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自考知识点整合.docx
- 文档编号:29708351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8.87KB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知识点整合.docx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知识点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原理自考知识点整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知识点整合
名词解释题答案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岁、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是以特定年龄的幼年儿童为对象的教育。
2.学前教育价值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个体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4.狭义的家庭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其他年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5.托幼机构教育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措施。
6.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
7.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就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8.儿童观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等。
9.幼儿教育观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10.显概念显概念指教师从学校里学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
11.隐观念隐观念指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
12.环境环境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
13.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环境指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
14.幼儿园物质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全部教育条件。
主要包括:
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玩具学具、图书音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
15.幼儿教师榜样作用幼儿教师榜样作用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并让幼儿注意,从而对幼儿产生预期的影响。
16主体性主体性即主体独特的、全部的精神世界或心灵世界,它包括人体现在活动中各种认知、情感、意向等精神世界的全部特征。
17.混合班混合班是指把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
18.幼儿行为辅导幼儿行为辅导主要是指对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人为的干预,包括对幼儿良好行为的支持和鼓励、对幼儿不良行为的矫正、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培育和塑造。
19.同步教育同步教育也称一致性教育,即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内部对幼儿进行一致的或同步的教育。
20.移情移情是对他人所处的某一情境中的情绪体验的理解和分享。
21.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中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22.课程模式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
23.单元主题活动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
24.生成课程生成课程是与幼儿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成的课程,课程反映了儿童在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事情。
25.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学习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
26.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27.集体教学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应用于教学时就叫集体教学。
28.因人施教因人施教就是充分考虑和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以及学习风格、兴趣、需要、能力、速度、性别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策略、材料以及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多选择性,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最适合的教育。
29全纳式教育所谓全纳式教育主要是指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受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
30.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3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指托幼机构教育满足社会和个体明确的和潜在的需要的特性。
32.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是指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各项内容,按其相互联系、活动顺序,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程序。
简答题答案
1.1.简述现代学前教育具有哪些特征?
答:
现代学前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
(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
(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
(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
(6)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
(7)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
(8)走向多元化。
1.2.简述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效益?
答: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效益,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1)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
(2)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
(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
(4)优化托幼机构教育资源配置。
(5)改革托幼机构教育体制和运行。
1.3.简述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
答:
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主要持以下基本观点。
(1)发展的整体观。
(2)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
(3)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
(4)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
(5)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
1.4.简述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
答:
我国学前教育实践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
(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
(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
(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
(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2.1.如何理解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功能?
答:
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1)胎儿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出生提供了保障。
2)婴儿教育为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2)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1)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的规则。
2)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3)有助于孩子养成顽强的意志。
(3)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有助于孩子发展水平的提高。
2)有助于孩子职业取向的选择。
2.2.如何理解托幼机构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托幼机构教育是整个幼教中最能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要求,具有导向作用。
同时,托幼机构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幼儿教育水平,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幼儿教育。
托幼机构不仅担负着教育幼儿的责任,还担负着指导家长,与家庭、社区交流、合作等重任。
托幼机构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一是辐射作用,即向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发挥指导、示范作用并带动非机构幼儿教育的发展;二是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2.3.简述社区与家庭合作的途径。
答:
社区与家庭合作有以下几个途径。
(1)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形成社区教育网络。
(2)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区与家庭合作。
(3)以托幼机构为依托,推动社区与家庭合作。
2.4.简述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的途径。
答:
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有以下几个途径。
(1)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与协作下,开展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
(2)密切联系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
(3)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推动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
3.1.简述托幼机构教育的原则。
答:
托幼机构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保教并重与结合的原则。
(2)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原则。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4)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的原则。
(5)重视幼儿同伴相互作用的原则。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原则。
3.2.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答:
幼儿教师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权利观和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2)儿童特质观和适宜教育观。
(3)幼儿在自身发展中的作用观和幼儿教育的方法观。
3.3.简述专业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
答:
专业化幼儿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
1)幼儿生理、心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识。
2)广博的文化科学和艺术知识。
(2)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
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
2)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幼儿行为辅导的能力。
5)与幼儿沟通的能力。
6)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7)独立思维和创造的能力。
8)适应新情境的能力。
9)反思能力。
3.4.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应如何解决?
