算2箱是48个,再算6个48是288个。
列式:
24×2=48(个)48×6=288(个)
方法二:
将12箱拆分成2箱和10箱,每箱24个,先算2箱,2乘24得48个,再算10箱,10乘24是240个,相加是288个。
(重点理解方法二)
列式:
2×24=48(个)10×24=240(个)
48+240=288(个)
……
探究笔算方法。
明确:
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
师指出:
在把两个所得的乘积相加时,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
教师板书:
24
×12
48
24
288
(4)归纳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教学“试一试”。
引导:
怎样检验我们算得对不对?
(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
学生尝试计算12×24,指名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并提问:
第二步2乘12,末尾的4和什么位对齐,为什么?
强调:
计算的结果是288,说明我们前面的计算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用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
提问:
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
2.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3.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
4.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小组内交流。
5.完成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5、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稍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42×4=72×7=28×3=
56×2=47×4=74×3=
2.用竖式计算。
13×12=22×33=
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3.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5页例4。
提问:
每箱迷你南瓜24个,53箱一共有多少个?
该怎样列式?
指导学生列出:
24×53。
追问:
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是求53个24是多少)
2.探究算法。
师:
请同学们用已经掌握的算法试着算一算,在计算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你准备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
和之前不同的是,计算时每一个乘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都要进位。
引导思考:
我们在前面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要进位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回忆“乘积满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苏教版 三年级 下册 数学 教案 教学 设计 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