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docx
- 文档编号:29761363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45KB
通识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docx
《通识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识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识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
通识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发展(下)
作者:
小学科学专家老师
各位老师,我们前边跟大家一起分析了关于智能的年龄差异的问题,其实在现代,对我们来说,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智力的结构差异,在这其中,我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个理论,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近二十多年当中,实际上在世界教育领域引起的这种影响比较大,在我们国家的课程改革当中,把它称之为是对于课程改革起支撑作用的心理学理论之一。
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在于他告诉我们学生的智力在横向结构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它不是说单纯水平上有差异,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不同的孩子是有不同的结构的差异的。
他的理论在一九八三年的时候提出来的,他出版的一本书叫《智力的结构》,后来在一九九九年的时候他又出了一本书是《再建多元智能》。
这两本书对于他的理论的解释和阐述是非常清晰地,在这其中我想让大家对比一下一九八三年和一九九九年,这两个关于智能的定义是有所不同的,从而也反映出来,他的这个理论对于智能的理解是有一定的变化的。
他在一九八三年的时候,他把智能定义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是在各个文化背景中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的能力,而在一九九九年的时候,他认为智能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环境之下,会被引发去解决问题或是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
我想让大家去注意的是什么呢,在这两次的定义当中,它有变和不变的,他不变的大家看到,一个是文化背景,在各个文化背景中,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还有一个是解决问题,这两个是没有变的。
那就意味着什么,加德纳认为,智能或者智力在什么情况之下去表现的呢,是在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表现的。
那么因此我们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引申,世界上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同的人去解决相同问题的方式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说这个问题或者这个人就只有用这种方式解决的是最好的,可能多种解决的方式都很不错。
所以他带来的一个很重要的思考就是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那人类的智能一定是多种多样的,不是说绝对的这种解决或者这种智能就好,那种解决那种智能就不好,所以多元是从这点引申出来的。
另外他刚才说到就是在各个文化背景中创作该文化所重视作品的能力意味着什么,不同的文化会制约或者是限制、影响一个人智能的发展的方向和可能达成的水平,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他对于不同的去创作出来的作品或解决问题的方式的重视程度和赞赏程度是不一样的。
我记得在一本书,是美国的一个很有名的关于多元智能教学的学者写了一本书叫《因材施教》,这也是我前边课题当中给提出来的一个名字,因材施教。
在那本书当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可能有些人听过,他说是一个学者,西方的学者,到亚马孙流域去考察,某一天他是坐船工的船,从河这岸到河那岸去,因为亚马孙河很宽,这只是一种假设的情景,那么这个学者就跟船工在那聊天,他就问这个船工:
“请问您是上过几年学啊,书读到什么样的程度啊?
”那人说:
“好像我也没有上过学,从小跟我爸爸在这划船,在船上,然后就接下他的班了,也没读过什么书,没上过什么学。
”然后这个学者又接着问:
“除了您这个地方,您还上过哪?
”那个船工说:
“我哪也没去过,我只在我这地方这么生活了,这么多年也没去过其他的地方。
”然后这个学者就很感叹:
“您这半辈子挺遗憾的,也没念过书,也没去过哪。
”正说着,船行到了河中央,开始起风了,然后这个船工就问了一句,说:
“亲爱的先生,我能问一下吗?
您会游泳吗?
”然后这个学者想了想,说:
“我也不能说会游泳,游泳池里能游几下。
”结果这个船工说了一句话:
“亲爱的先生,那您这一辈子就遗憾了。
因为,马上这船可能就要被打翻了。
”
那么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寓言,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咱们设想一下,是这个船工生来就不具备学习文化的能力吗?
是那个学者生下来就学不会游泳吗?
显然都不是,因为对于船工而言,他只要学会划船游泳,他在这个地方就能生存;对于那个学者,学会游泳对于他来说并不是生存必备的技能,而去学习,掌握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在那个社会中他才能更好地生存。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人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当中,他的智能可能会被影响,发展向不同的方向去,而且他达成的水平,因为我们说可能他具备某种能力,我们看有些孩子小的时候经常去墙上涂鸦,画来画去,然后就会被家长训斥,“你怎么到处乱画,你给我好好的”,但是现在怎么着?