答: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如何把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而这一矛盾又突出表现为“显概念”和“隐观念”之间的冲突。
要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应做到:
(1)教师要不断地用“显概念”来改造和战胜“隐观念”,使书本上的、理论上的、科学的教育观念转化为真正能够指导我们实际教育行为的观念。
(2)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能力,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就像反思能力,这样才能逐渐地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符合科学的要求。
3.5.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化幼儿教师?
答:
幼儿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能力。
幼儿教师成为专业化教师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2)微型教学。
(3)教育活动决策训练。
(4)通过反思来提高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4.1.简述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答:
创设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适合性原则。
(2)挑战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丰富性原则。
(5)平衡性原则。
(6)系统性原则。
(7)动态性原则。
(8)主体性原则。
(9)效用性原则。
4.2.幼儿园户外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
答:
户外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活动场地、大型玩具及其他体育器材、园艺区、种植区、动物区等。
4.3.幼儿园户内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
答:
户内环境主要包括园舍的内部建筑设计、活动室的规划模式即活动室的空间规划、活动区的材料与布置、活动室的设备、活动室的墙饰、活动室陈设的变更方式与变更频率等。
4.4.活动区创设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活动区创设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层次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安全性原则。
5.1.师幼关系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有哪些?
答:
师幼关系对幼儿成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
(2)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
(3)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中。
(4)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5)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
5.2.简述师幼关系的意义。
答:
师幼关系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
2)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
3)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中。
4)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5)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
(2)师幼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的基本体现。
(3)师幼关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5.3.如何认识互主体关系?
答:
对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主体关系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次,教师与儿童之间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再次,教师与儿童之间具有互主体性。
5.4.简述师幼互动单方面倾斜的表现。
答: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双向互动变成了单方面的倾斜,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
(1)教师——儿童的“代言人”,儿童——教师的“应声虫”。
(2)教师——“抛球者”(言说者),儿童——“接球者”(倾听者)。
(3)教师——规则的维护者,儿童——规则的执行者。
(4)儿童——教师的“玩具”,教师——“玩具”的操纵者。
6.1.简述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
答:
幼儿班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活节律性。
(2)保教渗透性。
(3)活动多样性。
(4)内外互动性。
(5)班级的组织性。
6.2.班级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功能?
答:
幼儿班级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功能。
(1)幼儿班级执行着幼儿生活共同体的功能。
(2)幼儿班级执行着在幼儿中开展共同教育活动的功能。
(3)幼儿班级有利于形成共同的舆论和价值观。
6.3.班级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有哪些?
答:
班级在幼儿的成长中产生以下几方面影响。
积极影响:
(1)幼儿班级加强了幼儿之间的社会性交往。
(2)幼儿班级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3)幼儿班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4)幼儿班集体使幼儿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5)幼儿班级为幼儿提供了表达自我和交流的机会。
(6)幼儿班级为幼儿之间提供了观念共享的环境。
消极影响:
(1)幼儿个人之间的差异和不同要求常常容易被集体的形象和利益所取代或掩盖。
(2)班级的统一标准和统一要求容易忽视幼儿的个体需要,班级成为限制幼儿自由活动的手段。
(3)教师容易忽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需要,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把幼儿放在活动的后面,容易使幼儿处于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服从教师的计划安排,处于消极被动的应付状态。
6.4.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是什么?
