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施工组织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9773736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45.92KB
水肥一体化施工组织设计.docx
《水肥一体化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肥一体化施工组织设计.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肥一体化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2、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与措施
4、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5、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6、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七、文明施工措施
八、项目部技术人员配备
1、工程概况
招标项目名称:
工期要求:
签订合同后10日内供货(完成设计安装指导)并通过采购人组织的相关验收,施工部分于2015年11月1日前完工并通过采购人组织的相关验收
质保期:
一年
我公司针对工程的性质、内容、技术要求、周边环境、地质情况等作了认真、充分的研究,并为中标后的进场施工作准备。
(一)技术准备工作
1、落实项目部人选,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并落实参与本项目施工的人员。
2、认真审阅施工图纸,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3、复测控制桩并制定测量方案。
4、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进行技术、安全、防火培训,做好技术、安全交底,安排好有关的试验工作。
(二)施工准备工作
1、全面检修进场施工的机械设备,以保证施工前设备运转正常。
2、编制施工计划,安排施工顺序,协调各工序及各专业间的配合工作。
3、落实相应的专业施工队伍,并进行岗前培训和教育。
4、做好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工艺设备等的计划安排工作,使之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5、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宣传,使全体员工了解本项目的情况,一旦中标,工队能全力以赴,支持本工程的施工。
(三)现场准备工作:
1、进行实地测量。
2、确定施工范围,设置施工围蔽,并在围蔽区内按拟定的施工方案进行劳动力组织。
3、认真熟悉现场的地理位置、工地条件、供水供电状况,以及出入口位置,认真布置贮存物料和施工用的工作面,做好施工现场“三通”,架设动力和照明线路,接通施工用水管路,确定材料、设备和土方运输线路,使之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
4、组织工程机械设备和材料进场。
5、落实季节性施工措施
2、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一、水肥一体介绍:
1·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
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
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压力灌溉有喷灌和微灌等形式,目前常用形式是微灌与施肥的结合,且以滴灌、微喷与施肥的结合居多。
微灌施肥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道、灌水器四部分组成。
水源有:
河流、水库、机井、池塘等;首部枢纽包括电机、水泵、过滤器、施肥器、控制和量测设备、保护装置;输配水管道包括主、干、支、毛管道及管道控制阀门;灌水器包括滴头或喷头、滴灌带。
2·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要配套应用作物良种、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技术,还可因作物制宜,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形成膜下滴灌等形式,充分发挥节水节肥优势,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
二、水肥一体化配置与选择
1·配置微灌施肥系统。
根据园区面积、形状及种植作物安装微灌施肥系统设备。
微灌施肥系统由首部枢纽(水泵、动力机、施肥系统、过滤设备、控制阀等)、输配水管网(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三级管道)、灌水器(分为滴头、滴灌管或微喷头等)以及流量、压力控制部件和测量仪等组成。
2·确定微灌施肥方案。
根据作物目标产量及其生长条件确定灌微施肥制度(包括灌水定额、一次灌水时间、灌水周期、灌水次数和灌水总量)和施肥制度(加肥时间、数量、比例、加肥次数和总量)。
3·选择适用的化肥品种。
一是养分含量适宜的液体肥料,二是微灌施肥专用固体肥料,三是溶解性好的普通固体肥料。
根据与灌溉水的反应,配置肥料比例和数量。
4·田间技术指导。
根据气候、作物长势等,参照微灌施肥方案,适时实施灌溉施肥技术,并配套其他技术措施,培训项目县技术人员,并对项目县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三、实施效果
1、节水。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
在露天条件下,微灌施肥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率达50%左右。
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滴灌施肥与畦灌相比,每亩大棚一季节水80-120立方米,节水率为30%-40%。
