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最全重点.docx
- 文档编号:29754275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74
- 大小:58.68KB
《组织学与胚胎学》最全重点.docx
《《组织学与胚胎学》最全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与胚胎学》最全重点.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学与胚胎学》最全重点
天津中医药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章节顺序可能打乱了,大家自己整理一下)
课程名称
组织学与胚胎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授课教师
职称
课程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血液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组织学与胚胎学
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各种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正常值。
掌握血小板的结构、功能及正常值。
2.掌握血红蛋白正常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血液的组成
2.红细胞、各种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血液(blood)
又称外周血,是在心血管系统内流动的液态组织,血液约占体重的7%,成人约为5升。
血液由血浆(plasma)和血细胞(bloodcell)组成。
在体外,经过抗凝处理后的血液静置或离心沉淀后可分为三层:
上层为血浆,下层为红细胞,中间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一)血浆
相当于细胞外基质,含水、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等;血浆蛋白中有纤维蛋白原等;
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参与免疫反应、调节体温和酸碱平衡等重要功能。
出血时,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相当于纤维);
后者将细胞成分及大分子血浆蛋白包裹形成血凝块;
血凝块静置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清。
(二)血细胞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生理情况下,血细胞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相对稳定的数量。
血细胞分类和计数的正常值如下:
红细胞男:
(4.0~5.5)×1012/l女:
(3.5~5.0)×1012/l
白细胞(4.0~10)×109/l
有粒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3%
嗜碱性粒细胞0~1%
无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25~30%单核细胞3~8%
血小板(100~300)×109/l
1.红细胞(erythrocyte,RBC)
形态结构
呈双凹圆盘状,直径7-8.5µm,中央较薄,色浅,周缘较厚,色深。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正常成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如下:
男:
120~150g/l女:
110~140g/l
功能
血红蛋白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
生理特性
具有弹性和形态的可变性,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
红细胞膜中有一种嵌入蛋白质,决定个体的ABO血型,在临床输血中具有重大意义。
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溶血。
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膜囊称血影。
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衰老红细胞在经过肝、脾时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网织红细胞
为外周血中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内有残留的核糖体。
网织红细胞在成人约为红细胞总数的0.5%~1.5%。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测定在某些血液病的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中有一定意义。
红细胞形态结构和正常值
2.白细胞(leukocyte,WBC)
为有核的球形细胞,能以变形运动穿过微血管壁到周围组织。
根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白细胞分为两类:
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
有粒白细胞根据特殊颗粒的嗜色性,又分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嗜碱性粒细胞三种。
无粒白细胞又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
(1)中性粒细胞
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
*结构
呈球形,直径10~12µm;核呈杆状或分叶状,一般分为2~5叶。
胞质为粉红色,内含许多细小的淡红色特殊颗粒和少量较大的淡紫色嗜天青颗粒。
*功能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对细菌产物等有趋化性,能以变形运动聚集到细菌侵犯处,大量吞噬细菌。
(2)嗜酸性粒细胞
*结构直径10~15µm,胞质充满均匀、粗大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常为2叶。
*功能嗜酸性粒细胞有抗过敏和杀灭寄生虫的作用;
(3)嗜碱性粒细胞
数量最少
*结构
直径10~12µm。
胞质含有大量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蓝色嗜碱性颗粒。
核分叶状或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轮廓不清。
*功能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
(4)单核细胞
*结构
胞体直径14~20µm,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细胞核形态多样,呈肾形、马蹄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
*功能
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常以变形运动穿出血管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
(5)淋巴细胞
*结构
大小不等,直径6~8µm为小淋巴细胞,9~12µm为中淋巴细胞,13~20µm为大淋巴细胞;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大部分为小淋巴细胞。
细胞核圆形,一侧常有浅凹,核染色质致密呈块状,染色深。
胞质很少,在核周成一窄带,呈嗜碱性(蔚蓝色)。
*分类按发生过程、表面分子免疫功能等不同,可分为三类: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产生于胸腺,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75%。
骨髓依赖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产生于骨髓,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10%~15%;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自然杀伤细胞简称NK细胞,产生于骨髓,约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的10%。
*淋巴细胞功能(详见免疫系统)
强调白细胞为有核的球形细胞,以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进行分类
强调白细胞中该种数量最多
强调嗜酸性粒细胞的一般为2叶,但2叶核不一定为嗜酸性粒细胞
强调嗜碱性粒细胞极少,嗜碱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特殊颗粒的区别;联系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
与巨噬细胞相联系
3.血小板
血小板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
*结构
呈双凸圆盘状,直径2~4µm,受刺激后伸出突起使形态不规则。
在血涂片中常常聚集成群。
血小板中央为颗粒区,含有紫蓝色血小板颗粒,周边为透明区,含有微管和微丝。
*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的过程。
复习思考
题、作业
题
1.血液由什么组成?
