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
- 文档编号:29756184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5.17KB
河北武邑中学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
《河北武邑中学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武邑中学高一上考语文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武邑中学高一上考语文卷
2020-2021学年河北武邑中学高一上10月考语文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
《尚书•说命》记载: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
盐主咸,梅主酸。
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才改变了写梅咏其“实”的传统,将梅作为一种“花”来欣赏。
到南朝刘宋,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咏梅(花)诗正式出现。
后来沿唐及宋,咏梅花的诗不止千首。
南宋彭克一人竟写了300首梅花诗,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123首咏梅诗和8首咏梅词,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那么,什么才是咏梅诗中的“梅真”呢?
诗人往往通过梅花形象的四大亮点──色、香、姿、韵,展现梅的多方面特征。
梅花色淡,不以艳胜。
宋卢梅坡《雪梅》曰: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人常常将雪与梅一并书写,以突出它的色淡。
梁简文帝《雪里不见梅花》: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南宋杨万里更是将梅、雪浑融来写,创造了亦梅亦雪的绝妙诗境。
以雪衬梅,更显其清、洁、寒的特色。
宋张道洽《梅花》“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正是此意。
骨清,香寒,质淡,是为梅色的内涵。
其次是梅花的香。
张道洽说:
“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
”梅花的香是“古香”,而“古”即是“雅”,不是贵妇人的艳抹浓妆,脂粉味太足令人生厌,而是在夜色中轻轻“浮动”的“清香”。
吕居仁《蜡梅》说:
“不将供俗鼻,愈更觉清香。
”这种清、淡之香,只有雅士方可共赏,那些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
第三是梅花的姿。
北宋林逋可谓写梅姿的第一能手,他的“疏影横斜”几乎成了梅的代名词。
他还有两联诗写梅花的姿也同样有名,一联是“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另一联是“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均将梅树特有的姿态──老干、疏影、横枝写得入木三分。
树枝横斜自如,花期没有树叶,花朵干瘦色淡,这是上苍赋予梅的“天姿”,其他任何植物都无法相比。
有人认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
混淆了桃李与梅花的界限。
对此,苏东坡给予严厉的驳斥,认为“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
香能暗乎?
繁秾之花又与月黄昏、水清浅有何交涉?
”结论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担耳”,从而维护了梅花的崇高地位。
第四是梅花的韵。
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从韵到格,就是陆游笔下梅花的形象特征所折射的高尚人格:
“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
”(《梅》)陆游将梅花化为封建社会士人尊奉的清高守节的典型,作为物的梅花被彻底地虚化了,它完全变成了诗人申诉理想人格的一种符号和载体,因此清人潘德舆盛赞陆游的梅花诗“实能为此花写出性情气魄者”,挖掘到了梅花诗的神韵。
(节选自《梅花诗话》,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对“梅”的认识经历了从注重其实用价值到注重其审美价值的发展过程。
B.“梅”在魏晋以前的功用主要是取其果实,供食用、调味、制酱、酿酒、入药,而不用于供人们欣赏花形。
C.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梅花的审美价值,进而创造了新的诗歌种类——咏梅诗。
D.即使在南宋咏梅花诗盛行之时,文人们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认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梅花色淡,“雪”有清、白、寒的特色,因而诗人们在咏梅诗中将“梅”与“雪”结合吟咏,构成梅花“骨清”“香寒”“质淡”的特质。
B.梅花的香气以“清香”、“冷淡”见长,与文人雅士的志趣暗合,俗客是欣赏不到的。
C.梅花的姿,在咏梅诗中除了写干瘦色淡的花朵,主要是描绘梅树的枝干,且以横斜疏瘦、老枝怪奇者为贵。
D.陆游的《梅》将梅花与伯夷、叔齐相联系,赋予梅花封建社会士人清高守节的特征,从而将梅花的品性上升为一种理想人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写梅的诗重在写梅的果实而不专门歌咏其形;咏梅诗盛行后,为了避免落入“俗客”之流,文人们纷纷展现梅花“清香”、“冷淡”的香气特征。
B.针对某些混淆桃李与梅花界限的观点,苏轼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审美观中桃李是无法与梅花相比的。
C.中国文人普遍推崇梅花的清淡雅致,为了突出其淡雅疏朗的特征,常常用“月黄昏”“水清浅”等意境来烘托强化。
D.梅以韵胜,以格高。
相比之下,林逋所重,在其韵,通过描画梅的外在特征写出梅的清神逸韵;陆游所重,在其格,突出梅花的清风亮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
寒风嗖嗖地吹着,我跳下自行车,双手握拳抱在一起,哈着气,跺着脚,走到小亭子跟前。
里面坐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脸面上毫无表情的瘦高男子,头发白了一半,脸上的皱纹靠在一起,很拥挤,眼睛浑浊,但仔细看去,又透着一种倔强的光芒。
我告诉他要买的报纸名称,他抽出一份递给我,我掏出五毛钱,随意一拍放在了亭子窗口前的平台上,我是告诉他钱在这里的意思。
没想到,他突然把我手中的报纸抽回去,也啪地一声拍到了平台上。
“没教养!