2、节肥。
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减少了肥料挥发和流失,以及养分过剩造成的损失,具有施肥简便、供肥及时、作物易于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
在作物产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技术施肥相比节省化肥40%-50%。
3、改善微生态环境
保护地栽培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是明显降低了棚内空气湿度。
滴灌施肥与常规畦灌施肥相比,空气湿度可降低8.5-15个百分点。
二是保持棚内温度。
滴灌施肥比常规畦灌施肥减少了通风降湿而降低棚内温度的次数,棚内温度一般高2-4℃,有利于作物生长。
三是增强微生物活性。
滴灌施肥与常规畦灌施肥技术相比地温可提高2.7℃,有利于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四是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滴灌施肥克服了因灌溉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
五是减少土壤养分淋失,减少地下水的污染。
4、减轻病虫害发生
空气湿度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投入和防治病害的劳力投入,微灌施肥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5%-30%,节省劳力15-20个。
5、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果园一般增产15%-24%,设施栽培增产17%-28%。
以原平市设施栽培黄瓜为例,滴灌施肥比常规畦灌施肥减少畸形瓜21%,正常瓜亩增加850公斤;亩增产黄瓜280公斤,亩增加产值共1356元。
四、施工工艺及方案
(一)水渠
1、土方开挖工程
1.1开挖工艺流程:
施工测量放样场地清理临时排水系统反铲分层开挖自卸汽车出碴人工修整验收。
1.2施工测量
进场后根据监理单位提供的工区范围内导线点及水准点的基本数据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以保证施工放样、定位的准确性;每开挖一个单元前,进行边线及高程放样。
1.3施工清理
对测量出的清理范围,用人工或机械清除该范围内的全部有碍物,范围外的清理按监理单位要求进行。
1.4土方开挖
场地清理完成后,采用1.0m3反铲配5t自卸汽车开挖,运输至弃碴场。
1.5开挖阶段及顺序
主体工程的临时开挖边坡,应按施工图纸所示或监理的指示进行开挖。
土方明控应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开挖过程中应避免边坡稳定范围形成积水。
岸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开挖后不能及时回填的,应保留保护层。
使用机械开挖土方时,实际施工的边坡坡度适当留有修坡余量,再用人工修整,满足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
在每项开挖工程开始前,尽可能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的布量,规划好开挖区域内外的临时性排水措施。
在开挖边坡遇有地下水渗流时,在边坡修理工整和加固前,采取有效果的疏导和保护措施。
为防止修整后的开挖边坡遭受雨水冲刷,边坡的护面和加固工作在雨季前完成。
冬季施工的开挖边坡修整及其护面和加固工作,宜在解冻后进行。
土方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和采取应急抢救措施,并通知监理,必要时,按监理的指示设置观测点,及时观测边坡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1.6土方开挖前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土方开挖前,应会同监理进行以下各项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1.6.1用于开挖工程工程量计量的原始地形测量剖面的复核检查。
1.6.2按施工图纸所示的工程建筑物开挖尺寸进行开挖剖面测量放样成果的检查,开挖剖面放样成果,应经监理复核签认后,作为工程量计量的依据。
1.6.3按施工图纸所示进行开挖区周围排水和防渗保护设施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1.7土方开挖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定期测量校正开挖平面的尺寸和标高,以及按施工图纸的要求检查开挖边坡的坡度和平整度,并将测量资料提交监理。
1.8土方明挖工程完成后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土方明挖完成后,应会同监理人进行以下各款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按施工图纸要求检查基础开挖面的平面尺寸,标高和建基面平整度:
取样检测基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本款规定的基础面检查清理与砌体填筑前的基础清理作业是检验目的的性质不同的两次作业未经监理人同意,承包人不得将两次作业合并为一次完成。
1.9永久边坡的检查和验收
永久边坡的坡度和平整度的复测检查;边坡永久性排水沟道的坡度和尺寸的复测检查。
1.10砌体砌筑前基础面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对基础面进行检查清理后,应保证基础面无积水或流水,不使基础面土壤受扰动。
作为永久建筑物土基的基础开挖面,填筑前应清除表面的松软土层或按监理人的批的施工方法进行压实。
受积水侵蚀软化的土壤应予清除。
(二)蓄水池
1、砼垫层施工
垫层采用C15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运输车运送到位浇筑。
1.1砼的工艺流程
砼搅拌→砼的运输→砼浇筑、振捣→找面→养护。
1.2、砼的配合比确定
