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篇 国际金融与金融全球化.docx
- 文档编号:29733061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7.54KB
第5篇 国际金融与金融全球化.docx
《第5篇 国际金融与金融全球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篇 国际金融与金融全球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篇国际金融与金融全球化
第五篇国际金融与金融全球化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及其均衡1
一、名词解释1
二、名词术语中英对照5
三、公式汇总6
四、重点难点释疑7
第十四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10
一、名词解释10
二、名词术语中英对照 12
三、重点难点释疑13
第十五章金融全球化16
一、名词解释16
二、名词术语中英对照17
三、重点难点释疑17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及其均衡
一、名词解释
1.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反映的是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它包括居民与非居民间发生的所有涉及经济价值的交易,主要有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
2.经常转移--又称无偿转移或单项转移,是指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间无等值交换物的实际资源或金融项目所有权的变更。
在贷方反映外国对本国的经常转移,借方反映本国对外国的经常转移。
经常转移既包括官方的援助、捐赠和战争赔款等,也包括私人的侨汇、赠予等以及对国际组织的认缴款等。
3.资本转移--是资本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转移主要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变更以及债权债务的减免。
具体指以下几项所有权转移:
①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②同固定资产的收买和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③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④投资捐赠。
4.资本和金融项目--反映的是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的流动,它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大类。
资本项目主要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获取或处置两个组成部分。
金融项目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四个组成部分。
5.黄金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
由于其贵金属的特性,各国货币当局可以随时将其手中持有的黄金出售兑换成外汇用于国际间支付和债务清偿。
6.外汇储备--指各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
主要形式为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国库券。
IMF的外汇储备的定义是:
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存、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7.特别提款权--又称纸黄金,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偿分配给各成员国用于归还基金组织的贷款及会员国政府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账面资产。
特别提款权是根据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份额进行无偿分配的,各成员国未使用的特别提款权就构成了其国际储备的一部分。
8.储备头寸--是指一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备部分提款权余额,再加上向基金组织提供的可兑换货币贷款余额。
储备头寸是一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自动提款权,其数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该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缴的份额,会员国可使用的最高限额为份额的125%,最低为0。
9.自主性交易--是指那些基于交易者自身的利益或其他的考虑而独立发生的交易,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交易,如货物和劳务的输出入、直接投资、长期资本流出入、侨民汇款、赠与等。
通常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看其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
10.调节性交易--又称弥补性交易,指为弥补自主性交易所造成的收支不平衡而进行的融通性交易。
调节性交易是自主性交易的附属物,主要包括短期资本项目和官方储备项目的变动。
11.贸易差额--指货物与服务的进出口差额。
贸易差额传统上是一国国际收支的代表,分析贸易差额是十分重要的,贸易差额体现了一个国家自我创汇的能力;反映了一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标志着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贸易差额影响和制约国际收支中其他项目的变化。
12.经常项目差额--是在贸易差额的基础上加上收入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的差额构成的。
经常项目的差额不仅反映了商品与服务的进出口差额,而且反映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而引起的收入差额。
在开放宏观经济中,经常项目的差额概括了一国的净债务人或债权人的地位,能够清楚地反映出一国内、外经济的紧密联系。
因此,经常项目差额又被国际银行家视为评估向外国贷款的重要变量之一。
13.国际收支总差额--又称综合差额,包含了除官方储备以外的所有国际收支项目差额。
具体由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项目差额以及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项目的差额构成。
国际收支总差额的状况将导致该国国际储备量的变化,如果总差额表现为盈余,则国际储备增加;如果总差额呈现为赤字,则国际储备就会相应减少。
目前看来,国际收支总差额是分析国际收支状况时最常用的指标,按惯例,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国际收支差额通常指的是总差额。
14.价格机制--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之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价格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逻辑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国际收支逆差(顺差)→国际储备减少(增加)→货币供给减少(增加)→价格下降(上升)→进口减少(增加)出口增加(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减少(顺差减少),直至恢复平衡。
15.利率机制--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之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利率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逻辑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国际收支逆差(顺差)→国际储备减少(增加)→货币供给减少(增加)→利率上升(下降)→资本流入增加(减少)→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逆差)→国际收支逆差减少(顺差减少),直至恢复平衡。
