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教学大纲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docx
- 文档编号:29680884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3.58KB
植物学教学大纲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docx
《植物学教学大纲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教学大纲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学教学大纲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植物学教学大纲
生物教育专业
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生化系
2010年5月
《植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21216031-2
适用专业:
生化系生物学教育专业
学时数:
126学时,
学分数:
7学分
教材:
滕崇德主编《植物学》(上、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陆时万等编著《植物学》(第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国芳等编著《植物学》(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念德编著《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中山大学出版社
叶创兴等编著《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中山大学出版社
(3)周云龙《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4)北京师大编《植物学》(上、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李正理《植物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种子植物分类学汪劲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生化系生物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了解植物界中各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生活史和亲缘关系等知识,从而建立植物演化发展的概念;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一般知识和重要科、属、种的特征,认识当地常见代表植物。
通过实验和实习教学,使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染色、生物绘图、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等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学会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国内外植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本课总学时为126学时,其中讲授84学时,实验教学42学时,野外实习1周。
学时分配表
编
章
内容
学时
讲授
实验
第一编
种子植物的形态解剖
绪论
2
一
植物细胞
6
6
二
植物组织
5
3
三
种子和幼苗
4
四
根
6
3
五
茎
6
3
六
叶
6
3
七
花和果实
14
3
学时小计
49
21
第二编
植物系统分类
引言
2
一
藻类植物
7
3
二
菌类植物
2
三
地衣植物
1
1
四
苔藓植物
2
2
五
蕨类植物
4
3
六
裸子植物
5
3
七
被子植物
9
9
八
植物界的起源和发展
2
学时小计
35
21
总学时
126
84
42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编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共70学时)
绪论(讲授2学时,实验0学时)
通过绪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在自然界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有关知识的介绍,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植物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植物学的信心。
重点:
生物界的分界系统。
难点:
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一.植物界
(一)生物的分界
(二)植物的多样性
二.植物在自然界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三)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
三.植物学
(一)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动向
(二)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三)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植物细胞(讲授6学时,实验6学时)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对植物学乃至整个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了解植物细胞生长、分化的概念和过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难点:
1、原生质和原生质体的概念。
2、内膜系统。
3、细胞分化的过程。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基本概念
一.细胞学说
(一)细胞的发现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
(三)细胞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化学组成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原生质体原生质及原生质体的概念
(一)质膜:
生物膜的概念、组成,简介单位膜模型及液体镶嵌模型
(二)细胞质
细胞器:
内膜系统(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央液泡、溶酶体、圆球体、微体)、质体、线粒体、核糖核蛋白体、微管、微丝
胞基质:
化学组成、性质、功能
(三)细胞核:
形态、结构、功能
二.细胞壁
(一)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二)纹孔和胞间连丝
