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园林三大体系概述.docx
- 文档编号:29687295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56.86KB
世界园林三大体系概述.docx
《世界园林三大体系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园林三大体系概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园林三大体系概述
世界园林三大体系概述
世界园林三大体系概述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最后形成了东方、伊斯兰、欧洲这三大体系。
一.西方园林
从可考的历史看,西方园林始于古希腊。
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贵族的住宅有了庭园,周围环以柱廊,庭中有喷泉、雕塑,栽有蔷薇、百合等植物。
在一些公共场所,有大片绿地,其中有凉亭、小径。
古代罗马时期的园林没有大的造作。
直到15至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园林才焕发了生机,西方园林形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三种风格。
意大利盛行台地园林,秉承了罗马园林风格。
如意大利费蒙的耐的美狄奇别野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
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容易形成气势。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马尔伯蒂在《论建筑》一书提出了造园思想和原则,他主张用直线划分小区,修直路,
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二.东方园林
古代东方有悠久灿烂的文明。
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西亚也有花园。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十分强盛,国王尼布甲里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伦空中花园。
这座花园早已毁灭,但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博和狄奥多罗斯对它作了记载。
据说,该园建有不同高度的台地,越往上的平台越小,每个台层都有石拱廊支撑,并且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顶部设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
远处观看,它宛如空中花园,故人们称之为“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
古代西亚园林被称为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之一,与古希腊、中国园林相比较,西亚园林的辉煌时间较短,对后世的影响较小,今人对它的研究也不够。
古代印度对世界文化有卓越贡献,园林艺术也很有特色。
公元7世纪,中国的玄奘到印度曾见过一些花园。
古代中国园林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东亚、南亚各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堪称东方园林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不论是北方园林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还是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粉垣低蜿,都给人以不尽的艺术享受。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简而言之,东方园林基本上是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情感、重想象、重联想,重“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韵味;而西方园林基本上则是写实的、理性的、客观的,重图形、重人工、重秩序、重规律,以一种天生的对理性思考的崇尚而把园林也纳入到严谨、认真、仔细的科学范畴。
欧洲和中国园林艺术的比较
第一个有融合性的园林造型开始于16世纪的意大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
法国于17世纪下半叶随着理性主义的出现,也出现了这种园林风格。
理性主义要求秩序和存在,这也在园林中得到了反映。
文艺复兴的园林和巴洛克式园林在思想和形式上正好是与中国园林相对立的。
中国在很久以来就以风景园林而著称,是第一个根据自然为原型而建造园林的国家。
名山大川、密林怪石都是艺术原型,旧哲学、宗教、文学、风景画以及传说都是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来源。
在18世纪以前,欧洲的园林是建筑的一部分。
园林的美是几何图形的美。
而在中国的美学思想中自然是最美的园林。
园林只是艺术性地再现自然风景。
中国园林表达了感觉。
几何图形式的欧洲园林表达了合理化。
欧洲人在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旅行报告中第一次获得了有关中国园林的信息。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写了很多城市和园林,例如玉岛和西湖。
这份报告引起了欧洲的注意。
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欧洲商人金尼阁于1618年写了一篇报告。
在报告中他描绘了一个艺术的洞穴。
他还参观了上海,并且写到:
这里到处都是园林和宝塔。
通过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的报告,欧洲人知道了中国园林中一般都有小河、小湖或池塘,它们与小山形成曲线对比。
意大利耶酥会士马国贤作为画师在故宫里生活了13年。
他用版画的形式画出了皇家园林的36处不同的风景。
通过传教士和商人的这些报告,欧洲人获知中国园林是崇尚自然的:
山和水是园林里重要的元素,水面要曲折,艺术性的山洞像一个迷宫,建筑都很简单,园中的生活也很安静。
这些特点与欧洲园林笔直的大道、修剪整齐的树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欧洲园林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全新的风格--自然园林。
对英格兰园林的第一次影响
在中国园林的影响之下,当时的英格兰园林风格出现了转变。
英格兰是绝对主义长期控制的地区。
1685年,英格兰当时的政府官员威廉-坦布尔在其《在园林之上……》一书中写道:
不规则的园林地比规则的园林更美。
园艺师亚历山大-蒲柏与威廉-坦布尔的想法一样,也推崇未修饰的自然。
他写道:
“古老的中国园林一直发出灿烂的光芒。
”他根据新的原则对一座几何式园林进行了改建。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这座园林里建了一个山洞,这在以前的英格兰园林里是非常罕见的。
从该山洞修建手法可以看出,传教士和商人对中国园林描述的报告对他有很大的影响。
蒲柏说:
“所有园林艺术的规则都不外乎落到三点上,即对比、惊奇和围墙”,还说“所有园林都是风景画”。
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几百年前对园林造型的总结。
在世界园林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威廉-肯特认为,“自然很厌恶直线”。
这也是中国园林的一个特点。
在他设计的其世威克宫内尽管还保留着巴洛克园林风格的林荫道,但其它的都已经非常自然了。
在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欧洲人从中国的园林艺术中受到很多启发。
这是中国园林艺术第一次对英格兰园林产生影响。
对英格兰园林的第二次影响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格兰的第二次影响在18世纪中期。
当时有两个人推荐中国园林,一个是法国人耶稣会牧师王致诚,另一个是英格兰著名建筑师瑟-威廉-钱伯斯。
王致诚牧师作为画师在北京的皇宫里生活过很长时间。
他曾画过40幅关于圆明园的画,并在一封长信中对圆明园进行了详细描述。
这封信让英格兰人知道,中国园林追求自然,但不是纯粹的自然。
作为一个建筑师,钱伯斯对中国园林的理解要远远高于传教士和商人。
他将中国式园林景观实现在伦敦的丘园中。
在丘园里,他除了建造了一些中国式房屋外,还模仿南京瓷塔修建了一个中国式的宝塔。
在这一时代,英格兰出现了很多中国式园林或建筑。
每个大的园林中都可以看到一个中国角,至少有一个中国式的亭子。
但英格兰后来仿制的大多数中国建筑或园林都夸大了这种联系。
很快,“如画园林”风格的园林形式受到了批判。
到18世纪末,中国式建筑和园林在英格兰几乎消失。
对欧洲园林的第三次影响
中国园林对欧洲园林的第三次影响开始于18世纪的末期。
这次是通过从中国引进植物进行的,结果是改变了欧洲风光园林。
有关中国植物方面的消息也是源于耶酥会传教士们的报告。
许多植物学家得知中国的植物资源很丰富,便来到中国搜集植物标本和种子。
他们总共从中国引进了1000多种植物,栽种在欧洲园林内,例如在伦敦丘园中的壁式园林中共有60多种植物,其中有29种来自中国;牡丹园中约有11种牡丹来自中国;枫树园中约有50种枫树来自中国。
原产于中国的杜鹃花、玉兰花也成为欧洲园林中春季、夏季的主要颜色。
欧洲园林内冬季开花的植物也都是从中国引进的,如红梅、蜡梅、香忍冬等。
在今天的欧洲园林中,从中国引进的植物仍然有很多,如杜鹃、报春花、山茶花、白玉兰、槭属植物、牡丹、紫藤、,栾树、银杏、珙桐等。
可以这样说,中国园林艺术促使了欧洲不少国家风光园林的出现。
而植物的引进,使得欧洲园林内的植物物种更加多样化,园林风格更趋于自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 园林 体系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