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678642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1.69KB
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docx
《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六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
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
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
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
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
[随机板贴]
3、过渡:
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板贴:
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
[随机板贴]
6、小结。
[板贴:
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
真高兴!
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品冰心作品__-----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课教案
教学目的:
1、学生汇报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交流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学准备:
1、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课件(内含冰心头像、冰心名句集锦等)。
3、学生自制有关冰心作品的书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学生进入情境。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用班德瑞的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
记住了哪些?
是从哪儿读到的?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
(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
记住了哪些?
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
(1)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
(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回顾学习方法回顾在学习《海伦凯特》时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
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
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
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
展示朗读的形式不限,展示的作品多篇。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
五、推荐名句段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推荐名段。
(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
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
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总结,留有余味,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师生的情感都融入冰心作品的“爱”中。
冰心的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
教学反思:
作为小学五年级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本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和开拓,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1、着眼点高。
落实了新《大纲》中的有关具体要求,选取冰心作为阅读对象,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切入点巧。
选取代表性的冰心作品作为阅读对象,在小学生中开展专题品读、定点品赏,以此使学生感受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使学生受到优秀诗文的熏陶感染,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和创新。
事实证明,对于这种专题性阅读,学生的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其感悟、理解也颇有见地。
3、着力点实,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诵读、背诵为主要方式,重在感悟和品味,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其中并有所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就如学生在品读冰心作品的过程中就用了各种朗读形式来汇报。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材无非是例子。
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基于这个思想,我让学生回顾学习课文《海伦凯特》时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
在已阅读冰心作品的基础上再次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冰心的作品。
同时我把冰心作品中体现童心、母爱、大自然之爱三方面的名段,推荐给学生阅读,由此引领学生去阅读更多的作品。
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如:
一、品读活动中,把冰心所有作品交给学生去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
如能做一下调整、细化则更好,学生所得则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冰心作品中体现童心、母爱、大自然之爱某方面的作品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会更好。
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
就有一个小组在表演《小橘灯》时没有抓住精彩语段去品味。
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交流
阅读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三国”故事及人物,积累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学法迁移,学生能够初步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中鲜明的形象和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2、课外阅读材料3、学生阅读《三国演义》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而灿烂多彩的文化:
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明清的小说,无不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光彩夺目。
阅读这些文学作品,能提升我们的境界,使我们的心灵宁静和谐,并能够智慧地面对人生各种境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三国演义》。
二、阅读汇报
(一)我来考考你
1、《三国演义》的作者谁了解?
2、《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3、《三国演义》有多少个小故事?
你从哪儿知道的?
(二)回顾《三顾茅庐》的阅读方法
(三)小组交流
1、四人小组交流“阅读记录卡”
2、“阅读记录卡”漂流
(四)全班交流
1、走进故事
2、走近人物
3、词句欣赏
三、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出示课件)
名著《三国演义》如同一坛美酒,酿出了历史的波澜壮阔,酿出了中国人民的仁德、智谋、勇敢……。
每当我们读这些故事时,就像和历史人物在面对面地交流,他们用历史成败,告诉我们众多知识、无数道理,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继续阅读我们的“三国”,让我们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向前走……
