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45表格式打印版.docx
- 文档编号:29675926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110
- 大小:68.78KB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45表格式打印版.docx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45表格式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45表格式打印版.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45表格式打印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童年往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三首》;有著名作家萧红回忆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祖父的园子》;有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还有陈慧瑛描写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梅花魂》。
二、教学目标
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看到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三、教学措施
1.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配合“童年”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多项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和“习作”安排了“说童年”和“写童年”等内容。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惜时奋进的古诗。
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作为材料,把事件的主要部分写具体。
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该单元的整体认识。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古诗三首
1.自主学习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自主、合作、
探究。
有感情朗读。
祖父的园子
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
2.默读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自读自悟。
朗读感受。
月是故乡明
1.学会生字新词。
2.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那几个场景。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理解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1
课前阅读。
自读自悟。
感知童趣。
梅花魂
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
2.默读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
3.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4.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1
品读欣赏
自我感悟
互相交流
深入探究
口语交际: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1.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2.具体有序地说出自己了解的对象童年有趣的事情。
3.要把内容讲清楚,讲具体。
4.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1
自主选择
放手交流
培养信心
提高能力
习作:
那一刻,我长大了
1.把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瞬间写具体,记录真实感受。
2.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
3.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2
互相交流,
打开思路。
阅读范文,
掌握写法。
自评互评,
学会修改。
语文园地一
1.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2.想象情景,了解句子表达方式的特点学会仿写。
3.理解古诗《游子吟》,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2
自主、
合作、
探究
1、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
2.理解词语。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古诗。
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赏析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1)小组交流:
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
(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板书:
辛勤劳动)
(2)想象交流;(3)教师小结:
2.赏析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儿童会说些什么。
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想象到的当时的情景。
(2)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
从“童孙”“学种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了解写法。
(1)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什么为写作题材?
(农村生活。
)
(2)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
(作者抓住农家生活的片段,运用通俗的语言,如“耘田、绩麻、村庄、儿女、
童孙、耕织、种瓜”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五、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搜集并阅读《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稚”。
(3)指导书写会写字“晓”。
2.理解词语:
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课文:
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然后找同学说一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
全班同学齐读诗歌。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欣赏稚子的情趣。
(2)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
(3)全诗形色兼具,赏心悦目;声意俱美,悦耳赏心。
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板书:
以冰为钲自得其乐)
(4)全诗突出一个“稚”字。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练习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六、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2.搜集并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句。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4.理解课题。
(1)指名解题。
(2)小组交流:
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5.谈话过渡:
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雷震一起去欣赏乡村傍晚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漪”。
2.理解词语:
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课文:
自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后自由朗读全诗。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交流学习: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交流学习: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教师小结:
这首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交流了解朗读节奏。
2.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六、总结课文主旨。
七、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搜集并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诗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祖父的园子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祖父的园子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教师总结
(1)1—3自然段,写记忆中的园子。
(2)4—15自然段,写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3)16—17自然段,写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4)18—20自然段,写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
四、细读课文,初感园子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我”对园子的印象。
2.有感情地读这几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读出来。
五、图片展示,欣赏园子
多媒体出示“祖父的园子图片”,学生用感官来感受园子的热闹和生机勃勃。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
二、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趣。
(二)走近祖父,感受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是那样的淘气,那样的调皮,祖父是怎样对待她的,阅读课文5—14自然段,标出有关句段,细读感悟。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评价,相机引导以下问题。
(1)从“慢慢”你感受到什么?
(2)文段描写了祖父的几次笑?
(3)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三)走进景物,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
1.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了解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2、花开了,……太阳也不知道。
(1)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
(2)互相交流,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教师小结:
三、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小组交流: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
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读了课文,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4.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
1.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感知往事和经历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3.自主阅读。
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在文中做批注。
4.全班交流,感知往事和经历。
(1)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2)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
(板书:
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
三、再读课文,感悟作者内心
1.引导交流:
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2.品读描写外国月亮的部分。
(1)交流:
你有什么体会?
作者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
(2)师生合作朗读。
3.品读描写北京燕园月亮的部分。
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作者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4.品读描写故乡月亮的部分。
(1)季羡林爷爷心中故乡的小月亮又是怎样的呢?
在文中找出描写故乡的月亮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2)指名学生朗读。
5.教师小结:
外国的月亮再美,北京的月亮再好,我永远忘不掉故乡的小月亮。
对比之下,故乡的小月亮究竟好在哪里呢?
四、回读课文,感悟表达
1.感悟写法。
2.季羡林爷爷已经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对那个小山村念念不忘呢?
3.作者只记得那些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
除了记得在故乡发生的事,他还记得故乡的什么?
4.在作者心中故乡的水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
景——月、水)
5.作者写故乡的月亮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他为何要写故乡的水呢?
五、布置作业,搜集诗文
请大家课下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其他古诗,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4*梅花魂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
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板题
板书课题。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理解词语的含义:
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4、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
”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
①“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五件事)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读第三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
“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
(“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
”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5、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
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
(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
)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6、学习最后一段
1、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当堂训练
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2.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说出自己了解的大人们童年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表现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耳闻目睹为基础,做到把内容讲清楚,讲具体。
4.在学生精彩的交流中,进行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所说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反映大人们童年难忘生活的片断,讲述大人们的童年故事,使学生感到童年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难点
把故事讲述清楚,讲具体,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二、明确交际要求。
(一)阅读课本,了解交际要求。
1.读教材13页,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3.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
下面的表格仅供参考。
提问对象
问题一
问题二
……
邻居阿姨
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那几篇课文?
干过什么傻事?
说过什么傻话?
爸爸
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
下课后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
4.小组交流:
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1)可以从这些方面提问:
他们小时候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难忘的事情……
(2)提问的时候,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3)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4)整理记录。
三、互相交流,汇报交际。
四、欣赏范例。
1.小组交流对以上交际范例的评价。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五、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习作:
那一刻,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3.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1.出示课件
2.小组交流: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资料中的“我”在那一刻长大了?
结合课文插图,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一个人在那一刻长大了?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分类总结。
(1)品德方面:
(2)学习方面:
(3)能力方面:
(4)友情方面:
4.独立思考:
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寻找让自己觉得忽然长大了的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
5.小组交流:
介绍让自己觉得忽然长大了的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
6.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三、互相交流,拓展思路,指导命题。
1.怎样根据要求写出感人的文章?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并板书:
(1)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
(4)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3.指导命题:
(1)可以用“那一刻,我长大了”做为习作的题目。
(2)可以根据选取的材料进行命题。
(3)可以根据自己最深的感受对习作进行命题。
(4)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做为习作的题目。
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式要正确。
二、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修改,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4.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一起分享当时的快乐心情。
(2)互相评价:
从哪里感受到了当时的快乐心情,哪些地方没听明白。
七、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修改符号。
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八、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和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抒发感情的两种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会照样子写一写。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会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了解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积累古诗。
(重点)
2.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情境导入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四句话:
(2)问题引导:
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直接。
有的比较含蓄。
读一读上面四个小朋友说的话,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看看你都了解了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①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③抓住文章中直接表达感情的句段,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从课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2.练一练,学运用。
小组交流:
怎样体会到下面各段表达的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 1245 表格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