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程专科教学大纲.docx
- 文档编号:29700568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7.88KB
古代汉语课程专科教学大纲.docx
《古代汉语课程专科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课程专科教学大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课程专科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专科)教学大纲
【适用于古代汉语
(1)、古代汉语
(2)】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古代汉语是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依据所修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
三、本课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定为学年课,课内120学时。
6学分。
四、本课程由选文、本篇选词综述、古汉语知识通论及练习所组成。
教学中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做到选文与知识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防止相互脱节。
五、选文多为散文,少数为韵文。
选文以先秦两汉为主,以源带流,适当选取后世名篇。
选文要健康,语言要典范。
六、选文的讲授以解释词句为主。
在释词通句中,有计划地随文讲解常用词,把常用词的累积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
七、选文48篇,以中短篇为宜,少量优秀长篇可节选。
除讲授篇章外,还包括学生自学篇目。
八、语言知识的选择,以必要、常用为准则,以词汇、语法为重点,以讲授基础知识为主导。
九、古汉语课训练占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要通过单项的综合的训练掌握语言规律,形成技能技巧。
训练要配套,形式要多样,内容要富于启发性。
十、选文的讲授与知识的教授要并重,避免感性与理性相割裂。
选文的课时略多于知识通论,两者的比例为6:
4。
十一、因选文时而调整,本大纲只规定知识通论的内容,不列选文的具体篇目。
十二、依据教学计划,古代汉语教材包括:
教学大纲、主体教材和辅导教材。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上、下册)为主教材。
文字教材依据本教学大纲进行编写,它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也是组织教学和各种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古代汉语》(上、下册)教材的编写共有二十四讲(详见教学内容)。
每讲编写均设计为选文、本篇选词概述、思考与练习等部分。
(二)音像教材的使用
录像课为专题讲授性质类型,共设计为23讲,102课时。
音像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为辅导教师提供教学的基本思路,帮助同学理清学习线索,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把各章节的内部关系进行有机的整合。
为配合教学活动,拟制作20讲IP课件,作为教学媒体的重要补充,主要目的是对重点问题进行辅导。
(三)辅助教学资料的使用
本课程的辅导教材主要有《古代汉语学习辅导》,辅导教材主要解析重点、难点问题。
二、教学建议
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传授文学理论,要紧密结合文学的实践,引导学生阅读文论的有关原文,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多参加理论研讨活动,让学生自觉自愿地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完成相关练习题和综合测试,促进学生认真思考,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第三部分古代汉语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绪论部分
教学要求:
讲解古代汉语的性质,提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介绍基本的学习方法。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
1、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2、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
(1)文言文
(2)古白话
3、文言文是在先秦语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
它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不断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4、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提高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同一的原则。
文字部分
教学要求
认识汉字的性质和构造,了解分析汉字形体构造对掌握词义的意义,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特点,熟悉汉字通假的两钟情况。
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汉字的表意性质:
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
二、传统的“六书”说:
1.“六书”的由来与次第。
2.许慎对“六书”说的发展。
3.“六书”说的贡献与局限。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古代词义:
(一)不带标音成分的纯表意字
1、象形字构造与词义;
2、指事字构造与词义;
3、会意字构造与词义。
(二)带标音成分的形声字
1、形符与声符的位置。
2、形符与词义的判断。
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
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辅助作用。
汉字形体的变异
古今字:
古代常常一字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音词或同源词,后代为了表达明确,便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另造新字,于是这种新体与原字之间便成为古今字。
古今字的两个来源:
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本字为借方所夺,于是在本字上加形符以示区别。
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词的孳乳分化,要求专字表达,于是在原字上增加或更改形符以示区别。
对待古今字的正确态度:
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以掌握古今词义;
认识汉字发展的事实,不可是古非今。
异体字:
两个或两个以上音、义完全相同,只是字形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称为异体字。
异体字的产生,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采用不同的造字素材和方法而记同一个词的结果。
异体字的类别:
造字异体;
繁简异体。
三、繁简字:
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繁简字实质上也是一种异体字。
迄今多数古籍仍是繁体字,读古书要掌握繁体字。
繁简字间的几种关系:
繁简字间的对应关系;
意义相通的归并关系;
声音相同的替代关系。
汉字的通假
一、通假是指在古汉语的书面语里,把已有的字作为音节符号,记录与之音同或音近的词的方法。
1、先秦古籍通假现象较为普遍。
2、汉以后汉字通假逐渐减少。
二、汉字通假的两种情况:
