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人教版必修2地理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精品教案2.docx
- 文档编号:2972974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74KB
版人教版必修2地理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精品教案2.docx
《版人教版必修2地理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精品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人教版必修2地理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精品教案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人教版必修2地理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精品教案2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第2课时
师: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城市的形态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今天我们将要来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板书)
师:
什么是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呢?
生: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也叫城市地域结构。
师:
不同的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2页“阅读”部分内容)
师:
同学们注意比较三种地域结构模式有什么共同点。
生:
三种地域结构的中心均为中心商务区。
师:
为什么呢?
生:
因为城市的中心区交通便捷,可以得到最大量的消费群体。
师:
还有原因吗?
生:
城市中心区土地租金最贵,只有商业可以承担高昂的租金。
师:
很好!
三种结构模式还有共同点吗?
生:
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往往分布在城市的不同方向,而且低级住宅区都靠近工业区,而高级住宅区则分布在城市的外缘。
师:
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
城市中的住宅区出现了分化,不同级别的住宅区分布在城市的不同位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
生:
不同地区环境条件不同,高级住宅区往往选择远离工业区,环境较好的地区。
师:
在多核心模式中,出现新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生:
新核心的出现是因为原有市中心区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
师:
很好!
从以上对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师:
说得很好!
在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是主导因素。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经济因素是怎样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的。
师:
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有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城市中不同地区地租是有差异的,那么影响地租水平高低的主要有哪些因素呢?
同学们想一想,一般城市中的什么地区地租最高?
生:
市中心。
师:
对!
还有什么地方地租也较高?
生:
交通便捷的地方。
师:
说得很好!
我们常常把这些地方称为“黄金地段”。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生: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
城市的不同地段地租差异很大,而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其付租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3页图2.7,思考图右侧的两个问题。
师:
各类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不同?
生:
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距离远近变化最快,住宅用地其次,工业用地变化最慢。
师:
这说明离市中心的距离远近对不同的活动有怎样不同的影响?
生:
这说明离市中心的距离远近对商业的影响最大,对工业影响最小,对住宅的影响居中。
师:
如果土地的最终用途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决定,那么图中OA、AB和BC三处分别是什么功能区?
生:
OA处应为商业区,AB处应为住宅区,BC处应为工业区。
师:
那么地租是否随离城市越远而逐渐降低的呢?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
甲地比乙地离市中心远,但地租却比乙地高?
生:
有。
比如说百润发所处的位置,尽管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但由于它位于两条交通干线的交会处,交通极其方便,所以地价较高,甚至高于一些离市中心较近的地区。
师:
所以图2.7只是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这一方面看地租水平。
当把交通便捷程度考虑进去之后,一些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区,因其位于交通线两侧,地租也会较高。
由此可见,地租的高低受到哪两个因素的制约?
生:
地租的高低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即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便捷程度。
师:
说得不错!
那么,地租是否是决定城市地域结构的唯一因素呢?
在实际生活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这一经济规律呈现,而是更具复杂性。
这说明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请大家结合你的认识、图2.8和案例1“纽约市的少数民族区”谈谈你的看法。
(引导学生阅读23页图2.8,可结合我国某城市或学校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交流和讨论,加深理解。
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得出对城市地域结构影响的因素除了经济因素之外,还有下列因素:
①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
②知名度——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具有很高的声誉,这往往会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以提高其知名度。
③种族聚居区的形成——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
如纽约市的唐人街、哈林区、小意大利区等。
④历史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
师:
城市地域结构除了受地租影响外,还受到工资水平、历史与文化、民族与宗教等因素的影响。
同学们能不能举例说明呢?
