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docx
- 文档编号:29746770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121.68KB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docx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
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技巧及答题技巧
小说
首先,通读一点文章知道讲了什么事,主题是什么
其次,读题从题目中获得信息,知道第二遍要关注什么结合全文
最后,找到与题目有关的内容。
一、小说的特点
(一)叙事的虚构性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戏剧性欧亨利结局
据《三国志》记载: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
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小说中的“事”则是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一定生活材料基础上予以虚构的产物,其或是无中生有的编造。
(分清其中虚实)
(二)描写的具体性后面小说三要素人物描写会讲到
(三)语言的灵活性直观性的意象(红楼梦)议论性的语言(这是个最好的、、)
(四)时空的深广性时间和空间例文第三题
二.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
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考点1: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其中涉及到,对描写概念的掌握。
1、描写从对象上分,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其中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情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2、描写从方式上分,分为白描和细描(细节描写)。
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中所说:
“白描却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
3、描写从角度上可以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例文
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塑造人物。
例如,
(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例如七律·长征,乌江磅礴走泥丸。
(2)以对面写正面。
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
(3)以反面写正面。
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
考题类型:
正向考察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对人物形象给个明确的身份定位
2、谁谁谁是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性格品质。
3、小说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答:
通过描写方式,XXX做了啥,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的人物性格。
反向考察考察通过文中内容的概括深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考点二:
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
1、(常见)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作用孔乙己范进中举
(1)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2)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铺垫。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渲染的气氛,奠定了的基调。
(4)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通过对次要人物的刻画,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的普遍特性,从而有力地升华了主题。
例如,范进中举人们前后态度的对比
赏析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
还欠十九个钱呢!
"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
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
……他打折了腿了。
"掌柜说,"哦!
""他总仍旧是偷。
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
""后来怎么样?
""怎么样?
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后来呢?
""后来打折了腿了。
""打折了怎样呢?
""怎样?
……谁晓得?
许是死了。
"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孔乙己
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
“不要失了你的时了!
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
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
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
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
”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
2胡屠户作难道:
“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我听得斋公们说:
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
我却是不敢做这样的事!
”
2、(不常见)文中某一不重要的情节描写对主要人物的作用。
方法:
从小说三要素和主题出发
对人物形象的作用,通过的补充描写,完善塑造了主人公的的性格品质,是人物性格更加丰满。
对故事情节的描写,完善故事情节。
对主题的深化
3、文中某一物件、(或是题目是个物件/地点、时间)的作用
1)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连接……主线。
(明暗两条线索)
2)概括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围绕这一物件开展故事情节)
3)寄托作者……情感
4)对比、隐含、比喻和象征意义,揭示文章……主题
4、标题是环境
1)点明背景,创设故事背景。
2)渲染……环境气氛或背景。
标题的用意
1、点明时间、背景,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感情,深化主题。
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比喻讽刺,强化效果。
标题题的含义意义做法例如,阳光路十七号
1、它本身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在本身意义的基础上,体会象征意义和指代意义
3、还要注意它是否语义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标题是否可以被替换
1、该标题的优点,参考标题用意
2、改后标题的不好之处。
环境
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在一定的环境里发展,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陶治学生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指的是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风俗。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天气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河流等。
首先,社会环境描写,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等。
人为因素。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和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如《孔乙己》将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都集中在鲁镇的咸享酒店。
这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自然形成了社会的缩影。
众酒客对孔乙己的取笑构成了孔乙己与社会环境的特殊关系。
那是一个非常看重“高低贵贱”的社会,歧视压迫弱者。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人物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关系。
《三国演义》选段)的开头,写司徒王允以过生日为名,把众位官员约邀到家中,忽然掩面大哭:
“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帝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
这段话,是借王允之口,向读者传达了“曹操献刀”这段故事的时代背景:
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立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引得朝野震怒.乱世出英雄,为曹操的出场提供了社会环境。
二、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如鲁迅《药》最后一段:
时令虽己是清明,但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没有黄莺,只有乌鸦…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三、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驿路梨花处处开》中有一段描写梨花的景物描写,那哈尼姑娘从梨花中走来。
这里借助梨花写哈尼姑娘的心灵美。
四、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
孔乙己
五、成为人物心里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六、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一道阳光照醒了他,他慢腾腾地起来,准备到部里去。
受到这样的打击以后,再要工作是很困难的。
他考虑了一下,觉得可以请求科长原谅,于是写了一封信。
接着,他想到了应该再到首饰店去一次,想到这儿,臊得满脸通红。
他考虑来考虑去,无论怎么说,总不能把那串项链留在那家店里;于是他穿好衣服,走了出去。
天气晴朗,蔚蓝的天空覆盖着这笑脸迎人的城市。
几个无所事事的人两手插在衣袋里在街上闲逛。
朗丹先生望着他们走过,对自己说:
“有财产的人多么幸福啊!