1、本无其字的假借;
2、本有其字的通假。
三、汉字通假的条件:
1、必须是音同或音近。
2、音同或音近是以上古音为标准的。
四、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与关联。
词汇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词汇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能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尤其是同中有异;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认识古汉语词构成的特点。
词的古义和今义
一、汉语词汇的新陈代谢,形成了古今词汇。
词汇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新词,也不断地淘汰旧词;词汇的发展,不单是数量的增减,也表现为词义的发展演变,从而形成了古今词义。
二、古今词义异同的一般情况。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的:
1、这类词多属基本词汇。
2、基本相同不是绝对相同,在一些次要属性上存在差异。
(1)客观对象起了变化的;
(2)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深化的。
(二)古今词义基本不同的:
这类词数量多,可以从不同角度考察古今词义的差异。
1、词义程度上的差异:
(1)词义变化显著的;
(2)词义变化微殊的。
词义范围上的差异: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2、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1)词义褒贬的差异。
(2)词义轻重的差异。
三、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
1、要有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
2、辨析的重点不在同,而在异,在同中之异;
3、要掌握较多的语言材料,经常进行比较归纳;
4、充分利用工具书,有条件的可参阅古注。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词多义:
有关联的义项间的关系构成了词义系统。
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
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本义
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指有字形可考、有文献资料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2、引申义
指在词义发展中,由本义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派生的意义。
可以分为:
(1)直接引申义(近引申义):
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2)间接引申义(远引申义):
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本义是引申义的根据,引申义是本义的延伸。
三、本义的推求及其意义:
1、推求本义可以根据汉字初形;也可以根据词义发展规律,从多义归纳比较中求得。
两者都需要有文献上的参证。
2、把握本义有以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
四、词义引申的途径:
1、延展引申。
2、条件引申。
3、比喻引申。
4、关联引申。
单音词和复音词
一、古代汉语单音词
1、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居多数,复音节词居少数。
2、古代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比较。
二、古代汉语复音词
(一)单纯词
1、迭音词(重言词)
是由两个相同音节重迭而成的。
迭音词不同于用词上的重迭。
2、联绵词
(1)联绵词是单纯的双音词,在语音上两字有双声、迭韵或双声兼迭韵的关系,也有非双声迭韵的关系。
(2)联绵词的字只起音标作用,字形与词义无关,切忌望文生训。
(3)联绵词在诠释上具有不可分性和书写形式多样性。
3、音译外来词
(二)复合词
1、同义复词
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词凝结而成的。
2、偏义副词
是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互对举的词所组成,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陪衬作用。
其他类型的复合词。
3、判定复合词时要防止两种偏向
(1)不能以今拟古,将貌似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词组或相邻成分误为复合词。
(2)也不能以今拟古,将已经凝结成词的复合词还原为词组。
语法
(一)
虚词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常用虚词的语法特点,掌握它们在相应结构中的主要用法。
一、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二、常用虚词
(一)之、其、者、所;
是、或、莫。
(二)曾、且、乃、非、勿、毋、弗。
(三)于(於)、以、为、与、因;
诸。
(四)而、则、虽、然。
(五)唯(惟)、盖、夫;
也、矣、乎、焉、哉;
欤(与)、邪(耶)、耳。
为便于掌握,虚词讲授可以以字为纲,兼顾词类。
语法
(二)
实词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汉语实词用法的异同;着重掌握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古今汉语实词用法基本相同。
古代汉语一些实词在句中可以临时具有其它词类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现象比较突出。
古代汉语常见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1、名词和名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辨别实词是否活用为动词,要依据该词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是否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来判定。
(二)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三)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要把结构分析和句意结合起来。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使动用法通常表现为客观行动,动词对宾语具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表现为主观意念,动词和宾语之间具有“认为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三、名词用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行为的状态;
2、表示行为的处所;
3、表示行为的凭依;
4、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二)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行为的处所;
2、表示行为的方向。
(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和时间的持续等。
语法(三)
句法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重点掌握古代汉语特有句式,并能正确分析一般的句子结构。
古代汉语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特点,主语与谓语之间一般不用判断词。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常用格式:
1."......者,......也"
2."......,......也"
3."......者,....."
