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疗方法.docx
- 文档编号:29777836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666.92KB
中医理疗方法.docx
《中医理疗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理疗方法.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理疗方法
Lastrevisionon21December2020
中医理疗方法
一、需要具备理疗设备
1.1、腕式血压计
2.2、血糖仪
3.3、刮痧板及刮痧油
4.4、真空拔罐器(12罐两盒)
5.5、保鲜膜
6.6、经络治疗仪
二、身体调养要点
1、情绪
情绪一定要乐观,无欲则刚。
方式:
1)读书
2)听古筝音乐(高山流水、十面埋伏)
3)调息
2、养气血
1)睡眠
睡眠是为了养足气血,实现规律的作息制度。
晚上10点睡觉,不要晚于11点
每天满足7~8小时睡眠
2)在春、秋、冬季节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寒性的食物。
3)补充气血
每次理疗前后喝上一杯自制“补虚茶”,当归、黄芪各一份。
如果理疗过程中身体不适,出现“晕刮”现象也可立即喝。
如果理疗时间过长或者身体虚弱,年龄较大,就要相应地加大补虚力度,也可以加几枚大枣(打碎也可)。
平常也可以当保健茶,特别是身体虚弱的。
血虚的人,当归放三分之二,气虚的人,黄芪放三分之二。
3、清及泻
定期保持身体的清理以及排泄,方式:
1)一日两餐,包括
2)过午不食
3)不吃早餐
4)每顿吃八成饱。
5)每周定期断食一天。
三、理疗手段
1、按摩。
每天顺做经络进行全身按摩,按摩包括:
1)四指并拢,顺做经络方向来回按摩,次数100次。
2)重点按摩,用大拇指或其他手指在经络的重点穴位进行按摩。
3)经络按摩顺序是:
(1)五指张开从前向后梳头,重点按摩百会穴。
(2)五指张开,顺任脉方向,按摩脸部、胸部、腹部,重点穴位按摩膻中、中院穴、神阙、下丹田。
(3)左侧身,右手四指来回按摩右手的内侧心包经、肺经、心经,外侧的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按摩重点穴位。
左手按摩身体侧面胆经。
同样,右侧身,左手对右手进行同样按摩。
(4)按摩大腿部,按摩顺序是用拳头敲打大腿外侧胆经、大腿上面的胃经、大腿后侧的胆经,大腿内侧的三条阴经(脾经、胃经、肝经)
(5)按摩小腿部位的六条经络,用四指并拢,按摩胆经、胃经、胆经、脾经、胃经、肝经,按摩重点穴位,如三阴交、大钟、太溪、阳凌泉等。
(6)按摩脚部,用四指并拢,往脚趾方向按摩胆经,来回按摩其他经络。
搬起大拇指,按摩肝经。
2、刮痧
同刮痧板或者梳子用背面或小勺子之类,在疼痛的地方抹上点芝麻油或者刮痧油。
以45度斜度,进二退一压住皮肤向前赶着走。
进二退一为一个来回,每个来回的幅度最好是一掌宽,每个来回刮3到5遍。
瘀堵(炎症)严重的人,有结节、粘连、僵硬等情况,刮痧的时候会疼得很厉害。
可以一个来回先刮一遍,先向前刮着走,等一会回来再刮第二遍。
这样一是转移了注意力,二是等疼痛缓解一下再刮。
为了减轻疼痛,开始的力度,要轻、缓、慢,随着出痧的情况和适应能力,再适当调整力度。
等三五天痧消掉以后再刮第二次,在消痧的几天空隙时间里,可以配合拔罐,痧消得快。
一般2—3天消痧,说明循环好。
痧消得慢,说明循环不好。
特别是头疼严重的,胳膊刮完第二天,皮肤像茄子皮一样乌黑,一般要7—10天才会消得彻底。
关于刮痧后“痧斑”的变化,一般刮痧(拔罐)出来的痧斑,过一两天就吸收的没有了。
但如果瘀堵厉害的呢,头一两天先变黑,有的乌黑(紫黑),要好几天才下去。
黑的再变成橘黄样的颜色,并且面积由大逐渐变小,最后被吸收消失。
所以康友见到这些情况,不要担心害怕,这是正常的吸收演变过程。
3、拔罐
拔罐最直观的原理就是三种:
一是反射原理,对内里的信息刺激和调整。
二是出痧排毒、活血化瘀、消炎镇痛、软坚散结。
三是把新血引过来,把杂质带回去,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也是排毒。
拔罐最直观的好处就是肌肉排毒,那么我们在拔罐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按照经络穴位来处理。
哪里有瘀堵,我们就在哪里拔,把杂质毒素拔出来就是我们的目的。
