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古天龙14章答案docx.docx
- 文档编号:29741680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52
- 大小:81.87KB
离散数学古天龙14章答案docx.docx
《离散数学古天龙14章答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古天龙14章答案docx.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散数学古天龙14章答案docx
P20
1.用枚举法写出下列集合。
○2大于5小于13的所有偶数。
A={6,8,10,12}
○520的所有因数
A={1,2,4,5,10,20}
○6小于20的6的正倍数
A={6,12,18}
2.用描述法写出下列集合
○3能被5整除的整数集合
A{5x|x是整数}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单位圆内的点集
A{
4.求下列集合的基数
○19
○31
○73
○82
○101
6.求下列集合的幂集
○6{1,{2}}
解:
{空集,{1},{{2}},{1,{2}}}
○
解:
{空集,{空集},{a},{空集,a}}
7
○
解:
{空集,{{1,2}},{{2}},{{1,2},{2}}}
9
15.设全集U={1,2,3,4,5},集合A={1,4},B={1,2,5},C={2,4},确定下列集合。
○2{1,3,5}
○3{1,4,}
○8{5}
○
,{2},{4},{1,4},{2,4}}
9{空集,{1}
18.对任意集合A,B和C,证明下列各式
○2(A-(BUC))=((A-B)-C)
证:
(A-(BUC))=A∩~(BUC)=A∩(~B∩~C)
((A-B)-C)=(A∩~B)∩~C=A∩~B∩~C
所以(A-(BUC))=((A-B)-C)
○3(A-(BUC))=((A-C)-B
证:
(A-(BUC))=A∩~(BUC)=A∩~B∩~C
((A-C)-B)=(A∩~C)∩~B
所以(A-(BUC))=((A-C)-B
○
(注这里
○○
中的“≤”代表包含于符号)
5P(A)UP(B)≤P(AUB)原题有错
56
证:
任取C∈P(A)UP(B)由定义
C∈P(A)或C∈P(B)
若C∈P(A),则C≤A,则C≤AUB
若C∈P(B),则C≤B,则C≤AUB
故C≤AUB,即C∈P(AUB)证毕
○6P(A)∩P(B)=P(A∩B)
证:
先证P(A)∩P(B)≤P(A∩B)
任取C∈P(A)∩P(B),且C∈P(A),C∈P(B)
由定义C≤A且C≤B,得C≤A∩B,即C∈P(A∩B)
所以P(A)∩P(B)≤P(A∩B)
再证P(A∩B)≤P(A)∩P(B)
任取C∈P(A∩B),即C=A∩B
C≤A,且C≤B,C∈P(A)且C∈P(B)
所以C∈P(A)∩P(B)得证
21.用集合表示图1.7中各阴影部分。
a.(B∩C)-(A∩B∩C);
b.b.(A∩B)-(A∩B∩C);
c.U-(AUBUC);
d.B-((A∩B)U(B∩C));
e.A∩B∩C
27.某班有25个学生,其中14人会打篮球,12人会打排球,6人会打篮球和排球,
打篮球和网球,还有2人会打这三种球。
已知6个会打网球的人都会打篮球或排球,
同学中不会打球的人数。
解:
设A={x|x会打篮球},B={x|x会打排球},C={x|x会打网球}
由题意知|A|=14,|B|=12,|C|=6,|A∩B|=6,|A∩C|=5,
|A∩B∩C|=2,|C∩(AUB)|=6,
|C∩(AUB)|=|(C∩A)U(C∩B)|=|C∩A|+|C∩B|-|C∩(AUB)|=6,
|B∩C|=6+|A∩B∩C|-|A∩C|=3,
5人会
求该班
所以
|AUBUC|=|A|+|B+|C|-|A
∩B|-|B∩C|-(|B∩C|+|A∩B∩C|
=14+12+6-6-3-5+2=20
所以该班同学中不会打球的人有
25-20+5
人。
30.假设在“离散数学”课程的第一次考试中14个学生得优,第二次考试中18个学生得优。
如果22个学生在第一次或第二次考试得优,问有多少学生两次考试都得优。
解:
设A={x|x第一次得优的同学},B={x|x第二次得优的同学}
由已知:
|A|=14,|B|=18,|AUB|=22,
由|AUB|=|A|+|B|-|A∩B|=22
所以|A∩B|=32-22=10
两次考试都得优的有10人。
3.设集合A={1,23,},B={1,3,5}和C={a,b}。
求如下笛儿卡积。
②、(A×C)∩(B×C)
(A×C)∩(B×C)={<1,a>,<3,a>,<1,b>,<3,b>}
③、(A∪B)×C={<1,a>,<1,b>,<2,a>,<2,b>,<3,a>,<3,b>,<5,a>,<5,b>}
4.对于集合A和B,证明。
①(A∩B)×C=(A×C)∩(B×C)
证:
对任意
有x∈(A∩B),y∈C.那么x∈A且x∈B,由笛儿卡积定义,
故
∴
故(A∩B)×C?
