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 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29697724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04.43KB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 说课稿.docx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 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 说课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说课稿
《圆的认识
(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圆的认识
(一)》下面我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有:
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
2、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文化。
三、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特征
四、教学的难点:
按要求正确画圆。
五、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部分:
1、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4、回归整理,反思提升。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上课开始,便用课件出示同学们分组玩套圈游戏的画面,画面中,有的小组围成了不同的图形,有正方形的,有三角形,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哪种围法更公平?
并说明理由,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猜测的对吗?
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圆的认识。
”(板书课题:
圆的认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猜测,初步感知圆知识的应用,这是学习的基础。
有趣的猜测活动、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带着想继续探究圆的愿望进入了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两个层次的教学,
第一层是明确圆规画圆的方法和圆的概念。
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咱们要想研究圆,首先咱得有个圆,下面咱就比一比,看谁剪得的有圆又快。
”这时学生开始剪圆,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圆的?
学生在画圆时可能出现借助实物画圆,和用圆规画圆两种情况,通过学生的汇报,使学生明确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师也模仿学生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并请同学观察,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初步体会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板书:
曲线围成。
这个层次的教学,学生经过了画圆,剪圆,说圆的过程,对圆的特征便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悟,不但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为下面的探究提供了学具,学生手中有了圆,就接着进行第二个层次圆特征的探究环节。
这个层次的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
“同学们如果你手中的圆就是同学们套圈时围成的圆,你怎样证明每位同学到红旗的距离是相等的?
先在小组内说说打算怎样研究,再动手操作。
”汇报时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找到红旗的位置,再量一量红旗到每一位同学的距离,也可能出现对折再对折的方法测量折痕的方法证明等,在学生汇报时同时追问学生是怎样找到红旗的位置的,有的学生是通过对折的方法,有的是用圆规,最后教师总结“无论用折一折还是量一量的方法,都证明了红旗到每一位同学的距离是相等的,说明同学们刚才的猜测是正确的。
”
设计这个证明的活动目的在于为下面学习圆心,直径,半径做铺垫,初步感悟圆的特征,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可以用抽象的图形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理解。
有了上面的活动做铺垫,下面自然地引到圆心,半径,直径的教学上。
首先教师明确,篮筐所在的位置的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同时要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出圆心。
关于半径的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要学生指出学生套圈时所在的位置,用点表示,接着引到“红旗到每一位同学的距离,也就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我们就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同时用课件出示这个概念,接着要学生在自己的圆上画出几条半径,并标出字母。
并追问:
还能继续画半径吗?
在同一个圆中的这些半径还有什么特征,明确半径有无数条,同一个园中半径是相等的。
最后出示直径的画法,教师在黑板上画,明确这就是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接着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直径?
明确,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并让学生在圆上画出直径寻找直径的特征,明确,直径有无数条,同一个圆中直径都相等。
这样,课堂经过巧妙的组织,分解了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动手做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建构中建立新的概念,认识了圆的相关特征。
初步的认识还需要练习才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所以下面进行第三各环节的教学、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练习的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学生在圆内的线段中,用彩笔描出直径和半径,这时一个基础性的练习考察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知识的掌握。
第二层次要学生在本子上,画出一个半径是两厘米的圆,通过对画圆方法的汇报,明确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认识到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并通过画更大的圆,体会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第三个层次,是要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围观时,为什么会自然地围成圆形?
这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说说、想想、画画、讲讲等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应用知识,而且通过练习,学生又收获了新的知识,体验“生活问题数学化,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理念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生回顾本节课中学习了哪些知识,还想研究圆的哪些知识?
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提出研究问题,最后教师总结,我们将会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研究圆的周长面积,以及圆的其他相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应具有概括性、重要性,还要美观。
圆的认识
定点圆心(o)位置定长半径(r)大小
在同圆或等圆中d=2rr=1/2d
无数条长度都相等直径(d)
《圆的周长》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9页至10页《圆的周长》,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课件出示说课流程)
首先我对教材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第三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线图形,上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前已经理解了周长的意义,掌握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
这节课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
但是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
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但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老师只要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还是乐意做课堂的主人的!