4."......,......"
主语后用语气助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用语气助词“也”加强判断。
有的主语后面不用“者”,谓语后面不用“也”,或“者”、“也”全不用,也可以表示判断。
其中以第一种格式为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三、判断句谓语之前加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四、指示代词“是”用作判断句主语,不要误认为判断词。
五、判断词“是”的出现。
古代汉语被动词
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句子的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受事者。
二、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形式,同现代汉语比较,有共同之处,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以主动的形式表示被动的内容,即所谓意念上的被动,这是古今汉语共同的表达方式。
三、古代汉语几种常见的被动表示法;
1、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2、动词前面用“见”,动词后再用“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或只用“见”表示被动。
3、动词前面用“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或“为”后所引进的行为的主动者不出现。
4、动词前用“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在动词前面又加“所”,组成“为......多”句式表示被动;“为”后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不出现,成为“为所”的句式,表示被动。
5、谓语动词前用“被”字表示被动。
宾语前置
一、古今汉语的语序基本相同,但在特定结构中宾语常常置于谓语动词前。
二、几种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式:
1、疑问代词用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谓语被动词前;
2、疑问代词用作介词宾语,宾语置于介词前;
3、否定句代词用作宾语时,宾语多置于谓语动词前;
4、为了强调宾语而前置,并用“是”、“之”复指前置宾语。
“(唯)宾语+是+动词”
“(唯)宾语+之+动词”
习惯句式、成分省略
一、习惯句式是古代经过长期使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凝固的机构。
二、几种常见的习惯句式:
1.“如(奈、若)......何”
2.“......孰与(孰若)......”
3.“何(何以)......为”
4.“无乃......乎”、“得无......乎”、“不亦......乎”。
三、句子成分省略的原因。
四、几种常见的成分省略:
1、主语承前、蒙后和对话省略;
2、宾语承前省略;
3、兼语省略;
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综合运用部分
教学要求:
熟悉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及其编纂体列,掌握查检工具书的方法;认识古书注解的意义,了解古书注解的 体列、方法和常用术语;明确标点古文是一项基本功,了解标点错误的原因及其危害,掌握正确标点的方法;明了直译和意译,并在实践中能够运用古汉语知识进行较为准确的对译;熟悉诗律与词律的基本内容。
工具书和工具书使用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字词类工具书
1、说文解字。
2、康熙字典。
3、辞源。
4、辞海。
5、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二)虚词类工具书
1、助字辨略。
2、经传释词。
3、词诠。
4、古汉语虚词通释。
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
(一)熟悉工具书的编纂体列;
(二)掌握查字、定音、选义的要领;
(三)发挥工具书的效能,挖掘工具书的潜力。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的意义:
古书注解是沟通古今的桥梁。
古人创造了多种注解体列与方法,为今注解提供借鉴。
二、古书注解的体列:
(一)传注体。
(二)义疏体。
(三)集解体。
三、古书注解的方法:
(一)释词。
(二)通句。
