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电子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672841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35.19KB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电子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电子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电子教案
第四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交流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触动自己心灵的事情,“回顾·拓展”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教学内容,并教会学生运用词语的过程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巩固记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语句。
3、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3.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单元课时安排
《再见了,亲人》2课时《金色的鱼钩》1课时
《桥》2课时《梦想的力量》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四4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
五、教学措施及手段
1.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2.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课题:
14再见了,亲人
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课前准备
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
学
过
程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
2.指名学生描述。
3.师小结:
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
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
(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
2.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
八年来,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分别之际,他们无限深情地喊着(师指课题,生齐读)──再见了,亲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
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
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反馈、交流。
(1)教师抽查生字词,强调“妮”、“耗”等生字读音。
(2)学生汇报本课写到的亲人有:
大娘、小金花、大嫂,并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
4.速读课文。
(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2)指名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情的段落(4~6)。
四、激情朗读,引发悬念
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么?
2.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小结:
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
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身边、白发双亲身边。
可是他们却希望──
(齐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些,……
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
课文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1~3段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4~6段,熟读1~3段。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课时
第二课时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理解“噩耗”“代价”等词语,入情入境地朗读。
2、继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继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难点: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问题)
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
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
(全班齐背4~6段)
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
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
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
并细细体会体会。
2.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①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②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③总结:
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
(2)出示句子:
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
②指出“雪中送炭”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③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④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1.总结学法:
①放声读,划句子。
②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
③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3.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
例如,
(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
(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
)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
)
(3)讨论:
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
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
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
(感情朗读1~3段)
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
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
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
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
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4.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__________。
5.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里深情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请男生担任战士们深情背诵4-6段,女生充当朝鲜人民可模仿课文语言向志愿军战士深情话别。
四、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中出现的感人小故事,开个英雄故事会。
作业设计:
一、按意思写词语。
1、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帮助别人非常及时。
( )
2、形容一起走向死亡,共同毁灭。
( )
3、深厚的感情与友谊。
( )
4、全世界各地。
( )
板
书
设
计
14再见了,亲人
大娘
亲人小金花中朝两国人民伟大的情谊
大嫂
课
后
反
思
课题:
15*金色的鱼钩
课时
总一课时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喜出望外、热气腾腾、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问题)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
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
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1.出示: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
师: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作业设计:
一、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打比方的句子。
1、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
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3、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4、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过节似的。
板
书
设
计
18*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课
后
反
思
课题:
16桥
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搀扶、祭奠、乱哄哄、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读写生字词。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
学
过
程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问题)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
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二、解决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1)出示第一组:
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挡
A指名读——正音
B把这些词语放入句子中,请你读读这些句子。
C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是描写什么的?
(洪水)
D咆哮的洪水,两个字都带“口”字旁,推想一下,张着大口,这洪水像什么?
那猛兽发出来的声音就是——(齐)咆哮
指导“咆哮”的写法。
E生接着读词——你感受到这洪水怎么样?
(2)第二组:
你拥我挤疯了似得跌跌撞撞乱哄哄
A指名读
B把这些词语放入句子中,请你读读这些句子。
C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描写什么的?
(人们)
D齐读——你感受到人们怎么样?
(3)第三组:
拥戴清瘦沙哑豹子
生齐读,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描写谁的?
(老汉)
(4)祭奠
祭奠是什么意思?
文中讲谁祭奠谁?
3、同学们,一场洪水来临之后,在这唯一可以通过的桥面前,人们、老汉、小伙子各是什么表现?
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快速感知“桥”,过渡引导
1、这些人的命运都与这座桥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课文中说,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2、交流:
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这是一座救命的桥!
但是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一百多号人哪,惊慌失措的人们如果一起拥向这座窄窄的木桥,后果会怎么样?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后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4、夺命的桥,断桥,通往死亡之路的桥。
但最后乡亲们都得救了,对吗?
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课时
第二课时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2、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难点: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问题)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1.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桥。
当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B.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C.朗读。
(2)老汉沙哑地喊话:
“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
(3)老汉冷冷地说:
“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
”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快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B.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C.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
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从哪里看出来?
(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抓住“吼”、“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么”等词来理解老汉爱儿子。
②“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
D.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E.有表情朗读,读出敬佩。
(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三、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再学生朗读。
2.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
3.想像说话:
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
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4.写话抒情:
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
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5.交流
四、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汇报交流。
3.课堂小结。
五、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五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它好在哪儿?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可以上网查阅更多“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
作业设计:
一、请同学们借助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并用“你拥我挤、势不可挡、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写一段话。
板
书
设
计
桥
老汉人们
环境描写:
烘托气氛
表达方法
语言、动作走进内心
课
后
反
思
课题:
17*梦想的力量
课时
总一课时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难点:
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
教
学
过
程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及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问题)
一、“梦想”的质疑
1.出示课题:
梦想的力量
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
(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
二、“梦想”是什么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三、“梦想”怎样实现的
1.默读课文,思考:
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
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很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瑞恩的老师没想到……是瑞恩和同学们更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
是什么是瑞恩的梦想成真?
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梦想”的力量
1.默读课文,思考:
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课堂交流。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①朗读课文第十四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
②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像些什么?
③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
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讨论:
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
五、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1.摘录瑞恩说的话。
2.瑞恩满怀希望的去募捐,当他得知七十块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时,幼稚的他并没有失望,他只是兴奋地说:
“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
”虽然这非常非常难,但瑞恩依然执着地做着。
他的执着感动了妈妈的一位朋友。
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他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
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
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
参考题目:
《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
板
书
设
计
17*梦想的力量
竟有如此之大!
筹集70块钱──做额外家务活
筹集2000块钱──感染了周围人
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感染了更多人
课
后
反
思
课题:
口语交际
课时
总一课时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难点:
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电子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