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4.docx
- 文档编号:29678032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24.02KB
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4.docx
《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民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单元测试4
一、选择题(共40分)
[固基题组]
1.[2016·河北武邑调研]“当辑里大经(加工蚕丝)蜚声欧美之时,大约以一百零六七两之白丝摇为纯经百两,故其时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
”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原材料大量出口
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答案 A
解析 注意题干限制词“直接影响”,根据材料信息“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可知生丝出口量较大,故A项正确;随着生丝大量出口,生丝生产也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这是间接影响,与题干要求不符,故B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D两项错误。
2.[2016·苏州质检]史载:
“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
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D.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佛山针行原本非常发达,但洋针输入后,“离散殆尽矣”,可见这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的产物,故选C。
3.[2015·辽师大附中模拟]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说:
“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材料中的“设局”指的是创办( )
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轮船招商局
C.安庆内军械所D.天津机器制造局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到沪以来”和“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可知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企业,该企业性质应该属于军事工业。
题肢中A项属于此类性质;B项虽是李鸿章创办,但其性质属于民用工业,不符合题意;C项是曾国藩在安徽创办的军事工业;D项是崇厚在天津创办的军事工业。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A项。
4.[2015·益阳三模]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
A.自强求富的探索B.列强的经济侵略
C.民族工业的兴起D.经济结构的变迁
答案 D
解析 四个图片分别反映了自然经济、外资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故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故选D项。
[提能题组]
5.[2016·银川模拟]李洵在《明清史》中说:
“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答案 A
解析 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的商业性大大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与商业性农业无关,故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曲折发展也不足以解释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清政府始终不重视商业性农业,故D项错误。
6.[2016·祁县月考]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
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
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
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D.中国处于“两半”社会,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答案 C
解析 由“一手官印”可知材料在强调其对垄断权力的依赖。
故C为正确答案。
7.[2016·哈尔滨月考]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经济形态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
关键信息“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经济形态”。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本题应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中选出洋务经济的选项。
①是自然经济,②是洋务经济,③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④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故B项正确。
8.[2016·河北武邑调研]下表反映的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
据此可推断( )
A.农业生产急剧萎缩
B.民族工业处于短暂春天
C.工商经济得到发展
D.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表格信息反映出农业税、工商杂税收入数额和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没有描述农业生产和西方列强入侵的情况,故A、D两项与材料不符。
中国民族工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处于短暂春天,而非1849年到1885年,故B项错误。
通过题干所给材料可知,工商业税收入的数额和比重从1849年到1885年呈增长趋势,故C项与材料相符。
9.[2015·兰州期中]1895~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增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其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环境安定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政府政策支持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答案 C
解析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迎来了初步发展的时期。
故本题应选C项;1895~1913年,中国曾遭受过八国联军的侵略,爆发过辛亥革命等,故A项的表述错误;B项应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与题目中的时间“1895~1913年”不符;D项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与题目中的时间“1895~1913年”不符。
10.[2015·嘉兴期末]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B.1935~1936年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C.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
D.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抗战爆发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
答案 D
解析 抗战爆发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均符合史实。
11.[2016·长春调研]下表是民国时期各种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
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
A.民国时期外资长期在中国占主体地位
B.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
C.抗战之前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最终形成
D.世界局势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答案 B
解析 解读图表,可知1936年时外资企业在中国产业资本中所占比重不是最大,故A项错误;从图表可知民族资本从1913~1936年比重不断增加,故B项正确;官僚资本体系最终形成是在抗战时期,故C项错误;世界局势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决定不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
12.[2016·湖南永州模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
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D.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答案 D
解析 由“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判断这一时期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接着,由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大多数设在湖南”“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可见这种选择完全是出于国防的考虑,在抗日战争中,这些工厂保证了军需物资的供应,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故D项正确;全面控制不是以地域作为标准的,故A项不正确;题中所述与经济危机无关,故B项不正确;未见经济增长速度,故C项不正确。
[提能题组]
13.[2016·温州调研]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的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 )
A.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
B.外国资本的入侵导致中国手工制品的出口量急剧下降
C.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出口量在27年间增长了近八倍
D.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答案 A
解析 由表格可看出中国出口的原料比重不断增加,进口的工业品不断增加,这说明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即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
14.[2016·吉安高三段考]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
“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占优势,从材料看明显经济格局不均衡,故排除②④,选B项。
15.[2016·保定摸底]下图展示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图中B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有关
B.图中C-D出现的最主要影响是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图中D-E出现的外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图中G-H出现的内因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这与图中D—E段有关,B项解读错误,符合题意。
16.[2016·河北武邑调研]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
1947年公司上缴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
该公司的经营( )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中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可知,该公司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其处于垄断地位,这显然对民营纺织业的发展不利,A项正确。
题干中材料描述的是官僚资本的膨胀,B项错误。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垄断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优惠多,官僚资本的过度膨胀加剧了国统区的危机,C项错误。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10年,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60分)
17.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第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的角度分析此时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6分)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其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4分)
答案
(1)政治: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经济: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思想: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2)政治:
促进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
思想: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3)内部因素:
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的挤压。
外部因素:
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外国的侵略。
(4)历史地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第
(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回答即可。
第
(2)问,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分析材料二中的图片信息,回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第(3)问,提取材料三中的信息,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局势进行回答。
第(4)问,既要看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先进性,又要看到其发展的局限性。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
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此后,中国于19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
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
“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
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
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
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
(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6分)
答案
(1)情况:
生丝出口量逐年增长;生丝由广州出口转向上海出口。
原因:
五口通商(上海开埠);上海具有区位优势。
(2)说明: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3)背景:
工业革命的扩展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
特点:
主要发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从图表“总计”的纵向一栏可以总结出生丝出口数量逐年增多的特点,从表格的出口地点来总结广州生丝出口数量减少,上海生丝出口数量增多的特点;第二小问,可从导致这两个特点的原因出发,结合鸦片战争后的史实加以归纳。
第
(2)问以近代化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可从鸦片战争的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
第(3)问第一小问,可结合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侵略和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这一时代背景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进行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人民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单元测试4 人民 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 变动 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