那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三、说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⒉能力目标:
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直观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
利用动手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培养“说”的能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启发诱导法”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
六、说教具和学具
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我所准备的教具是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的学具是:
每个小组都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板、一元硬币、直尺、软尺、绳子、数据统计表、计算器等。
七、说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引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唐老鸭和米老鼠
在公园里跑步的情景。
唐老鸭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的路线跑,结果唐老鸭获胜。
米老鼠看到唐老鸭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同学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发现,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如果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
怎样求?
那米老鼠所走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
从而引入课题:
圆的周长(板书)
可是,圆的周长现在我们还没有学,无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这个问题设下了认知障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㈡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⒈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来,摸一摸,指一指圆的周长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到底什么叫圆的周长。
然后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并完善板书)。
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我以一个实物圆,问学生可以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说出用绳子绕圆一周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演示“线绕法”让学生观察。
接着又问:
“你还有其他方法测量吗?
”引出“滚动法”,并观看课件演示,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充分认识了圆的周长。
⒉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显然,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⒊操作实验。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成3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
观察猜想。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
有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初步得出:
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第二层次:
验证猜想。
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填表:
通过测量,指名学生汇报,并板书一组由学生测量、计算出的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并逐一把这些商写在黑板上。
3.18、3.17、3.15、3.14、3.19,(板书)让学生观察数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层次:
演示课件对于学生的发现,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演示用“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的动画过程。
进一步突出“3倍多一点。
”
得出:
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通过以上这3个层次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⒋介绍圆周率
①首先介绍“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
用字母(π)表示,并介绍π的读写法。
②其次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和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③最后指导看书,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根据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通过思考学生独立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所以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C=2πr(板书)。
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6.实践运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
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
我安排学生解决以下3个问题。
①第1个问题:
你现在能求“摩天轮”的周长了吗?
②第2个问题:
你能解决米老鼠和唐老鸭的争议问题吗?
学生利用周长公式很快就解决了课前所无法解决的2个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㈢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我又安排了3道习题:
进一步巩固新知,形成熟练技能。
这一程序我主要从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开放练习及解决课始问题等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练习。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
通过圆周长公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内化了公式,掌握了新知,并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3.开放练习。
通过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
1、判断题。
(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2、看图题。
3、求半圆的周长
由于本课是“圆的周长”的第一课时,所以这3道题的安排以基础练习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习。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提问: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2、布置了一道课后习题:
过了一个星期,米老鼠和唐老鸭又在公园里见面了,这一次米老鼠沿着红色的大圈跑,唐老鸭沿着蓝色的两个小圈跑,这一次到底是谁跑的路线长呢?
要求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完成。
(围绕米老鼠和唐老鸭再次跑步问题,进行课后讨论,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首尾照应,并使整堂课在温馨的故事中开始,在故事中结束。
)
附: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线绕、滚动、拉直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πd或C=2πr
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这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圆的周长的定义;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周率的意义和圆的周长公式。
根据已有学生知识的经验,他们对于平面几何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于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很自然的联系到他们。
但是不同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由直线段围成的,而圆形的周长是曲线段围成的。
这需要教师要有一个适度的点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难理解。
对于合作探究,因为已经是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猜测、测量、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对圆周率有关数学史料的介绍,结合学生对其中数字的感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家对真理的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中国古代科技的兴盛。
4、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对猜测的验证作用以及对问题的探索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本课教学以“通过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为教学重点;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为教学难点。
围绕着教学目标,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力争在本节课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很注重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于是,我设计了“栗老师就在公园附近居住,每天早上都要到公园的圆形花坛跑步10圈,你能算出栗老师每天跑了多少米吗?
”这一情景,利用这一数学问题导入新课。
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圆的周长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紧接着,概括出什么是圆的周长?
猜想圆的周长与圆的哪部分有关系?