砼的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工作,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砼配合比严格执行《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
1.3、砼的浇筑
1.3.1采用振动棒或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振点布置均匀,间距为400~500mm。
1.3.2刮平、抹光均采用人工进行,使用铝合金靠尺初步找平,木抹子二次提浆和找平。
1.4、砼养护
砼在浇筑24小时后覆盖洒水养护。
1.5、砼质量保证措施
1.5.1砼搅拌设备运转情况应随时检查,保证计量准确,砼搅拌充分。
1.5.2砼浇筑前,检查支模架是否牢固,架子扣件是否拧紧,浇筑时专人负责监控模板情况。
1.5.3砼浇筑前,应向气象台咨询天气情况,避开大风暴雨和高温天气浇筑砼,防止恶劣气候对砼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5.4砼试块在浇筑过程中,分部位进行随机取样,取样部位及数量按规范要求。
2、砖砌池壁
墙体材料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M10页岩标砖,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施工。
2.1、原材料的要求
砌体材料的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出厂合格证,方可进场。
砌块砌筑前1~2日洒水润湿。
2.2、砌体的砌筑顺序
洒水润湿基层→垫层上弹出墙身边线→摆砖→盘角→双面挂线→立皮数杆→砌筑墙体
2.3、施工准备
2.3.1施工前根据施工图的墙体尺寸及构造柱位置,以及根据《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关砌体水平、竖直灰缝厚度,咬砌搭接的条文要求,确定砌块的皮数,绘出砌体排列图。
2.3.2砌筑前将墙体拉接筋处理顺直,并除锈,构造柱的竖钢筋也应处理顺直,主筋应错头搭接进行绑扎。
2.3.3砌筑前,将控制标高用水准仪引测到砌筑段的墙身上,并用红三角标示,以此为基准线控制基础砖砌体的标高。
2.3.4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不准干砖上墙。
2.4、砌筑方法及一般要求
2.4.1砌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厚一般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
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低于85%。
2.4.2垂直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泥浆灌缝。
2.5、砌筑砂浆的配制及质量控制
2.5.1砌筑砂浆采用中砂,含泥量小于5%,
2.5.2砂浆配合比必须采用重量比,砂浆搅拌时间≥2min,掺外加剂的砂浆≥3min。
2.5.3水泥砂浆的最少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00kg/m3。
2.5.4砌筑砂浆分层度不应大于30mm,砂浆稠度以70~90为宜。
2.5.5砂浆拌制好后,应盛入灰槽中。
砂浆必须分别在拌制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时,应相应缩短1h。
2.5.6砂浆试件在搅拌机出料时随机取样制作,取样试件的数量、部位按规范要求。
2.5.7砌筑砂浆所用的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检。
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5.8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害杂物。
2.5.9拌制砂浆所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砼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
2.5.10砌筑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
当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应重新确定配合比。
2.5.11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等,尚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试验报告。
3、池壁抹灰:
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分层进行,砂浆表面要反复压光。
4、满水试验:
4.1试验条件:
当池体达到设计强度、进行下步工序、回填土以前。
4.2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临时封堵预留孔洞、预埋管口等。
设置水位观测标尺,标定水位测计。
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
充水的水源且作好充水和放水系统设施的准备工作。
4.3满水试验:
充水:
第一次充水首先充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处,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继续充水至设计水深的1/3,观察沉降速率小于5mm/d时且24小时后无渗漏时方可进行下一级充水。
第二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2/3,24小时后无渗漏时再第三次注入水至设计水位,观察72小时后测定水量,失水量不得超过2L/m3,外观不得有渗水现象。
充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h。
相临两次充水的间隔时间不宜超过24h。
每次充水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充水过程中和充水后,对水池作外观检查。
