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968206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108.78KB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docx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复习资料.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炮制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叙述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的概念及区别。
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要点:
①理论依据②炮制的目的要求③强调根据药材自身的④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
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2.叙述中药炮制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及主要特点。
1.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
2.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
3.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清代(公元1645年至1911年)
4.炮制振兴发展时期现代(1911年至今)
3.叙述中药炮制各历史时期的主要著作及论述。
(一)春秋战国至宋代
1.春秋战国时期
v《五十二病方》提出了“止血者燔发”,收载有“炮、炙、燔、煅、熬”等炮制术语。
v《黄帝内经》中“治半夏”
v“角发”、“燔治”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
v口父咀—当时的切制饮片
2.秦汉时期
v
(1)炮制理论方面:
炮制的目的和原则初步建立
v《神农本草经》:
①首次提出了生熟异用
v ②炮制降毒
v③强调产地加工
3.魏晋南北朝
v成就:
炮制理论和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v
(1)炮制理论方面
v《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陶弘景将炮制技术进行归纳,是最早的炮制分类方法;
v《雷公炮炙论》(雷斅)标志着中药炮制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南北朝刘宋时期的雷斅《雷公炮炙论》第一部炮制专著,总结了当时炮制成就、创建了炮制新方法、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4.隋唐五代
v《新修本草》:
世界最早的药典首次将炮制列入法定范围;
5.宋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是宋代第一部国家成药规范,(类《药典》),依法炮制,法定了制药标准
(二)金元、明时期
《本草蒙筌》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作用
缪希雍《炮炙大法》为第二部炮制专著,共载药439种。
(三)清代
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为第三部炮炙专著,载药232种,较为系统地叙述了各种炮制方法。
v成就:
①叙述了辅料炮制的原理和作用;②完善了净制理论;
5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有哪些?
两级标准:
国家标准:
首先要执行《中国药典》
省、部(局)级标准: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如国家与部级标准中未收载的品种或项目,可执行各省、市、自治区的炮制质量标准。
4.炮制专著都有哪些?
三大炮制专著的概况
书名
作者
成书年代
载药
主要特点及贡献
雷公炮炙论
雷斅
南北朝刘宋时期
300种
①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
②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作用
③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炮炙大法
缪希雍
明代
439种
①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
②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
修事指南
张仲岩
清代
232种
①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
②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
第二章
1炮制对中药四气五味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四气:
寒凉温热(平性)
五味:
辛、甘、酸、苦、咸(淡、涩)
有三种情况:
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如姜栀子
二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如胆黄连
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2炮制对中成药和中药汤剂的质量分别有哪些影响?
在炮制方法上有哪些不同?
3炮制对中药临床疗效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1.净制与临床疗效
去除①杂质②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如麻黄,巴戟天③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
2.加工切制与临床疗效
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①水处理
②饮片厚薄大小影响汤剂疗效
③适时适宜干燥
3.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还有湿热炮制,如蒸法,煮法等
①炒法:
在提高疗效和抑制偏性方面作用较大,如炒种子类药物,焦山楂,蛤粉炒阿胶等。
②煅法:
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矿物药或动物甲壳类药物,煅后不但能使质地酥脆,利于粉碎和煎熬,而且作用也会发生变化。
4.辅料(包括药汁)制与临床疗效
4传统的制药原则有哪些?
其方法是什么?
一.制药原则:
相反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大黄
相资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
如盐制知母
相畏(或相杀)为制:
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
相恶为制:
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如米泔水制苍术
二具体方法
制其形:
改变外形、药用部位
制其性:
改变性能
制其味:
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
制其质:
改变质地和性质
第三章
1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哪些?
最主要的目的是减毒增效,满足临床需要。
一、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
净制去毒:
如蕲蛇、乌梢蛇,去头、鳞、骨
水制去毒:
水飞法提取雄黄细粉