16.收入机制--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之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收入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逻辑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国际收支逆差(顺差)→国际储备减少(增加)→货币供给减少(增加)→现金余额下降(增加)→支出水平下降(上升)→进口减少(增加)→国际收支逆差减少(顺差减少),直至恢复均衡。
17.汇率机制--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之一,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机制调节国际收支的逻辑过程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国际收支逆差(顺差)→本币贬值(升值)→外汇汇率上升(下降)→进口减少(增加)出口增加(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减少(顺差减少),直至恢复平衡。
18.狭义国际储备--是指一国官方所拥有的可随时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接受的一切资产。
作为储备资产必须同时具备可得性,流动性和普遍接受性三个特征。
一国所拥有的国际储备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19.广义国际储备--不但包括一国所拥有的狭义国际储备还包括借入储备。
20.外债--IMF的定义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所欠非居民的以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为核算单位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根据我国《外债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外债是指境内机构对非居民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债务。
21.负债率--指一定时期一国的外债余额占该国当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通常来说,负债率不应大于20%。
即负债率=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20%。
负债率衡量的是一定时期一国国民经济对外债的依赖程度。
22.债务率--指一定时期一国的外债余额占该国当期外汇总收入的比率。
一般而言,债务率=外债余额/外汇总收入≤100%。
债务率衡量的是一定时期一国对外经济的负债程度。
23.偿债率--指一国还债额(年偿还外债本息额)占当年该国外汇总收入的比例,该比率不应超过20%,即偿债率=年偿还外债本息/年外汇收入≤20%。
偿债率衡量的是一定时期一国经济对外债的实际偿还能力。
24.国际结算--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并借助于相应的结算工具,实现资金跨国界转移、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
国际结算也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其实质均表现为通过银行结算体系及结算工具的运用,实现客户委托的资金清算与货币收付。
25.汇票--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无条件书面支付命令。
26.本票--指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27.支票--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8.汇兑--是指银行根据付款人的要求,通过结算工具的传递及海外联行或代理行的协作,将款项汇交收款人。
29.托收--是指债权人或收款人签发票据或提交有关单据,委托银行向债务人或付款人收取款项的一种结算方式。
30.信用证--是由开证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出的在特定期限内,凭信用证规定单据取得确定金额的书面承诺。
31.旅行支票--是一种不指定付款人付款地点、具有固定票面金额的票据,多由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或旅行服务机构发行,购买人可在其他地点凭票兑付现款或用于支付。
旅行支票可在国际范围内流通,较多地用于非经贸活动的支付。
它具有便于兑取、携带安全、流通期限长等特征。
32.银行保函--也称为银行保证书,是担保合同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国际担保业务中广为应用。
它是指银行应申请人的请求,向第三方(受益人)开立的书面信用担保文件。
其担保在申请人未能旅行既定合约义务时,担保人将履行一定金额、一定期限范围内的支付责任或经济赔偿责任;或在受益人提出符合保函规定的索赔时,担保人予以赔偿。
33.备用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是一种信用证的安排,它表示了开征行对受益人的以下责任:
(1)偿还申请人的借款,或预支给申请人;
(2)支付有申请人承担的任何债务;(3)对申请人不履行契约而付款。
只有在申请人不能偿还借款或不能履约时才起支付作用,若申请人已经还款或已履约,银行则无须支付,因此被称为备用信用证。
二、名词术语中英对照
国际收支 balanceofpayments
国际收支平衡表 balanceofpaymentsstatement
经常项目 currentaccount
货物 goods
服务 services
收入 income
经常转移 currenttransfers
资本与金融项目 capitalandfinancialaccount
资本项目 capitalaccount
金融项目 financialaccount
直接投资 directinvestment
证券投资 portfolioinvestment
其他投资 otherinvestment
储备资产 reserveassets
误差与遗漏 errorsandomissions
自主性交易 autonomoustransactions
调节性交易 accommodatingtransactions
贸易差额 tradebalance
经常项目差额 currentaccountbalance
国际收支总差额 overallbalance
国际储备 internationalreserve
黄金储备 goldreserve
外汇储备 foreignexchangereserve
储备头寸 reservepositionintheIMF
特别提款权(SDRs) SpecialDrawingRights
外债 foreigndebt
债务危机 debtcrisis
负债率 ratioofexternaldebttoGNP
债务率 ratioofexternaldebttoexports
偿债率 debtserviceratio
国际货币 internationalcurrency
国际结算 internationalsettlement
汇票 billofexchangeordraft
本票 promissorynote
支票 cheque
汇兑 remittance
托收 collection
信用证 letterofcredit
旅行支票 traveler'scheques
银行保函 letterofguarantee
备用信用证 standbycreditletter
三、公式汇总
1.贸易差额=贸易与服务的出口-贸易与服务的进口
2.经常项目差额=贸易差额+收入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的差额
3.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差额+金融项目差额
4.一国的国际储备=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
5.衡量一国外债偿还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1)负债率=
≤20%
(2)债务率=
≤100%
(3)偿债率=
≤20%
四、重点难点释疑