把“红癍”、“紫痧”都拔没有了,把“黑印”、“灰印”都拔成“白印”了,你就会感觉像变了一个人,浑身轻松舒服,而且一些病症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当然最好买本书,对有关理论及知识和手法有所掌握,但也不可生搬硬套,要灵活运用。
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身体,书上的穴位处方都是大概,每种病都要根据自身的具体状况做相应调整。
在这方面怎样理解穴位呢大家都担心穴位找不准,记不牢。
其实,对于拔罐来讲,穴位不是我们治疗的具体目标,我们把它理解成为参照标记就好办了。
这只是便于我们交流,大家知道大体位置就可以了。
为什么要坚持拔罐为什么要按疗程拔肌肉里的杂质毒素排出来了,体内器官组织里的杂质毒素就会被血液“搬”一些到肌肉里,再接着拔,身体里的杂质毒素就会慢慢排出体外,这是一个由外及里、由浅至深的递进过程。
也就是说,开始拔出来的是较外的杂质毒素,坚持再拔,出来的是身体内里又“搬”过来的。
所以,要坚持拔,尽量把身体里的杂质毒素拔彻底。
●罐印紧黑而黯:
一般表示体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
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
●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
●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淡紫发表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
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的,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
●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
●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的,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
●行罐或坐罐,容易起水泡的,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理想的疗效,需要连续的多次拔罐。
●若走罐时出现风团(如急性寻麻疹状),提示为风椰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
●随着病情的好转,罐印也会随着减轻,且不易现罐印,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
关于拔罐时间的问题。
一般一天拔一次,每次时间30分钟。
第一天拔完可以等几天,“罐癍”消下去后再拔,第二天也可以插空再拔。
每次留罐一般5—10分钟,第一边拔完卸罐后,可以插空再拔一次。
一般每天拔罐的地方,只针对一个病点。
就是说,今天调理颈椎就集中理疗颈椎,最好不要同时再理疗其它地方。
因为气血不易分散,拔的地方越多,理疗效果反而不好。
关于拔罐力度的问题。
一般开始劲要小,慢慢加劲,以舒服为主。
刮痧和拔罐,是个享受的过程。
很多人都说疼,说明我们理疗的手法不对。
如果感觉痛苦,或者事后感觉疲劳,都说明力度过了或者拔的罐多了。
所以,开始的时候,拔罐的个数也要少,随着适应,以后每天再逐步增加罐的个数。
加劲也可以是当天随拔随加劲,就是说,过一会就加点劲,再过一会再加点劲。
也可以第一天小点劲,第二天加点劲,第三天再加点劲。
为什么要加劲呢因为开始拔出来的是皮里肉外的杂质毒素,由浅至深,要把内里的杂质毒素慢慢拔出来,就要一点一点加大拔罐的力度。
关于泡罐的问题。
很多人拔罐会起泡,很多书上都讲,要让它自然吸收,这也要创新地看待。
没病的人为什么拔不出泡来泡里面是什么是“毒水”,既然拔出来了,就应该把它放出来,再吸收回去不等于白拔了吗怎么放先用消毒的牙签刺破,然后用脱脂棉挤出来,最后在泡口涂上“红霉素药膏”、“三七粉”或者“芦荟胶”等消炎药,防止感染。
轻的7、8分钟就会出泡,重的30—40分钟出泡,也有的拔几次以后才容易出泡。
出泡前,皮肤一般有火辣辣的针刺感,这种感觉说明快要起泡了。
发现出泡,就让它们出满罐,然后用牙签把泡挑破,用药棉将水吸掉。
再用大一号的罐加拔2—3分钟,反复2—3次,一直到不出水。
用大一号的罐,是不容易把皮肤损伤。