板书设计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交流
1、走进故事
2、走近人物
3、词句欣赏
相约名著
活动目的:
1、了解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鼓励学生走进名著世界,激发品赏名著的读书情趣;
2、教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汲取思想养料,感受美的熏陶,积淀文化底蕴;
3、让学生在体验读、赏、演名著的快慰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展现自我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表
2、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阅读内容和方向,指导阅读方法;
3、准备自编自演小品《皇帝的新装》和《伊索寓言》。
活动步骤: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
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在于心灵的滋养,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
今天,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徜徉,去领略名著的魅力,汲取智慧,净化心灵,丰富精神,愉悦人生。
)
一、走近名著,亲近经典
1、说一说,我心目中的名著经典
过渡:
一提到文学名著,每个同学都能如数家珍地罗列出许多:
学生1:
去《水浒传》中感受,上《西游记》来游览,到《三国演义》串门……
学生2:
我喜欢在阵雨后的夏日,翻一翻《红楼梦》······
学生3:
我很喜欢看《安徒生童话》······
学生4:
长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过渡:
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对自己心目中的名著经典也有很多的话想要说。
2、想一想,我记忆里的名著逸事。
过渡: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
二、走进名著,走进名人
3、夸一夸,我喜欢的名作家
过渡:
藏克家说过: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歌德更是说过: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此话在这儿得到了验证。
4、议一议,我喜欢的名主角
过渡: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
过渡:
下面我们去看看由我们自己根据课本自编自演的名著精彩片段。
三、走向舞台,演绎名著
5、续读名篇拓展延伸
学生按照要求写好课本剧剧本。
学生14:
《皇帝的新装》课本剧。
学生15:
《伊索寓言》中龟兔赛跑课本剧。
6、活学活用自编自演名著经典片段
学生组1:
表演滑稽剧《皇帝的新装》。
学生组2:
表演故事剧《伊索寓言》中龟兔赛跑。
一起朗读的内容屏幕展示:
(人的道路上有书相伴,成长会多一份睿智;走进名著世界,你才能享受精神富有。
中外名著斗奇争艳,灿若星河,大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创的个人风格,有利于开拓视野,领略古今世界的五光十色,一览中外各国风土人情的生活画卷,吟味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理解作家对人生深邃剖析的思想哲理。
让我们都能静下心来品味揣摩一下那韵味隽永的经典名著,让名家名篇真正叩开我们窥探心灵的窗扉,去掀开我们触摸人生的金页,去引领我们走进更高的人生境界。
)
真爱永恒
——走近《亲爱的汉修先生》
内容简介:
主角鲍雷伊,就读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位作者,便写信过去。
三、四、五年级时他也都陆续和这位作者通信,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指定的功课,他跟这位作家有了更密切的联络。
鲍雷伊透过这样的方式,写出了他心中对父爱的渴望。
他们交换了十个问题,在书信中,鲍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婚的状况、转学时的不适应及他内心的孤单。
和作家通信的过程中,他学会了面对生活的转变、看到了父母亲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他被父母关爱的情感,也练就一手好文笔。
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让他获得了学校里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也更坚定他要成为名作家的决心。
感伤中又充满温馨幽默。
最后小主角终于接纳了父亲的不完美,也知道了「分享」的意义,更在残缺的生命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跟意义。
教学目标
1、检查《亲爱的汉修先生》阅读情况。
2、通过重点语段赏析,掌握一些基本阅读方法。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受到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教育。
3、培养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通过读书交流,培养卓越口才。
教学过程
一、兴趣激发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部作品一问世就受到了少年儿童的欢迎,获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风行世界五十年,发行千万册,这就是《亲爱的汉修先生》。
(出示该书的封面)
二、内容回顾
1、这是谁?
文中还提到了哪些人物?
还有谁也是主角呢?
请说出理由。
2、精彩回放(出示书上插图)
老师截取一些镜头,你能看图用一小段话简单说说故事情节内容吗?
3、这本书围绕鲍雷伊和汉修先生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4、《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完后,你最有收获的那方面?
你最感动的是哪些方面?
5、在这本图书的背后,写着一些短小的评论,请再仔细读一读,说说你对哪一点评价比较认同?
能举例来说明吗?
5B
·极佳的故事,非常深刻;很有立体感,技巧出色,确实是一部佳作。
——《纽约时报》
·幽默的风格使这部作品更加出神入化了。
St——《学校图书馆杂志》
·这是一个男孩子经历了父母离异、生活发生变化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的书信中接触到他的内心世界,这本1984年的得奖作品,并未随着潮流的变迁而褪色,书中男孩的心情仍然让读者感同身受。
——《儿童文学杂志》
6、除此以外,你个人认为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能举例说明吗?
三、人物分析&
(一)走近“鲍雷伊”
1、在书中,鲍雷伊和汉修先生之间一直有着独特的联系——他们互为读者,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真诚、平等、友善的对话。
而通过这些对话,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逐渐展示在我们的面前,那么,你认为鲍雷伊是个怎样的孩子?
为什么呢?
j-Ixu!
·调皮?
9
·可爱?
oRp
·善良?
=*
2、在鲍雷伊写给汉修先生的书信中,记载了自己成长的经历。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中,你至尽还记得的是哪一件事?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快乐?
遗憾?
气愤?
……)能尝试介绍或表演吗?
(可以和自己的同学表演).dz+c^
3、你在鲍雷伊身上或多或少地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吗?
说来听听?
_
4、如果你就是鲍雷伊,你在哪些事情的处理上与他不一样?
SU?
g@o
5、鲍雷伊通过与汉修先生的对话向我们倾诉了鲍雷伊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比如,爸爸和妈妈的离异,自己虽然坚持写信,也只是“入闱”……对于这些,你如何看待?
(认可?
否定?
)ubK[
(二)走近“汉修先生”
是书中屡次提及却从未正面介绍的一个人物,你喜欢汉修先生吗?
为什么?
三、引导实践T)3H
1、鲍雷伊的这些书信与我们平常的书信和日记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你是否有所感受?
能谈谈吗?
8
2、虚拟情景: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回答汉修先生的几个问题?
>
3、有没有想过向你喜欢的作家写信?
如果想写,《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会告诉你,那将是一段让你终身难忘的成长历程。
四、拓展延伸
1、故事结束了,鲍雷伊与汉修先生的爱与友谊却远远没有结束。
他们温暖的声音将会时常回荡在我们心中。
我想,从此以后,同学们也会像鲍雷伊一样知道——“爱”。
爱能创造奇迹,爱,让人感到幸福满足;爱,让人间充满温情。
友情洒上爱的种子,我们的友情就会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友谊之花。
让爱永存心间,让爱洒遍人间吧!
