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9671350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119.90KB
新闻评论复习资料.docx
《新闻评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评论复习资料.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评论复习资料
新闻评论的传播系统
媒介类型
评论体裁或类型
报刊
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
广播
源于报刊的广播评论(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编前话和编后话、广播述评等),广播主持人评论,音响评论,广播谈话
电视
源于报刊的电视评论(本台评论、本台短评、编前话、编后话等),主持人(评论员)评论,谈话体评论,电视述评
网络
网站时评,个人专栏评论,网络论坛评论,博客评论,网民自发言论
评论的类别
1、媒体评论
①编辑部评论
社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
②编辑、记者评论
编者按语、述评、主持人评论
③个人评论
专栏评论(小言论、时评等)、杂文
2、常规评论与边缘评论
①常规评论:
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
小言论、时评等
②边缘评论:
述评、杂文
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新闻性
①时新性(时间新鲜、内容新鲜)
②显著性(人物显著、事件显著、时间显著、空间显著)
③重要性(影响人数多、范围广、时间长、程度深)
④接近性(地域接近、利益接近、心理接近)
政治性
①针对具有政治或思想意义的问题发言
②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或思想问题发言
③着重从政治、思想、伦理、规律的角度发言
公众性
①内容的广泛性和接近性
②议论方式的易受性和语言表达的通俗性
③吸引广大公众直接参与评论工作
指导性
指导工作和生活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传播内容不同
•新闻报道的传播内容:
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新闻评论的传播内容:
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
传播目的不同
•新闻报道的传播目的:
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
•新闻评论的传播目的:
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
传播方式不同
•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
“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或记录等方式再现事物的状态和来龙去脉,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
•新闻评论的传播方式:
“直抒胸臆”,以判断、评价、分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发表看法,但不排除对事实必要的叙述或记录
传播要求不同
•新闻报道的传播要求:
以“真实性”为原则,报道中以讲清事实要素(“五个W”和“一个H”)为基本条件
•新闻评论的传播要求:
以“公正性”为原则,引入事实性信息不要求“五个W”俱全,注重时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讲求前瞻性分析与规律性认识
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
认识功能
认识事物本质;了解事物因果;预测事物趋势;提高认识能力
教育功能
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社会规范;提高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文明
监督功能
监督权力机构;监督公权人士;监督利益团体;监督社会公正
协调功能
调节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协调社会行为;避免传播误区
新闻评论的特殊作用
引导作用
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众思想
解读作用
解释政策法规;解读新闻事件;分析社会现象;解除思想疑虑
表态作用
代表政府表态;代表媒介表态;代表公众表态;代表个人表态
深化作用
洞察事物本质;做出理性分;把握普遍联系;指出变化规律
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一、融合化趋势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不同媒介间评论样式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同一媒介不同评论体裁、样式间的穿插与融合
2、个性化趋势
评论栏目的个性化
评论文章(或节目)的个性化
评论员(或主持人)的个性化
3、开放化趋势
选题范围的开放性
选题方式的开放性
议论方式的开放性
结论方式的开放性
4、专业化趋势
评论内容与范围的专业化
评论主体的专业化
评论方式的专业化
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定义
选择并确定论题,即选择和确定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和范围
选题的价值
①新闻价值,讲的是新闻评论中可能给人们的信息量的大小,它包括评论的观点、理论、思想和知识等等。
②宣传价值,讲的是新闻评论发表后对社会的影响力和震撼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效果。