”三个冷冰冰的字从他嘴里飞出来,一下子划到我的脸上,我感到好似一阵更大的寒风吹了过来,脸上感觉不到冷,却热辣辣地烧起来,心里又羞又恼,气愤地说:
“你怎么回事,不就是买你一张破报纸吗?
”他倒是声音平平的,但更冷了:
“我把报纸递到你手里,你把钱拍在我面前,就是没教养的表现。
报纸是新的,一点儿也不破。
请你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不要了。
”我抓起报纸一摔,气哼哼地拿起那五毛钱转身就走。
“不买拉倒,你这样的人我还不卖给你呢。
”我已经推起自行车,但又停下了脚步,本想再说几句损损他,可想一想,忍了,带着一股气,一抬腿,骑上车走了。
从那以后,下班回家必定经过的这个亭子我就再也不去光顾它了。
买报纸也是绕路,到别的报刊亭去买。
但只要经过这个地方,还是不自觉地扭头看一下。
大多时候亭子里坐着的是一位妇女,估计和他是夫妻。
她倒是慈眉善目的,一见人就笑着热情地招呼着。
这天下班,我又一次经过这个亭子,大老远就看见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用右手食指戳着窗口里面,生气地大声嚷着。
一看,又是那男子坐在里面,脸依然倔倔的。
我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停下脚步,想看这人的热闹。
听了半天,我听明白了,仍然是那么回事,这男子啪地拍下五块钱,要一本杂志,他不卖给他,竟非要他拿起来递他手里不可。
这男子急着走,不昕他的,就跳了起来:
“哪这么多酸事?
我没工夫和你拽,快给我拿杂志!
”虽然是两个人的争执,这男子起了半天高腔,那人却照旧冷着脸。
周围人越来越多。
这时,人群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快步来到窗前打起了圆场:
“您快消消气,别和他一般见识。
老陈他是一头倔驴,从来就这样。
”这时我才知道窗口里的男人姓陈。
他又转向老陈:
“快,给拿出那本杂志来。
”老陈抬头看了一眼,头接着扭向了一边。
看来这人和老陈关系不错,从侧门进去,拽出一本杂志,交到那人手上,赔了一大堆不是,终于把那人打发走了。
这时他又转过身去,指着老陈斥责起来:
“你呀,你真行,咱不是做买卖吗,和气生财啊,你怎么就这么犟呢?
”
老陈的脖子梗起来:
“我伺候他,他就得尊重人。
”
这时,以前见过的那个慈眉善目的妇女来到了,看到有不少人在这里,就急步来到亭子跟前,焦急地问:
“你说说你这死老头子,又跟人家吵架啦?
”
别人都不说话,她疑惑地眨眨眼睛:
“今头晌怎么样,卖了多少?
”
“一分钱也没卖!
”老陈的脖子继续梗着。
她的嘴唇哆嗦起来,脸色逐渐变得蜡黄,眼睛越来越潮湿,泪水不断线地唰唰淌下来,声音带着哭腔:
“你能你能就你能。
”她似乎忍无可忍了,转身面向了众人:
“您说说这死老头子,怎么就邪了门啊,不管自己的生意,左挑骨头右挑刺,动不动让人家尊重他,非把来买东西的人都气跑不可啊?
”
人又走散了一部分,她仍然气得不行,继续哭诉着:
“你有本事也行啊,那样的话咱俩人也下不了岗。
下了岗还改不了驴脾气,弄个儿子瘫在床上,又得了肾病,整天要花钱。
好不容易弄起这么个亭子,抓紧挣几个钱。
我在家里拾掇一下,洗巴洗巴儿子的衣服,让你看这一时半晌,你怎么又给我惹是生非啊?
