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9676610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12.95KB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docx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
人文地理部分
第一节中国的农业
[学习目标]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掌握]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1、种植业
(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影响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
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______(地形)地区。
一般以
_______一线为界,以北地区主要是_____,以南地区主要是______
2、对比填写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
北方
南方
范围
耕地方式
耕作制度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
重要性:
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
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
和质量。
建立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好处:
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主要基地:
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B.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比较
基地类型
分布地区
商品粮基地
九大基地:
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
江淮地区;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五大基地:
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南疆
油料作物基地
花生
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
油菜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有“北移南迁”的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芝麻
主要在河南
胡麻
西北内陆地区
糖料作物
甘蔗
生长习性:
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台湾、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海南是主要产区(热带、亚热带)
甜菜
生长习性: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
出口商品基地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三角洲;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
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
2、林业、牧业和渔业
(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用:
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现状:
世界上少林国家。
天然林采伐过度,面积缩小。
分布:
① ,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② 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③____________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2、我国主要防护林
体系及其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①“三北”防护林体系: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沿海防护林体系:
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有效保护农田
④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
降低风速,保护农田
措施:
控制采伐量,加强营林、造林,建设速生丰产林,开展全民性义务植树,生长量超过采伐量,世界上人工造林最显著的国家。
除营造用材林、薪炭林,大力发展经济林。
(2)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海、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宁夏(滩羊)。
农耕区畜牧业:
饲养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是城乡人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
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产业
有利条件:
大陆边缘有广阔的海域(大陆架宽广、寒暖流交汇)、河湖水域面积广。
生产情况:
总体海水产品产量大,捕捞海产品产量大,养殖淡水产品产量大。
东南部水产业发达的因素:
水域面积大,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3、农业的发展
方向:
(1)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结构现状:
种植业占据主导地位,畜牧业占比重低,林业、渔业比重很小。
结构调整原因:
畜、林、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经济效益高,畜、牧业生产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化。
调整方向:
稳定粮食,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
(2)科技兴农
(3)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大部分地区的个体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过程简单,缺少市场联系渠道,不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产业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企业带动个体农户进入市场,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系起来进行一体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
农业发展前景:
农业发展方针:
“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前景:
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三、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旱灾害频繁是共性)与优势:
(1)南方:
水土流失(水热充沛)(2)华北:
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
(3)东北:
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4)西北:
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
( 2011海南卷)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
1.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A.昼夜温差大 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质灾害频发
2.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A.当地降水 B.远程调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3.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甘 B.新 C.藏 D.滇
例题:
下图为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为什么?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4)F地区是我国干旱严重的地区之一,请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5)E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一,试分析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自然区位因素。
[补充]中国农业地理的综合分析
一、东北区(黑、吉、辽)
1、自然条件分析
(1)长冬严寒但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一年一熟;年降水量平均达400—600mm,属湿润半湿润区,灌溉水源充足。
(2)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遍布肥力较高的黑土,对农业机械化耕作极为有利。
(3)冻土广布,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
(4)沼泽地面积很大,也已通过排干水分来开发利用,但在开发中也引起了气候变干,所以沼泽地开发不宜过量。
(5)本区纬度较高,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在秋季降霜早或春季温度低时会受到低温冷害,农作物大幅减产。
2、农业特色
(1)以玉米、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2)以大豆、甜菜为主要经济作物,大豆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
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以松嫩平原为最多。
(3)其它经济作物有亚麻、柞树(柞蚕)、苹果、烤烟等。
二、黄河中下游区(陕、晋、豫、鲁、京、津)
1、自然条件分析:
(1)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夏季气温相当高,农作物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大部分地区雨季短,降水集中在七、八两月,春旱(春季和初夏干旱)威胁农业生产是个普遍问题。
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多数地方灌溉水源不足。