家长就认为这个孩子在墙上画,是体现了他可能有这方面的才能,那干脆这样我在家里给他弄出一面墙来让他去画。
那么也就意味着什么,我们大到社会的文化背景,小到我们的学校的教育背景,这种学校的文化背景和班级的背景,包括家庭环境背景的不同的话,我们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的方式、方向、水平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老师必须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就是在你的班级文化当中,哪些孩子的哪些智力水平,可以得到继续的发展,可以得到提高,而哪些孩子的智能可能会受到限制。
因为他没有机会发展,或者说他如果在这个环境当中,他去做了这件事情,他可能会被阻止或限制。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或家长说这样的话,“你有那工夫别在那儿唱那歌,别在那儿听那谁谁的歌,你好好去背几个单词,或者写几道题去好不好”。
按照加德纳的理论来说的话,你就在制约着或者限制他的音乐智能的发展,而要去发展他的语言和逻辑智能。
当然,我们也必须要考虑,在这个文化背景当中,为了让他能够去很好地适应文化背景的要求,他的哪些智能要达到相应的程度,但是要达到相应的程度,并不是说语言的智能只能通过语言来发展,他可能可以有其他的手段,而这种手段,这种环境的提供,恰恰也看到了在他的这个加德纳的定义当中咱们看到的,在一九九九年,他把智能称之为一种潜能,这种潜能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当我们给孩子或者给人提供适当的条件的时候,他到底可以做什么,会做什么,而不是只看他现在会做什么和现在能做什么。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正好前两天我看一个韩国的电视剧,里边有一个镜头,就是有一个小的情景,当时那个首尔大开发的时候,他们缺少建房子的水泥和石子,结果有一个小孩,他就是在街头擦皮鞋的小孩,他发现下雨以后地很泥泞,然后有些车陷到泥里的时候,就用烧过的那个蜂窝煤,也就是炭灰,他撒在那儿,就能够让陷进去的车出来,能让那地变硬,就不至于陷进去了,然后这个孩子给那个建筑公司的会长提了个建议,说:
“你看看如果石和沙子不够的话,能不能用这个旧炭灰去当那个砸地基的东西。
”当时这个会长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能是这样子呢?
旧炭灰家家都有,有什么用啊。
当然后来他由于经营的问题,缺少材料,不能够继续生存的时候,他想起了这个孩子提的这个建议,然后他就把这个炭灰交给地质研究所的去研究,最好证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可以替代泥和沙子的东西,作为这种建筑的打地基基本的加固的材料,是完全可以使用的。
那么这个情节我想了以后,我就觉得和我们要讲的智能理论可以结合起来的,你眼前看到的煤灰可能只能是一堆废物而已,但是如果你换一种眼光,你提供一个新的环境条件和状态去看待它的话,你给它提供这种使用的可能性的话,那它就会变成有非常大的非常高的使用价值的一个东西。
所以我想孩子的智力也是这样的,就是如果你以习以为常的眼光来看,他可能是无用的,甚至是你觉得他不值得你去花费精力培养或发展的,但是你换一种眼光去看,可能他就是非常有价值的。
而你换一种眼光去看,你就会换一种条件支持他,从而让他的潜能能够去展现,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所以我们可以看一看,按照加德纳的理论,人的智能有八个方面,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或者叫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内省和自然观察者。
具体这八个智能,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相关的多元智能的书来去理解。
那么现在确实是多元智能的书比较多,大家想要了解的话,会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去解释这八个内容,只是跟大家提示一下,在我们的学校当中,现在更过的关注的是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对于其他的智能,我曾经问过很多老师,排在第三位的可能是身体—运动智能。