一个人有了钱,甚至连忧愁都可以摆脱,他爱上哪儿就上哪儿,他可以旅行,可以寻欢作乐!
啊!
要是我有钱就好了!
”
他发觉肚子饿了,因为从前天晚上起,他就没有吃过东西。
但是他的口袋空空的,于是他又想起了那串项链。
一万八千法郎!
一万八千法郎!
这笔数目真不小呀!
他走到和平街,开始在首饰店对面的人行道上踱来踱去。
一万八千法郎!
一连有二十次,他都差点儿走进去,可是每次都被羞耻心拦住了。
然而,他肚子饿,饿得很厉害,而且又没有一个子儿。
他突然下了决心,为了不让自己有考虑的时间,一口气奔过大街,冲进了首饰店。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
二、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真实性。
三、烘托人物形象
四、推动故事情节,为后面内容作铺垫。
五、象征或暗示社会环境
《荷花淀》中关于荷花淀正午风光的描写,那荷叶像铜墙铁壁,那粉色荷花箭是哨兵。
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一场战斗即将开始。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②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
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
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
崇尚理智,就会强调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就是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
③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
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
1638年,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规律,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特征。
④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
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
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
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
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证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
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
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
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
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完成。
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
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意味着科学同样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批判、反思和质疑,并带来认识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这对于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
⑤批判和反驳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
波普尔强调:
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
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
哥白尼、伽利略对托勒密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建立起了新的天体力学;拉瓦锡在对传统燃素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创立了氧化还原学说;达尔文对上帝创世说进行批判,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建立起了相对论学说,等等。
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
(刘大椿《论科学精神》刊登于《求是》2019年9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精神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其诞生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密切相关。
B. 对理智的崇尚,既要大胆假设,也要认真求证,以更完整、更深刻地把握事物。
C. 实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也可提供这些知识更精确的形式。
D. 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总分的结构,阐述了科学精神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辩证的态度。
B. 第④段从科学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论证了批判态度对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C. 文章从理性信念、实验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对科学精神展开了论述。
D. 以哥白尼、拉瓦锡等为例是为了证实科学上的进步与发展都是通过试错模式获得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体现了科学精神中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
B. 理性信念使人们认识自然规律,而实证方法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
C. 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D. 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意味着错误不可避免,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
【答案】
(1)D
(2)C
(3)A
【解析】【分析】
(1)D项,“批判态度……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错误,第四段说的是“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文中是说“……要受到严厉批判”,并非“无法……搞伪科学”,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2)C项,“文章从理性信念、实验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错误,文章第三段开头说“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可见应为“实证方法”,而非“实验方法”。
故选C。
(3)B项,“理性信念使人们认识自然规律”错误,第三段开头说的是“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文中说的是“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认识自然规律”;C项,“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错误,文章第四段说的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可见并没有对经典物理学的否定;D项,“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错误,第五段说的是“波普尔强调:
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
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并不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而是“试错模式”。
故选A。
故答案为:
⑴D;⑵C;⑶A;
【点评】
(1)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此题考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进行推断的能力。