(三)疏释全章大意。
(四)评说。
四、古书注解的常用术语:
(一)释义术语。
(二)声训术语。
(三)注音术语。
五、古书注解的局限。
古文的标点
一、标点古书的意义;
标点古书是学习古文的基本功之一。
二、标点错误的类型。
三、标点错误的原因及危害。
四、怎样正确地进行标点:
(一)要注意文章的整体关系;
(二)要注意语言分析;
(三)要依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判断。
古代的文体
一、古代文体研究简况。
二、姚鼐文体的分类。
三、今天按语言形式的分类:
(一)散文。
(二)韵文。
(三)骈文。
古文今译
一、古文今译的意义。
二、古文今译的方法:
1、直译和意译;
2、注意对文言词语的保留、增补、替换和调整。
三、古文今译的标准――信、达、雅。
诗律
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二、诗律的基本内容。
(一)句数的规定:
1、律诗
2、绝句
3、排律
(二)押韵的要求
(三)平仄的格式
1、平仄的句式与规则
2、平仄的变通与*救
(四)对仗的安排
1、工对
2、邻对
3、宽对
词律
一、词调、词牌、词谱:
1、词调
2、词牌
3、词谱
二、词的字数与分段:
(一)依据字数,词可分为:
1、小令
2、中调
3、长调
(二)依据段数,词可称为:
1、一段叫“一片”或“阙”
2、不分段的词称作“单调”
3、分两段的词称作“双调”
4、分三段、四段的词称作“三叠”、“四叠”
三、词的用韵
四、词的平仄
五、词的对仗
《古代汉语》课时分配
内容
教材讲序
课时
1
绪论
第一讲
1
2
薛谭学讴纪昌学射伯乐荐九方皋
3
3
工具书和工具书使用
〞
2
欲学不畏暮年竖谷阳献酒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
第二讲
3
4
汉字的形体构造
〞
2
5
郑伯克段于鄢
第三讲
2
6
齐桓公伐楚
〞
2
7
汉字形体的变异
〞
3
8
烛之武退秦师
第四讲
2
9
汉字的通假
第四讲
2
10
齐晋鞌之战
第五讲
2
11
词的古义和今义
〞
3
12
冯谖客孟尝君
第六讲
3
13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
2
14
季氏将伐颛臾
第七讲
1
15
子路从而后
〞
1
16
单音词和复音词
〞
1
17
北冥有鱼
第八讲
2
18
名词用如动词、名词作状语
〞
6
19
齐桓晋文之事
第九讲
3
20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第九讲
6
21
天论
第十讲
2
22
古代汉语的词序
〞
3
23
更法
第十二讲
2
24
古代汉语判断句
〞
2
25
送薛存义序
第十八讲
1
26
期末复习
〞
2
(以上为第一学期)
27
自知
第十二讲
2
28
古代汉语被动句
〞
2
29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第十三讲
2
30
习惯句式、成分省略
〞
2
31
韩信拜将
第十四讲
2
32
代词和句式
〞
2
33
论积贮疏
第十五讲
2
34
副词和句式
〞
2
35
答李翊书
第十六讲
2
36
介词和句式
〞
2
37
柳子厚墓志铭
第十七讲
3
38
连词和句式
〞
2
39
段太尉逸事状
第十八讲
3
40
语气助词和句式
第十八讲
2
41
张巡守壅丘
第十九讲
2
42
古书的注解
〞
3
43
黄冈竹楼记
第二十讲
2
44
古书的标点
〞
3
45
晋灵公不君
第四讲
3
46
古代的文体
第二十一讲
3
47
召公谏弭谤
第五讲
2
48
古文今译
第二十二讲
4
49
诗律
第二十三讲
2
50
期末复习
2
第五部分古代汉语教学要求
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在教学大纲中已有明确的阐释。
教学大纲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有原则规定,总的说来,应以大纲为准。
为了落实大纲的要求,便于教与学,避免由于缺乏应有的了解而走弯路,现将课程各部分内容教与学的具体要求加以补充说明。
一、选文
为适应电大教学的需要,本教材所编选的篇章是多层次的:
讲授的、课内自学的、国外阅读的、练习用的。
学习古代汉语,不熟读40至50篇古文是难以奏效的。
对文言文缺乏应有的感性材料,单纯学些语言知识,效果不佳,用处不大。
因此要十分重视篇章学习。
课堂讲授:
共29篇,对这些篇章要求精读,熟读,咬文嚼字,字词落实,能准确地加以直译,任意抽出某句原文,就能知其所属篇目,句子大意,解说与之相关的语言知识.要尽量多背诵一些中短篇,使之烂熟于心,篇目另定。
课内自学:
自学是电大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学篇目包括16篇散文,兼及16首诗、8篇词、1篇赋。