而其他的智能是排在后边的,因为我们的学校更多的是关注他在学业当中是需要借助语言,需要借助逻辑数学的思考来去赢得考试,而对于其他可能不考试的东西关注的就不够。
但是按照多元智能的观点,智能,我想你怎么去看待它,在我们的学生身上,每一种智能都可以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如果你这么理解的话,智能在我们的眼中就会变样的。
比如说有一本书,大家可以去看看,叫做《落实多元智能的教与学策略》,在那本书里面,它详细地把八个智能做了分析,同时告诉大家怎么去运用这些智能去教学,但是在他讲到身体运动智能的时候,曾经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什么例子呢,他说是一个小孩,因为是美国的一个作者写的,他写的是美国的一个例子,但是可以给我们启示。
他说这个小孩上到小学六年级,但是他的语文成绩,也就是他的英语成绩,只相当于小学二年级的水平,大家想一想这个成绩是很糟糕的。
由于他的英语成绩很差,所以他的其他学科成绩相应的比较差,所以他是学校老师们重点关注的一个学生,而这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进入他所谓的资源班去学习,他那个资源就是你语言不好,然后我去给你加强语言方面的训练,别人上语文课,他也上语文课,但是他是单独去上,就这样上了五年下来,到了六年级,他也只相当于二年级的水平。
但是到了六年级,一个新的老师接他这个班,这个老师就观察,发现这个孩子,身材很匀称,个子比同班的同学要高一些,是一个女孩子,就是比她同龄的女孩子都要高一些,然后走路姿势很优雅,我想在咱们班上可能也有这样的孩子,看上去很漂亮,走路姿势也很优美,但是学习成绩很糟糕。
那么这个老师看到以后就问这个孩子:
“你是不是学过舞蹈?
”这个孩子说:
“学过。
”然后这个老师就给她提了一个建议,或者说布置了一个作业,说:
“你回家试一试用跳舞的方式把26个字母跳出来。
”这个孩子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样的任务,然后回家去试,试完以后,第二天兴冲冲地跑来找老师,说:
“老师,老师,我会跳,而且我大小写都会。
”老师说:
“那好吧,你给全班同学跳一下。
”这个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从A到Z把26个字母跳了一遍。
大家想一想,原来同学也都知道她会跳舞,但是只是觉得“你会跳舞而已”。
而且我们老师说因材施教,就说这个孩子跳舞好,那好吧,那我就让她去跳舞,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舞蹈班,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看到,她跳舞的时候再有自信,得到再多荣誉,可是回到班里面一说考试的时候,她还是垂头丧气,她仍然不能提高她的学习成绩,所谓因材施教不只是扬长而已,所以这个老师,当让这个孩子跳了一遍舞以后,大家想一想,同学看她的眼光和自己看自己的时候那种状态是发生很大变化的,因为同学们从她的舞蹈当中看到了原来文字可以如此优美,而她自己的自信建立在什么地方?
你们可以写文字,你们可以说文字,我可以跳文字。
所以从那天开始,这个孩子,每天别人教作业本教作业,她就教一段舞蹈,上课来给同学跳一段舞,但是四个月以后她就不用跳舞了,因为所有她跳过的东西,她就能够记下来,然后她去写下来,就是原来她看过的读过的她记不下来,但是现在看过的读过的当她跳一遍的时候她就能记下来,然后去写下来。
一年以后她和其他同学一样,参加了毕业考试,顺利地升入中学去学习,当然她成绩不会是那种最优秀的,那我们想,她五年补了半天,她只补到了二年级,但是这短短的一年时间,能够把前边落下的补上了。
那么这个老师所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是扬长促短,把这个看似只是一些特长的东西,用到了她的学习当中,所以我们说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或者我跟大家去介绍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希望大家有这样的一个认识,就是孩子的每种智能都是一种学习方式,你要想办法,把这个优势的智能引导到他的学习当中的时候,就会变成促进他可能语言逻辑不足的时候,促进他这些智能的发展,从而达成更好的学业的进步,而不是限制他这些方面的发展,当你限制他这些方面的发展的时候,他那些短项并不能自然地变长。
而是我们把这些长项介入她的短项学习当中去,使得他有一个机会运用他的畅想智能或者优势智能来学习,促进他落实智能的发展。
