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第三单元备课.docx
- 文档编号:29735506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29.15KB
六年级下第三单元备课.docx
《六年级下第三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第三单元备课.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第三单元备课
课题
三打白骨精
教时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能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能用不同的语调与同学合作角色朗读、复述。
3、从读名著入手,立足“三变三打二拦”,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4、以“三变”——“三打”——“二责”为主线,在读懂“变”、“打”和“责”过程中,走近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
特别是品读语言,体会孙悟空机智、勇敢、坚定的品质。
5、搜集交流《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从中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重点
与
难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古诗积累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核心过程
谈话导入
1、走近名著。
你们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吗?
说说其主要人物。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被人们称为“四大名著”。
其中《西游记》是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
2、今天我们就走进《西游记》,读一读《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赏读故事的同时,走近作者,感受作者笔下的个性鲜明的人物,感受作者精妙准确的语言。
1、预设:
学生对《西游记》中的人物可能了解得比较多。
其他名著的主要人物不了解的话,则一带而过,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
说说对四大名著的了解。
完成连线题:
《红楼梦》 罗贯中武松 三打白骨精
《三国演义》吴承恩
林黛玉 景阳冈打虎
《水浒传》 曹雪芹
诸葛亮 葬花
《西游记》 施耐庵
孙悟空 空城退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前( )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次终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2、下面我们就先走近孙悟空,感受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动人场景。
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及时评价。
快速浏览课文
品读语言,感受人物性格
(一)追溯“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
1、请你找出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句子,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联系三次打白骨精,体会孙悟空的形象。
板书:
神通广大、除恶务尽、忠心耿耿、智勇双全
(二)追溯“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
1、找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出示句子:
3、激疑:
难道白骨精就没有破绽了吗?
学生找破绽。
(三)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
1、过渡:
孙悟空见妖精当头就打,这引起了唐僧的极大不满。
请你找找描写唐僧的句子,读一读,想想唐僧又有着怎样的性格呢?
2、出示句子,组织交流
(四)感受猪八戒的性格
1、同学们,故事还向我们描述了另外一个主人公的形象,哪一句?
2、“八戒嘴谗,夺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孙悟空怒打白骨精的句子,写写对孙悟空的看法。
交流要点:
“一打”:
“劈脸一棒”。
“二打”:
“当头一棒”,“也不说话”,为什么?
“三打”:
“抡起一棒”,“藏”“迎”“笑”“暗中”体会智勇双全。
找出白骨精三次变身的语句,读读。
写写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重点提示:
A、狠毒狡诈,诡计多端。
补充原著,为什么它要变成这样的形象?
学生体会妖精的诡计多端。
(离间计)
重点提示:
“连忙扯住”“才有些相信”“惊得……摔……坐……不由分说……一口气……二十几遍”“喝道,非常生气”,“大惊”,“无奈”。
体现唐僧为人善良,也体现出他愚钝。
有感情地朗读
小练笔:
唐僧念二十遍紧箍咒。
(除恶务尽)时,悟空会怎样?
他这时会想些什么?
为什么他不离开唐僧呢?
(忠心耿耿)
交流:
交流。
找出描写唐僧的语句,体会唐僧性格特点。
交流“夺”字表现出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练习复述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
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板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来复述。
温馨提示: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力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孙悟空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的。
1、阅读《西游记》原著,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2、把你所知道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
交流《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
如:
打闹天宫;八戒大战流沙河、三借芭蕉扇…
板书设计
白骨精孙悟空唐僧
(三变)(三打)(三责)
变村姑劈脸一棒连忙扯住
变老妇人当头一棒惊下马来
变老公公众神照应战战兢兢
狠毒狡诈除恶务尽心慈善良。
诡计多端忠心耿耿胆小糊涂
智勇双全
课题
词两首(如梦令)
教时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画面,联想有关的词句,积累词语。
通过欣赏、释词、想象画面,在层层推进中抓景、悟情。
让学生通过画面认识李清照。
2、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古诗词要做到读出韵味、诵出音律。
学会由一首词联想到多首类似的词,会学习,会延伸。
重点
与
难点
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凭借字词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外,根据高年级的教学特点进行相关的拓展。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古诗积累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核心过程
1、导语激趣: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候。
古往今来,有无数诗句赞美这大好春光,谁来说一说?