生:
比如香港的浅水湾,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这里是香港的高级住宅区,也是香港名人集中居住区,像李嘉诚、成龙、董建华都居住在这里。
师:
教材案例1所说的是哪个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
生:
这是民族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
师:
城市的地域结构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也将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来说说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变化。
(结合生活实际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生: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位于城市中心的高级住宅区,逐渐暴露出面积狭小,功能不合理,密度过大,周围噪声污染严重等缺点,逐渐演变为低级住宅区。
而生活水平的提高激起了城市居民第二次置业的热潮。
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开辟了许多新的住宅区,甚至有一些高档的别墅,城市的空间结构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生:
由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原来在老城区边缘的一些工厂变成了城市的中心,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许多工厂也有扩大规模的需求,而原来的厂房附近已没有余地,且地价又高,所以这些工厂大量外迁,且集中分布形成新的工业区。
生: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的商业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服务的职能也越来越突出,逐渐由原来的商业中心演变为功能齐全的中心商务区。
师: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些因素都会对城市地域结构产生影响。
(投影:
网页新闻)
师:
20世纪8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三位教授写了一本在全球产生广泛影响的书——《改变世界的机器》,三位教授认为,汽车的普及改变了世界。
它使得城市越来越不像城市——原本热闹的中心区可能会空洞化,中心城区周边却将诞生众多热闹的卫星城,城市的结构改变了。
师:
怎样使城市结构合理化是城市规划的着眼点。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我们要注重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能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
城市的合理规划(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活动”,就下列问题相互讨论)
1.在城市中如何处理好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
2.图2.9中的两种布局方案哪一种较合理?
关于问题1:
生1:
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要方便职工的上下班。
生2:
住宅区要免受工业区的各种污染,要创造一个卫生、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
师:
要使工业区对住宅区的影响降到最低,在进行工业区布局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生1:
一般情况下,对环境污染小的工业可以布局在住宅区附近;有严重污染的工业多布局在远离住宅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
生2:
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最好设置绿化带进行防护。
关于问题2: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方案二较为合理。
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
这种城市地域结构居住密度较大,居住环境不易改善,条件差;职工上下班时交通拥挤;其次,我国北方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居住用地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会对位于城市中心的居住用地产生影响和污染等。
方案二分散了居住用地,降低了居住密度,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好;分散居住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外围的居住用地可以与工业区之间建立卫生防护带,减轻工业用地对居住用地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的城市形成不同的外部形态,在城市内部又形成一定的地域空间结构,它体现了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组合形态;城市功能分区的实质是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是主导因素。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例如行政区、文化区等。
城市地域结构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城市地域结构将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布置作业
1.比较城市中三种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的用地要求及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差异。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用地要求
占地少,要求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群体
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
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
最大。
因而位于距市中心最近的A区,在A区商业支付的租金最高
较小。
因而位于距市中心较近的B区,介于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
小。
在距市中心最远的C区只有工业付出的租金最高
2.下表表示的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完成表格。
城市发展的初期
城市发展的中后期
城市的地域范围
狭小
扩大
各类功能用地的关系
混杂布置,无明确功能分异
分异明显
工业发展方向
在市中心形成工业的自然团聚
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外迁
原因分析
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引起
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备课资料
一、城市地域形态类型
城市地域形态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五种类型,它们成为世界各地城市地域形态的代表模式。
(一)团块状城市
这是在城市的向心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地域形态。
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向心力作用下向市中心地区集中,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延展,城市地域形态呈团块状,一般为单中心城市。
即使有一些伸展轴也较短,与城市地域半径的比值小于1.0。
这种城市布局紧凑,有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也使市政设施更加经济。
但团块状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一系列弊病。
随着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扩展,往往造成工业区和生活区层层包围城市,这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工业布局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团块状城市是平原地区一种较常见的城市地域形态。
如中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堪萨斯城等。
团块状城市如果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只向一侧延展而形成扇形城市地域形态。
合肥市城市地域以老城为中心向外扩展,除了在东北面铁路外侧,城市规划中有意识保留其间农田和菜地,其余三个方向都有延伸,形成新的建成区。
(二)带状城市
主要是在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地域形态,也有的是在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或外部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
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总有对交通条件的依存性,城市发展沿交通线(铁路、公路、河道等)向外扩展,最终形成条带状城市地域。
此时,这些交通线便成为城市的发展轴。
带状城市的外部形态是有两个相反方向的超长轴,与城市半径之比大于1.6。
我国南方河网地区以及沿铁路线的中小城市中,不少具有带状的地域形态,如常州、西宁、沙市等。
日本筑波科学城也是带状地域形态,该城为20世纪70年代规划建设的科学城,一条长达9千米的南北中轴决定了城市地域形态为带状,平行南北主轴有两条高速干道,与境外高速公路接轨。
(三)星状城市
当城市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版人教版 必修 地理 21 城市 内部空间 结构 精品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