③选题是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的统一,要受新闻运作规律和媒体操作节奏的影响。
选题的来源
①政策文件的学习研究②作者的发现③媒介的报道④受众的提供
⑤专门的策划
选题的类型
①事件性选题:
以突发性新闻事件或记者新近采集的新闻事实为分析议论对象的选题
②社会性选题:
与公众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能够引起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或问题类选题
③常规性(周期性)选题:
配合重大的节日、纪念日、主题日所确定的选题
新闻评论的立论
立论:
形成和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即确定评论的主要看法和基本见解
它贯穿于评论的始终,起着统帅整篇评论文章或整个评论节目的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立论的核心——判断新闻评论的立论过程就是判断的过程
与立论相关的主要判断类型
事实判断(对事实真相的常识性、专业性判断)
价值判断(对事实的价值、意义、影响的判断)
因果判断(对事实与主客观原因之间内在联系的判断)
趋势判断(对事实的发展趋势与可能产生的结果的判断)
立论的前提
了解论题所涉及的事实及背景
掌握相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
收集相关的意见或观点
具备相关的知识或修养
立论的要求
新颖性
新鲜的由头、论据;具有哲理、典型意义的客观事物
成语典故;著名的文学形象;独到的观点
格言、俗语、谚语、名人名言等;独特的视角和视点
准确性
阐述政策的准确;做出判断的准确
把握尺度的准确;使用语言的准确
针对性
值得关注的的舆论动向
普遍存在的社会时弊
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思想上的困惑、疑虑
前瞻性
见微知著,洞察事物本质
审时度势,预测事物进程
未雨绸缪,提示隐忧与建议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新闻评论的标题
新闻标题与评论标题的区别
区别
新闻标题
评论标题
标题任务不同
提示新闻中最主要、最值得注意的事实
标明论题范围或传达作者态度、见解
拟题手法不同
观点态度蕴含于事实的概括、叙述中
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
标题结构不同
结构较复杂,一般由主题和辅题组成
结构较简单,通常只有一行主题,或加一个副题表明评论是对何而发
写作要求不同
具体、确定,句式较完整,常用实题
概括、抽象,句式较灵活,常用虚题
评论标题的功能
提示论题:
提示评论议论的范围
体现论点:
体现评论的中心论点
表明态度:
表明作者的态度或倾向
引发兴趣:
引发受众阅读、收听或收看评论的兴趣
功能
功能释义
优势
提示论题
明确告知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议论的问题
有利于突出论题的时效性或针对性
体现论点
直接体现评论的中心论点或主要看法
有利于突出鲜明的观点或独到的见解
表明态度
直接表明对事件或问题的立场、态度或倾向
有利于突出作者或媒介明确的态度
引发兴趣
运用新鲜的事例、手法或语言引发受众兴趣
有利于突出评论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评论标题的要求
1、贴切:
题文一致(注意:
避免文不对题、题文不符)
用词准确(注意:
避免望文生义、词不达意)
题义确切(注意:
避免引起歧义、产生误解)
2、具体:
论题具体,论点清晰,指向明了((注意:
避免空泛乏味、大而无当))
3、鲜明:
有立场、有观点、有态度,有明确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
⑴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鲜明
⑵对事物的性质、意义的判断要一语中的
⑶高屋建瓴,拨云见日的审美效果
4、精炼:
结构简单,句式简短,文字简洁
(注意:
避免句式冗长、文字罗嗦,但是也不是越短越好,要看是否精当)
5、生动:
富有新意、动感与活力,先声夺人,过目难忘
(1)变换句式或语气。
变陈述句为假设句;变陈述句为感叹句;变陈述句为疑问句
(2)活用成语、谚语、俗语。
引用法:
把成语、古语、谚语、俗语直接引入评论的标题,借助其本身特有的词义和人们通常的理解表达评论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意向
化用法:
对成语、古语、谚语、俗语做细微改动后,变化使用,赋予其新的内涵,以开阔思路,活跃思想,表达评论对客观事物的独特认识
易字法:
通过改变个别字,或对个别字做顺序上的调整,使其变化词义,旧词新解
谐音法:
易字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使所易之字与原字谐音,使旧词新意或一词多义
(3)巧用修辞手法
比喻法:
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以此物描绘或表现彼物。
《“嫁”出去的“姑娘”也要管》
比拟法:
借助于想像力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述。
《莫让牛肉面拉了后腿》
借代法:
借用事物内部或外部不可分离的相关联系,以与事物相关的部分名称代替事物的本体。
《多交“毡帽朋友”》
双关法:
在遣词用字时表面是一个意思,而暗中又隐含着另一个意思,一语双关。
《当心有“坑”》
对照法:
把两种相互矛盾或悬殊巨大的事物、现象、思想、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在强烈的反差中分辨是非、善恶、大小、远近、美丑等。
《慷慨与吝啬》
回环法:
把词语或句子在组合过程中颠倒重复,使其首尾呼应,形成回环,亦称“回文”或“连珠”。
《“官钓”与“钓官”》
对偶法:
《带薪下海日多见,制度改革当其时》
反复法:
《没电盼电有电怕电》
排比法:
《小品“老”了》《相声“跑”了》《戏曲“少”了》《眼眶“湿”了》《东北人“玩”疯了》《别太看“重”了》
(4)增加标题显著性
《成都怎么了》《别了,0!