答:
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理需要。
(2)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3)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
(4)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
(5)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
6.5.简述幼儿行为辅导的原则。
答:
幼儿行为辅导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由近及远,循序渐进。
(2)联系幼儿的生活实践。
(3)同步教育。
7.1.简述单元主题活动选择主题的依据。
答:
单元主题活动选择主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1)课程目标。
(2)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3)现有的内容或材料。
7.2.简述项目活动的实施要点。
答:
幼儿园项目活动实施有以下几个要点。
(1)团体环境。
(2)实地参观。
(3)发表。
(4)调查。
(5)展示。
7.3.简述凯米课程的特点。
答:
凯米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儿童的生活和活动。
(2)重视儿童认知发展与社会性情绪发展的密切结合。
(3)重视课程内容与学习过程的统一。
(4)重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
7.4.简述学前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答:
学前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课程目标理性化。
(2)课程内容超负荷。
(3)课程实施:
师幼关系失衡。
7.5.简述主体单元活动的设计程序是什么?
答:
主题单元活动的设计有以下程序。
(1)列出单元名称。
(2)确定单元活动目标。
(3)单元活动的具体安排:
包括拟定活动纲要;逐一设计每个活动;检核或评价活动等。
8.1.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误区。
答:
为了深刻地理解幼儿园教学,必须澄清以下几种不正确的观念。
(1)把幼儿园教学等同于上课。
(2)用幼儿园课程替代幼儿园教学。
(3)把幼儿园教学与游戏并列起来。
8.2.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答:
幼儿园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平等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建立在教师与幼儿平等关系的基础上。
(2)目的性与计划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与指导。
(3)广泛性(生活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
(4)多样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多种形式。
8.3.简述幼儿学习活动的特点。
答:
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活动性:
在活动中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2)直观性:
在学前期,幼儿的思维主要还是具体形象思维。
(3)兴趣性:
在幼儿的学习中,兴趣是出发点。
(4)主动性: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好奇、探索是他们的天性。
(5)广泛性:
一是幼儿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二是幼儿学习的途径十分广泛。
(6)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幼儿的学习大部分以游戏为主,在玩中学,边玩边学。
(7)模仿性:
幼儿的学习常常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榜样或仿效他人而获得经验。
8.4.简述幼儿教学活动的组织原则。
答:
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原则。
(1)与幼儿支持性的联系比管理的、指导的、疏远的或惩罚的联系更有利于学习。
(2)幼儿在“伙伴”关系中的游戏和交流比管理他们或向他们说教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
(3)尊重幼儿的兴趣比忽视、破坏或改变幼儿的兴趣更能鼓励幼儿的主动性、控制力和能力。
(4)接受幼儿非教师的思维和推理方式比希望他们像教师那样思维和推理更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和推理过程。
(5)鼓励幼儿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比为解决问题或企图提供没有问题的环境更能产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6)确保提供的信息和活动适合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对有效地学习经验来说很重要。
(7)经验和问题解决是幼儿发展对概念和联系的理解的主要过程。
(8)鼓励同伴一同伴游戏和问题增强了幼儿的独立性和胜任感。
8.5.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践要点。
答:
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的实施要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教师和幼儿一起控制。
1)从幼儿那里得到暗示。
2)以幼儿的方式与幼儿一起活动。
3)从幼儿身上学习。
4)有意识地让幼儿控制。
(2)重视幼儿的能力。
1)寻找幼儿的兴趣。
2)从幼儿的观点来看待各种情况。
3)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兴趣制订计划。
(3)与幼儿形成信任的关系。
1)和幼儿一起分享。
2)关心幼儿兴趣。
3)给幼儿具体的反馈。
4)问诚实的问题和诚实地回答问题。
(4)做出评价以支持幼儿的游戏。
1)观察和理解幼儿游戏的复杂性。
2)和幼儿一起时有游戏性。
(5)采取问题解决的方式解决交际冲突。
1)实事求是地、坚决和耐心地解决交际冲突。
2)帮助幼儿把弄清因果关系作为解决冲突的一部分。
8.6.简述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答:
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预先计划并且事先对学生的接受行为有清楚的认识。
(2)把幼儿的注意引导到适宜的材料和活动上。
(3)幼儿在参加日常活动时,鼓励其建构性的同伴关系。
(4)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示范、复述和启发。
(5)耐心地工作直到幼儿完全掌握。
(6)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具体的反馈,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而不是一味地表扬。
8.7.简述个别化教学中教师的策略。
答:
个别化教学中发生的主要是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的关注和热情对幼儿是有益的。
(1)提供详细的反馈。
(2)强化。
(3)教授、提出和给予建议。
(4)提问。
8.8.简述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策略。
答:
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有以下策略。
(1)班级管理策略。
(2)尊重幼儿的兴趣。
(3)注重个体差异。
(4)打破讲台一课桌模式。
9.1.因人施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因人施教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不同智力类型,提供多元智力课程。
(2)尊重不同学习类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3)尊重不同的气质类型,既要接纳一定范围内的气质性的行为表现,又要能长善救失。
(4)尊重个体的兴趣、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提供适合其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的教育活动。
(5)尊重儿童的基本权利,提供多自由、多选择的开放式教育活动。
9.2.为了与家长进行沟通,幼儿教师应掌握的沟通策略有哪些?