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什么原理编制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有四条记账原理:
一是复式簿记原理,每一笔交易都在借方和贷方项目同时反映。
借方表示资产和支出的增加与负债的减少,贷方表示资产的减少及负债和收入的增加。
记入借方的项目包括:
进口商品、接受服务、向非居民支付和向非居民单方向转移;本国居民获得外国资产、偿还对外国非居民债务;官方储备增加。
记入贷方的项目包括:
出口商品、提供服务、取得收入和收到非居民单方向转移;非居民获得本国资产、对本国进行投资、偿还本国居民债务;官方储备减少。
二是权责发生制,交易的记录时间以所有权的转移为标准。
三是按照市场价格记录。
四是所有的记账单位需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既可以是本币,也可以是外币,例如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记账货币是美元。
2.国际收支有哪些差额项目?
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常见的国际收支差额有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国际收支总差额。
贸易差额是指货物与服务的进出口差额。
如果这一差额为正,代表该国存在贸易顺差;如果这一差额为负,代表该国存在贸易逆差;如果这一差额为零,则表示该国贸易收支平衡。
经常项目差额是在贸易差额为基础加上收入项目差额和经常转移项目差额构成的。
如果这一差额为正,代表该国经常项目顺差;如果这一差额为负,代表该国经常项目逆差;如果这一差额为零,则表示该国家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总差额是包含了除官方储备以外的所有国际收支项目的差额。
具体由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项目差额以及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项目的差额构成。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1)贸易差额=贸易与服务的出口-贸易与服务的进口
(2)经常项目差额=贸易差额+收入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的差额
(3)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差额+金融项目差额
3.如何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事后的会计性纪录,复式记账法使它的借贷双方在整体上总是平衡的,即余额总是为零。
但是这种平衡仅仅是形式上的帐面平衡,为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实质平衡,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把国际收支记录的各项交易区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
自主性交易是指那些基于交易者自身的利益或其他的考虑而独立发生的交易,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交易,如货物和劳务的输出入、直接投资、长期资本流出入、侨民汇款、赠与等。
这些交易出自于生产经营、投资和单方面支付等需要,具有相对的自主性。
调节性交易是指为弥补自主性交易所造成的收支不平衡而进行的交易,因此也被称为弥补性交易。
可以说,调节性交易是自主性交易的附属物,其本质是为弥补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而进行的一种融通性交易。
通常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看其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如果一国国际收支的自主性交易本身是平衡的,则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来达到平衡,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
4.什么原因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造成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各个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原因会出现周期性波动,在周期性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国内社会供求会相应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本国国际收支状况,引起国际收支的周期性不平衡。
经济发展中收入水平的变动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与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有关。
当一国生产的出口商品需求收入弹性较低,而本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却很高时,如果国内外经济和收入增长都较快,则容易导致本国国际收支逆差。
(2)经济结构性原因。
由于一国生产力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其商品出口额将伴随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减少而大幅降低;同时商品进口额则可能因国际市场上供给的减少而大幅飚升,会造成国际收支的产品结构性失衡。
由于一国国内要素价格的提高速度快于其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速度,例如由于过于强大的工会力量使一国国内的工资水平提高的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丧失原来由于要素价格低廉而产生的成本优势,从而导致商品出口额减少,会造成国际收支要素结构性失衡。
(3)货币性因素的变化。
第一,物价和币值的变化。
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上,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量过多,将会导致该国货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产品的生产成本普遍提高,从而不利于该国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第二,利率的变化。
如果货币供应量大于其需求量,利率水平必然降低,本国利率水平低于外国,将导致资本外流,从而使得资本与金融项目出现逆差。
第三,汇率的变化。
如果一国货币的汇率下降,则进口相同数量的外国商品就需支付更多的本国货币,如果进口品本身又构成出口品的主要生产要素,将导致出口商品的成本上涨而削弱其竞争力,这可能从进出口两方面对一国的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
(4)偶然性因素的变动。
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也可能是由于突发的偶然事件引起的,但这种情况下的国际收支失衡一般是暂时性的。
一旦偶然性因素消失,国际收支便会自动恢复均衡。
(5)外汇投机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浮动汇率体系下,由于汇率的频繁变动使得国际资本(特别是大量的国际游资)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不停的穿梭以赚取投机利润,这种国际资本流动(主要是短期的、投机性的)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日益明显。
上述各原因中,经济发展和结构性因素所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更多地反映在经常项目(尤其是贸易差额)上;货币性因素所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则主要与资本和金融项目相关;而外汇投机和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上,还会进一步影响到经常项目收支。
5.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失衡时,如何进行政策调节?
