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可持续发展解读.docx
- 文档编号:29775720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03.07KB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可持续发展解读.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可持续发展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可持续发展解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可持续发展解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
可持续发展解读
一、典题示例
典例.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
如果过度捕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过度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减小环境承载力;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
二、知识讲解
一、可持续发展
1.基本内涵
(1)图中A表示经济系统,B表示社会系统,C表示生态系统。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2.基本原则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易错提示:
(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
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三、跟踪训练
(2019·云南省昆明市检测)某地为扩大油棕种植面积,放火焚烧雨林,下图为该地油棕种植园景观。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
A.九州岛 B.苏门答腊岛
C.纽芬兰岛D.塔斯马尼亚岛
2.目前,有利于该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扩大油棕种植规模
B.挖掘传统加工工艺
C.全面恢复原生植被
D.合理集约利用土地
解析
该地有热带雨林→油棕是热带地区的作物;扩大油棕种植规模→发展经济但破坏生态;传统加工工艺→资源利用率低→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恢复原生植被→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B 2.D
下图是我国某地“煤炭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产业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现了三大产业的有机结合
B.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C.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的发展
D.增加了当地的交通压力
答案:
C
解析:
图中体现不出该产业链与第一、三产业的联系;该循环经济产业链虽然对各种废弃物进行了利用,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完全利用,因此无法确定是否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围绕煤炭开采建立起产业链,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不会增加当地的交通压力。
4.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效益最大化原则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
答案:
C
解析:
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压力,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2019·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检测)鸟类有候鸟和留鸟之分,终年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的鸟称为留鸟,随季节而迁徙的鸟称为候鸟。
候鸟又有夏候鸟与冬候鸟之分,夏候鸟是春季飞来观测地度夏繁殖,深秋又飞往原地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该地繁殖的鸟类。
冬候鸟是秋季飞来观测地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原地繁殖,待幼鸟长大后,至次年秋季又飞临该地越冬的鸟类。
下图示意某山地鸟类居留类型与海拔梯度变化。
据此完成5~6题。
5.除观测地外,与夏候鸟的另一栖居地相比,冬候鸟的另一栖居地( )
A.位置偏北 B.昼长更长 C.气温更低 D.降水偏少
答案:
C
解析:
夏候鸟在另一栖居地越冬,说明另一栖居地冬季比该地温暖,其纬度应该比观测地低;冬候鸟在观测地越冬,说明其另一栖居地比观测地冷,其纬度应该比观测地高。
6.海拔200米左右的鸟类种数比海拔500米处少,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食物来源少B.受人类的影响大
C.气候湿热D.光照少,孵化条件差
答案:
B
解析:
图示200米与500米相比,候鸟种数相差不大,但留鸟种数明显较少,可能是因为海拔低,人类活动干扰多,导致留鸟较少。
鄱阳湖平原是传统的稻米生产区,近年来兴起了稻鸭共作的耕作方式。
农民将雏鸭放入稻田,鸭子在水稻行间搅动泥水,为水稻除草、松土、增氧;同时鸭子长时间生活在稻田里,还能起到控虫、供肥的作用,到水稻收割前一个月左右再集中收回鸭子,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
读图回答7~9题。
7.与该稻米产区相符合的生产特点是( )
A.商品率高B.单产高
C.科技水平高D.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
B
解析:
鄱阳湖平原是我国传统的稻米生产区,属于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其所在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均耕地少,商品率低,对水稻生产进行精耕细作,水稻单产高。
8.稻鸭共作模式无法降低( )
A.农药成本B.肥料成本
C.种子成本D.饲料成本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鸭子在水稻行间搅动泥水,为水稻除草、松土和增氧,能够起到控虫、供肥作用,此生产模式可以降低农药成本和肥料成本;鸭子生活在稻田里,到水稻收割前一个月左右再集中收回鸭子,在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此生产方式对种子成本无影响。
综上,选C。
9.与传统方式相比,稻鸭共作能减少行间杂草,其原因在于( )
A.水稻生长,挤占了杂草生长空间
B.鸭子活动,抑制了杂草光合作用
C.水体养分缺乏,不利于杂草生长
D.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杂草生长
答案:
B
解析:
稻鸭共作模式与传统水稻种植业生产一样,杂草生长都会挤占水稻的生长空间,而不是水稻挤占杂草的生长空间;与传统方式相比,鸭子在水稻行间搅动泥水抑制了杂草光合作用,从而减少行间杂草;水体中鸭子粪便等养分丰富,有利于杂草的生长;水体营养丰富会促进杂草生长,不符合题意。
下图为山东鲁北企业集团的“磷铵、硫酸、水泥联产”生态产业链条,多条结构紧密、共享共生的产业链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
据此完成10~12题。
10.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容易引起的生
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