3、创情揭题
八百多年前的宋代,有一位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板书),也和大家一样,常常回忆起自己儿时郊游的趣事儿,并且将它写成了词。
今天我们要一同来学习她的《如梦令》。
1、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春天的好诗词)。
课前可以引导学生积累与背诵。
初读课文,领悟大意。
1、现在,让我们眼到、口到、心到,去吟诵、去欣赏、去想像,来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
3、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读;齐读(随机纠正错音)
4、咱们把词读顺了,能否借助注解,把大概的意思读明白呢?
教师巡视;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和同学一起商量商量。
5、引导交流自学、评价补充。
1、自读,读通读顺
读准多音字“兴”,认清一个生字“藕”的字形;读对停顿。
2、学生朗读全词。
3、学生读词、解词。
4、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所学,老师相机进行
初读课文时教师巡视,应特别关注学困生的个别指导。
品读悟情。
1、经同学们这么一联想补充,这首由30几个字组成的高度凝练概括的词立刻丰满具体起来了,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那么多美的画面。
来,一起读这首词。
2、你们自己就能读懂词了,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词眼”,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3、围绕“醉”来感悟
这首词中的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让你读懂这个“醉”字?
再读。
读,从哪里读出“醉”字了?
4、配乐唱一唱这首词
5、我们常说“景中藏情”,这首词字里行间都向我们传递着李清照当时内心无尽的喜悦。
你能从这首词中猜测到李清照当时生活得怎么样吗?
的确,早期时候的李清照一直生活在幸福美满当中,所以我们才欣赏到这么美的一首词,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充满了色彩,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乐趣。
好,我们再来读读。
1、学生再次朗读全词。
带着理解读。
2、交流自己的感悟。
3、结合理解,抓住字词,合理想象,体悟感情。
4、唱一唱词。
欣赏蔡琴全运会版(诵读加演唱的)《如梦令》,尝试跟唱和。
5、了解李清照的早年生活。
提示:
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幅活动的画。
根据学生的感悟适时渗透课外资料。
(老师适当补充李清照的早年生平)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1、请同学们再读一首词。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2、引导朗读。
3、把两首词放一块儿,你发现这两首词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不同?
1、朗读全词。
2、比较两首词的相似不同之处。
3、课外可以找些李清照的诗词、文章来细细品读,并能用今天课上所学的知识去分辨分别是她什么时期的作品;同时能有心地背一背,作些积累。
预设:
相似之处:
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的。
不同之处:
抒发的情感基调完全不同。
板书设计
如梦令
醉:
景、声、情
课题
词两首(渔歌子)
教时
第二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词的画面,并在此基础上感受词人写的秀丽的江南山水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并尝试把词人的写出的画意朗读出来。
2、通过涵咏、感受、想像,通过阅读提供的背景资料,通过与《江雪》的互文印证,感受并理解诗歌中诗人自然逍遥、无为清静的道家思想。
3、了解有关词和词牌的知识,知道诗词的不同。
重点
与
难点
1、准确还原词的画面,感受词人写的秀丽的江南山水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
2、感受并理解诗歌中诗人自然逍遥、无为清静的道家思想。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看图猜诗
预设:
后两首诗学生可能有遗忘,可以打在屏幕上,帮助学生回忆。
看图背诗:
《绝句》《望洞庭》《江雪》
游戏:
看图猜诗。
小结:
一幅画就是一首诗
核心过程
比较导入,了解词。
1、看图猜词,引出《清平乐村居》。
2、诗和词都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明珠,今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古典文学的园地,走进唐代大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3、词有何特点?
预设:
学生对词和词牌的知识可能有所遗忘,可互相交流补充,也可由老师讲解。
1、齐背《清平乐村居》。
2、回忆有关词的知识。
图文结合,读准词。
1、指名朗读《渔歌子》,正音。
2、生字词教学:
“鳜”“箬笠”“蓑衣”提醒字音、字形,并图文结合理解。
3、指导朗读,读出词的味儿。
1、指名朗读全词。
2、学习生字词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初读课文时教师巡视,应特别关注学困生的个别指导。
生字词的理解尽量做到与图结合。
品味想象,理解词。
1、刚才我们说其实一幅画就是一首诗,其实好词也是一幅画,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绘了什么画面呢?
2、小结,板书:
词如画
3、如果身处这样美丽的画面中,你会怎么样?
4、作者也被这美景深深陶醉了。
他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
5、多么优美的画面,多么悠闲自在的诗人!