(三)细胞壁的亚显微结构
三.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增殖的周期
(一)间期:
G1期、S期、G2期
(二)分裂期:
M期
二.细胞分裂的方式
(一)无丝分裂:
概念、过程
(二)有丝分裂:
概念、过程(核分裂、胞质分裂)、生物学意义
(三)减数分裂:
概念、过程(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生物学意义
第二章植物组织(讲授5学时,实验3学时)
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构成植物体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初步建立植物组织系统的概念。
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
1、植物组织、组织系统的概念。
2、六大植物组织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其在植物体上的分布位置。
难点:
1、细胞的分化和组织的形成过程。
2、导管和管胞、筛管、伴胞和筛胞的结构。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生长的概念特点
二.植物细胞的分化
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分化的控制因素细胞分化导致组织的形成
第二节植物组织的类型
一.植物组织的概念
植物组织简单组织复合组织的概念
二.植物组织的类型
(一)分生组织概念
1.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分:
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2.按来源的性质分:
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二)成熟组织概念
1.保护组织:
表皮周皮
2.基本组织(薄壁组织):
吸收组织、同化组织、贮藏组织、贮水组织、通气组织、传递细胞
3.机械组织:
厚角组织厚壁组织
4.输导组织:
管胞和导管;筛管、伴胞和筛胞
5.分泌结构:
外部分泌结构、内部分泌结构
第三节微管组织、组织系统和植物器官
一.组织系统概念类型
二.维管束及其类型
三.植物器官概念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讲授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要求]
要求掌握种子的结构、类型、萌发条件和过程;理解胚是种子的最重要部分,是新生植物的雏体;了解种子植物营养体各部分的来源。
第一节种子
一、种子的结构
一般种子的结构胚胚乳子叶种皮
二、种子的类型有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
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一)种子休眠和种子的寿命
(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
(四)幼苗的类型
第四章根(讲授6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要求]
要求
(1)掌握根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根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了解根瘤菌和菌根及其对植物根生理活动的意义;
(2)理解根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一节根的形态
一、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二、根系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
第二节根的结构
一、顶端分生组织及根尖的分区
二、根的初生结构
三、根的初生结构
四、草根的形成
五、根瘤与菌根
第三节根的变态
一、贮藏根
二、气生根
三、寄生根
第五章茎(讲授6学时,实验3学时)
第一节茎的形态
一、茎的外形
二、芽的结构和类型
三、茎的生长习性
四、茎的分枝类型
五、茎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二节茎的结构
一、茎尖的结构及其发育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三、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四、裸子植物茎结构的特点
五、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六.木质茎和草质茎
第三节茎的变态
一、变态的地下茎
二、变态的地上茎
第四节茎的繁殖
一、地下茎的繁殖
二、地上茎的繁殖
第六章叶(讲授6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要求]
要求
(1)掌握叶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叶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以及落叶和离层,理解叶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2)掌握营养器官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了解营养器官的变态。
第一节、叶的形态
一、叶的组成
二、叶片的形态
三、叶脉
四、单叶和复叶
五、叶序和叶镶嵌
第二节叶的结构
一、叶的发育
二、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
三、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特点
四、裸子植物松属针叶的结构
五、叶的生态类型
六、落叶和离层
第三节叶的变态
一、苞片和总苞
二、鳞片
三、叶卷须
四、叶刺
五、叶状柄
六、捕虫叶
第四节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
一、根和茎中维管组织的联系
二、叶和茎中维管组织的联系
第七章花和果实(讲授14学时,实验3学时)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发育及其生殖过程;了解被子植物胚胎发育及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懂得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并清楚胚的结构;使学生能区别幼苗类型;理解种子萌发就是胚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生长和进一步分化的过程;明确营养体各部分的来源。
掌握各种类型果实的结构特征;了解被子植物生活史的特征。
重点:
1、花的组成和结构。
2、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3、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4、双受精现象和种子、果实的形成。
