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二2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3.docx
- 文档编号:29732587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98.90KB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二2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3.docx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二2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二2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二2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3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
必修二专题2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
1.(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35题)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
“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2.(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5题)右图为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
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5题)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4.(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8题)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5.(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21题)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
“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B.垄断组织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推进D.民主制度的确立
6.(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3题)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
A.蒸汽机B.轮船C.汽车D.电视机
7.(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0题)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
8.(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21题)下表为1870—1900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单位:
千米)
年份
世界总里程
欧洲
美国
1870
210000
105000
85277
1880
373000
169000
144000
1890
617000
224000
269000
1900
790000
284000
320133
表中信息反映的情况不包括()
A.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B.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D.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
9.(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0题)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931年占1/4,1951年降至1/5以下。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进程加速 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C.对外移民的增加 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10.(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24题)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
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11.(2008年高考上海文综11题)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为标志,大大推动了人类交通工具的改进。
1814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瓦特B.斯蒂芬逊C.富尔顿D.莱特兄弟
12.(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9题)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B.殖民战争C.资产阶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
14.(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9题)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
“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
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
14.(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2题)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
15.(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22题)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垄断集团形成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
16.(2008年海南高考15题)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
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
17.(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9题)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其中的政治制度足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18.(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6题)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A.法国B.葡萄牙C.西班牙D.荷兰
19.(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31题)表一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表一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20.(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4题)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21.(2009年广东高考19题)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22.(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19题)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
“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
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D.西方殖民主义最终体系确立
23.(2008年广东高考18题)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24.(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1题)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
A.阿姆斯特丹B.伦敦C.威尼斯D.巴黎
25.(2008年上海高考23题)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
“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
”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26.(2008年海南高考11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
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
27.(2011年高考重庆文综21题)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
“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
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29.(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2题)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亚非拉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B.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0.(2011年海南高考12题)有历史学家说:
“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
3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1题)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汽车
32.(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7题)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33.(2008年江苏高考14题)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
”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34.(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4题)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35.(2009年江苏高考14题)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36.(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5题)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37.(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12题)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
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A.英国B.俄国C.美国D.法国
38.(2008年上海高考26题)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
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B.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
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D.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
39、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D、传播天主教
40、“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远航探险时才开始。
”这样说主要时由于()
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历史的融合、统一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6个小题)
41.(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39题)(26分)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引者按:
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
)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
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9分)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13分)
42.(2011年江苏高考23题)(15分)
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
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
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
……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5分)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4分)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
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分)
43.(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27题)(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
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8分)
问题二:
发现与相遇
15至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7分)
问题三:
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0分),
要求:
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20宇左右。
44.(2010高考广东文综39题)(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
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
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二: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
(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9分)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
(7分)
45.(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37题)(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
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
“是的,在很大程度。
”“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
”“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
”“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1913年—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
千关两)
年份
棉纱
棉织品
1913
72537
109882
1914
67091
111168
1915
68415
80885
1916
63977
72705
1917
66501
93449
1918
55573
95807
材料四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
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年—1918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原因。
(12分)
(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6分)
46.(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39题)(6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
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
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
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
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二: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
(8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l2分)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
必修二专题2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3
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1—10ACBCBCACDC11—20BAABCBCDBA
21—30ACBAAABCCD31—40ADCACAABDB
41题【答案】
(1)三项因素:
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
殖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711 年高 考真题 汇编 必修 专题 工业 文明 崛起 中国 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