(A×C)∩(B×C)
对任意
由交集知,
∴x∈A∩B,y∈C.由笛儿卡积定义知,
故(A×C∩(B×C)?
(A∩B)×C,
证毕
②(A∪B)×C=(A×C)∪(B×C)
证:
任取
x∈A∪B,y∈C,故
∴
∴(A∪B)×C?
(A×C)∪(B×C)
任取
x∈A或x∈B,y∈C,
∴x∈A∪B,y∈C,由笛儿卡积定义知,
∴(A×C)∪(B×C)?
(A∪B)×C
证毕
5.对于集合A={1,2,3}和B={2,3,4,6},求
③从A到B的整除关系
R={<1,2>,<1,3>,<1,4>,<1,6>,<2,2>,<2,4>,<2,6>,<3,3>,<3,6>}
R={
⑥从B到A的整除关系
R={<2,2>,<3,3>}
R={
6.对于集合A={1,2,3,4,6,8,12},求
①A上的小于等于关系
R={<1,1>,<1,2>,<1,3>,<1,4>,<1,6>,<1,8>,<1,12>,
<2,2>,<2,3>,<2,4>,<2,6>,<2,8>,<2,12>,
<3,3>,<3,4>,<3,6>,<3,8>,<3,12>,
<4,4>,<4,6>,<4,8>,<4,12>,
<6,6>,<6,8>,<6,12>,
<8,8>,<8,12>,
<12,12>}
⑤A上的不等于关系
R={
R={<1,2>,<1,3>,<1,4>,<1,6>,<1,8>,<1,12>,
<2,1>,<2,3>,<2,4>,<2,6>,<2,8>,<2,12>,
<3,1>,<3,2>,<3,4>,<3,6>,<3,8>,<3,12>,
<4,1>,<4,2>,<4,3>,<4,6>,<4,8>,<4,12>,
<6,1>,<6,2>,<6,3>,<6,4>,<6,8>,<6,12>,
<8,1>,<8,2>,<8,3>,<8,4>,<8,6>,<8,12>,
<12,1>,<12,2>,<12,3>,<12,4>,<12,6>,<12,8>}
7.对于集合A={a,b,c}和B={{a},{a,b},{a,c},{b,c}},
①从P(A)到B的包含关系
求
R={
∈P(A)
x∈B,
x≤y
}
P(A)={
{a},{b},{c},{a,b},{a,c},{b,c},{a,b,c}}
R={<
{a}
>,<
{a,b}
>,<
{a,c}
>,<
{b,c}
><{a}
{a}
>,<{a}
{a,b}
>,
<{a},{a,c}>,<{b},{a,b}>,<{b},{b,c}>,<{c},{a,c}>,<{c},{b,c}>,<{a,b},{a,b}>,<{a,c},{a,c}>,<{b,c},{b,c}>}
8.对于集合A={3,5,7,9}和B={2,3,4,6,8,10},求关系矩阵
③、从A到B的整除关系
┏010100┓┃000001┃
┗000000┛
9.对于集合A={2,3,4,6,7,8,10},求如下关系的关系矩阵
②A上的大于关系
┏0000000┓┃1000000┃┃1100000┃
MR=┃1110000┃
┃1111000
┃
┃1111100
┃
┗1111110
┛
14.设A={a,b,c,d,e,f,g},其中a,b,c,d,e,f和g分别表示7人,且a,b和c都是18岁,
d和e都是21岁,f,和g都是23岁,试给出A上的同龄关系,并用关系矩阵和关系图表示
解:
┏1110000┓
┃1110000┃
c
┃1110000
┃
e
MR=┃0001100┃
┃0001100┃
a
b
f
┃0000011
┃
┗0000011
┛
g
g
P69
15.判断集合A={a,b,c}上的如下关系所具有的性质。