把你看到的、感受到了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小结,板书:
词传情
1、边读边用笔找一找,划一划词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2、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中所描绘的秀丽的江南山水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
3、在老师的指导下欣赏本词。
4、想象自己身处美景中的惬意。
5、想象张志和此时的神情。
6、有感情地朗读,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指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运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等)展开想象,准确而具体地还原词的画面。
引导欣赏词之美(色彩丰富、动静结合、有远景有近景)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1、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
了解张志和吗?
2、介绍张志和其人。
3、介绍张志和哥哥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4、师生分别扮哥哥和弟弟作词、和词。
5、引导学生比较《江雪》《渔歌子》的异同
板书:
不须归、乐而不归、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1、交流对张志和的了解。
2、朗读张松岭的和词。
3、和老师和词,探究“不须归”的原因。
4、比较《江雪》《渔歌子》的异同。
追问“为何不须归”?
板书设计
不须归词如画
乐而不归渔歌子词传情
热爱自然、向往自由词言志
课题
螳螂捕蝉
教时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重点
与
难点
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古诗积累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核心过程
直接导入,讲述故事。
1、板书、解题,教学“螳螂”
2、“螳螂捕蝉”这个词是一个成语,它来自一个故事,你还知道那些像这样的成语。
你能讲一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吗?
1、读题,学习“螳螂”二字。
预设:
课前积累八字成语和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学习故事内容
1、找出描写这个故事的段落。
2、自由读故事内容,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蝉、螳螂、黄雀的(注意写神态、动作的词语)
3、看文章中的插图,描写的就是这样一个画面,你能看着图画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描述出来吗?
4、采用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叙述故事
提示:
既然是寓言故事,那蝉、螳螂、黄雀就可以像人一样说话、思想、行动,请你展开想象,说好这个故事。
追问:
你有什么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段落。
2、指名朗读故事。
3、看插图,练习讲述故事。
4、讲故事比赛。
再读课文
1、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相机学习课文中的内容,并作简单理解:
⑴大臣为什么要反对吴王攻打楚国?
——劝阻吴王(理解“不堪设想”)
⑵吴王下了什么死命令?
——一意孤行
⑶下了死命令的吴王怎么会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理解“恍然大悟”
3、小结:
课文以“螳螂捕蝉”为课题,充分体现这个故事在文章中的作用,这个寓言故事不仅让吴王明白了一个道理,消解了一场战争,避免了吴国差一点面临灭顶之灾的结局,同样也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人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周到地考虑问题。
看来阅读寓言故事是很有好处的。
4、从刚才的学习来看,同学们很喜欢这篇文章,这里有两个主要人物,他们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不知道同学们更喜欢哪一位?
预设:
吴王不听众大臣的劝阻,一心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知道后,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让吴王明白了攻打楚国的危害,终于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概括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
先了解大臣和少年劝阻的不同后果,再分析少年劝阻成功的原因。
3、根据文中对吴王、少年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四、总结全文,领悟道理。
总结全文,领悟道理。
课文学到这儿,老师觉得特别高兴,因为同学们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把课文真正的读懂了,我想今天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小。
那么谁愿意来交流交流今天的收获呢?
预设:
1学习少年的聪明机智。
2学习少年的遇事冷静,善于思考。
3从吴王身上得到的教训是:
遇事不能固执已见,不能不听别人的劝告。
4我从吴王身上得到的教训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有什么事情的话,还能亡羊补牢,不至于造成更大的危险。
5从“从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我得到这样一个启示:
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打算,不能目光短浅,不然的话就会吃大亏。
6一门心思去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记身后隐伏着的危险,是很愚蠢的!
交流本堂课的收获。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通过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用自己的方法领悟了其中的道理,相信大家一定更喜欢寓言故事了,那么课后我们可以相互借阅《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寓言选集,或者上网搜索寓言故事。
提醒学生注意:
读故事时不仅要明白故事经过,更重要的是想想其中的道理。
板书设计
少年妙劝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吴王明理 吴王攻楚 诸侯国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危险!
课题
11、读书要有选择
教时
第课时
日期
月日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读书要有选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将课文介绍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本领。
重点
与
难点
知道读书要有选择。
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名言积累
学生自主说说有关名言
学生自主说说有关名言
核心过程
名言导入
1、听说练习。
1)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
——黑德斯
2)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
3)凡读书须识货,方不错用工夫。
——陆世仪
师先把名言读两遍,再出示。
2、出示课题。
学生进行复述,然后背诵。
说说三句名言的共同点。
读了课题,你最想了什么。
归纳:
为什么读书要有选择?