5.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难点:
1、心皮的概念、雌蕊的类型、胎座的类型、子房的位置。
2、花程式和花图式。
3、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4、被子植物雌、雄配子体的概念。
5、胚和胚乳的发育类型。
6.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花
一.花的概念
二.花的组成
(一)花柄和花托不同形状的花托
(二)花萼
(三)花冠:
合瓣和离瓣花冠的类型花被的概念
(四)雄蕊群:
雄蕊的类型花药的类型
(五)雌蕊群:
雌蕊的组成及心皮的概念雌蕊的类型子房的位置胎座的类型
三.花的类型
根据花被的有无分
根据雌蕊(或雄蕊)的有无分
四.禾本科植物的花及小穗
五.花程式和花图式
六.花序:
概念
(一)无限花序:
特点类型
(二)有限花序:
特点类型
第二节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一.成熟花药的结构
二.花药的发育
(一)初期花药的结构及分化
(二)花粉囊(小孢子囊)壁的形成和发育
(三)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的产生及单核花粉粒(小孢子)的形成
三.成熟花粉粒(前期的雄配子体)的形成及其形态结构
四.花粉植物
五.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三节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一.胚珠的结构及其类型
二.胚珠的发育
三.胚囊的发育
(一)单核胚囊(大孢子)的形成单孢型胚囊
(二)成熟胚囊(雌配子体)的形成及其结构八核胚囊
第四节开花、传粉与受精
一.开花:
概念开花习性
二.传粉:
概念
(一)自花传粉
(二)异花传粉:
风媒花虫媒花
(三)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受精概念
(一)花粉粒在柱头上的萌发和花粉管生长
(二)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三)受精的选择作用多精入卵多倍体
(四)无融合生殖及多胚现象
(五)外界环境条件对传粉受精的影响
第五节种子的形成
一、种子的形成和结构
1.胚的发育
双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以荠菜为例
单子叶植物胚的发育:
以小麦为例
2.胚乳的发育:
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外胚乳
3.种皮的形成
二、种子的基本类型
1.有胚乳种子
2.无胚乳种子
三、胚状体和人工种子
1.胚状体:
概念形成意义
2.人工种子:
概念应用
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1.影响种子生活因素
2.种子的休眠:
概念种子休眠的原因
3.种子萌发的条件
4.种子萌发的过程
5.幼苗的类型:
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
第六节果实的形成和类型
一、果实的形成和结构
二、单性结实和无籽果实
三、果实的类型
四.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
第七节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一.生活史的概念
二.世代交替
三.生活史的特征
第二编植物系统分类(共56学时)
引言(讲授2学时)
通过引言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任务;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概念;了解双名法及其意义。
重点:
1、植物界的分门别类。
2、植物的命名。
难点:
1、植物各大类群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物种的概念。
3、双名法及其意义。
第一章藻类植物(讲授7学时,实验3学时)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藻类分门的依据,用以区分识别各门藻类;掌握重要代表植物的形特征、繁殖方式及生活史;通过归纳比较,从而了解藻类植物的演化趋势;使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了解我国在藻类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就。
重点:
1、蓝藻门的一般特征及其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2、绿藻门的一般特征及代表植物。
3、红藻门的一般特征及代表植物。
4、褐藻门的一般特征及代表植物。
难点:
1、衣藻、团藻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2、紫菜的生活史。
3、海带的异形世代交替生活史。
4、藻类植物系统演化趋势。
第二章菌类植物(讲授2学时,实验0学时)
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真菌门、纲的分类特征及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生活,分布及其经济意义。
重点:
1、真菌门的一般特征。
2、真菌的分类及各纲的特征。
3、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的重要代表植物的特征。
难点:
1、子囊菌纲的一般特征。
-----子囊、子囊孢子、子囊果的形成及类型。
2、担子菌纲的一般特征。
-----双核菌丝和锁状联合、担子的形成。
第三章地衣植物(讲授1学时)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地衣的概念,掌握地衣的构造特点,能识别几种地衣的基本形态类型,了解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重点:
1、地衣的三种基本生长型。
2、地衣的构造。
3、地衣的生态习性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
难点:
地衣的繁殖。
第四章苔藓植物(讲授2时,实验3学时)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苔藓植物的特征及地钱和葫芦藓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的区别及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
重点:
1、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2、地钱、葫芦藓配子体和孢子体的繁殖及生活史。
难点:
1、苔纲、藓纲的区别。
2、地钱和葫芦藓的生活史。
第五章蕨类植物(讲授4时,实验3学时)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了解蕨类各主要类群的特征及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认识常见的代表植物。
重点:
