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水古籍抢救对策及其预防.docx
- 文档编号:29735532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54KB
泡水古籍抢救对策及其预防.docx
《泡水古籍抢救对策及其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泡水古籍抢救对策及其预防.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泡水古籍抢救对策及其预防
泡水古籍抢救对策及其预防
杨长虹李春目前,国内每年都有水泡古籍事件发生,原因除馆藏古籍单位重视程度不够、防护措施不完善外,管理者缺乏一定专业知识和经验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为此本文重点就泡水古籍抢救对策及其预防作了较深入的探究,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水泡古籍低温除湿古籍保护大量古籍遭水泡,人类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古今中外都曾发生过,且不止一次。
但因在局部空间范围内,此事并非经常能耳闻所见,以致人们对它的认识十分有限,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同时,由于在人们头脑中普遍认为古籍预防水患只是馆藏单位的一项制度建设,没有研究价值,所以理论界对它也缺少足够的关注。
然而,在全国范围的大空间中,水泡古籍之事却从未销声匿迹,警钟一次次响起。
面对突发事故人们往往缺乏理论指导,不能正确有效的施救,甚至非但没有挽回损失,反而使其加重。
为此,本文试图结合亲历一次较大规模水泡古籍抢救工作的实际,对这一问题作理论归结或探究,为尚存隐患的馆藏古籍单位,提供改进防护工作、完善应急预案的参考。
大量古籍被水浸泡,主要是由洪水、海啸、暴雨或管道破裂所引起。
而单本或数本古籍被水浸泡,则多是人为所至。
古籍被水浸泡后,若抢救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得当,就会引起多种危害。
譬如,在水、气温、灰尘等综合环境因素影响下,页面会受到污损、变形或装订解体;纸内酸性物质增加,纤维结构被破坏,页面泛黄、变脆、干裂,直至形成碎屑。
同时,在高温高湿作用下,古籍还极易生虫发霉,使页面出现孔洞、霉斑、絮状化及酸化现象,或形成纸页粘连,字迹晕化等不良后果。
抢救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它是统领抢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绳。
其原则有五项:
一、决策科学化。
面对大量被泡古籍,如何组织抢救,怎样抢救,决策必须科学正确,否则,会造成新的保护性破坏,或者贻误抢救良机。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走专家与领导共同决策之路。
专家在这一领域有丰富的学识及经验,领导则有对本单位情况熟悉的优势和采取各种有效手段的能力。
二者有机结合,是抢救泡水古籍的基本保证。
二、组织协调化。
古籍遭水泡后,初期工作往往头绪繁多。
一则有许多事务要处理,如,勘察现场,迅速调拨人财物投入一线抢救等问题;二则有许多关系要协调,如,内部之间相互配合支持、与肇事单位或保险公司交涉理赔以及接受外援机构援助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很好地组织协调,才能妥善解决。
三、抢救重点化。
水泡古籍抢救工作,不能因情况紧急,就眉毛胡子乱抓。
要分清主次,先抢救什么,后抢救什么,秩序一定不能倒置。
要有步骤、有章法地开展工作。
这样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实施阶段化。
泡水古籍抢救工作应视受损情况,决定是否分阶段进行。
一般受损古籍量较大时应分阶段进行。
明确每一阶段应完成的任务目标,将看似复杂纷繁的事情,分割简化处理。
使上一阶段工作的成果,变成下一阶段工作的起点。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忙而不乱,快速高效地达到终极目标。
五、方法优选化。