》《朱军何不当一次掏粪工?
》
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
1、使用的传播符号有所不同
①报刊及网络评论标题:
以文字符号为传播手段。
文字符号所特有的内涵丰富,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和纸媒体可反复阅读的传播优势,使其在拟题方式、词语运用和题义开掘上有较大的空间
②广播评论标题:
以声音符号为传播手段
有声语言的感染力、易受性强的特点,使其容易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③电视评论标题:
以文字符号为主,可辅之以图像符号及声音符号
标题一般以文字符号的形式播出;有时为了增强标题的传播效果,配以声音符号和图像符号制成的片头,在节目中重复播放。
传播符号的多样性和手法的立体化,使其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2、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①报刊及网络评论标题:
评论的标题在版面编排时一般位于正文前面或最为显要的位置,以引人注目;“看报先看题”也是大多数受众通常的阅读习惯
②广播评论标题:
标题一般在正文之前播报;为满足受众收听需要及增强传播效果,有时在节目结束后重播评论的标题;谈话类节目经常不设标题
③电视评论标题:
在节目中出现一次或数次,除起到标题的一般作用外,还可以起到调整评论节奏、划分节目层次、强调评论重点、调节受众情绪等作用。
标题出现的时机,停留时间的长短,所用的字体、字号、颜色、出屏方式及特技手法等,都是一种发言的方式,成为电视评论表情达意、启承转合有机的组成部分
3、写作的要求有所不同
①报刊评论标题:
深刻、隽永、语义丰富、富有哲理
②广播评论标题:
浅显、平易、语义明确、形象生动
③电视评论标题:
简捷、明了,在通俗的基础上讲究一定的文采和寓意,必要时辅之以图像符号及声音符号
④网络评论标题:
鲜明、通俗、追求新意、显示个性
评论的结构和基本要求
评论的结构,既是对评论谋篇布局的总体设计,也是对评论逻辑思路的总体安排
新闻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
在新闻评论谋篇布局时,如何安排观点和材料,如何安排各部分所占的比重,开头、中间和结尾之间如何衔接与过渡等,都应注意其协调性和合理性
2、层次明晰
评论层次的划分,层次间的转换,都应有条理、有章法,使评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3、逻辑顺畅
以逻辑思维见长、以逻辑推理为主要手段的新闻评论,应注重结构的逻辑性,谋篇布局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逻辑
新闻评论的结构方式
1、归纳式
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的结构方式。
在运用时,围绕评论的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说明观点,最后将分论点归纳成总论点
这种结构方式比较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和思维活动的逻辑顺序,易于受众理解与接受
2、演绎式
一种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的结构方式。
在运用时,先以鲜明的观点开宗明义,然后引入相应的材料佐证论点
这种结构方式与人们日常的说理习惯相适应,对强调评论的中心论点,体现评论的鲜明态度有所帮助
3、并列式
一种将总论点分解为两个以上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证的结构方式。
如果说前两种是纵向展开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主要以横向展开为主
对内涵较为丰富的事件或问题,采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议论的全面与周密
4、递进式
一种对论题进行逐层分析,使议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结构方式。
它把每一层分析都建立在上一层分析的基础之上,既是上一层意思的补充,又是上一层意思的深化
对内容较为复杂的事件或问题,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容易使议论更为深入和透彻
评论的开头和结尾
1.开头
(1)开宗明义,点明题旨
(2)以新闻事件为缘由开头,在开头先将新闻事件的经过或特点概括叙述,为正文的分析论证作铺垫。
(3)说明原委,回溯来由,交代写作的动机
(4)摆出驳论的对象,亮出错误认识,使文章一开始就掀起论战的高潮
(5)用设问句直接点明论题
(6)用引语、经典、比喻、故事开头,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从实际出发,效率优先,但要充分考虑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接受习惯,符合阅读习惯和接受习惯才能读下去,这也是效率优先的表现。
2.结尾
(1)精辟概括式
(2)号召式(3)含蓄式
结尾应该在不重复应经陈述的信息的基础上,给读者提供一个总体的感觉,一个不偏离论点的自然的深化与提高的感觉,而不是个别的、枝节化的感觉。
结尾应该在有利于人们记住论点的有力表达之中果断结束。
◆结尾部分是否适宜提出新的观点?