2.血细胞有多少种?
正常值各是多少?
3.红细胞呈什么形状?
有什么结构特点?
血红蛋白有什么功能?
4.白细胞根据什么分类?
怎样在光镜下区分各种白细胞?
5.各种白细胞有什么功能
下次课预习要点
1.肌组织的分类、结构特点。
2.三种肌组织光镜结构的异同。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组织学与胚胎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临床本科
授课教师
职称
课程
(大、小班)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循环系统(理论课)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7版)
授课目的和要求:
l.掌握空腔性器官与实质性器官的结构特点。
2.掌握心脏的结构。
3.掌握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4.掌握毛细血管的光镜结构及各类毛细血管的电镜结构特点与功能。
5.熟悉静脉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与功能;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
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器官与系统
1.器官、系统的概念。
2.器官的分类。
3.空腔性器官与实质性器官的结构特点。
概述
循环系统(circulatorysystem)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淋巴管系统由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淋巴导管组成。
一、心脏
心脏壁很厚,主要由心肌构成。
(一)心脏的组织结构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三层构成。
1.心内膜
心内膜(endocardium)由内皮、内皮下层及心内膜下层构成。
内皮是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由薄层细密结缔组织组成,内含少许平滑肌。
心内膜下层为为LCT,含小血管和神经及浦肯野纤维。
2.心肌膜
心肌膜(myocardium)主要由心肌构成,心房肌较薄,心室肌厚。
肌间有较多结缔组织和丰富毛细血管。
心房肌含电子密度高、膜包颗粒,称心房特殊颗粒(specificatrialgranule);
心房特殊颗粒内含心房利钠尿多肽,此激素具有利尿、排钠。
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在心房肌与心室肌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支架结构称心骨骼(cardiacskeleton)。
3.心外膜
心外膜(epicardium)即心包的脏层;
心外膜为浆膜,心外膜含有血管、神经及脂肪组织。
(二)心脏传导系统
心壁内有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的心脏传导系统(conductingsystemofheat)。
心脏传导系统能发出冲动并传导至心脏各部,使心脏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
传导系统包括:
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1.起搏细胞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中心部位。
起搏细胞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2.移行细胞主要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周边及房室束。
移行细胞起传导冲动的作用。
3.蒲肯野纤维也称束细胞,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位于心内膜下层。
蒲肯野纤维主要是将冲动快速传到心室各处,引起心室肌同步收缩。
重点介绍心脏的组织结构,简明介绍心脏的功能及心脏传导系统。
(二)动脉
1.内膜
内膜(tunicaintima)是管壁的最内层,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
(1)内皮
为衬于血管腔内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一般结构
内皮细胞扁长形,其长轴与血流方向一致,胞核居中,突向腔面。
(2)内皮下层
*位置位于内皮下。
*组成成分薄层结缔组织含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或平滑肌;
2.中膜
中膜(tunicamedia)位于内膜和外膜之间。
*大动脉以弹性膜为主,间有少量平滑肌;中动脉以平滑肌为主。
*功能
扩张和回缩血管、维持张力、支持作用。
3.外膜
外膜(tunicaadventitia)位于最外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成纤维细胞、营养血管等。
有的动脉在内膜与外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
1.大动脉(弹性动脉)
大动脉的管壁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
(1).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
内皮下层较厚,为薄层结缔组织,含纵行胶原纤维和少量平滑肌。
(2).中膜很厚,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其间有平滑肌等。
(3).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营养血管、神经纤维束及脂肪细胞等。
2.中动脉(肌性动脉)
(1).内膜内皮下层较薄,在与中膜交界处有一明显的内弹性膜。
(2).中膜较厚,由1040层平滑肌组成,肌间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3).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在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3.小动脉(肌性动脉)
小动脉也属肌性动脉。
一般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有几层平滑肌;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一般缺乏外弹性膜。
(三)毛细血管
1.毛细血管的结构:
(capillary)管径68,血窦较大,直径可达40um。
毛细血管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
在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散在有一种扁而有突起的细胞,称为周细胞,周细胞可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参与组织再生。
2.毛细血管的分类:
电镜下,按内皮细胞结构特点将毛细血管分为三类。
(1).连续毛细血管(continuouscapillary)
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胞质有大量吞饮小泡。
主要以吞饮小泡方式在血液和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
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泡隔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处。
(2).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tedcapillary)
内皮细胞不含核部分极薄,其内有许多贯穿胞质的内皮窗孔,有隔膜封闭,基膜完整。
内皮窗孔易化血管内外中小分子物质的交换。
有孔毛细血管主要分布于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3).血窦(sinusoid),又称窦状毛细血管。
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间隙较大,基板连续或不连续、或不存在。
细胞间隙较大,易化大分子物质或血细胞出入血液。
血窦主要布于肝、脾、骨髓和某些内分泌腺,不同器官的血窦结构差别较大。
三、静脉
静脉与动脉比,数量多、管径较粗、管腔较大(切片呈不规则形)、管壁薄而软、弹性小。
静脉根据管径的大小分微静脉、小静脉、中静脉和大静脉。
静脉管壁也可分内膜、中膜、外膜,但三层间常无明显的界限。
静脉壁的平滑肌和弹性组织较少,结缔组织成分较多。
静脉瓣
四、小结
本次课主要重点讲述心脏、动脉、毛细血管的组织结构。
静脉组织结构只作比较了解。
复习思考
题、作业
题
1.血管壁由哪些基本成分组成?