所以我们说,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这样的一些智慧的潜能,八个智能我们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每个人的组合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是这个长项,那个长项,这个优势那个优势,这个弱势,另外一个是那样的一种组合。
所以我们如果理解了多元智能,就不会谁聪明谁不聪明了,而会去说谁具备那方面的聪明,那这种聪明可能是表现在不同的地方的,而不是简单的一一去对比。
而这种智能是动态的,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就是通过一些发展,像我看到国外的研究,他让那些运用多元智能进行教学的老师,首先自己选择一个我想要改变的智能进行训练,当他看到自己都能变化的时候,他会相信孩子通过我们有效教学,是一定可以发生改变的。
在我从2000年开始做多元智能的课题,全国很多地方,跟很多老师有过接触,很多老师跟我讲,通过学习多元智能,他们自己的这种对待智能的态度发生转变,关键是对于学生身上的优点也好缺点也好,他的长项也好弱项也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眼中过去的缺点,现在变成了可以促进学习的一个长项。
而且我们认为,那些老师告诉我们它既然是可变的,我就可以通过教育让它发生改变,当然这点“改变”,我这里用的是“改变”这个词,大家也要注意,教育带来的改变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阻碍。
所以我们每一个老师一定要去做的是促进孩子发生变化,去提高的一种影响,而不是去阻碍他产生变化,阻碍他去更好地发展的一种影响,是他智能更好发展的一种改变,所以我们这种改变可能里边有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我们要做的是积极的事情。
智力是有不同的,这个我们大家可能都非常清楚。
而另外一个不同,可能大家关注的并不是特别多,就是我们每一个孩子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也是有差异的。
而认知风格的这种差异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在我讲具体的这种类型的时候,在这之前我想说一下,所谓风格,在心理学上蕴涵了一些特定的含义的,风格意味着是不同,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说存在差异,不能说这个好或者那个不好,各自都有各自的特征,只不过我们清楚这个特征,怎么样去利用这个特征当中有利于学习或有利于发展的内容。
那么一种分类方式,根据人思考的时间的长短,把它分成沉思型和冲动型。
沉思型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倾向呢?
就是作决定之前他要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是说沉思型的人,往往你给他一个问题以后,他不急于去解决问题,他要先想,尽可能地想,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解决,这么解决会怎么样,那么解决会怎么样,他思考的会比较多,这是沉思型的人。
冲动型的人倾向于不经过仔细思考就迅速给出答案,这个在我们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孩子,甚至有时候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他就给你回答出来了,往往可能是错误的。
还有咱们看到一些电视节目上的抢答,人家主持人还没说完,他的手“啪”地就按下去了,然后就冲口而出可能会说错,也有人抢不着,因为那是没想明白呢,所以就不抢。
那么这两种类型的人,他在学习当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不一样的,就沉思型的人相对来说会比较慢,就是他做题的时候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因为他看到问题就想,然后想半天,再去作出决定。
而冲动型的人作业很快,但是可能容易出错。
我曾经碰到一个老师跟我讲,他那个班可能挺极端,他说他那个班,一个班里面大半班的孩子都属于这个沉思型的人,我说是怎么样,这个班的孩子能把我急死,做的作业也慢,到考试的时候,你催啊催啊,没准还有一半的孩子可能答不完题。