自反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
⑤R5=A×A
对称性、自反性、传递性
⑥R6=
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
16.判断集合A={3,5,6,7,10,12}上的如下关系所具有的性质。
①A上的小于等于关系
自反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②A上的恒等关系
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19.对于图2.16中给出的集合A={1,2,3}上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关系表达式和关系矩阵,并分析他们各自具有的性质。
R2={<1,1>,<3,3>,<1,2>,<2,1>,<2,3>,<3,2>,<1,3>,<3,1>}
┏111
┓
1
MR2=
┃101
┃
┗111
┛
2
(对称性)
3
R2
R11={<1,1>,<2,2>,<3,3>,<1,2>,<2,1>,<2,3>,<3,2>}
1
┏110
┓
MR11=
┃111┃
┗011
┛
2
3(自反性、对称性)
25.对于集合A={a,b,c}到集合B={1,2}的关系;
求R∪S,R∩S,R﹣S,S﹣R,~R和~S。
解:
R﹣S={};S﹣R={};
~R=A×B-R={,,
27.对于集合A={1,2,3,4,5,6}上的关系R={
并计算下列各式。
解:
R={<1,3>,<2,1>,<1,2>,<2,3>,<2,4>,<3,1>,<3,2>,
<3,4>,<3,5>,<4,2>,<4,3>,<4,5>,<4,6>,
<5,3>,<5,4>,<5,6>,<6,4>,<6,5>};
S={<1,1>,<1,2>,<1,3>,<1,4>,<1,5>,<1,6>
<2,2>,<2,4>,<2,6>
<3,3>,<3,6>
<4,4>,<5,5>,<6,6>};
T={<1,1>,<1,2>,<1,3>,<1,5>
<2,2>,<3,3>,<5,5>}
┏011000┓
R的关系图:
┃101100
┃
1
2
MR=┃110110┃
┃011011
┃
┃001101
┃
6
┗000110
┛
4
3
5
其余略;
①R·S={<1,2>,<1,4>,<1,6>,<1,3>,
<2,1>,<2,2>,<2,3>,<2,4>,<2,5>,<2,6>,
<3,1>,<3,2>,<3,3>,<3,4>,<3,5>,<3,6>,
<4,2>,<4,4>,<4,3>,<4,5>,<4,6>,
<5,3>,<5,6>,<5,4>,
<6,4>,<6,5>}
④(R∩T)·S
R∩T={<1,2>,<1,3>}
(R∩T)·S={<1,2>,<1,4>,<1,6>,<1,3>}
32.对于集合A={a,b,c}上的如下关系,求各个关系的各次幂。
①R1={,,}
R1o={,,
┏100
┓
MR1o=┃010┃
┗001
┛
┏100
┓
┏100┓┏100┓
MR1=┃100┃MR12=MR1·MR1=┃100┃=┃100┃=MR1
┗000
┛
┗000┛┗000┛
┏100┓
┃010┃
(n=0)
┗001┛
MR1的n次方=┏100┓
┃100┃
(n≥1)
┗000┛
┏100┓
┏
011
┓
MR3o=┃010┃
MR3=┃001┃
┗001┛
┗
000
┛
┏011┓┏011┓┏001┓
MR32=MR3·MR3=┃001┃·┃001┃=┃000┃