三层膜结构各自有何异同,镜下如何区别?
动脉血管硬化会可能出现哪些病理改变?
2.比较各种血管的差异。
下次课
预习要点
1.淋巴组织的结构及分类。
2淋巴器官:
中枢和外周淋巴器官的概念。
3.胸腺、淋巴结、脾的组织结构近功能。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教案
课程名称
组织学与胚胎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授课教师
职称
课程
(大、小班)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固有结缔组织(理论课)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7版)
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结缔组织的分类和特点。
2.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
1.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2.疏松结缔组织各种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基本内容
概述
结缔组织由大量的细胞外基质与细胞构成。
细胞外基质包括纤维和基质。
结缔组织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大量的无定形基质构成。
结缔组织分为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
固有结缔组织又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looseconnectivetissue)
是一种纤维较少,排列稀疏,细胞种类较多结构呈蜂窝的组织。
分布:
器官间、组织间、细胞间。
功能:
连接、支持、营养、防御和修复等。
组成:
细胞和细胞间质
细胞: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
细胞间质:
纤维和基质
纤维: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1.细胞
(1)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为主要细胞
*光镜
细胞扁平,呈星形多突起,胞体大,胞质丰富,弱嗜碱性;
细胞核较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
*电镜
胞质内富含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
合成蛋白质,构成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和基质成分。
成纤维细胞处于功能静止状态时,称为纤维细胞。
(2)巨噬细胞(macrophage)
是一种具有强大吞噬功能的细胞。
疏松结缔组织内巨噬细胞称为组织细胞。
*光镜
形态多样,呈圆、卵圆形和不规则形等。
胞质丰富,弱嗜酸性。
胞核小,卵圆,着色深。
*电镜
细胞表面有微绒毛、球形隆起,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吞饮小泡、吞噬体、微丝和微管等。
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内的单核细胞,由血液内的单核细胞穿出血管进入结缔组织后形成。
*功能
巨噬细胞有重要的防御功能,主要为:
①吞噬作用
巨噬细胞有很强的吞噬力,其到达病变处,即粘附包围该处的细菌、异物
等,将其吞噬。
趋化性:
指巨噬细胞沿某些化学物质作定向变形运动,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物质的部位。
②免疫辅助作用
巨噬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给淋巴细胞,启动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③分泌作用
巨噬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近百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酶类、干扰素、补体等。
(3)浆细胞(plasmacell)
*光镜
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
胞核圆形,偏居细胞一侧,异染色质呈块状,沿核膜内侧呈辐射状排列。
*电镜
胞质内含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核旁浅染区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
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过程。
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抗原的刺激下,B淋巴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浆细胞在消化道、呼吸道和慢性炎症部位较多。
(4)肥大细胞(mastcell)
分布很广,常分布于小血管、小淋巴管周围。
*光镜
胞体较大,呈圆或卵圆形。
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分泌颗粒;
胞核小,圆形或卵圆形,着色深,多位于中央。
*电镜
胞质内含大量膜包颗粒。
*功能
能合成、分泌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三烯、肝素等;
上述多种物质被释放细胞外,可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
(5)脂肪细胞(fatcell)
常单个或成群分布,分单泡脂肪细胞和多泡脂肪细胞两种:
单泡脂肪细胞
光镜下,呈球形或挤压成多边形,体积较大,中央有一大脂滴,胞质和核被挤到细胞周缘;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一侧。
多泡脂肪细胞
光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有多个分散的脂滴,核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脂肪细胞能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类代谢。
(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是保留在成体结缔组织内的一种分化程度较低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7)白细胞(leukocyte)
血管内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常穿出管壁进入疏松结缔组织,发挥其免疫防御功能。
2.纤维
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有三种,分别是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1)胶原纤维
数量最多,HE染色切片中呈粉红色(嗜酸性),粗细不等,呈波浪形。
电镜下,胶原纤维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构成,具有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横纹。
胶原纤维的化学成分为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由成纤维细胞所合成和分泌。
(2)弹性纤维
纤维细而直,表面光滑,断端常有卷曲。
在HE染色片中,着色浅,不易与胶原纤维区别。
在醛复红染色的切片中呈紫色。
电镜下,弹性纤维由弹性蛋白和微原纤维组成。
弹性纤维的特点是弹性大。
(3)网状纤维
在HE染色片中,不着色。
银染法切片中呈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
纤维细,分支多并交织成网。
它由Ⅲ型胶原蛋白构成。
3.基质