11.该企业循环经济生产过程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12.关于该企业循环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重视对废弃物的利用 ②阻断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 ③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④增强一、二产业之间的联系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10.D 11.C 12.A
解析:
10.该工业为重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污染河水,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11.该企业循环经济对废弃物重新再利用,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12.该企业重视对废弃物的利用、变废为宝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强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了企业(第二产业)之间的联系。
13.(2019·陕西省部分学校摸底检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
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下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
甲湖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
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
1980年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
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湖东部,说明其原因。
(2)调查表明,在农业社会甲湖蓝藻水华往往发生在洪水年份,推测其可能原因。
(3)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及不利影响。
(4)说明甲湖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原因。
答案:
(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
湖西部沿岸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
(2)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
(3)原因:
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
不利影响:
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进而对蓝藻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藻水华暴发的可能性。
(4)甲湖流域涉及多个(级)行政区;政府统一规划整治才能协调各(级)行政区、各部门利益;对流域整体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效益最大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证水安全)。
解析:
(1)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的原因主要从气温角度分析,即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
蓝藻水华湖西部多于湖东部的原因,主要通过比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湖泊的东西部影响的差异来说明。
自然环境方面主要分析盛行风对蓝藻分布的影响;沿岸人类活动对该湖东西部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可通过比较入湖河流及沿岸城市的数量多少来说明。
(2)水华主要是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水进入水体后,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洪水年份地表径流强烈的侵蚀、搬运作用,将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以及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大量侵蚀搬运至湖中,为水华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3)根据文字信息,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可知水闸建设是该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据材料可知,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
而湖口水闸建成后,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芽生长。
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后,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必然受到影响,而食藻鱼类减少后,对蓝藻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藻水华暴发的可能性。
(4)甲湖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原因,主要从加强管理、统一规划、综合整治和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分析。
1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茭白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其根系发达,需水量多,不耐寒冷、高温和干旱。
浙江磐安县玉山台地是全国最大的高山茭白生产基地,高山单季茭白结茭期为每年8~9月,生长期长达11个月,因此单季茭白个头大,品质好,价格较高。
但美中不足的是,单季茭白亩产量偏低且不稳定。
下图为磐安县农业生产模式图。
(1)分析玉山台地发展茭白产业的区位优势。
(2)分析磐安县单季茭白亩产量偏低且不稳定的自然原因。
(3)据图简述磐安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
答案:
(1)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大);台地地形,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较高,昼夜温差较大;距上海、江苏、浙江近,市场广阔;政策支持;交通便捷,快速送抵消费市场。
(2)亩产低的原因:
生长周期长(生长期长达11个月);结茭期(8~9月)恰逢长江中下游伏旱天气,处于高温干旱期。
不稳定的原因:
夏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伏旱期,若无台风降雨缓解则产量降低(伏旱期,若台风带来降雨缓解旱情则产量提高);生长过程中若遇寒潮入侵,受低温冷害影响产量降低;若遇病虫害影响,则产量降低。
(3)该农业生产模式呈良性循环,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解析:
(1)区域农业生产优势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条件主要结合材料中浙江、台地等信息从降水量、地形、温差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从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
(2)根据材料中“8~9月”“长达11个月”等信息从生长周期、伏旱天气方面分析;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结合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
(3)从该地农业生产模式图可以看出,该模式属于生态农业,优势应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地理 复习 讲解 可持续发展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