抢救泡水古籍有若干种方法可以选择,一定要选择适宜本单位实际情况需要的方法。
受损古籍量大时,可同时选择数种方法进行。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尽可能的在低温、低湿、通风环境下进行,它能最大限度减轻古籍变形或杜绝霉变。
抢救步骤是从全局角度出发,将抢救工作划分为阶段进行。
这种划分体现了每一阶段的工作特点,也体现了抢救工作的规律。
其步骤大致为三:
一是应急反应时期。
在这一时期要迅速掌控局势,采取一系列措施,不使局面进一步扩大。
如,立刻通知有关部门(事故责任单位、市政、消防等)到现场查看,排除险情;组织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将古籍转运到安全处存放,并立即对一些珍贵古籍、画册展开施救;安排人员昼夜值班看守,防止因抢救而临时搁置书库外的古籍丢失或受到新的损毁;联系冷库,存放暂不能进行除湿干燥的受损古籍;检测水淹古籍纸页PH值,决定是否除湿前先进行中水清洗处理;迅速清点损失,掌握受损实情、程度,为科学制定抢救方案提供依据等。
二是制定周密计划,明确任务时期。
度过应急反应时期后,应立刻成立领导小组,全面检视受灾情况。
如,深入实地仔细察看险情;听取并审阅一线部门的灾情汇报及提交的初步抢救计划;汇总各种信息,加以分析;邀请专家查看会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及建议;充分讨论研究各种对策;认真拟定计划;预算经费;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支持,通过上级领导,与有关部门迅速协调,获取抢救所需人财物资源;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能为抢救工作提供技术、设备帮助的单位或企业,争取外援;尽快出台抢救方案;明确各个部门任务等。
三是落实计划、积极施救时期。
这一时期,各参与抢救的部门人员应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打破常规,加班加点,按要求和方法,保质保量、秩序井然地进行抢救工作。
领导小组要加强现场指导督查工作,随时掌握进度,遇有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同时在这一时期还应着手计划对古籍进行修复,只有缩短抢救与修复的间隔时间,才有利于古籍的复原。
但是不具备条件时,不能强行修复。
主要做到五防止:
一是防止古籍霉变。
有两个关键:
第一,将来不及除湿的泡水古籍,oC-5尽快置入冷库存放,温度在0oC为宜。
第二,除湿过的古籍不能立即放回原书库,防止湿气未散尽,存有再次引发霉变的隐患。
可将其放入干燥通风的室内,温度设在5oC-20oC之间,湿度在45%以下,直至完全干透。
二是防止古籍变形。
泡水古籍干燥后,因其用纸材料或干燥方式不同,变形程度会有差异。
用传统手工纸印制的古籍,干燥后变形程度最小,用19世纪末所产机械纸等纸张材料印制的古籍,采用快速加热、风干方法干燥后变形程度最大。
为避免古籍变形,可采用低温除湿方法并辅以压平处理效果最好。
其做法是,将经过低温除湿后的古籍按单本码放,让出书脊部分,把它们夹在两块平整的木板之中置于压平机内,压紧。
若无压平机,可用重物替代,譬如石板等,压平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是防止古籍粘连。
避免的办法,是尽可能及时对古籍进行干燥处理,在纸张尚未严重粘连之前,衬垫吸水纸,并增加更换次数,直至彻底干燥。
四是防止古籍生虫。
关键是要严格控制操作间oC-22或暂存古籍库房的温度(18oC)、湿度(50-60%),必要时可放置防虫剂。
五是防止古籍字迹扩散。
在更换吸水纸时,应尽可能避免与古籍页面发生水平移动和摩擦。
对古籍进行干燥除湿,要因地制宜,视实际情况而定,有什么条件就在什么条件下迅速开展工作。
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方法:
第一,手工晾干方法。
即采用手工逐页衬垫更换吸水纸,使古籍干燥的方法。
做法是:
在摄氏18oC以下且通风的室内,把刚从水里捞出的古籍或冷冻的古籍,先用吸水纸包裹起来放置一段时间,待水分稍微吸出一部分后,再用牙签轻轻将粘连的古籍纸页挑起揭开,并衬垫吸水纸。
注意一定要等泡水古籍六七成干后再垫吸水纸。
如果古籍很湿,强行分离有可能将古籍纸页撕破。
吸水纸一般数小时更换一次,约用三四张,在3~5天之内,即可将古籍干燥。