第二天老泡还会“拱”出水来,还要按照上述的办法处理,第2—3天再各拔2—3次即可。
这样做一是排毒透彻,二是伤口愈合快。
最后以不出黄水、浓液或见到红血为拔透,最后让它们慢慢结疤愈合。
另一种处理办法:
每天只把泡刺破,挤出水消毒即可,这样反复两三天后,泡不再鼓起有水,让其自然愈合即可。
总之,只要悟懂拔罐的原理,就会一通百通,举一反三。
关键是用心去悟,很多问题不是教能解决的。
遇事就问,一辈子也学不出来。
其实很多疾病,需要用这样的“泡罐疗法”,尽管有点恐怖,结疤的时候也很难受,但是理疗效果却是“不可思议”。
像风湿、类风湿、糖尿病,我主要就是用“泡罐疗法”,凡起泡者,多为湿气大,像汽车司机、住平房的人、经常吹空调的人。
特别是糖尿病人,拔那里都会出泡,凡出泡的地方就通拔,一直拔到不出泡为止,再查血糖就会“令人吃惊”。
(10)关于刺血拔罐。
刺血拔罐一般只在瘀堵严重的时候用,要用专用“泻血笔及针”。
处理的部位有僵硬、结节、肿胀、皮肤凉、毛孔粗大等情况,要有一定的判断经验以后才能做,拔出来的是粘稠的黑血,如果不是就不要再刺拔。
一般是刺一遍拔一遍,1—3分钟即可,反复2到3次,见到鲜血为佳。
以后5—10天再泻一回,一月最多泻三回,每回以50CC为限,不可多泻。
刺血拔罐后一小时内忌用冷水洗手洗脚,忌食冷饮。
因为刺血拔罐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门培训,所以这里不再多讲,只做简单介绍。
4、温灸
温灸方法,涂姜片或者药水,如红花油,用保鲜膜包敷,用湿毛巾盖好,用烤灯温灸。
刮痧后为什么要用保鲜膜包敷一是防止药水“飞”掉,使身体能够更充分地吸收。
二是刮痧部位的皮肤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包上保鲜膜也是为了保护肌体。
关于“贴”和“敷”的药水,大家参考《通宝酒》配方调配自制即可,如果嫌麻烦,榨些鲜姜汁替代也可以。
刮痧或拔罐后为什么要用温灸是为了“活血化瘀”。
这叫“强强联合”,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痧癍”的快速吸收。
5、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就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本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
“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
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
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
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
《新唐书》记载:
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
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
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现在的一次性点刺针更适合临床应用和百姓大众的自我治疗方式。
放血疗法治疗疾病比较广泛,小到感冒发烧,头痛脑热,大到急病重症都可以用放血治疗,常常使用放血治疗会起到峰回路转的功效。
各类疾病问我放血最多的,当属于一些瘀症和痤疮,皮肤病之类的治疗,今天我在此系统的说一下放血治疗。
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腰病,坐骨神经痛、头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我在临床治疗多例病人,这种方法疗效可靠,效果好。
1、放血的部位:
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
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
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
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液。