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充水。
待做出处理后方可继续充水。
水位观测:
充水时的水位用水位标尺测定。
充水至设计水位进行渗水量测定时,采用水位测针和千分表测定水位,精度应达±0.1mm。
连续测定的时间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应再测定一天;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可继续延长观测时间。
注意事项:
a.雨天时不宜做满水试验渗水量的测定。
b.试水合格后即可缓慢放水,池内至少要留0.5米的水以保池体湿润状态。
试验标准:
依据《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一昼夜水面的下降量小于盛水构筑物正常水位的千分之一且不大于2L/m2.d
(三)泵站工程
1、测量放样
场地清理完毕,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引测泵站工程施工控制点,现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测量方案如下:
1.1复核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并将复核结果报监理工程师。
1.2测量前将测量方案报监理审批后、再实施。
1.3根据业主单位提供的水准网点,在泵站附近增设水准控制点。
1.4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点,测放泵站轴线控制桩。
1.5将施工测量成果报监理单位,经监理查验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模板工程
2.1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模板设计及批准模板准备配模(涂脱模剂)测量放线
模板及止水带安装固定模板缝处理模板验收拆模、清理
2.2模板制作
模板及支撑件加工制作时,选用钢材、木材等材料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木材质量达到三等以上材质;腐朽、严重扭曲或脆性的木材严禁使用;钢模板厚度大于3MM,钢板面光滑,无凹坑、皱折或其它表面缺陷。
制作时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建筑物结构外形,允许偏差不超过规范规定。
2.3模板安装
首先按施工图纸进行安装模板的测量放样,用墨线在垫层底板等部位弹出模板安装控制线,在土层上打木桩,拉线控制,并设置控制点,以便检查。
模板安装前,清洗并涂刷新机油作防锈和脱模剂。
2.4模板拆除
砼浇筑后按规定的时间拆除模板,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在砼强度达到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损伤,且强度大于3.5MPA时拆除,承重模板拆除时,经计算和试验复核,确认砼强度己能承受自身重量及其它荷载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同时符合图纸及有关规定后拆除;特种模板拆除,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拆除时限,审批后拆除。
3、钢筋工程
本工程钢筋原材首先要在场外加工场加工完后二次运进工地,钢筋计划由技术组钢筋计划员进行,项目部专业工长审核其品种、规格、尺寸、总数量,确保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不浪费材料,不耽误作业时间。
钢筋原材进场必须有原材合格证和试验单,进场后及时进行复试,未复试材料禁止使用;不合格品禁止使用,复试合格的钢筋做好标识和记录以便追溯。
已加工完成的半成品及时作好部位标识。
使用前由发料员检查使用部位接头后再行发料。
3.1钢筋翻样
熟悉结构施工图,领会设计要求,掌握施工规范,由专业钢筋工长负责放样配料,精确计算下料长度,并绘制布筋大样图。
料单需经技术组校对,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方可下料。
配置钢筋时,必须按着设计要求,施工规范规定及抗震要求,考虑各部位锚固长度,搭接长度以及相应接头位置准确性。
大于18的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小于18的钢筋可采用焊接、绑扎。
3.2钢筋加工
钢筋对焊和机械连接施工前,必须先做试件,要求加工时严格按加工单准备下料,箍筋加工,必须先放样再加工,保证箍筋弯钩的平直长度≥10L。
3.3钢筋绑扎
3.3.1本工程钢筋骨架成型采用现场手工绑扎。
3.3.2钢筋绑扎前应先熟悉施工图,核对钢筋下料单和料牌,核对半成品钢筋的品种、规格、尺寸和数量。
3.3.3绑扎复杂结构部分钢筋时,应先确定钢筋穿插就位顺序,并对模板安装和钢筋绑扎等进行交底,必要时画出节点大样图。
3.3.4基础底板钢筋下筋在铺放前、按图纸间距要求在垫层上弹线,并按线摆放钢筋。
底板下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成品塑料垫块。
3.4钢筋工程的验收
钢筋绑扎完毕后,由施工班组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监理,然后由技术组、监理、业主和设计代表进行联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为保证钢筋的施工质量,质检员要深入施工现场,验查施工进展情况,绑扎质量,遇有问题要随时解决在操作过程中,彻底消除钢筋绑扎的质量隐患,确保工程达到合同规定的质量目标。
3.5砼保护层控制
根据不同部位的钢筋不同保护层厚度,采用成品塑料垫块控制砼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大于1m。
4、混凝土浇筑工程
4.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模板验收混凝土拌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入模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
4.2主要施工方法
4.2.1浇筑准备及基本方法