┗000┛
┗000┛┗000┛
┏001┓
┏011┓┏000┓
MR33=MR32·MR3=┃000┃·┃001┃=┃000┃
┗000┛
┗000┛┗000┛
┏000┓┏011┓┏000┓
MR3的4次方=MR33·MR3=┃000┃·┃001┃=┃000┃
┗000┛┗000┛┗000┛
33.对于题29中的关系R和S,求下列各式,并给出所得关系的关系矩阵和关系图。
解:
题29中的关系R和S如下:
R={<1,2>,<2,1>,<2,3>,<3,4>,<4,2>};
S={<3,1>,<4,2>};
IA={<1,1>,<2,2>,<3,3>,<4,4>};
①r(R)=R∪IA={<1,1>,<2,2>,<3,3>,<4,4>,<1,2>,<2,1>,<2,3>,<3,4>,<4,2>};
②S(R)=R∪R的负一次方={<1,2>,<2,1>,<2,3>,<3,2>,<3,4>,<4,3>,<4,2>,<2,4>};
③t(R)=R∪R2∪R3∪(R的4次方)
┏0100┓
┏0100┓┏0100
┓┏1010┓
MR=┃1010┃
MR2=MR·MR=┃1010┃·┃1010┃=┃0101
┃
┃0001┃
┃0001┃
┃0001
┃┃0100┃
┗0100┛
┗0100┛
┗0100
┛┗1010┛
┏1010┓┏0100┓┏0101
┓
MR3=MR2·MR=┃0101┃·┃1010┃=┃1110┃
┃0100┃
┃0001┃
┃1010
┃
┗1010┛
┗0100┛
┗0001
┛
┏0101┓┏0100┓┏1110┓┃1110┃┃1010┃┃1111┃
(MR的4次方)=MR3·MR=┃1010┃·┃0001┃=┃0101┃┗0001┛┗0100┛┗0100┛
┏1111┓┃1111┃
Mt(R)=┃1111┃=A×A.
┗1111┛
37.对于集合{0,1,2,3}上的如下关系,判定哪些关系式等价关系。
①{<0,0>,<1,1>,<2,2>,<3,3>};
是等价关系。
④{<0,0>,<1,1>,<1,3>,<2,2>,<2,3>,<3,1>,<3,2>,<3,3>};
自反性、对称性成立;
传递性不成立,因为<1,3>∈R,<3,2>∈R,但<1,2>?
R.
38.对于人类集合上的如下关系,判定哪些是等价关系。
①{
是等价关系。
∵
对称性:
若
传递性:
若
②{
是等价关系。
39.设R和S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判定下列各式中哪些是等价关系。
①R∪S
解:
R∪S仍具有自反性和对称性,但不一定具备传递性,故不是等价关系。
∵任意x∈A,有
自反性成立。
对任意
由于R·S是等价关系,∴
对称性成立。
传递性不成立,反例:
A{1,2,3}
R={<1,1>,<2,2>,<3,3>,<1,2>,<2,1>},S={<1,1>,<2,2>,<3,3>,<3,2>,<2,3>}
②R∩S
自反性:
因为任意x∈A,有
所以
对称性:
任取
故
传递性:
任取
所以
∴综上所述,R∩S是等价关系。
41.对于正整数集合上的关系R={<,
自反性:
任取a∈Z﹢,b∈Z+,∵a·b=a·b,
对称性:
任取<,
对称性成立。
传递性:
任取<,
∴a·b=c·d,c·d=e·f,∴a·b=e·f,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离散数学 古天龙 14 答案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