但是另外的老师也跟我这抱怨,说什么我们班这些孩子你拦不住啊,那答题的时候快着呢,让他仔细检查仔细检查,检查半天还是错,就恨不得赶紧答完题冲出去玩。
其实他的这两种类型,如果你走到极端的话,老师都会听头痛的。
但是你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有我们自己倾向,但是如果我再往下说的话,大家可能会很难说好或不好。
沉思型的人在考试的时候有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我一共十道题,我就慢慢答,保证答一道题对一道题,我就答出来了五道题,这五道题全对了。
但是冲动型的人呢,我拿着卷子的十道题我很快地就答完了,可能对一半错一半,到最后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去分析这种特征本身是和他神经类型有关系的,那我们怎么样帮助他提高学习效能,就在于这个时间问题,那么这个时间不是说你让他慢慢他就能解决问题,或者快快的就能解决问题,而是让他去缩短或者延长解决一个问题的时间,所以对于沉思型的孩子,我们让他习惯在做作业的时候做什么呢,不是说原来做一小时,现在让他半小时做完,而是你要分析,原来他每一道题到底用多长时间,我们把每一道题的时间适当缩短一点,比如说原来他做每道题大概用五分钟,那我们告诉他,你现在可以用四分半钟。
就是一道题一道题减少时间,而不是整体时间减少,不然他可能耗到最后,还是减少不了。
而冲动型的孩子更多的我们要让他在看到问题和写东西之间要延长加强思考,加大思考过程。
也就是看到问题,你先别写,在脑子里先想,这是控制他不要落笔,因为一旦他落笔了,下次你让他检查的时候,他是很难检查出来的,因为他那种习惯性的思维,神经系统的那种兴奋已经是固定的了,所以你让他自己检查他检查不出来,所以我们要求他一道题做的时候先说,如果说开始做训练的时候,可以让他看到的题,先说怎么想的,然后再去写,想明白了再去写,一点点的训练,采取调整法去提高他学习的成效。
另外还有一种分析方式,一种管理的理论去分析的,把它转化成心理自我管理的理论,他认为孩子或者人的认知风格可能有三类,一类是立法型的,一类是执行型的,还有一类是司法型的。
有这么三种类型。
这三种类型在他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的时候,那种倾向是不一样的,立法型的人喜欢创造,他愿意制定和计划问题的解决方案,他要由自己去创造问题,自己去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去计划到底怎么去完成这个任务,而且他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情,觉得别人要都这做,那我不这么做,我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所谓的立法就是要去创造一些规则,创造一些规矩。
而另外一种执行型的呢,他喜欢执行计划,你别让我出主意,你说好了让我怎么干,我没问题,我愿意执行计划,愿意被人领导着,你说好了我就去干,愿意遵循规范,如果不告诉他规矩是什么,他觉得我不知道怎么下手,所以你告诉我规则规矩是什么我就去做,而且他喜欢从既有的答案中作出选择,就是你别让我想该怎么着,别让我想答案是什么,你告诉我有ABC我从中选一个,这样我挺喜欢,这是一类的孩子。
然后司法型的呢,这样的学生,既不喜欢自己创造也不喜欢自己去做,他喜欢去评价,我去评价你们定的规则合适不合适,你们解决问题的程序合理不合理,然后你们解决完的结果到底适当不适当。
表面上我们这么分析的话,不同类型的孩子可能我们每一个老师喜欢的是不一样的,有些老师喜欢执行型的孩子,这些孩子听话,让干什么干什么,让做多少题做多少题。
有些老师喜欢立法型的孩子,说这些孩子思维活跃,有自己创造性,能够举一反三,好像我还没听过哪些老师喜欢司法型的孩子,这些孩子不干还老说三道四。
但是我只是我们的一种倾向,如果我们从这三种类型,谈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的话,我们就可以知道没有所谓好坏之分,假如将来他都以文字、以语言逻辑的方式为主在社会上谋求职业的话,立法型的孩子可能是文学家、著作家等,因为他们喜欢创造;而执行型的孩子可能是很好的编辑,很好的去做这个操作文案工作的人。
而司法型的呢,人是文学评论家,人家不写,人家也不做,但是人家可以去评论你写得怎么样,做得怎么样。
所以不同类型的孩子在将来都有他在社会上发展的可能性。
但是我们老师为什么有喜欢有不喜欢,在于可能不同类型的孩子在学习上面有明显的这种突出的优点或者弱点,那么我们如何去引导这样的孩子?