2、推荐贝芙莉·克莱瑞德书
克莱瑞是美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在波特兰,建有一座贝芙莉·克莱瑞雕塑园,里面摆放着她作品中的人物雕像。
她的作品不仅被译成多种文学出版,而且被拍成电影,走向银幕。
《亲爱的汉修先生》是她所有作品中现代感最强、写得最好的一本。
我们时而叹息,时而高兴,时而浮想联翩,沉浸在了鲍雷伊的喜怒哀乐中。
她还写了《雷梦拉八岁》,相信也会给你的生命很多启迪。
五、作业
给汉修先生写一封信
——走近《草房子》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走进桑桑的内心世界,为整本书的阅读打开一扇窗。
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时学会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关注人物内心。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写《童话大王》的大作家郑渊洁和小朋友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下:
“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
”
“希望。
”
“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
”
“当然开门。
”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
”
“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
”
同学们猜,郑渊洁怎么回答的?
“我就在书中等你。
”
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是啊,“我就在书中等你。
”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作家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待着我们,当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我们就是走进了作家的心田,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曹文轩叔叔的《草房子》。
二、走近《草房子》
1、大家已经读完了《草房子》,那你对《草房子》有了哪些了解?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
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2、你还查阅了哪些相关的资料?
学生交流,出示:
(1)曹文轩简介
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主要经历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
《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
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
近作《细米》获第六届(2001-2003)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草房子》(长篇小说)曾获:
国家图书奖、冰心文学奖大奖、台湾“好书大家读”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草房子》(电影)曾获:
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剧本奖、第八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剧本奖、第十四届德黑兰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意大利第十三届Giffoni电影节“铜狮”奖。
三、走进《草房子》,聚焦主人公
1、《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她让我们想起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
当我们走进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很快就被他那优美的文笔、感人的情节深深吸引而在书中流连忘返,尤其让我们感动的是主人公桑桑。
你也许能一口气说出他的好几件光荣事迹,现在请打开《草房子》,阅读桑桑的相关内容,然后小组交流。
教师总结出示:
桑桑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自己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鸽舍;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制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
从中你能看出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
桑桑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的怪念头和行为,都表现了他聪明好奇、敢想敢作、爱自我表现。
他特别渴望被关注,具有一切孩子所具有的嫉妒、调皮,但桑桑有一般调皮孩子所没有的善良品质。
2、同学们的汇报真精彩,读书的收获真不少。
有不少同学还抓住了故事中的细节,如人物的动作、言行、外貌、心理谈体会,有理有据,非常深刻。
在我们眼中,童年的桑桑淘气得可爱,六年后的桑桑又有了哪些变化?
大屏幕出示:
桑桑带着柳柳来到城墙下时,已近黄昏了。
桑桑仰望着这堵高得似乎要碰到了天的城墙,心里很激动。
他要带着柳柳沿着台阶登到城墙顶上,但柳柳走不动了。
他让柳柳坐在了台阶上,然后脱掉了柳柳脚上的鞋。
他看到柳柳的脚板底打了两个豆粒大的血泡。
他轻轻地揉了揉她的脚,给她穿上鞋,蹲下来,对她说:
”哥哥背你上去。
”
柳柳不肯。
因为母亲几次对她说,哥哥病了不能让哥哥用力气。
但桑桑硬把柳柳拉到了背上。
他吃力地背起柳柳,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爬上去。
不一会冷汗就大滴大滴地从他额上滚了下来。
柳柳用胳膊搂着哥哥的脖子,她觉得哥哥的脖子里尽是汗水,就挣扎着要下来,但桑桑紧紧地搂着她的腿不让她下来。
那首无词歌的旋律在他脑海里盘旋着嘴一张几就流了出来:
咿呀……呀
咿呀……呀
咿呀……哟
哟……
哟哟,哟哟……
咿呀咿呀哟……
登完一百多级台阶,桑桑终于将柳柳背到了城墙顶上了。
往外看,是大河,是无边无际的田野;往里看,是无穷无尽的房屋,是大大小小的街。
城墙顶上有那么大的风,却吹不干桑桑的汗。
他把脑袋伏在城墙的空隙里,一边让自己休息,一边望着远方:
太阳正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落下去……
默读,思考:
(1)请说说完整的故事情节。
(2)抓住最让你感动的细节反复读,联系上下文谈体会。
(3)“太阳正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落下去……”你读懂了什么?
3、如果说桑桑选择了草房子,那么草房子则决定了桑桑的成长。
想一想桑桑身边的哪些人给了桑桑宝贵的成长经验和对于生活之美的体悟。
自由选择研究的人物,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谈谈他(她)的什么行为或者言行影响了桑桑。
四、总结延伸
1、总结:
在大家读这本书之前中国已有大约15多万儿童在阅读《草房子》,除此还有美国、日本和韩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阅读 指导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