加热去毒:
砂烫马钱子
辅料去毒:
醋制芫花
压榨法:
柏子仁霜
蜜炙麻黄
二、改变或缓和药性
性味偏盛的药物,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可通过炮制来转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和味。
生甘草——甘凉,清热解毒、清肺化痰的功效
炙甘草——甘温,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的功效
蒲黄生品——性滑,活血行瘀止痛
蒲黄炭——性涩,止血
蜜炙麻黄可使辛散作用缓和
常用炒法、蜜制等炮制方法来缓和药性,“甘能缓”,“炒以缓其性”。
三、增强药物的疗效
(1)增加溶出率,提高疗效
如饮片切制,炒(逢子必炒),炙(延胡索)等。
(2)减少有效成分损失,保存药效
某些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如黄芩、苦杏仁等。
(3)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黄芪:
生品-补中益气蜜制-增强补气作用
四、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
中医对药物作用的趋向是以升、降、浮、沉来表示,中药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
大黄生品-苦寒,性沉而不浮,走而不守
酒制品-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
生莱菔子-升多于降,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降多于升,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大凡生升熟降”,“酒制升提”等
五、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通过加热或辅料制可改变或增强药物对某一部位的作用,使作用更加专一。
“醋制入肝”,“盐制入肾”
如:
生黄连-入心经
姜汁炙黄连-入胃经
吴萸制黄连-入肝经
六便于调剂制剂
1除去杂质,提高洁净度;
2除去非药用部位,配方剂量准确;
3分开不同药用部位;
4质变酥脆,提高生物利用度;
七、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1.通过净制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
2.药物通过加热处理,干燥或保苷杀酶或杀死虫卵,保存药效如桑螵蛸清蒸后,有两方面作用:
(1)保存药效,消除副作用
(2)杀死虫卵,易于贮藏。
3.种子类药物炒后可防止发芽。
八、利于服用指动物类、树脂类及其他有异味的药材
(1)矫味甘草水炙远志。
(2)矫臭紫河车、乌贼骨、乌梢蛇等。
2炮制对含生物碱类和苷类、挥发油类成分的中药有哪些影响?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v生物碱是一类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
1.净选加工的影响
由于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分布不一,经过净选加工可区分药材含不同生物碱的部位。
2.水处理的影响
有些小分子生物碱如槟榔碱易溶于水,一些季铵类生物碱如小檗碱也能溶于水,在炮制过程中如用水洗、水浸等操作时,应尽量减少与水接触,在切制这类药材时,宜采取少泡多润的原则,尽量减少在切片浸泡过程中生物碱的损失,以免影响疗效。
如槟榔、苦参、黄连。
3.加热制的影响
各种生物碱具有不同的耐热性,有的在高温情况下不稳定,发生水解、分解的变化。
1对含毒性生物碱类成分的药物,如川乌、草乌中所含的双酯型生物碱经过水和热的处理,水解成毒性较小的乌头原碱;马钱子中的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经砂炒后含量下降。
2.对含活性成分生物碱的药物,热稳定性差,应避免或少加热,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石斛等。
4.辅料制的影响
酒、醋是常用辅料,可增加生物碱的溶出率。
1.酒制后能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如黄连、黄柏的酒制。
2.醋是弱酸,能与游离生物碱结合成盐,增加溶出率,提高疗效,如醋制延胡索。
3.醋酸可以取代复盐中的酸类,形成可溶于水的醋酸盐复盐,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1.水制的影响
v应采取少泡多润,如甘草、大黄、秦皮。
2.加热制的影响
v杀酶保苷,如槐花,苦杏仁等。
3.辅料制的影响:
①酒作为炮制常用辅料,可提高含苷药物的溶解度,而增强疗效。
如黄芩、大黄等。
②苷类成分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不但降低了苷的含量,也增加了成分的复杂性,因此含苷类药物一般不用醋制。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也称精油,是指经水蒸气蒸馏所得到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
常温下易挥发,在70%以上浓度的乙醇中可全溶,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1.产地加工的影响
①游离状态存在,要及时加工,如薄荷、荆芥等。
②结合状态存在,要使其酶解(俗称发汗),如杜仲、厚朴等。
2.水制的影响
采用“抢水洗”,不宜带水堆积。
如藿香、薄荷、荆芥等。
3.加热的影响
①一般应尽量少加热或不加热,
②通过炮制减少或除去挥发油,以达到医疗的需要。
如蜜炙麻黄
③加热除去有毒副作用的挥发油,如乳香。
第四章
1常用炮制辅料有哪些?
其炮制作用是什么?
炮制用辅料
液体辅料(包括药汁)多用于炙制、蒸制、煮制、淬制等,协调增强药效
1.酒
黄酒:
含乙醇15%~20%,炮制多用;
白酒:
含乙醇50%~60%,浸药多用;
作用:
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矫味、引药上行、增加溶出等
常炮制的药物:
黄芩、大黄、白芍、当归,乌梢蛇等
2.醋炮制多用陈醋;
主要成分:
乙酸4%~6%
醋多用作炙、蒸、煮等辅料,常用醋制的药物有延胡索、甘遂、商陆、大戟、芫花、莪术、香附、柴胡等。
3.蜂蜜炮制多炼制后用;
作用:
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解毒、缓和药性、矫味矫臭等
常用蜂蜜炮制的药物有甘草、麻黄、紫苑、百部、马兜铃、白前、枇杷叶、款冬花、百合、桂枝等
4.食盐水
为食盐的结晶体加适量水溶化,经过滤而得的澄明液体。
食盐:
水=1:
4~5
主含氯化钠,常用来炮制治疗肾部疾病的药物。
作用:
引药入肾,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等。
常以食盐水炮制的药物有杜仲、巴戟天、小茴香、橘核、车前子、砂仁、菟丝子等
5.生姜汁
用鲜姜捣汁或干姜煎汁所得。
姜汁与生姜的比例为1:
1
药材:
生姜:
干姜=10:
1:
1/3
作用:
性味辛,温,具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缓和药性等作用。
常以姜汁制的药物有厚朴、竹茹、草果、半夏、黄连等。
6.甘草汁为甘草水煎液,
作用: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增溶等
7.黑豆汁为黑大豆加水煮熬而得的黑色混浊液体。
作用:
增强疗效,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8.米泔水为淘米时第二次滤出的灰白色混浊液体或2kg米粉加水100kg
作用:
①可除去部分油脂,降低药物辛燥之性;②增强补脾和中的作用;
9.胆汁
作用:
①能降低药物的毒性或燥性强疗效,主要用于制备胆南星。
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炮制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