(2)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许多地方,盐碱危害很严重。
(3)黄土高原的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便于耕作,黄土含有不少氮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但土质疏松,地表无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
2、农业特色:
(1)冬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其次是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黄土高原谷子种植较多,山东丘陵和低山甘薯种植较多。
(2)棉花是本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
冀、鲁、豫三省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和商品棉基地,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也是重要的产棉区。
本区植棉的有利条件:
夏季气温高,对棉花生长有利;秋季晴天多,对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也有利;再加上粉沙性的土壤适宜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
三、长江中下游区(湘、鄂、赣、皖、苏、浙、沪)
1、自然条件分析:
(1)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其余都属亚热带,夏季气温很高,江汉、洞庭湖、鄱阳湖等平原,周围山岭环抱,不易散热,都以炎热著称。
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淮河以北是半湿润区,其余都是湿润地区。
春末夏初,梅雨适时适量,对水稻生长更为有利,如果梅雨过短或过长,就会出现旱灾和涝灾。
进入7月,梅雨结束,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燥,形成伏旱,此时,热量充足,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旺盛,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所以抗旱任务很重。
(2)平原广阔,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
(3)江南丘陵红壤广布,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我国南方主要低产土壤之一。
2、农业特色:
(1)淮河以北以种植旱粮为主(江淮地区),以南以水田为主,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本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全国占第一位。
小麦也是本区的重要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蚕等。
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和杭州湾沿岸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
(植棉条件:
热量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条件好,商品率高。
不利条件是春夏有梅雨,夏季常有台风袭击,秋季有连阴雨)油菜播种面积广,成为稻田的越冬作物,浙江、江苏两省的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是著名的“丝绸之府”。
(3)江南丘陵的红壤区,适宜茶叶、油菜、杉木生长,产量很大。
四、南部沿海地区(闽、台、粤、桂、琼及香港、澳门特区)
1、自然条件分析:
(1)我国纬度最低的一个区,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和两广;濒临海洋,夏季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大量的水汽,造成这里丰沛的降水,雨季从4、5月份开始,延续到9、10月份。
本区气候炎热多雨,无霜期长,作物几乎可以全年生长,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2)台风活动频繁,侵入我国的台风约80%在本区登陆。
台风形成狂风暴雨,带来一定灾害,有时也可缓解沿海地区的旱情。
(3)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山地,平原面积不大,珠江三角洲和台湾的西部平原是本区最大的两个冲积平原。
2、农业特色
(1)水稻在本区普遍种植,珠江三角洲和台西平原是重要的稻米产区。
甘蔗是本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粤、闽、桂成为全国重要的蔗糖供应地,珠江三角洲的产量更占重要地位。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在低洼易涝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堤上栽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又可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据基上种植的作物不同,有“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种类。
(3)有橡胶、剑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作物,海南岛的橡胶种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4)有香蕉、柑橘、菠萝、荔枝等热带、亚热带果树。
(5)台湾的樟树颇为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五、西南区(川、黔、滇、渝)
1、西南三省一市在北纬35°以南,云南省南部还伸入到北回归线以南。
四川、贵州、重庆和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云南南部属热带。
川滇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很高,气候显著降低,形成高山气候。
2、四川盆地终年湿润,雨量充沛,霜雪少见,可生长甘蔗,柑橘,柚子。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3、成都平原为冲击扇平原,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灌溉便利,农业生产一向发达,早有“天府之国”美誉。
平原上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成都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籽等,生猪、桑蚕的生长也很有名。
4、云贵高原上的河谷盆地,当地称为“坝子”是重要的水稻产区,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区,因溶洞、地下河漏水严重,地表水缺乏,要注意兴修水利,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
5、滇南谷地(包括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全年可以生长,且冬季不受寒潮侵袭,夏季又无台风危害,具有发展热带作物的良好环境,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橡胶生产基地。
六、青藏区(藏、青)
1、本区纬度同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但因地势很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
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迎风坡降水多,高原面上降水少,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地势高,空气稀薄)。
2、农业受气候限制,适于喜凉的青稞、小麦生长。
牦牛、绵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
草场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围和河源地区。
3、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比较宽阔,降水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业区。
柴达木盆地,由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带的地下水较为丰富,不少地方可以引水灌溉发展农业。
盆地低部地势平坦,宜耕荒地连片,便于机械化开垦和耕作。
4、雅鲁藏布江谷地: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使这里的降水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
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主要分布于此。
5、“西藏的江南”——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这里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现浓郁的亚热带和热带风光,特别是察隅一带。
在肥沃的河谷地带,橘子树枝青叶茂,香蕉园终年翠绿,水稻田随处可见,新辟的茶园散布在缓坡山岗上,人们称之为“西藏的江南”
七、西北内陆区(内蒙、宁、甘、新)
1、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送到,水循环很不活跃,是我国气候最为干旱的地区。
气候表现为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少,多风沙,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日照丰富;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
2、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这里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西北区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植物来说,白天气温高、光照强,加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夜间气温低,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了养分的消耗,因此,本区所产瓜果品质十分优良。
3、富有特色的灌溉农业。
本区农耕必须依靠灌溉,有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甜菜等都生长良好。
(1)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
这里利用黄河流向微微倾斜的自然坡度,开挖引水渠,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宁夏平原至今保存有秦渠、汉渠等著名渠道。
平原上沟渠纵横,阡陌相连,稻田密布,村舍向望,被人誉为“塞上江南”。