答:
为了与家长有效沟通,幼儿教师应掌握以下沟通策略。
(1)从家长最关心或关注的问题切入。
(2)从正面提出谈话的主题,不要抱着告状的心态与家长谈孩子的事情。
(3)以平等的态度和方式沟通,切不可以以“我是孩子的老师,你们应该尊重我,我在家长中享有特权”的盛气凌人心理去与家长沟通。
(4)与家长沟通时尽可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向家长提出的问题,尽可能有利于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和特点。
(5)与家长一起制订观察研究孩子的具体计划,全面系统地收集研究资料,以便较准确地判断孩子的智力类型、学习类型、气质类型以及兴趣、需要等。
9.3.因人施教方案设计的具体运行程序有哪些?
答:
因人施教方案设计有如下具体运行程序。
观察研究每个儿童→确定教育活动目标→分析教育活动目标→分析从属技能→确定起点行为→选择活动内容、材料→实施形成性评价→微调→总结性评价。
9.4.制订因人施教的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
答:
制定因人施教的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以下三组因素。
(1)就学习的主体而言,教师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智力类型、学习类型、气质类型以及当前的动机、需要、兴趣、能力、速度等。
(2)就学习的客体而言,教师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手段、策略、组织形式等。
(3)教师本人的诸多特征,如:
知识、能力、经验、个性、事业心等。
10.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答: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一般有以下程序。
(1)准备阶段。
1)组织准备。
2)评价方案准备。
(2)实施阶段。
1)托幼机构自评阶段。
2)评审机构实地考察。
(3)评价结果的分析处理阶段。
1)评价结果的检验。
2)评价结果的分析诊断。
3)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
4)评价工作的总结。
10.2.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资料的搜集方法有哪些?
答: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资料的搜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观察法。
(2)访谈法。
(3)问卷法。
(4)查阅材料法。
10.3.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构成有哪些?
答: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通常由以下四类标准构成。
(1)效果标准,即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
(2)效率标准,即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标准。
(3)职责标准,即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4)素质标准,即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
论述题答案
1.1.学前教育价值与功能的联系和区别。
答:
学前教育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事实效应。
学前教育价值是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应该做什么”,体现的是一种期待效应。
两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二者的区别:
(1)学前教育功能是学前教育内在固有的,是学前教育一经产生就具有的;而学前教育价值是学前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2)学前教育功能是客观的,是由学前教育的结构所决定的客观属性,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学前教育价值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它是从学前教育主体对待满足其需要的学前教育这一客体的关系中产生的。
(3)学前教育功能的发挥在于学前教育自身活动方式的实现,有正负功能之分;而学前教育价值是正向的,能满足学前教育主体需要的而被肯定的学前教育功能才具有价值。
二者的联系:
(1)学前教育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学前教育功能的发挥。
(2)学前教育功能发挥如何又决定于人们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
1.2.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
答:
从题中所述现象可以看出,父母非常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试图抓住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但是这些做法却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1)关键期或敏感期的确存在,关键期是指在某个时期儿童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但是,这并不意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教育 原理 自考 知识点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