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三维设计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9703760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5.23KB
历史三维设计答案.docx
《历史三维设计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三维设计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三维设计答案
历史三维设计答案
【篇一:
【三维设计】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十)鸦片战争】
xt>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a.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b.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c.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d.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
a.领事裁判权c.居住及租地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d.“门户开放”政策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二、非选择题(根据分值定要点,依据材料找答案)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
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材料二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
1000美元)
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
(1)评述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观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解读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的变化。
(8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二上海港对英贸易变化的原因。
(6分)
答案
1.选d本段话的含义是:
落后的清政府虽然反抗英国侵略是正义的,但结果却失败了;市场贸易的原则是公平原则,英国却通过发动鸦片战争获得不平等贸易的特权。
由此可知,鸦片战争充满了矛盾与悖论,故选d项。
2.选c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唯一的官方允许对外贸易口岸,《南京条约》签订后对外贸易口岸达到了五个,广州对外贸易总额必然有所下降,故c项正确;此时中国的自然经济已开始瓦解,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1933年,故b项错误;世界市场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项错误。
3.选a由“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可知,材料提及的是领事裁判权,故a项正确。
4.选b从“失败后还不?
?
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知作者的意思是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应顺势改革,挽救民族危机,故b项正确;从“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可知作者已经找到鸦片战争失败的理由,故a项错误;c、d两项在题中没有涉及,排除。
5.选d从题中的“平等”“均用平礼”“对等级别”等文字可以看出中国与外国外交具有了近代文明的色彩,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能从题干信息中获得,故排除。
6.选b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五口通商,没有台湾,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多个条约,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其中包括台湾,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咸丰年间,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在光绪年间,时间不符,故c、d两项错误。
7.解析:
第
(1)问,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评价。
材料一的观点认为主要是经济上的因素,解答时可认同,也可不认同。
如果认同,则从经济角度分析;如果不认同,则从侵略性角度分析。
第
(2)问,依据表格信息从贸易量和贸易产品种类的特点方面分析归纳。
第(3)问,应从中英双方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分析原因,可与工业革命、《南京条约》和中国经济政策等史实相联系。
答案:
(1)示例一:
同意鸦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
理由:
由于英国大量购买中国茶叶等产品,其工业品在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下滞销;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严厉禁烟,英国为了贸易利益发动了鸦片战争。
示例二:
不同意鸦片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
理由: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积极进行殖民扩
张,企图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为打开中国市场,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以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2)贸易总量增长较快;1843年,总输入与总输出基本相当,总输入在1845年达到高峰后呈缓慢下降趋势;总输出则呈较快增长趋势,1850年总输出超过总输入的一倍多;总输入中棉织品增长总量最多,总输出中生丝增长总量最多。
(3)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贸易总量增加;中国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的长期影响,导致商品输出量大于输入量;英国实现工业化,技术先进,输入以工业产品为主;中国是农业国家,技术落后,输出以原材料为主。
【篇二:
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人民版【三维设计】2014新课标同步课堂】
s=txt>背核心语句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
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
2.儒家提倡“德治”“仁政”;老庄之学崇尚自然,主张“无为”,法家主张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兼爱”“非攻”“节用”“尚贤”。
它们都影响了中国文化进步的历程。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记知识纲要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1)社会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
(3)文化基础:
教育和学术领域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2.表现
(1)道家:
老子和庄子。
(2)儒家:
孔子、孟子和荀子。
(3)
3.影响
(1)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互相诘难、批驳,展开争论。
(2)诸子百家冲破了礼法束缚,四处游说,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时期的孔子思想
(1)
(2)政治思想:
①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主张“克己复礼”。
(3)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
(1)思想主张:
(2)历史影响:
①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②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教材p6“学思之窗”问题提示]
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提示:
三者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未能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孔子思想中的人文精神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
①世界观: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②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③辩证法: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等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2)庄子:
①把世间万物都看做是相对的。
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异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
(1)
(2)影响:
①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
②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探究升华
]
下面两位人物在治理国家的主张上有何不同?
你认为谁的主张更易被当时统治者接受?
为什么?
提示:
(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
(2)韩非子的主张易被接受。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人民渴望统一。
韩非子的主张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例1]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
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
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c.人与社会的和谐b.社会现实d.人的生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由题干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诸子百家面对社会和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因此,其关注的共同点是社会
现实。
如儒家的“仁”“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墨家的“兼爱”“非攻”等。
[答案]
b
诸子百家的共同点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
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诸子百家关注社会现实,均提出不同的社会改革主张;都具有改善民生的愿望。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兼相爱,交相利”④“克己复礼”
a.①②③④
c.②③b.①②③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①是指弃绝聪明和臹慧、放弃世俗的仁义,返归天真纯朴,恢复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②强调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③体现了平等,④突出了等级,因此②③符合题意,①④排除。
答案:
c
()
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例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比较辨别能力。
只要熟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各派别的基本思想主张即可解答。
四个选项中的a、b两项体现了“法治”和“专臸”,这符合法家的主张;c
项体现了“德治”思想,这符合儒家的治国主张;d项强调“顺应自然”,是道家的主张。
[答案]c
填充型选择题的一般解法
(1)特点:
填充型选择题与绝大多数的完全陈述式选择题有所不同,其句式在表述上是不完整的。
由于它的求答指向不明确,这就给审题带来了难度,同时使考查的范围和备选项中相似易混的知识点形成干扰项的可能性增大。
【篇三:
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三维同步训练辉煌的隋唐文化试卷及答案
(一)】
txt>第一单元第七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维度a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在我国民间有“沧州狮景州塔,赵州石桥大菩萨”的民谚,这里的“赵州石桥”是何时修建的?