此法优点是变形程度低;缺点是除湿速度慢,一次处理的古籍页码和数量必须较少。
第二,常压低温除湿方法。
即采用低温蒸发技术除去泡水古籍中的水分,使之干燥。
可利用的设备、设施,有冰箱、冷藏柜、低温箱以及仓储式冷库等。
如果一次处理少量的古籍,可先将其放入冰柜中迅速冷冻(-20℃),而后再放入摄氏1℃-5℃的冷藏柜中慢慢干燥。
如果是大批量的古籍,则将其放置在能控制温湿度,并能循环流通空气的仓储式冷库内,通过安装在库内的低温除湿蒸发设备,将古籍中的水分融结成霜,排出库房外,直至泡水古籍干燥。
此方法优点是,可批量处理泡水古籍除湿,缺点是费用比较高,要建特殊的冷库并购置安装专门的设备。
第三,真空干燥方法。
即采用抽真空方式,去除泡水古籍中的水分。
真空干燥箱是由箱体和真空泵构成。
原理是使泡水古籍在真空状态下,不经过液态直接升华为气态干燥。
此方法优点是,古籍不生霉菌,不易变形,最大限度保持古籍原有物质特性;缺点是,购置费用昂贵,一次处理古籍极少。
一是等待除湿的古籍放入冷库后,其冷藏温度不宜过低,时间不宜过久。
冷冻温度过低,处于冰点以下,纸中的安全水分就会结冰,使纸张变脆、膨胀,拉力强度下降。
冷冻过久,会造成古籍解体。
二是暂存冷库的古籍,禁止几册或几十册重叠堆放。
正确的做法是,搭建书架,将古籍分层放置。
放之前,先在隔板上衬垫吸水纸,然后再分册摊开。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使古籍冻结在一起,造成体积过大,难于搬运,或使古籍粘连,难于分离。
三是抢救古籍的工作房间和暂时存放已除湿过等待修复的古籍库房,要每日进行空气消毒、通风和观察温湿度变化,防止古籍霉变。
四是不宜采用加热方法对水淹古籍进行烘烤干燥,如用各种电热和远红外干燥箱、烤箱或书画装裱机等。
当温度在摄氏25oC-150oC时,纸的强度会降低,并使古籍产生严重变形。
预防古籍遭水泡,应该是所有馆藏古籍单位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切不可麻痹大意,更不能忽视或轻视。
主要应做到四个方面:
一是书库建筑要符合国家标准。
如,《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1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等。
尤其是古籍特藏书库,应单独设置并自成一区,库内不应设置其他用房及通道。
书库内不应有给、排水,空调和热力管线通过,也不应与有上述设施的空间相通。
如果是老式建筑,库内有暖气设施并与暖气道相通,则应拆除暖气设施,在暖气道与书库相通处砌墙封堵,并安装探测预警系统,同时,在库内配备抽水设备。
库房不宜设在顶层或底层,其上一层不能有用水设施。
库房应是封闭式的,门能防水。
地面与天花板要能防渗防漏。
二是制定严格的预防措施。
如,禁止将馆藏古籍随意放置在地面上,珍贵古籍要放置于较高处。
古籍距地面最少应在20公分以上,据天花板应有10公分的距离。
三是加强人员培训,普及预防与抢救知识。
四是制定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水泡古籍情况,能够做到快速反应,果断处理。
[1]田育星,薛建峰.民国时期图书、杂志、报刊脱酸保护研究[C].北京:
中国博物馆技术专刊.[2]袁英.浅谈纸质档案的保护[J].北京:
档案保护,2005
(1).[3]周崇润.关于《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的说明[J].北京: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7).[4]朱赛虹.古籍修复技艺[M].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9.[5]王世伟.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M].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9.扬长虹,汉族,中国民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李春,回族,中国民族图书馆采编部主任,馆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籍 抢救 对策 及其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