河套平原发展成为“塞上米粮川”。
(2)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灌溉农业仅限于高山山麓的冲积平原上,这里土质较好,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充足,利用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荒垦殖,引水灌溉,把荒漠变成了肥沃的绿洲。
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是我国长绒绵的主要产区,这里无霜期较长,夏季气温高,积温量大,日照充分。
新疆吐鲁番盆地,有引地下水灌溉的特殊工程—坎儿井。
4、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因降水较丰而成为我国水草最丰美的牧场和打草场,三河一带出产的三河牛、三河马,闻名全国;宁夏所产的滩羊是稀有的优质裘皮羊品种;新疆境内的天山、阿尔泰山,地形雨较多,山腰以云衫林为主的山地针叶林,以上以下生长牧草,以上为夏季牧场,以下为冬季牧场,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区,所产细毛羊是优良畜种。
5、本区由于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任意樵采,造成严重的沙漠化危害。
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危害,防止沙漠蔓延和草场退化,是本区环境治理和改造的重要任务。
[能力训练]
1、下列地区中,农作物为一年一熟的是()
A.松嫩平原B.台湾西部平原C.成都平原D.江汉平原
2、我国北方地区出产的水果主要有()
A.苹果、梨B.柑桔、桃C.哈蜜瓜、荔枝D.菠萝、葡萄
3、关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树种丰富B、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多
C、分布不均D、东北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林区
4、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D、人口多,耕地少
5、我国最大的油菜籽产区是()
A、长江流域B、珠江三角洲C、淮河流域D、东北平原
6、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A、宁夏、新疆、青海、四川B、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C、陕西、西藏、甘肃、宁夏D、山西、西藏、甘肃、
7、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 )
甲
乙
A、冬小麦 B、甜菜 C、棉花 D、甘蔗
读图,分析回答10~12题:
8、图中ab为()
A.内外流域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400mm等降水量线D.200mm等降水量线
9、下列农业在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
A.高原农牧业B.绿洲农业C.桑基农业D.灌溉农业
10、甲图中字母Q分布区表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非纺织原料)以及该区域和乙图中C区域相同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甜菜和春小麦B、甜菜和冬小麦
C、甘蔗和水稻D、棉花和春小麦
读下图,回答13—16题
11.有关河流R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汛满足春播需要B.含沙量大
C.无结冰期D.只有夏汛
12.有关该地区森林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伐以合理砍伐为主B.全国最大的次生林区
C.珍贵树种有红松、落叶松D.增加产品附加值是本区林业发展重点
1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地势平坦,雨热充足D.交通发达
14.导致山脉A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地形D.交通
15、该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理由是()
①地广人稀②平原地形③科技水平高④投入资金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
mm)
材料二甲地区种植业播种面积变化图和种植业产值结构变化图(其中A代表1996年,B代表2006年)
(1)说出材料一所示区域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材料一中A地降水总量毫米,B地降水总量毫米,试分析形成B地降水状况的原因。
(3)下图中气候资料图与材料一中区域相符的是。
试从气候方面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4)阅读材料二,分析2006年与1996年相比,该区域农业结构有什么变化?
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甲地区进行的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6)分析材料一中的乙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以及该问题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能力训练答案]
AABDABBBCAABBAA
答案
(1)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2)低于500高于700东南季风越过渤海,水汽含量增加;地处山地迎风坡,气流被迫抬升。
(3)C有利条件:
热量充足,雨热同期;限制性因素:
降水分配不均,多旱涝灾害。
(4)变化:
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产值下降了;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了,产值增加了;蔬菜在农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主要因素: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的扩大。
(5)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种植蔬菜需要大量劳动力,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安定。
(6)乙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黄河含沙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悬河”,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参考答案:
1、D2、A3、温带大陆性降水少畜牧业温带季风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松嫩
一.农业概况1、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
2、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粗放密集自给
商品
二.中国农业分布
(一)、种植业1、平原秦岭—淮河旱地水田
2、对比填写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
北方
南方
范围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方式
旱地
水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
花生、棉花等
油菜、甘蔗等
(二)林业
1、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②西南林
区③东南林区(以台湾、福建等省山区为主)
3、防风固沙保
持水土台风、海啸、暴雨降低风速
(三)牧业
1、400mm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2、乳畜业3、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四)渔业淡水海洋天然捕捞人工养殖长江中下游舟山渔场
三、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1、①花生油菜山东丘陵长江流域②甘甜新、内蒙古、吉、黑台、琼、粤、桂、川、滇③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2、水稻小麦稻麦
(1)400
(2)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降水丰富,水热配合好,水源充足,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类型;西部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草场广布,适合发展畜牧业(3)BEACD(4)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其主导区位因素是热量;新疆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山麓或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其主导区位因素是水源。
自西南向东北内流河该河流消失于沙漠中,最终不与海洋相通
久远湿润该地当时是湖泊、沼泽,现在是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
措施:
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1)低山丘陵面积广大、人多地少.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低山丘陵生态环境脆弱
(2)可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促进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闲置劳动力,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案:
(1)气候
(2)A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生产为主,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B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位于青藏高原内部地区(藏北高原),B海拔较C低,热量条件较好;B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多;B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性水源充足。
(4)春季原因:
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升温较快造成蒸发量大;农业需水量大
(5)现代旱作谷物农业有利条件:
地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中国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