此类题这实际上是运用原文所提供的知识、结论,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实践进行运用,推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或者得出原文所没有必要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看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戏剧和小说一样,在当代人的探索和实验中,出现过淡化情节、不要故事的倾向,但在外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似乎很难找到没有故事和情节的伟大小说或经典戏剧。
英国小说家佛斯特曾强调“小说是说故事”。
王国维曾断言: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高尔基说:
“对戏剧的基本要求是:
戏剧应该是现实的、有情节的、充满着行动的。
”小说、戏剧同为叙述艺术,都是讲故事的艺术。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在舞台上面对观众表演故事。
小说和戏剧的不同在于,小说是讲故事,戏剧是演故事。
而戏剧对于剧作家而言,还是讲故事,只是和小说家讲述的方式不同而已。
因此,当代剧作家沈虹光坚持:
“戏剧需要讲故事。
”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戏剧所讲述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俄狄浦斯王》《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窦娥冤》《赵氏孤儿》《梁山伯与祝英台》《暗恋桃花源》……无不情节精彩,故事感人。
《雷雨》的经典首先就体现在它戏剧故事的经典性上,虽然仅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并不足以使一出戏剧成为一部经典,但精彩的故事情节却是一部伟大的戏剧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其成功的基础和具有顽强舞台生命力的前提。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第一次对悲剧进行理论阐释和总结时,曾把情节列为悲剧艺术的“六个成分”的首位,指出“情节乃悲剧的基础,又似悲剧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是在考察了古希腊戏剧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作出这样的判断的。
他举例说:
“情节的安排,务求人们只听故事的发展,不必看表演,也能因那些事情的结果而惊心动魄,发生怜悯之情;任何人听见《俄狄浦斯王》的情节,都会这样受感动。
”亚里士多德谈的是悲剧,但适合于不同体裁的戏剧,如喜剧和正剧。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以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重点讨论的“情节”指的是经过布局安排的故事情节,实际包含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戏剧故事和戏剧结构。
故事情节之于戏剧之所以重要,原因之一,是故事情节乃是剧作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深入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进而呈现于戏剧中的现实的或历史的人物状态。
戏剧是生活的反映,戏剧中的故事情节就是生活的缩影、人生的写照。
精妙的戏剧故事往往具有原创性,改编自历史或民间传说的戏剧经典往往能脱胎换骨、推陈出新,其故事情节能体现出创作者新的思考和发现,显示出创作者的智慧。
原因之二,故事情节是作为叙事艺术的戏剧得以立于舞台之上的基本骨架,没有精彩故事情节的戏剧犹如身体羸弱的病人,既不能以健康的形象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不能有饱满旺盛的生命活力。
原因之三,故事情节既是剧作家反映生活、思考人生、拷问人性、探寻心灵的载体,更是戏剧吸引观众走进剧场、进而拨动观众的心弦,使之感动、沉思、悲伤、喜悦、激动、奋进的媒介。
一出没有精彩故事情节的戏剧既难以集中再现人生的多变与精彩、人性的微妙与复杂,也难以将观众吸引进剧场并让观众在剧场屏息静气观赏至剧终。
(选自《兰州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1)下列关于“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代人在戏剧和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进行过淡化情节、不要故事的探索和实验,但这不符合文学史和戏剧史的基本规律。
B. 小说和戏剧都是讲故事的艺术,离不开情节,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每一部都达到了情节精彩、故事感人的程度。
C. 亚里士多德说“情节乃悲剧的基础,又似悲剧的灵魂”,把情节安排在悲剧艺术“六个成分”的首位,这表明了情节的重要性。
D. 《诗学》用了不短的篇幅讨论“情节”并得出一些结论,虽然其讨论的对象是悲剧,但其结论的适用性却不局限于悲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一段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来论证“戏剧也需要讲故事”的观点。
B. 文章列举《雷雨》的例子来说明一部戏剧之所以称为经典,精彩的故事情节是前提。
C. 文章第四段侧重说理,深入分析了故事情节之于戏剧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D. 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方法,论证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事情节在经过布局安排之后,能够包含我们今天所说的戏剧故事和戏剧结构,这是今人研究《诗学》所得出的结论。
B. 故事情节是剧作家在戏剧中所呈现的现实的或历史的人生状态,蕴含着剧作家的思考和发现,折射着他们的创作智慧。
C. 故事情节对戏剧这一舞台艺术来说,具有基本骨架的重要意义,否则将难以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会缺乏生命活力。
D. 故事情节是一种载体的媒介,剧作家借助它反映生活、思考人生、拷问人性、探寻心灵,观众则被它引发多种情感体验。
【答案】
(1)B
(2)D
(3)C
【解析】【分析】
(1)B项“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每一部都达到了情节精彩、故事感人的程度”扩大范围,原文是“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戏剧所讲述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俄狄浦斯王》《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窦娥冤》《赵氏孤儿》《梁山伯与祝英台》《暗恋桃花源》……无不情节精彩,故事感人”,仅仅局限于所列举的这些作品。
(2)D项文中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3)C项“否则将难以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也会缺乏生命活力”错,根据原文,能起到这样作用的是“精彩故事情节”,而非“故事情节”,选项偷换概念,扩大范围。
故答案为:
⑴B;⑵D;⑶C;
【点评】
(1)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
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文章结构、论证思维的能力。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20世纪以后,不仅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只不过,这个变化是渐进的、漫长的,而且是一个很不平衡的复杂过程。
远不像今人常常下意识地认为的那样,可以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
不独过去中国发展的历史是如此,整个世界的历史,包括当下世界各国社会政治的现状,其实也是如此。
对此,我们或许可以用黑格尔关于人之成为人,必须经过从“自在”进到“自为”的转变的说法来试做解读。
②基于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的观点,黑格尔指出:
同样是人,生物意义上的人与社会意义上的人是不同的人。
“胎儿自在地是人,但并非自为地是人;只有作为有教养的理性,它才是自为的人”。
按黑格尔的观点,人只有形成了有教养的理性,才能“使自己成为自己自在地所是的那个东西”。
否则,人充其量只是一个为自我而存在的生物意义上的人,而无法成为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一轮 复习 文学 文本 阅读 小说 技巧 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