不适合。
第一,来不及论证。
第二,它可能会对已经论证了的论点造成干扰和分散。
第三,它可能形成文章论证结构中的“破绽”而被读者记住,造成对整篇论证的怀疑。
评论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
论点是对某个问题从正面提出的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也就是对某个问题所下的结论。
它回答评论所提出的问题,规定了论述的范围和中心,确定了论述的方向和目标。
它是一篇评论的核心。
论点
论证
论据
争议线
1.分离观点和事实
2.论点和议论文中的观点
被论证但不对其它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
既被论证也对其它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
不被论证但对其它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
不被论证也不对其它的观点起论证作用的观点
3.论点的要求
①正确:
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②明确:
鲜明地提出论点并围绕论点展开论述
③新鲜
EdwardS.Inch和BarbarrwWarnick《批判性思维与交流:
论说中的推理应用》:
争议性(controversiality)明确性(clarity)平衡性(balance)挑战性(challenge)
◆以“正确性”来要求论点和以“争议性”要求论点,这两种对论点的要求有什么不同?
他们各自反映了对于新闻评论怎样的认识?
要求论点具有“正确性”,强调的是评论者与媒体面对受众的传播责任,这一点可以联系我国党报体系长期以来引导舆论、教育人民的传播宗旨来理解。
但实际上,一篇新闻评论论点的正确性,在写作中是不能根本解决和确认的,它应该在不同观点的交流、论争中,特别是在实践的验证中才能够逐渐实现。
而强调“争议性”,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篇新闻评论在多元化、多种观点并存的社会中的交流价值。
二、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是论点得以成立的根据。
1.论据的分类
①事实论据
A具体事实论据(何人何事有据可查)
B概括事实论据(泛指的概括某一类社会现象,源于客观事实的概括性材料、历史资料、数字图表等)
在写作实践中,常常泛指在前,特指在后
具体事实论据一定要真实,泛指的事实论据必须符合实际
②事理论据(理论论据)
事理论据是一些道理、公理、规定、法律等,也可以是经典、名人名言、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等。
知识的积累很重要
美国评论教科书:
“社论作者的观点不会高出他的知识。
”
引言分直接引言和间接引言
2.论据的要求
EdwardS.Inch和BarbarrwWarnick:
可靠(Reliability)专业(expertise)客观(objectivity)一致(consistence)新鲜(recency)
相关(relevance)接近(access)不要好几手材料
①真实
理论论据要确凿无误,事实论据应真实可靠,才能有效地证明论点。
事实论据的真实意味着要对事实的重要细节进行调查了解,去伪存真。
为了防止失实,就必须学会鉴别和使用材料:
要尽量使用第一手材料。
②典型
要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证明论点的事实做论据
理论论据:
要具有公认性。
事实论据:
要做到典型,就要大量收集能够证明论点的论据,在这些论据中认真筛选,把那些与论点没有多少联系或联系不大的论据去掉,保留最能证明论点的论据,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③新鲜
或是新近发生,或是新近发现,或是新鲜有趣,可以增强文章的新意。
特别是老题新作。
不新鲜的例子就会取得相反的效果。
④多寡适当
◆社会作者在新闻评论中使用直接得到的事实材料,如何才能使人相信?
评论编辑如何才能避免这个来源的事实材料失实的风险?