你说说,你说说啊。
”
有人劝她:
“嫂子别生气了。
”又转过去哄他,“老陈啊,得改一改了。
”
“死老头子,快滚,快滚吧。
”她气呼呼地拉开侧门,哭着把老陈拽了出来。
老陈也气哼哼的:
“我、我……”终于一跺脚,走了。
我看到,他梗着的脖子一点儿也没有弯曲,照样直直的。
下午路过时,我看到那妇女已能满面笑容地招呼着从亭子跟前走过的每一个人了。
可很多人根本不理她,更没有停下光顾的意思。
不知为什么,我的心突然抽动了一下。
以后的日子里,要是这位妇女在,我也又过来买东西,并特意把钱递到她的手上。
但只要老陈在,我是宁愿绕道也不在这里买的。
不过,我不得不承认,老陈的指斥使我的一些毛病逐渐得到了改正。
由于对这些事印象深刻,别人的一些议论很容易进入耳朵,不久就知道了他们儿子的病情在不断加重着,已经发展成了尿毒症,他们需要花的钱更多了。
这天由于我急需买一本文学杂志,在其它亭子里没买到,尽管走到这里时老陈坐在窗口里,我为了不漏掉这期刊物,还是硬着头皮走了过来。
老陈那一头直竖着的头发更白了,里面仅存很少几根黑发,脸上的皱纹更深,皮肤也更粗糙了,人好象也矮了一些。
我刚在窗口站定,老陈猛地站了起来,脸上突然堆满了笑容,讨好地问道:
“您要点儿什么?
”说着,往一边闪了一闪,好让我看得更全面一些。
我要了杂志,把钱递到他的手上,他没有立即找零,而是紧紧地攥着,又向另一边侧了侧身子:
“您还需要点儿什么?
”
眼前忽然阴了一下,老陈的热情竟让我心里产生了一种恍惚感。
看着老陈那讨好的笑容,我眼睛一热,好似有一股水要决堤……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对寒冷环境的描写即交代出故事发生的特定季节,又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B.文章中几次写到主人公老陈与前来买报纸的“我”和他人的口角纠纷场景,使得主人公老陈“缺乏涵养、暴躁冷漠”的性格暴露无遗。
C.小说十分注重借助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D.文中作者运用第一人称,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抒情性,拉近小说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E.小说使用双线结构,一是老陈卖报的态度转变,一是我对老陈的态度转变,主次偕行,相辅相成,突出了对自私自利的老陈的批判主题。
5.作者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塑造老陈这个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6.这篇小说的标题新颖独特,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以“?
”为题的作用。
7.本文的结尾处“我眼睛一热,好似有一股水要决堤……”耐人寻味,这里要表达的是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与哀痛,还是对事件主题的更为深入的思索呢?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谓其太傅鞫武曰:
“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武对曰:
“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太子曰:
“然则何由?
”太傅曰:
“请入,图之①。
”
……鞫武曰:
“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
“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
”鞫武曰:
“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
“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
“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
“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田光曰:
“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之至门,曰: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
“诺。
”
偻行见荆轲,曰:
“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
“谨奉教。
”田光曰:
“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
‘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使之疑人,非节烈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①请入,图之:
南宋鲍彪注:
“请太子入息,已乃图之。
”②道:
通“导”,引导。
8.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造焉造:
到……去
B.愿足下急过太子过:
超过
C.不知吾形已不逮也逮:
达到,及
D.却行为道却:
退
9.(小题2)下列各组中的句子依次表现太子“礼贤下士”和田光是“节烈侠士”的一组是
A.①太子丹患之②欲自杀以激荆轲
B.①太子避席而请曰②偻行见荆轲
C.①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遂自刭而死
D.①太子送之至门②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10.(小题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B.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D.田光自杀有一方面是因为他想激励荆轲并完成太子的叮嘱——“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11.(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⑵出见田光,道太子曰:
“愿图国事于先生。
”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客舍对梅
陆游
野迥林寒一水傍,密如①疏蕊正商量。
半霜半雪相仍②白,无蝶无蜂自在香。
月过晓窗移影瘦,风传残角引声长。
还怜客路龙山下,未折一枝先断肠。
[注]①如:
与,和。
②相仍:
仍旧。
12.前两联主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1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
四、句子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述而》)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选择题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怅廖廓苍茫大地峥嵘岁月书生意气
B.浪遏飞舟五岭逶迤颓圮凄婉迷茫
C.河畔星辉班斓笙箫天伦之乐
D.青苔披荆斩棘扭怩窗扉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建设部要求,各地要重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C.“2021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
D.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现在的重庆夜景,更加璀璨夺目,已成为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
17.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十年前,人们吃粉丝,现在,弄不好粉丝能把人吃了。
B.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少股票市值缩水蒸发。
高温少雨,地上的水蒸发导致干旱严重。
C.魏明伦认为,“喜新厌旧”是他戏剧创作成功的秘诀之一。
他这种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不道德行为,应当受到全社会的谴责。
D.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六、语言表达
18.2021年10月21日,北京市发布了高考改革方案,从2021年起,将语文分值从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语分值从150分降低到100分。
另外,英语一年两次考试,考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成绩三年有效,如高一已考了100分,高二高三可不考英语了。
这个方案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以下是某校师生的一段对话,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
符合情境,简明,连贯。
生甲:
为英语降低到100分叫好,有利于我们学习减负。
生乙:
①?