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
详细放血治疗案例,本博客有这样的文章。
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
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
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
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
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
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
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
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
放血的部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要部位,这是我的临床经验,一般我认为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把这个部位打通了,所有的疾病都会相应的减轻症状。
取穴:
大椎,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肤类疾病要加上曲泽和血海。
方法:
分别在大椎和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穴位上点刺3-5针,然后上罐,拔罐拔到没有鲜血流出为度,在这个拔罐期间,要多上几次罐,观察出血量。
我一般拔到三次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新鲜的血液流出来。
在点刺的过程中,如果病人方便治疗,可以少选几个部位,分期分批的治疗,免得一次上针太多,病人承受不了,如果治疗不方便,就要尽量一次治疗,免得别人跑来跑去的,耽误时间。
有的病人问,几天放血一次好,那么这还是要看出血量,出血量大在100毫升左右,可以10-15天一次。
小于50毫升,可以一周一次,小于30毫升,可以3-5天一次。
四、身体健康标准
最关键、最直接、最容易、最说明问题的健康指标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还很容易掌握和理解,这就是我们的呼吸、心率、血压。
1、呼吸。
人如果不吃食物,可以活很多天。
不喝水,也可以活很多个小时。
而如果人离开了空气,连十分钟都活不了。
大脑的耐氧量只要40秒,就是说大脑缺氧40秒,人就要完蛋,救过来也是植物人。
氧的交换(新陈代谢)是靠呼吸来完成的,怎么判断自己的呼吸(肺功能)是否正常呢一般正常人的呼吸频率是19——23次/分钟,如果小于这个频率,说明肺活量小,肺力弱,如果大于这个频率,说明有了肺栓塞现象。
还可以看“耐氧量”,就是做一个深呼吸后,用手把鼻子和嘴捂住,看能“憋”多长时间如果能憋40秒以上,说明肺的存氧量还好。
如果憋不到20秒,说明肺有了栓塞现象(储存少了)。
肺力弱最好的办法就是练习《气沉丹田吐纳功》和刮痧调理肺经,而肺栓塞(瘀堵)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食疗和后背心肺区拔罐帮心肺清理杂质。
2、心率。
一般正常人的心率在70——80范围之间,平均是75跳/分钟。
(1)如果小于这个范围,说明心脏的功能较弱,就要练习《气沉丹田吐纳功》调理心肺功能。
刮痧疏通心包经以及前胸、后背拔罐,改善心周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供血。
(2)如果大于这个范围并且血压高,说明血液循环有了“瘀堵”现象,就要查找堵点,“活血化瘀”打通瘀堵。
(3)如果大于这个范围而血压不高,说明“血亏”(血液总量少)。
为什么呢像高血压一样,这也是身体的“自救行为”,因为全身的血液总量少,为了给全身及时的供应能量,心脏就不得不加快“转速”来加班完成任务。
这种情况,还有典型的症状,就是经常“胸闷、气短”。
(4)如果脉弱血压不高,甚至很难摸到,说明心力不足(心肌收缩差,泵血量少),用《气沉丹田吐纳功》效果更明显。
(5)如果脉弱(血压高),说明血液循环不通畅,调理也参考高血压的调理。
