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
- 文档编号:29733077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2.42KB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备课手册
BEIKESHOUCE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2013-----2014学年度
第二学期第一本
(本学期共本)
单位赵集小学
主备人曹春岗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
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主要是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及简单的换算;估测、测量简单图形和物体的长度。
教材安排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测量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地测量身边的物体,体会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长。
教
学
目
标
设
定
在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教学学习的乐趣。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通过测量活动,感受1千米、1分米、1毫米有多长,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题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培养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
学
整
体
构
思
与
建
议
一、对于情景图的学习。
注意两点:
l由每个人的梦境谈话导入。
做梦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人常常会做梦,由你平时做梦会梦到什么切入,再到图中的甜甜,看他梦到了什么,从而进入情景图的学习。
2、仔细读图看懂图意。
本图巧妙的利用了金箍棒可以变大变小的功能,在千米、分米、毫米之间变换,最终落脚到1毫米有多长上。
二、红点1的学习。
四点建议
1、猜想1毫米的长度。
1毫米有多长呢?
先让学生猜想一下,为便于猜想可做一下提示,即5毫米的金箍棒可以放在耳眼里,那1毫米有多长呢?
2、借助直尺认识1毫米。
在猜想的基础上,利用直尺学习毫米。
教师克明确告知学生: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字母mm表示。
然后找毫米,如找1毫米,3毫米,5毫米等等,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3、列举生活实例感受毫米。
如硬币的厚度,硬纸板的厚度,用手势比划,在纸上画,测量物体长度等等。
通过列举实例,再次加深认识感受毫米。
毫米,从而发现:
1厘米=10毫米
教
学
整
体
构
思
与
建
议
4、发现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观察直尺先找到1厘米,再看1厘米中有多少三、红点2的学习。
三点建议
1、从厘米切入,借助直尺学习分米。
1分米有多长,如果让学生一开始就在直尺上找分米,那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在直尺上找到10厘米,然后观察这10厘米的长度,有了这一感性认识后,教师再明确告知学生:
直尺上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
然后可以找分米,如找2分米,3分米,5分米等等。
2、列举生活实例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3、比较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大小,体会单位间的进率。
当分米学完后,较小的长度单位以学习完毕,可以进行个简单的小结,如已学的这几个长度单位的大小,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都是10等。
教
学
资
源
与
开
发
1、多媒体课件
2、直尺、米尺
课
时
安
排
4课时
课时备课
课题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课型
新课
总课时
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通过测量活动,感受1千米、1分米、1毫米有多长,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题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培养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测量活动,感受1千米、1分米、1毫米有多长,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尺子、人民币硬币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课
二、新授。
师:
你都学过那些长度单位?
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一起去观察新的长度单位,你们喜欢吗?
(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
师:
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
观察图中的画面,你有什么发现?
师:
你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同学听听吗?
师:
像图中的孙悟空的紧箍咒的长度的变化,小朋友的位置等。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
师:
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分组交流
师:
哪个小组说一下你们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三、认识毫米、分米、千米
1、“1毫米”的认识:
2、认识“1分米”
3、认识“1千米”认识“1分米”
师:
同学们发现了生活中这么多的可用长度单位测量的现象,看来,长度单位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师:
你知道得真多!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毫米。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看一看,毫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准备的学具(找出厘米和毫米的不同)
猜一猜、说一说1毫米有多长?
观察直尺,从直尺上找出1毫米的长度
学生交流后小结:
直尺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毫米用“mm”表示。
它是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用手势表示1毫米画出1毫米的直线
估测一下,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度是毫米
(铅笔尖的长度、蚂蚁的长度、一分硬币的厚度等等)
猜一猜、说一说1分米有多长?
观察直尺:
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用:
dm表示用手势比量一下1分米画出1分米
找一找:
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
介绍关于千米的指示:
1千米就是1000千米,千米也叫公里,用km表示。
是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感受1千米的长度:
(学校教学楼长约100米,10座教学楼的长大约是1千米;操场上的跑道长约60米,17个这样的跑道结在一起大约是1千米等等)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用毫米、厘米、千米等作单位
量一量家里的物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小结
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用毫米、厘米、千米等作单位量一量家里的物品。
板书设计: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千米=1000米
教后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课型
新课
总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通过测量活动,感受1千米、1分米、1毫米有多长,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能根据题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培养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测量活动,感受1千米、1分米、1毫米有多长,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尺子、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一、复习
1、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一说吗?