新闻评论一般不承担传播事实性信息的责任,特别是单独的社会作者的新闻评论,其作品中事实性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伦理性是难以得到保障的。
媒体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因此也要付出核实成本。
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公信力或其他材料向媒体证明这些事实材料的真实性,编辑也可以通过常识、逻辑与相关公共信息来怀疑这个来源的事实材料。
如果仍然难以确认,就要考虑这个材料在评论中是否必要,也可以隐去一些可能侵权的事实要素,比如当事人姓名,但如果文中常见不确指的“某某”,也会使读者产生不信任感。
◆一个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在评论中有时会作为论据,有时会作为新闻评论的对象,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二者的区别在于:
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本身已不具有多少认识价值,它可能是以前频繁出现过的,人们已经熟悉了并且在评判上没有什么争议的事实;而在一篇评论中作为“对象”的新闻事实,可能是较新出现的,人们对它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共识。
三、论证:
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据、论点分别是静态的起点和终点,论证是一个由起点走向终点的动态的过程。
1.论证的两种类型:
①立论是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提出的看法。
②驳论是以反驳别人(或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宣传真理。
驳论的形式:
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2、论证的方法:
⑴例证法:
它通过列举典型的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在新闻评论中用得比较普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要求事实符合以下要求:
一是客观存在的人和事,且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二是具有准确性和典型性;
三是能够启发人们思考或引发人们兴趣。
⑵引证法:
它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我们平时引用理论性论据,来论证某一论点、行为的正确与错误即属这种论证方法。
⑶喻证法:
这是用比喻来阐明事理的方法。
有的问题道理比较抽象,直接说明不容易把问题讲清楚,这时如果用一个恰当比喻,即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那么,“喻巧而理至”,就能生动地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注意:
喻证法在论证过程中主要起辅助论证的作用,因为比喻、类比的基本功能是说明,在实践中,比喻论证常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要注意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
两者要有共同的属性。
⑷比较法:
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以有力地证实某个论点的正确或错误。
①正反比较
②同类比较
情况一,把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抓住二者表面上的差异与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将其共同的实质加以突出和彰显,在“异中求同”中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规律。
情况二,类比要运用与所评论的新闻事实形同质似的其它事物来佐证和深化评论的论点。
情况三,类比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与文学作品的比较
引申的方法——类推
使用这种论证方式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A类比要善于联想。
B类比要注意形同质似,尤其是要注意质的相近,而不是表面上的相似。
C类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不一样。
③纵横比较
运用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对同一事物进行全面的观照与分析,以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发现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5)反证法:
通过对反面论点的否定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在论证过程中,适当地使用假设,对于辨析、论证观点是很有作用的。
(6)归谬法:
假设正确再加以合理的引申,得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重在反驳
(7)归纳法:
由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
归纳推理分为两种,完全归纳推理(必然性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或然性推理)。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不一定是必然联系。
所以,所列举的事物要具有代表性。
(8)演绎法:
用已被公认的一般原理来证明一个论点的论证方法
★论证时注意的问题:
1.几种论证方法可以交叉使用。
2.新闻评论的论证不同于逻辑论证。
3.论证方式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文风和语言
一、新闻评论的语言
1.语言的要求
与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的语言具有概括性、逻辑性、论辩性强等特点;
与其他议论文章相比,其语言应具有鲜明犀利、情理交融、通俗易懂等特点。
⑴准确精当
新闻评论所评论的问题有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甚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因此要求它能准确地揭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影响社会舆论,指导实际工作。
这些都要求它所使用的语言必须准确精当。
选用准确贴切的词语,表达明确的概念,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
①阐述分析党的方针政策时必须准确,不能乱提口号,不能以个人好恶代替政策。
②用准确的语言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状态
a限制概念的量
客观事物的区别首先表现在量的差异上,注意量的界限,严格区分多数与少数、全体与部分,可避免片面性。
b限制概念的质
掌握概念的质的界限,使概念的涵义准确而精细,不致使人发生歧义和误解。
c限制概念的程度
要把一个意思表达得精确和恰当,有时需要对表示程度的概念加以适当的限制。
比如,好、比较好、很好、极好、不好、很不好、很坏、极坏、极恶劣
d限制概念的条件和范围
任何事物都依存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同一事物,在此时此地是一种状况,在彼时彼地可能是另一种状况。
在特定的语境下,不会产生歧义和误解时,一些限制概念的词可以省略。
③用词规范
④符合习惯
⑤搭配得当
⑵深入浅出。
把深刻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出来,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①平等地对待读者,了解读者②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③口头语言和书面语结合起来
丰富语言的几种途径:
A向群众学习口语B借用古人的名言警句C借鉴时代新名词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忌半文半白,语言晦涩。
二是忌长句、复句、欧化句式。
三是忌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
四是忌使用过于生僻又不做解释的典故。
五是忌乱用网络词汇。
⑶富于文采。
讲究评论语言的生动性。
使语言形象化的手段:
⑴以议为主,夹叙夹议。
⑵寓庄重于诙谐,运用修辞手法。
⑶化平凡为神奇,运用通俗化的口语或成语谚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 评论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