(6)如果一个脉弱,一个脉强,也是说明血液循环不通畅,一条胳膊瘀堵严重。
3、看血压
所谓血压,就是血液在血管里面,对血管形成的压力。
血液流动,就需要有压(动)力,这个压力主要来自于心脏的“射血”和血管的收缩。
血管的收缩,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展期”,都会存在,所以我们可以忽略不计。
忽略不计的原因,是容易分析判断血压的奥秘。
所谓的低压(舒张压),就是血管里血液最少(心脏里灌满血液)的时候,对血管的压力。
心脏射血产生的“冲力”,加上心脏里的血液“排空”全部进入血管,这时候血压多了两个“压力源”,就是所谓的高压(收缩压)。
所谓的“压差”,就是高压和低压之间的差别数值。
在低压的基础上,高出来的压力,就是这两个“多出来”的压力源造成的差别数值。
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个压差,因为它们对调理身体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正常血压是100—60。
正常的压差是40。
也就是说,心脏射血和心脏排出来的血量,对血管“增加”的压力是40左右。
现在,我们对常见的,有代表性的血压现象进行分析。
举例一,血压是100—50。
这种情况,高压正常,低压低。
说明血总量少,常见的症状就是头晕、乏力、失眠、眩晕、视力问题、听力问题等。
低压越低,症状越明显、越严重。
我在“健康的堡垒”里介绍了,“血虚”的危害最大,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低血压给害的。
这种情况,如果心率快了,对身体还有一定的好处。
如果心率再慢的话,就很容易出大事了。
年轻人血虚心率加快,说明身体有自救能力。
老年人各项功能减弱,心率加快“产生自救”的可能性就不多了。
所以,在食疗补气血的同时,每天最好有几次加快心率的活动锻炼,减少血液垃圾杂质的沉淀。
补足气血后,低压达到正常,压差也会由大于50恢复到40左右,心率快的也趋于正常范围。
举例二,血压是100—70。
这种情况,高压正常,低压高。
说明血管的容量变小了(血液的总量不可能增加),原因就是毛细血管(微循环)有了瘀、堵。
低压越高,说明瘀、堵“占据”的血管越多。
我们在“高血压病考”里详细介绍了这种情况,这里就不再赘述。
随着刮痧、拔罐等调理以后,低压下降到正常水平,压差小的情况也会恢复到40左右的正常水平。
举例三,血压是110—60。
这种情况,是低压正常,高压高。
说明心脏射血后,血液前行有“额外”的阻力。
高压越高,说明阻力越大。
这个阻力有两种可能:
一是血管硬化,二是有“阻力点”。
关于这个原理和办法,我在“高血压病考”里也讲了。
这里要补充两点没有讲到的:
血管硬化,弹性变差,收缩变差,心脏射血时压力就会增大。
如果是“阻力点”造成的话,也有两种可能:
一是阻力点越多,高压越高。
二是阻力点少的话,阻力点离心脏就近。
一般情况下,动脉“阻力点”不会很多,那么首先考虑到的就是离心脏近的可能。
哪里离心脏近呢心周循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冠心病”。
解决的办法呢,就要参考“心脏病保养大纲”来调理。
很多康友老是说捋不清头绪,其实是不愿动脑筋,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深化,问题不是很清楚了吗
举例四,血压是90—60。
这种情况,是低压正常,高压低。
说明有两种可能:
一是心率慢,二是心脏射血不足。
心脏射血不足,一是“心劲”小,还有一个就是心脏射血后关闭不严,有“回流”现象。
如果心率慢,这个好解决,参考“心脏病保养大纲”,把心率调正常就可以了。
而如果心率在70—80正常范围波动,那么就要警惕了,就要检查心脏是否真的出问题了。
保养的措施就更不能“掉以轻心”了,就要严格按照“心脏病保养大纲”中讲的进行保养。
举例五,血压120—90,或者130—100,或者140—110。
这种情况,就是“高血压”中典型的低压高,压差小。
伴有高血压的常见症状:
头痛、头晕、恶心等,按照“高血压病自诊自疗”中的办法调理,低压降的多(降的明显),高压是随着低压下来的(下的少),最后压差“拉大”到正常范围。
举例六,血压120—60,或者130—70,或者140—70,或者150—80。
这种情况,就是“高血压”中典型的高压高,压差大。
这种情况早期一般达不到“140—90”的高血压判定标准,但有明显的高血压症状:
头痛、眩晕、失眠、心慌等。
这种情况,多伴有糖尿病(血糖高)、血脂高、肝病(脂肪肝)等。