即使英语只考50分,竞争一样会很激烈。
生甲:
高一已考了100分,高二高三可不考英语了。
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工具,是回归理性的时候了。
生乙:
也是,②。
老师:
这次高考改革不是简单的分值增减,而是国人开始重视母语的学习,更理性地看待外语学习的体现。
七、材料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楚国有位钓鱼的高手叫詹何,他凭着一套简单的钓具,用小米作饵,短短时间就能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能装满一辆大车的鱼!
楚王询问其垂钓的诀窍。
詹何答道:
“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或泡沫,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吞下去了。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
从文意看“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的是个别文人。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
从文意看“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的是个别文人,选项D是“文人们”,以偏概全,混淆范围。
2.
试题分析:
A项,未必所有的咏梅诗都将“梅”与“雪”结合吟咏,文中有“常常”一词限制;B项,原文表述为梅花的香气“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D项,原文表述为“它(梅花)完全变成了诗人申诉理想人格的一种符号和载体”。
“从而”因果关系不当。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此题A项混淆逻辑范围,B项曲解文意,D项强加因果。
3.
试题分析:
B项强加因果,推论依据不足。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
此题选项B强加因果,推论依据不足。
4.CD
5.老陈是一个下岗职工,孩子重病,家庭生活窘困,却拥有着强烈的自尊,为人本分、执拗、倔强。
迫于生活压力,最终不得不向现实生活妥协的一个小人物形象。
(3分)肖像描写:
如“头发白了一半,脸上的皱纹靠在一起,很拥挤,眼睛浑浊,但仔细看去,又透着一种倔强的光芒”“一头直竖着的头发更白了,里面仅存很少几根黑发,脸上的皱纹更深,皮肤也更粗糙了,人好象也矮了一些。
”“老陈猛地站了起来,脸上突然堆满了笑容,讨好地问道”。
动作细节描写:
如“老陈的脖子继续梗着”“他梗着的脖子一点儿也没有弯曲,照样直直的”等。
语言描写:
如“没教养!
”“我伺候他,他就得尊重人”“您要点儿什么?
”。
对比手法:
与老陈的老婆对比,“毫无表情”与“慈眉善目”等。
(刻画人物的手法答出2点即可给3分,总结人物形象3分。
)
6.①文题“?
”初读起来,给读者很强的冲击力,能制造一种悬念的效果,吸引读者阅读。
②文题“?
”符合人们对主人公并不恰当(并不适合卖书人)的言谈举止的质疑心理。
③文题“?
”符合人们对主人公后来突然转变的结局的质疑。
④文题“?
”符合读者和“我”对(事件)小说主题的深度思考。
(6分,一点2分,三点即可。
)
7.表达的是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与哀痛。
老陈是因为被生活现实所迫,在家庭经济负担难以承受的状况下,在爱人、朋友、顾客的多重劝说和压力下,放弃了自己曾经固执坚持的某些方面,包括对自尊的护卫,这种心态是下层百姓饱经沧桑后形成的特有的自我意识,当主人公“猛地站了起来,脸上突然霍满了笑容,讨好地问,……他没有立即找零,而是紧紧地攥着,又向另一边侧了侧身子,说出“您”字的时候,让作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转变,更是一个人精神的倒塌。
【分析】
4.试题分析:
A项“奠定了感情基调。
”不当;B项“缺乏涵养、暴躁冷漠”错误;E项“突出了对自私自利的老陈的批判主题”理解错误。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
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其他还有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等等。
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不是目的,高考不会在名词术语上设置问题,准确理解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这往往是高考命题者的用意所在。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试题分析:
文章标题的基本作用为: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等。
这道题就是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试题分析:
文章结尾段的作用一般可从以下方面思考:
一、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或兼而有之。
二、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三、暗示主题,强化情感。
本题“好似有一股水要决堤……”与小说的主题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回答时要与主题联系起来。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D
9.B
10.A
11.
(1)既想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边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燕太子丹眼看秦国将要消灭六国,军队已经临近易水,担心灾祸就要到来,为这件事很是忧虑。
【解析】
8.试题分析:
“过”,“拜访”。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此题“过”解释为“过问”就是典型的以今释古,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9.试题分析:
正确的是“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遂自刭而死”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还有是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分析,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
太子“礼贤下士”和田光是“节烈侠士”,B符合文意要求。
10.试题分析:
文章重点写“田光”。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 武邑 中学 高一上考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