而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失衡时,通常有以下几种调节政策可供选择:
(1)外汇缓冲政策。
指一国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供给。
这对于一次性或季节性的国际收支失衡比较有效。
(2)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方法,以改变一国的货币供给并影响利率来调节国际收支。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中央银行可以调高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即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而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则通过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调节。
(3)财政政策。
即以扩大和缩小财政开支或升降税率的办法,通过影响社会总需求(总支出)水平达到对国际收支调节的目的。
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一般是采取削减财政开支或提高税率的办法来调节。
相反,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则采取扩大财政开支或降低税率的措施。
(4)汇率政策。
指运用汇率的变动来消除国际收支的失衡。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通常利用本国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以改善国际收支。
而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则实行本国货币升值以增加进口。
(5)直接管制。
指一国政府运用行政命令的方法,通过外汇管制和外贸管制来调节国际收支。
这一做法不影响经济全局,灵活且收效迅速,但却容易遭到国际报复。
6.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为什么要进行调节?
一国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尤其是长期、巨额的不平衡,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也不例外。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若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顺差,货币当局为了维持汇率稳定,会购买超额外汇供给,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对一国的物价水平带来压力,长期巨额的顺差难免会导致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而且,储备资产的收益率通常低于长期投资的收益率,持有大量储备资产成本很高。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若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顺差,则在外汇市场上存在外汇的超额供给,使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本币升值抑制了出口增长,不利于本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而且,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持有储备资产还会遭受储备货币贬值的损失。
因此,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也要进行调节,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7.国际储备总量是否越多越好?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可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并维持本币汇率稳定的国际间可以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
各国政府之所以需要拥有一定量的国际储备,是因为国际储备可以在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起缓冲作用;可用于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可作为外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信用保证;可以保证国家间贸易的正常进行。
这也是持有国际储备所获得的收益。
但是并不能因此而认为国际储备多多益善,因为持有国际储备也要付出代价。
这种代价主要表现在,如果货币当局减少持有或不持有储备,则此储备就可以被用于商品劳务进口,为国内经济增长和消费增添新的实际资源,增加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这就是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
因此,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而应权衡收益和成本,持有一个合理而适度的国际储备量。
第十四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市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资本流动――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根据资本的使用或交易期限的不同,可以将国际资本流动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
2.国际直接投资――以获得国外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主要以三种形式进行--一是采取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等方式在国外建立一个新企业;二是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达到拥有实际控制权的比例;三是利润再投资,即投资者将在国外投资所获利润保留下来,继续扩大对企业的投资,或者在东道国进行其他直接投资活动。
3.国际间接投资――即国际证券投资,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和买卖中长期有价证券所形成的国际资本流动,这些有价证券包括优先股票、普通股票、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发行的债券等。
4.贸易性资本流动――由于进出口贸易引起的结算性资本流动,是最传统的国际资金流动方式,早期的国际资本流动多以这种方式出现。
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多样化,贸易资金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比重已大为降低。
5.金融性资本流动――是指包括套利性资金流动、保值性资金流动、投机性资金流动在内的短期资本流动。
套利性资金的流动是利用各国金融市场上利率差异与汇率差异进行套利活动而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
保值性资金的流动又称作避险性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篇 国际金融与金融全球化 国际金融 金融 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