可以选择哪些?
怎样选择?
学生读读: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
凡读书须识货,方不错用工夫。
——陆世仪
说说:
为什么读书要有选择?
可以选择哪些?
怎样选择?
自读课文
1、初读: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文,相信你们自己能解决这些问题。
在读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读。
教师随机正音和理解重点词语“无可厚非”“日新月异”等。
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情况。
小组讨论围绕课题提出的三个问题。
读课文
理解重点词语“无可厚非”“日新月异”等。
汇报自学
问题1:
为什么读书要有选择?
问题2:
可以选择哪些?
问题3:
怎样选择?
结合你看过的课外读物,谈谈你通过课外阅读有了收获
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些书,你们
觉得小学生还能读哪些书?
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回答。
学生结合2、3、4、5、6自然段回答。
学生结合7、8、9自然段回答。
1)通过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知道什么是真、善、美。
2)通过阅读名人传记能了解他们的成长足迹、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
3)科普类的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
4)工具书是我们的“无声老师”,我们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随时向它们请教。
请班级中的小书迷谈谈平时选书的经验。
到书店选一到两本自己喜欢的书读一读。
预设:
学生回答问题1:
为什么读书要有选择?
问题2:
可以选择哪些?
问题3:
怎样选择?
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不能根据文章脉络来回答,可适当提示
结合学生看过的课外读物,谈谈你通过课外阅读有了收获:
1)通过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知道什么是真、善、美。
2)通过阅读名人传记能了解他们的成长足迹、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
3)科普类的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
4)工具书是我们的“无声老师”,我们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随时向
……(可让学生补充)
班级中的小书迷谈谈平时选书的经验。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指导在校图书馆选择图书
在校图书馆学习自主选择图书
板书设计
11、读书要有选择
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
——黑德斯
优秀的文学作品知道真、善、美。
名人传记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科普类增长知识启迪智慧。
工具书无声老师
课题
习作三
教时
第1、2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从<海伦。
凯勒传>想到的》,从中感知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2、领会本次的习作要求,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能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并能自拟题目。
重点
与
难点
从例文中学习读后感的写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名言积累
学生背诵一些名人名言
核心过程
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
读后感的写作。
1、说说自己喜欢的书。
2、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读例文,感悟写法
1、张佳星同学读了《海伦。
凯勒传》后心潮澎湃,写下了自己读完后的感受,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
自读例文,思考:
(1)例文围绕《海伦。
凯勒传》写了哪些内容?
(2)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2、指导交流讨论。
3、学习另一篇读后感《读<匆匆>有感》
4、小结。
读后感
主要内容
启示
读懂例文,从中感知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1)例文首先叙述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又谈了自己读完后的感受,最后以海伦.凯勒的一句话作总结。
(2)全文洋溢着小作者真挚的情感,读完以后,有种迫不及待想找来原著读一读的欲望。
1、学生自读例文。
思考问题:
(1)例文围绕《海伦。
凯勒传》写了哪些内容?
(2)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讨论。
交流读书体会
分小组交流阅读收获
师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领会本次的习作要求,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印象最深的书,写出真实感受和见解。
明确要求,指导写作
1、讨论交流如何写好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⑴小组内交流。
⑵大组交流,师生互提建议。
2、学生练笔。
3、交流习作片段,师生评议、修改。
预设:
主要内容写得偏多,感受偏少,要引导学生注意重点写感受。
为自己的读后感赶作准备,相互交流,补充观点。
练笔
欣赏修改
拓展延伸
总结提升
自由习作,互改草稿。
加强对基础差的学生的写作指导,帮助他们把事情写具体。
1、自由习作,放手试写全文。
2、互读草稿,从字、标点及语句通顺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
各自修改习作草稿。
板书设计
读后感四字诀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课题
练习三
教时
第1、2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
阅读《红楼梦》描写笑的片断,联系生活体验描写笑的不同形式。
2、写好钢笔字:
注意行楷运笔的活泼,简洁与保持字体工整、端正的关系,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
3、诵读与积累:
积累12个描写《西游记》种孙悟空形象的词语。
4、口语交际:
拓宽阅读《三国演义》,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描述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三国英雄。
重点
与
难点
语文与生活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下第 单元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