比如立法型的孩子他喜欢创造,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情,但是不太喜欢规矩的一些东西,因此我们老师们可以看到在他的考试当中,可能他后面大题难题都做得很对,都能够想出来,但是前边那些填空题或者说是选择题有时候就会出错,因为他不太喜欢那种既定的东西。
所以我们老师在引导的时候,就要去关注他,自己的方式是有他独特之处,但是我们要去了解一些规范性的东西,跟规范性的东西去比较,去寻找之间的差异,去表现自己的不同,同时了解规范性的东西,你就知道其实有些规范的东西比你自己的方式可能更好,让他去明白这些东西,而且让他去理解所有的创造其实都是有根源的,有些基础的东西越牢固,那么你的创造你的深度才会更深,你的创造才会更有价值。
所以我们要去引导他们去做一些跟规范进行比较的事情。
而对于执行型的孩子,当他喜欢执行计划的时候我们不是简单地就让他去执行计划,而是让他知道这些计划是怎么做出来的,为什么会是这样,这些规范的价值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范,怎么才能保证这个事情做好。
引导他去思考计划和规范背后的东西蕴涵的价值,然后逐渐引导他如果你去做一件事情,按照这些这样的规则,这样的计划你怎么去设计新的计划和规则,让他学会去用新的方式创造,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多是从既有答案中作选择,所以他前面题可能做得很好,但是有深度需要他自己思考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要去引导他在老师所做的范本当中挖掘内涵。
而司法型的孩子,因为他喜欢评价规则,并不是说他没有思想深度,既然他能评价规则能评价程序能评价结果,证明他对这些问题是有深入思考的,只不过他缺乏自己的动手,所以我们可以引导他在评价规则评价他人的时候,如何去评价自己。
就是如果你来做,你可能会是怎么样的,如果让你制定规则,你觉得怎么去做才好,因为你都发现了规则的问题,那么你可以去更完善规则,既然你能够发现别人程序当中的缺陷和问题,那么你怎么去制定一个更好的程序;既然你能评判结果,那么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
引导到他对自我的评价和自我的行动中来。
所以我们说,既然是风格他就没有好坏,只不过我们要利用他的特点来进行有效地引导。
除了我们说的认知风格以外,学习风格也是有差异的。
所谓学习风格是对不同学习条件的偏好或需求,包括对物理环境可能有不同的这种要求,比如说有些喜欢环境比较安静,或者说喜欢周围比较整洁,有些人可能喜欢,或者说他在这个环境当中到底周围是一种比较色彩缤纷,还是说灯光很明亮的,对他要求就不是那么去强调,所以我们说对于灯光、颜色等需求对于不同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老师在布置教室的时候,要考虑或者调查你这个班的学生,对于色彩,对于灯光,对于环境的偏好,然后去设计更符合你这班学生所需要的物理学习环境。
而学习风格上还有一个很大差异是学习通道的差异,这个从某种程度上是比较经典的研究,他把学习通道分成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的。
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学生在接受外界信息的时候,有些孩子更喜欢接受视觉信息,也就意味着他更喜欢看书,看材料,看东西。
还有些学生喜欢是一种听觉型的,他喜欢听有关的信息,声响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刺激,还有一些学生喜欢靠动,就是我靠动手,靠摆弄来去学习。
那么当然,我们说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是纯的听觉型,或纯的视觉型的,他会是多种视觉通道的组合,但是很多孩子会有一些通道的偏好,所以对于视觉型的孩子,我们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效果,可能更多要去呈现的是视觉材料,视觉的东西比较生动,而听觉型的孩子可能需要我们给他提供更多的听觉的声音的材料,听觉型的孩子,我不知道大家,这不能说孩子了,说到我自己,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就是我在讲的过程中,我的PPT是很简单的,因为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听觉型的人,我对于听觉的信息,比如你说什么话跟你的回应,这些是比较敏感的,而且这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强势,所以视觉的一些刺激,不是特别喜欢,这样的话,我们不同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当然对于老师来说我们要提供多种方式,当我们了解学生的时候,尤其是一个孩子是动觉型的,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要提供更多的让他去摆弄操作的方式,让他去学习,否则他可能上课就玩东西了。
这种风格是他先天的结果带来的,所以我们要适应他的风格,然后提供适合他的学习的方式。
最后要说的是动机的差异。
关于动机有很多可说,但是我想主要跟大家去探讨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关于需要的问题。
因为动机是我们指向和维持行为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意味着,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个人达到某种目标的内在的精神能量或者心理力量。
也就意味着什么?
这所谓动机是说我们一个人有没有要干一件什么事的目标,然后有这个目标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注 个体 促进 学生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