这种高血压属于“疑难性”高血压,看似高压高,低压不高,主要原因看似“动脉硬化”,但不仅这一点,还多了一个“血液粘稠”。
那么血压垃圾杂质过多,就要净化清理,只用刮痧拔罐等简单的降压办法不行了,要结合泻血。
不过泻血的过程中,如果想把高压降下来,低压就会过低(血糖也会暂时升高)。
所以,当血压降到120—60的时候,就要采取食疗补血了。
随着泻随着补,血液净化了,血管畅通了,降低高压,升高低压(或者保住低压不降)。
这样就能达到只降高压的目的,缩小了压差。
最后,血糖和其它问题,也都会解决。
泻血需要补充说明一点:
如果在120—60的情况下,要先补后泻。
如果在130—70的情况下,可以随泻随补。
如果在140—70的情况下,就要先泻后补。
这就是丁氏的“合理调理”。
举例七,血压170—100,或者180—110,或者190—120。
这种情况,就是“高血压”中典型的“双高”,压差也大。
这种情况的高血压,也多伴有糖尿病(血糖高)、血脂高等,而且还多有肝病、肾病问题,像脂肪肝、妇科肌瘤、乳腺增生、前列腺炎、肾囊肿等。
这种情况的高血压,属于“多发性”的高血压。
对于这种情况,按“高血压病考”里面的思路,就是既要查找和处理高压的“堵点”,又要查找和处理低压的“瘀点”。
也就是说,要“双管其下”。
办法呢除参考“高血压自诊自疗详解”,再结合“举例六”。
五、自我调养方法
1、理疗顺序:
1)背部(拔罐)
2)前部(刮痧、走罐、拔罐)
3)胳膊(刮痧、走罐、拔罐)
4)臀部(拔罐、走罐),温灸,烤电。
5)头部(拔罐)
6)脚部:
理疗仪
例如:
背部理疗
1)先用普遍拔罐整个背部,包括督脉、两条膀胱经、两肋的胆经,看看整体经络是否不通以及淤血。
2)有淤血的地方的治疗,治疗一星期看看结果:
拔罐,10分钟。
保鲜膜敷姜片温灸30分钟,保持4~5小时,红花油,温灸4~5小时。
2、理疗方法分为三个阶段:
病区侦察阶段(摸底阶段)
通过按照经络进行刮痧或者在一片区域进行普遍拔罐,摸清身体哪一个部位有寒气或者淤血,凡是痧印红护着灌斑紫黑的部位都是病区。
刮痧及走罐每周一次,来回100次。
根除性治疗阶段
1)针对病灶区进行根治性拔罐理疗:
(1)每天拔罐一小时,拔出血泡、水泡、污物等。
(2)拔罐紧密排列,覆盖整个病区。
(3)重复根治性拔罐7~10天。
(4)血泡或者水泡不出,伤口结疤后,再拔罐两天。
2)包敷以及贴灸治疗
(1)在胳膊、腿部的病区周围涂抹红花油,用保鲜膜进行包敷,穿上衣服,正常工作,3~5小时解掉。
(2)在不能包敷的病区,通过药棉粘红花油涂抹,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
保持半天以上。
扩展阶段
扩展阶段是扩大理疗结果,继续按照下列拔罐。
a)围绕病区附近的空白点进行理疗拔罐。
b)沿经络沿线的空白点进行根治型理疗拔罐。
3、周期性重复理疗
每两个月针对背部、前部、左肩及左胳膊,右胳膊及右肩,腿部重复以上操作,进行系统性理疗,一年的理疗周期为10~12个周期。
1)每日全身按摩
2)覆盖型、根治型清理身体(刮痧、拔罐、药敷、温灸、药贴):
●后背(督脉、膀胱经)
●前胸
●肩部及胳膊
●腿部
●头部
六、理疗图解
疗法说明
作用:
活血化瘀、消炎镇疼、软坚散结。
原理:
借鉴传统膏药,结合现代透皮控释原理。
利用药水发热,用鲜姜汁或通宝液。
药水渗透力强,使用简便,效果快捷。
时间:
以3—5小时为佳,热感消失即可揭掉。
配合:
先按、摩、揉、搓、点穴、刮痧、拔罐以后,再贴灸、包灸、温灸。
组合:
炎症者,可把消炎药(面)掺于药水;疼痛者,可将止痛药(面)掺于药水。
疗法介绍一,贴灸
用法:
关节止痛膏(适用于血瘀型)、伤湿止痛膏(适用于寒湿型),过敏者用普通医用胶布。
揭去透明塑料,剪好的保鲜膜贴上,剪好的药棉放上,涂上药水,贴于要贴的部位。
范围:
(局部,以点为主)疼痛、肿胀、结节、增生、斑、痣等。
提示:
头痛,贴太阳穴、风池穴;心脏不好,贴膻中穴;肠胃不好,贴神阙穴。
疗法介绍二,包灸
用法:
涂上药水,用保鲜膜包上即可。
范围:
以经络(线、面)为主,手、胳膊、腿、脚等容易包敷部位。
提示:
手麻凉,肿疼,包手;脚凉、脚指变色(变形),包脚;
组合:
刮痧、拔罐完以后,包灸最好,一是利于药力渗透,二是防止风寒侵袭。
疗法介绍三,温灸
用法:
在包灸的基础上,盖上温毛巾,防止热量散发;再利用艾条、暖水袋、电热宝、神灯、电吹风、红外线等加热工具,聚热排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理疗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