并说明按什么
顺序?
2、请用手势比量出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
吗?
3、说说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二、新授
三、自主练习
1、仔细观察直尺,看一看,毫米、厘米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0厘米和1厘米同样长,或1厘米里面有十个1毫米)
师小结:
1厘米就是10毫米,或者10毫米就是1厘米
板书:
1厘米=10毫米
2、根据厘米和毫米之际的关系,能否推算出分米、厘米的关系?
(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
板书:
1分米=10厘米;10厘米=1分米
3、千米和米呢?
1千米是1000米,1千米=1000米(板书)
2千米= 米(学生来填,说说理由)
1、长度单位换算
2分米=( )厘米 6000米=( )千米
1米=( )分米 3千米=( )米
7厘米=( )毫米 80毫米=( )厘米
(1)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
(2)集体交流换算思路
2、长度单位简单计算
1分米-3厘米=( )厘米
26毫米+54毫米=( )厘米=( )毫米
98厘米-58厘米=( )厘米=( )分米
(引导学生思考解体的方法,有的题目是先换算在计算,有的是先计算在换算)
3、在〇里填上〉、〈或=。
3厘米〇3分米5毫米〇4厘米
10分米〇1米1米〇9分米
7毫米〇1分米10厘米〇1分米
4.先估计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再量一量,看估计的对不对。
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估计时,分组说说各自的看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作业设计:
1、课外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测量一下学校的草场大
约有多少米。
2、测量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千米)。
练习设计:
测量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千米)。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分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教后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
我学会了吗
课型
新课
总课时
3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选择身边其他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实际
测量,巩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利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择身边其他感兴学生选趣的物体进行实际测量
课前准备:
尺子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一、交流“课外实践”
1、我们学习和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毫米,在日常生活中,你对哪些物体进行了测量?
得
到的结果是多少?
小组交流。
2、全班进行交流。
3、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
让我们一起去操场看看。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多少米?
(100米)
组织学生走1千米,体验1千米的距离。
说说走完1千米的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二、我学会了吗?
1、仔细看图
1: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还知道用长度单位“厘
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
学生进行讨论,集体
交流。
看图2:
图上的小朋友在测量什么?
你估计结果是多
少?
你还知道用长度单位“分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
的长度?
学生进行讨论,集体交流。
看图3:
小朋友在操场上干什么?
跳高的高度怎样
测量?
你估计这个同学跳了有多少米?
跳远的距离
怎样测量?
你估计这个同学跳了有多少米?
?
你还
知道用长度单位“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
看图4:
你知道告诉公路的限速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吗?
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
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2、有关长度的知识你还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课下
3、进行实地测量或查阅资料获得的有关测量方面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三、作业设计:
知识
3、小组评价。
组织小组内的自评与互评。
继续组织学生课下进行实地测量
练习设计:
组织学生课下进行实地测量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
小拇指(1厘米)
手腕一圈(8厘米)
教后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
奇妙的动物世界
课型
新课
总课时
4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在调查动物有关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用不同
方式获取信息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实践活动经验。
在活动中,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用不同方式获取信息的过程
课前准备:
尺子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一、出示图:
“奇妙的动物世界”
仔细观察这四幅图上有什么?
第一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小朋友在询问动物园饲养
员,想了解各种动物每天的食量、睡眠时间和寿命等
的情境。
第二幅图是一个小朋友上网了解我国动物种
类的情境。
第三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小朋友到阅览室查
阅图书资料的情境,他已了解到猎豹跑得最快,每分
钟大约跑2000米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二、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个小调查“各种动物
的有关知识”。
三、总结
四、作业设计:
1、先指导学生制定调查计划。
2、引导学生对调查的对象、场所、方式及小组分工
和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讨论,确定好方案,然后再组
织实施。
(活动中,如果学生需到现场调查,应提醒
学生注意安全,要引导学生作好调查记录。
)
3、指导学生将调查数据进行整理、交流,并谈谈自
己活动过程的感受。
。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
调查各种动物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练习设计:
调查各种动物的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奇妙的动物世界
各种动物的有关知识”
教后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第三 单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