为适应自学需要,这些篇章较之全日制高校同类教材注释详密,在文史工具书的帮助下,可以胜任,况且其中还有若干中学文言文,如《公输》、《出师表》等。
至于诗词,因篇制短小,有代表性,不难把握;所选《赤壁赋》为历史阶段名篇,脍炙人口,也不难阅读。
课外阅读,在辅导教材中,选注短文35篇,多为寓言故事,人物事迹,颇具哲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对这些短篇不作具体要求,只是给学员创造开拓视野的条件,以免课外寻索之劳。
如行有余力,可披阅之,但不可喧宾夺主。
二、本篇选词综述
这是就篇选词的新体例。
其长处是使常用词学习与选文学习密切结合,防止相互脱节,孤立记词。
学完一篇文章,重点掌握其中部分常用词(各篇不重复),既可以深化选文学习,又给掌握常用词提供语言环境。
在学习篇章的同时随文记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词的体例:
每篇一组,每组选词6——8个,全教材编排48组,约为340余个词,平均每周近10个词,数量不大。
学习古汉语,说到底,主要是词汇和语法。
词汇的学习,除掌握语言知识,便是通过篇章学习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
没有这些基本的常用词,读古文将寸步难行,这和学习外文的道理一样,不记忆一定数量的单词,就学不好外语。
常用词的学习:
掌握常用词是学习古汉语的基本功,舍此便学不了汉语。
但切忌脱离选篇孤立记词,那样记得快忘得快。
要结合选篇取随文记词,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
具体词的学习:
就某个具体词的学习来说,有下面几点须注意:
(1)尽可能掌握该词的本义,以便提纲挈领地驾驭整个词义系统。
(2)要重点掌握古今词义差别悬殊或微殊的义项,可以说这是学习古汉语词汇的肯綮。
最忌以今拟古,用今义去附会古义。
(3)要加强记忆,尽可能多地记住主要义项,最好记住相应的例句。
学一回汉语,不记住几百个词,连基本的东西也步步去查工具书,那是不合格的。
事在人为,只要认真地学,有意地记,就能达到目的。
三、知识通论
学习古汉语只停留在感性阶段不行,还必须上升到理性阶段,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语言规律,以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
全教材24讲,分为文字、词汇、语法及综合运用几部分,其核心当是文字、词汇和语法。
绪论:
明确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了解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要求,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文字:
认识汉字的性质和构造,熟悉“六书”的基本理论(名称、定义、例字及解说),了解汉字因形示义的特点,结合课外作业初步掌握利用字形分析词义的基本方法。
明确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基本概念,弄清本无其字的假借和本有其字的通假、古今字的两个来源以及繁简字间的归并与替代关系。
词汇:
在词的古义和今义中,首先要树立词汇和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了解古今词义差异的一般情况,重点把握古今词义在程度、范围以及感情色彩上的差异,要和选文及常用词的学习结合起来,掌握各类相应的词例。
要明了什么是词的本义,什么是词的引申义,如何分析、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在分辨词的本义时,能初步运用字形分析法和多义归纳法。
分辨引申义时,能明确直接引申义与间接引申义,一般了解词义引申的途径,不要求能独立加以辨析。
古今汉语在词的构成上存在质的差别,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居多数,复音节词居少数。
古代汉语复音词包括单纯词和复合词,要能掌握单纯词中迭音词、联绵词和音译外来词的特点;复合词中重点把握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
语法:
总的要求是掌握古代汉语特有句式和常用虚词。
实词用法:
着重掌握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它与兼类现象的区别。
重点把握名词等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为什么说使动、意动是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课程 专科 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