基质主要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内含大量水分。
(1)蛋白多糖
由蛋白质和多糖结合而成,是基质的主要成分。
多糖主要成分为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及硫酸皮肤素等。
蛋白多糖聚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许多微小孔隙的网状结构,称分子筛。
*分子筛的功能
小于孔径的物质(如水、O2、CO2及营养物)等可通过,便于物质交换。
大于孔径的大分子物质,(如细菌)等不能通过,使基质成为限制细菌扩散的防御屏障。
(2)糖蛋白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主要的的糖蛋白有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和软骨粘连蛋白等。
*组织液
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基质内的液体。
它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和毛细淋巴管回流入血液或淋巴。
1.结合模式图和切片图重点讲述成纤维细胞
2.结合模式图和切片图重点讲述成巨噬细胞
3.强调巨噬细胞的来源
4.结合模式图和切片图重点讲述浆细胞
强调浆细胞核的特征性结构
5.结合切片图重点讲述肥大细胞
复习思考
题、作业
题
1.结缔组织分为哪几类?
固有结缔组织包括哪几种?
2.疏松结缔组织中有哪些细胞?
分别有何形态结构特征?
具有什么功能?
3.三种纤维的比较。
4.什么是分子筛?
下次课
预习
要点
血液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课程名称
组织学与胚胎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临床本科
授课教师
职称
课程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消化管(理论课)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组织学与胚胎学
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消化管的基本结构。
2.掌握食管、胃、小肠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2.食管、胃和小肠的结构特点。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概述
消化管组成: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功能:
消化食物,吸取营养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1.粘膜,包括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
上皮类型与部位相关,主要有两种类型:
复层扁平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
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细胞成分多,纤维细密,有丰富血管、淋巴管、淋巴组织和腺体
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一般为1-2层
2.粘膜下层,为较细密的结缔组织
有较大的小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多极神经元和无髓神经纤维)
食管和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有皱襞,粘膜与部分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内突出形成的皱褶称皱襞
3.肌层,通常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
口腔、咽、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大部分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
肌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
4.外膜,纤维膜或浆膜
纤维膜,为薄层结缔组织
浆膜,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
二、食管
(一)粘膜
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层为细密的结缔组织
粘膜肌层由纵行平滑肌束组成
(二)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粘液性的食管腺
食管腺周围常有较密集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淋巴小结
(三)肌层分内环、外纵两层,上段为骨骼肌,下段平滑肌,中段兼具二者
(四)外膜为纤维膜
三、胃
(一)粘膜
表面有胃小凹(不规则的小孔),每个胃小凹底部与3~5条胃腺通连
1.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由表面粘液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
表面粘液细胞呈柱状,核椭圆形、位于基部
顶部胞质含大量粘原颗粒,HE染色不着色,故胞质透明或空泡状
分泌的粘液覆盖于上皮表面,对其有保护作用
2.固有层
为结缔组织,含成纤维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分散平滑肌细胞等
含有大量胃腺,分为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据其部位与结构区分)
胃底腺,分布在胃体和胃底部也称泌酸腺。
为单管腺分支管状腺,腺体分颈、体、底三部,由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及内分泌细胞
(1)主细胞(chiefcell)
又称胃酶细胞,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于腺的底部与体部
细胞柱状,核圆,居基部;基部胞质强嗜碱性,核上部胞质充满酶原颗粒
(溶解呈泡沫状)
电镜下核周有大量粗面内质网与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顶部有许多圆形的
酶原颗粒
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
(2)壁细胞(parietalcell)
又称泌酸细胞,腺的颈、体部较多
细胞较大,圆锥形,核圆,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呈强嗜酸性
电镜下可见细胞内分泌小管,腔面有微绒毛。
分泌小管周围有小管、小泡
称微管泡系统;还有大量的线粒体等
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3.粘膜肌层内环、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二)粘膜下层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三)肌层较厚,为内斜行、中环行及外纵行三层平滑肌
(四)外膜为浆膜
四、小肠
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一)粘膜
小肠腔面有环行皱襞,粘膜表面有许多肠绒毛,粘膜上皮吸收细胞游离面
有发达的微绒毛。
皱襞、肠绒毛及微绒毛扩大小肠表面积
1上皮
为单层柱状。
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
2固有层
为细密结缔组织
含丰富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大量的小肠腺固有层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 胚胎学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