模板、钢筋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平面施工缝表面和基底混凝土在浇筑前采用人工凿毛,并采用高压水枪彻底清除表面,并排除模板内积水,混凝土浇筑前应保持洁净和湿润,然后在底层均铺一层与混凝土强度相适应水灰比的水泥砂浆,厚度2—3mm。
混凝土要振捣密实,表面平整,拆模后无“挂帘”、“错台”、“鼓肚”等缺陷。
4.2.2混凝土拌和
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有试验员开出混凝土配料单,拌和站根据配料单生产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试验员随时监督,以保证混凝土的拌制质量。
4.2.3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垂直运输吊车料斗直接入仓。
4.2.4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入模后采用分层铺料,每层铺料厚度不超过0.3m,采用平铺浇筑法,并确保混凝土覆盖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振捣采用Φ50软轴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分层振捣时,振动头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
振捣器移动距离不超过其有效半径的1.5倍,顺序依次,方向一致,以保证上下层结合,避免漏振。
预制混凝土采用平板振捣机振捣。
4.2.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在浇筑完成后12—18小时以内进行,一般采取覆盖浇水法,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在干燥、炎热气候下,养护时间延长至28天以上。
5、闸门、启闭机及电气安装
5.1闸门制作
制作由业方另行发包加工,我处将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提供闸门到工时间。
5.2闸门安装
5.2.1闸门安装前,首先对闸孔尺寸逐一进行复核,清除闸室及埋件上的一切障碍物;
5.2.2检查闸门在运输过程中有无损伤、变形,如有必须灰复原样;
5.2.3闸门用吊车吊起放入门槽安装就位前,在底槛上放两根等高道木,防止闸门吊入门槽内下降时门叶底缘和底槛碰撞,门叶下到一定位置后再撤支道木,将门叶放到底;
5.2.4在关门位置时,检查闸门底止水与底槛是否满人接触,两侧止水压缩量是否正常,进行大致调整,并做好检测记录;
5.2.5利用吊车将闸门全开全闭,检查闸门是否启闭平稳、无震动、无异常响声,侧限位效果是否良好,并做好检测记录;
5.2.6将完整的闸门安装、调试检测资料报监理工程师申请验收。
5.3启闭机安装
5.3.1启闭机安装应按照制造厂提供的图纸和技术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调试和试动转,安装好的启闭机,其机械和电气设备等的各项性能应符合施工图纸及制造厂技术说明书的要求。
5.3.2安装启闭机的基础建筑物,必须稳固安全。
机座和基础构件的砼,应按施工图纸的规定浇筑,在砼强度尚未到设计强度时,不准拆除和改变启闭机的临时支撑,更不得进行调试和试运转。
5.3.3启闭机机械设备的安装应按DLT/s019-94第5.2.2条的有关规定进行。
5.3.4启闭机电气设备的安装,应附合施工图纸及制造厂技术说明书的规定。
全部电气设备应可靠接地。
5.3.5每台闭启机安装完毕,应对启闭机进行清理,修补已损坏的保护油漆,并根据制造厂技术说明书的要求,灌注润滑油。
(四)喷灌工程
1、沟槽开挖
1.1沟槽深度应同时满足外部承压、冬季泄水和设备安装的要求。
1.2在满足设备安装的前提下,沟槽应尽量窄些。
1.3沟槽应顺直,槽床向阀门井或泄水井找坡。
1.4必要时可将挖出的土在管沟的下方向一侧分层堆放。
1.5沟内不应有坚硬杂物,如坚硬杂物难以清除,应回填10cm厚沙土。
1.6过路沟槽的深度应符合路基承压要求。
2、管道安装
2.1安装应对管材和管件进行外观检查,排除有破损、裂纹和变形的产品。
2.2横管和槽床应良好结合,避免悬空。
2.3竖管的安装角度应符合要求。
2.4多管同沟时,应避免管道之间直接搭接交叉。
2.5根据管网的工作压力大小,较大规格管道的弯头、三通等部件应做好混凝土墩加固。
3、水压试验
管道水压试验的目的是检验管道连接的密实性。
必须按照喷灌工程管道水压试验要求进行水压试验,做好试压记录。
管道安装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水压试验。
应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管道水压试验,做好试压记录。
在管道水压试验过程中安全问题值得重视。
应根据系统的设计工作压力确定试验压力;在打压和衡压过程中,应尽量远离阀门或管件部位。
4、沟槽回填
管道的水压试验合格后,便可以进行沟槽回填。
回填时,首先应回填10cm厚沙土,然后分层夯填。
如果挖出的土是分层堆放的,回填时也应按顺序分层回填。
5、喷头安装
安装喷头之前,应对所有干、支管注水冲洗,清除管内的泥沙和异物,避免杂物堵塞喷头。
喷灌区域边界和特殊点喷头的安装位置应考虑定位的合理性,防止出现边界漏喷或喷洒出界现象。
喷头安装高度应与地面平齐,避免过高或过低。
6、加压设备安装
对于加压型喷灌系统而言,加压设备是系统的心脏。
局部管线出现故障,会使喷灌系统的某个区域停闭;几个喷头被堵塞,虽然令人讨厌,但会很快疏通;假若加压设备发生故障,整个喷灌系统将会瘫痪。
所以,在加压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以免留下后患。
绿地喷灌系统常用的加压设备是各类水泵和恒压供水装置。
水泵安装应考虑其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水泵基础应能承受整个泵体充满水时的重量和可能的动荷载,并能经得住和防止任何过度的震动。
混凝土结构是理想的水泵基础,也可采用合适的横梁(木材)作为基础。
在靠近水泵入口处安装真空表和在出口处安装压力表是必要的。
这些仪表有利于检查水泵的实际运行状况。
电机必须与水泵配套。
电机应该用带有热敏线圈的并联式电磁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肥 一体化 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