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史。
2、蕨类植物的分纲及各纲的主要特征。
3、真蕨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难点:
1、维管植物的概念及维管柱的演化。
2、裸蕨纲的主要特征。
3、卷柏属的生活史。
4、真蕨纲孢子囊的发育方式。
第六章裸子植物(讲授4时,实验3学时)
本章要求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了解裸子植物各纲的主要区别;重点掌握松、杉、柏三科的特征;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及我国丰富的裸子植物资源;结合对化石资料的研究;了解关于裸子植物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
重点:
1、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2、松属的生活史。
3、裸子植物的分纲及各纲的主要特征。
4、松、杉、柏三科的主要特征、区别及代表植物。
难点:
1、松属的生活史。
2、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两套繁殖器官名词的联系。
3、裸子植物各纲大、小孢子叶球的结构特征。
第七章被子植物(讲授9学时,实验9学时)
本章是本课程最大的一章,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深知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的、最繁茂和分布最广泛的一大类群;了解被子植物对动物界及对人类发展和生存的重要作用;了解关于被子植物起源的主要学说和系统发育两大学派的观点及主要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的概况;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及分类原则;了解检索表的使用方法;掌握被子植物两纲的特征区别及其重点科属的特征,识别常见的代表植物;结合实验和野外实习,加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重点: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3、被子植物分类常用名词术语的解释。
4、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纲的主要特征及区别。
5、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概述。
6、木兰科、毛茛科、桑科、锦葵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蝶形花科、芸香科、伞形科、茄科、唇形科、菊科、禾本科、百合科的主要特征及其常见的代表植物。
难点:
1、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2、被子植物分类常用术语的解释。
3、被子植物分类的四个主要分类系统。
4、木兰科、毛茛科的原始特征。
5、蔷薇科、豆目三科、菊科、禾本科的分类及主要特征。
第八章植物界的起源和发展(讲授1学时)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界从水生到陆地的发展历史,并熟记生物地质年代表;了解有花植物的出现对植物界进化发展的意义;通过对植物系统发育,个体发育、遗传、变异及自然选择的阐述,使学生了解植物演化发展的原因;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
1、植物界的起源和五个源进阶段。
2、植物界的兴衰与古地质气候的关系。
3、植物界演化的根本原因。
难点:
1、植物界的起源问题。
2、生物地史年代表。
3、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概念。
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应使学生加深、巩固、验证课堂里所学的理论知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使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术、技能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
实验应准备充分,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实验设计应注意先进性和科学性,对学生应严格要求,每次检查应达到预期的目的。
附:
实验开出单
植物学形态解培部分
实验一:
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和生物绘图,植物细胞结构和临时装片技术
实验二: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有丝分裂及染色
实验三:
植物组织〔一〕和徒手切片
实验四:
根和形态和结构
实验五:
茎的形态、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实验六:
叶的形态结构
实验七:
花的形态结构,果实的结构和类型
植物系统分类部分
实验一:
蓝藻门、绿藻门
实验二:
红澡门、褐藻门
实验三:
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实验四:
裸子植物
实验五:
被子植物〔一〕
实验六:
被子植物〔二〕
注:
被子植物实验包括一次校园植物识别并同时进行的形态术语讲评。
四.考查与考试
考查既是检查和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方法,也是了解教师教学质量的一定方面,植物学的考查有平时口头提问和作业检查,还有实验技能测试和期终考试。
1.测验
第一学期测验两次
第一次:
在讲过植物组织后进行,主要是督促学生的复习和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为以后的营养器官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次:
在讲完营养器之后进行,因为营养器官为植物形态、解剖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测验可促进学生对重点问题的掌握,并及时发现问题,以进行辅导、纠正。
第二学期:
测验两次
第一次:
即进行孢子植物部分考试
第二次:
在实习过程中进行,对野外实习情况进行验收。
另外,每学期实验结束前都有一次实验技能测试。
2.考试
大的考试有两次,即第一学期的植物学形态解剖考试和第二学期的系统分类考试。
3.植物学笔试题目类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
〔3〕是非题
〔4〕选择题
〔5〕绘图题
〔6〕填表题
〔7〕综合问答题
4.实验技能测试题目类型
〔1〕显微镜使用操作
〔2〕永久制片材料识别
〔3〕临时制片技术
〔4〕生物绘图
详细内容请看考试题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学 教学大纲 岭南 师范学院 基础教育 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