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猜想意识,更为后面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伏笔,很自然的进入探究环节。
探究环节就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为了突出重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先共同找到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再通过测量、观察、分析、计算、找规律、验证等操作活动,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样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真正让孩子们经历了数学学习的过程。
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找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公式。
相信同学们在获取圆周长公式的一刹那,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的。
这一环节既有重点,又有难点。
因为对于“圆周率”这一名词学生很陌生。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也就成为了学生接受知识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测量圆周长和圆的直径,然后计算出倍数关系,实际上就是对圆周率意义的体验过程。
教师只要在学生得到圆周率的时候,再去追问:
圆周率是怎么来的?
学生自然会想到:
“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
这样,教师就顺理成章的向学生讲解“圆周率”的有关知识。
难点也就在此一点一点的突破了。
整个教学设计我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知识的接受过程为科学探究的过程。
这样做既教会了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了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新课标》一直倡导的。
于是我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解决了在导入环节中提出的数学问题,这样做不仅体现了学以致用,更使学生感悟到了学习的价值。
《圆的周长》一课,看似简单,其实探究过程很容易出错。
特别是对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学生不知道探究了半天得到的到底是什么?
圆的周长公式到底在哪儿?
由于本人教学水平有限,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还不是很透彻、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希望各位领导和教师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圆的面积
(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XXX。
今天我解说的课题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课——《圆的面积
(一)》。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模式、说方法、说设计、说板书七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解说。
首先是说教材。
一、说教材
《圆的面积》属于图形与几何中图形的测量这一知识范畴。
纵观教材对本部分内容的编写,三年级下册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学习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基础。
五年级上册中的《多边形的面积》各种图形公式的探索,为本节课提供了方法的借鉴。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圆柱圆锥》和《扇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本节课在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必需。
为此,教材在单元内容的编排上,设计了三个信息窗的内容。
其主要知识点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其中圆的认识为下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做好了空间想象准备。
圆的周长为学习圆的面积提供了基础。
我们来看教材中本节课的设计:
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材首先设计了估一估的活动,通过圆的面积与圆内接正方形和圆外切正方形的面积的比较,既估计了圆面积的大小范围,又再一次渗透了正多边形逼近圆的思想。
然后,教材把圆进行分割,再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而且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由此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说学情
课标中明确指出: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这一学段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类比、推理和归纳的数学活动经验,比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时,把未知图形转化成已知图形的学习方法;还有上节课学习《圆的周长》时“化曲为直”的基础。
因此本课教学要关注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
三、说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接下来,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说说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操作、猜测、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利用已有知识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圆面的剪拼初步渗透极限思想,体会“化圆为方”的思想。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能力。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
四、说模式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核心理念,结合我校的实际,经过实践与探索,我们莘县实验小学提出了“先学后导、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后导、自主互助”,简单的说,就是指学生先根据教师制定的学案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然后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追问、点拨、指导。
结合学科特点,数学学科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这样四个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依案导学,自主建构——交流展示,矫正提升——达标训练,拓展延伸。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的学情灵活应用,创造一切条件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
(每一环节是否做简单介绍)
五、说方法
(结合课程标准谈)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谈话法,使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和经验,把把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探究启发法和多媒体演示法相结合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根据学生自主性和差异性的原则,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结合本节课内容,我会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为了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更好的体现数学课程的新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六、说设计: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结合本校的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我设计本节课教学环节如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预用时约3分钟;
依案导学,自主建构,预用时约12分钟;
交流展示,矫正提升,预用时15分钟;
达标训练,拓展延伸,预用时10分钟。
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点拨归纳两环节在本节课中是穿插进行的。
下面解说我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2008年奥运会的视频,展现奥运会闭幕式的中心舞台的场景,引导学生找到蕴含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不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所以需要从中提炼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中心舞台的面积是多少?
升降舞台的面积是多少?
(这样创设情境不仅让学生……而且增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 说课稿 最新 北师大 六年级 数学 上册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