()
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
2.赵州桥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
a它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石拱桥b.它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修建的
c.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d.它是唐朝杰出工匠李春修建的
3.如果让你设计一座仿照隋唐时期的建筑,你认为它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
①规模宏大;②气魄雄浑;③华美而不失华丽;④整齐而不失呆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下列哪项成就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
a.曲辕犁b.筒车c.印刷术d.麻沸散
5.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年代是:
()
a.西汉b.三国c.隋朝d.唐朝
6.古人云“棋琴书画诗酒茶”,可见自古以来“诗酒”就不分家,那么中国古代“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人是:
()
a.杜康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7.关于杜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②他的诗多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年代,因而被后人称为“诗史”。
③他最著名的诗篇就是“三吏”和《长恨歌》。
④由于他的创作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8.下列科技成就中,哪一项是隋朝出现的?
()
a.活字印刷术的出现b.地动仪的出现
c.《千金方》的出现d.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的出现
二、填空题:
9.唐朝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城北的含元殿集中体现其建筑特点。
10.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朝的。
维度b能力提高
三.动脑筋
11.看图学史:
abcd
以上四幅图片中,哪一幅是赵州桥的图片?
在我国南疆北国的古桥中,最长,当推福建泉州的安平桥;最短,则数杭州西湖的锦带桥。
那么赵州桥为何会闻名于世,并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呢?
如果你是一名桥梁建筑师,你可以从赵州桥的吸取哪些优点呢?
12.1968年,韩国庆州发现唐代武周时期印刷的《无垢金刚经》,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一场“中国是不是雕版印刷鼻祖”的争论。
我国著名科技史家潘吉星等证实,该印刷品印自中国长安,而且中国还有比此更早的印刷品,能够证明雕版印刷始自中国隋唐时期,中国是世界雕版印刷术当之无愧的先驱。
你能不能根据所学知识,帮助潘教授提供证据,证明中国是雕版印刷的鼻祖?
13.根据所学知识你能总结出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世界之最”吗?
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科技成就的领先地位?
14.读诗学史:
材料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千金散尽还复来。
材料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材料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请回答:
①你知道上述材料中唐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吗?
你能各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诗歌特色吗?
②你认为造成他们艺术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5.读唐诗,品兴衰: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忆昔》杜甫)
材料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杜甫)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各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景象?
②.对比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指出杜甫生活的时代。
③.通过两首唐诗,你认为诗歌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维度c探究应用
16.读史有感:
材料一:
自从有了纸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晋朝初年,官府有书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
南北朝时候,梁元帝在江陵有书籍七万多卷、隋朝嘉则殿中藏书有三十七万卷,这是我国古代国家图书馆最高的藏书记录。
除
了官府藏书,私人藏书也越来越多。
比如晋朝郭太,有书五千卷;张华搬家的时候,单是搬运书籍,就用了三十辆车子。
印刷术发明以前,只有官府和郭太、张华那样的富人才能有这么多的藏书,一般人要得到一两本书也很不容易,因为那时的书都是手抄本。
要抄这么多的手抄本,得花费多少人力呀!
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怎么能够满足社会上的需要呢?
材料二:
在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前,社会上已经广泛应用印章和拓碑。
印章有阳文和阴文两种,阳文刻的字是凸出来的,阴文刻的字是凹进去的。
如果使用阳文印章,印到纸上就是白底黑字,非常醒目。
但是印章一般比较小,印出来的字数毕竟有限。
刻碑一般用阴文,拓出来的是黑底白字,不够醒目。
而且拓碑的过程比较复杂,用来印制书籍也不方便。
但是,拓碑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石碑面积比较大,一次可以拓印许多字。
材料三:
雕版印刷的方法是这样的:
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
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复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
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成功了。
这种印刷方法,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称它为“雕版印刷”。
①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
一项科学发明,只要社会上迫切需要它,同时又有产生它的物质条件,那么它就会很快出现的。
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雕版印刷的出现有些条件呢?
①早在1999年时,中国敦煌学家又发现了一件雕版印刷品,虽没有标上确切日期,但专家根据内容推断为公元834年的印刷品,为什么我们的教材仍然以公元868年的《金刚经》为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呢?
这是不是一个失误?
②试一试,你能尝试用材料三介绍的方法,制作一幅雕版印刷品吗?
尽力试一试吧!
(tryyourbest!
)
第7课参考答案:
1a2c3d4c5d6b7a8d;9长安大明宫;10唐金刚经;11d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优点:
设计科学,跨度很大,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也很美观;12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
13①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②唐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③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品,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要不断创新,并且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取长补短等。
(言之有理即可)14①材料一的作者是李白,材料二的是杜甫,材料三的是白居易;李白: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杜甫: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白居易:
直白如话,通俗易懂②原因:
李白生活在唐朝盛世,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他的诗主要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年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的目的。
15①材料一反映的是“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材料二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的乱世景象;②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③现实生活和诗人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16①文字的出现,书籍的增多,印章和拓碑技术的出现。
②不是失误。
因为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而1999年发现的雕版印刷品并无确切日期,只是推算。
③略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三维设计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