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嫉妒的表现以及处理措施.docx
- 文档编号:29664071
- 上传时间:2023-07-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8.40KB
儿童嫉妒的表现以及处理措施.docx
《儿童嫉妒的表现以及处理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嫉妒的表现以及处理措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嫉妒的表现以及处理措施
儿童嫉妒的表现及处理措施
宝宝情商
我的心里有点酸——漫谈儿童嫉妒
镜头一:
星期天,姑姑带着1岁的小弟弟来到刚满3岁的佳佳家作客。
小弟弟可爱极了,大家都争着去逗他玩。
一开始,佳佳也挤过去亲了亲他,但不大一会儿,佳佳就有些不高兴了,大家都围着小弟弟转,没人理她了。
于是,佳佳开始大声唱歌,可是没人注意她,佳佳又跳起了在幼儿园刚学会的舞蹈,还是没人注意她。
佳佳气愤极了,一把抢过小弟弟抓在手里的玩具熊,狠狠摔在了地上。
镜头二:
别的幼儿园的小朋友要来斌斌的幼儿园参观,老师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早早就开始忙着布置教室。
在经过认真的评选之后,老师从小朋友们的图画中选取四幅张贴到墙上,准备让小客人们来欣赏。
课间休息时,老师发现墙上的画都被撕破了,经过调查,原来是斌斌干的。
在老师的追问下,斌斌说因为自己的画没被评上,看到贴在墙上的画就不高兴,所以就撕破了墙上的画。
佳佳和斌斌的行为是典型的嫉妒心理在作祟。
嫉妒是一种原始的情感,是人类心理中动物本能性的表现,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儿童的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东西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状况的复杂情感。
儿童嫉妒的成因较为复杂,其包括儿童先天气质类型、外部教养环境、个人能力强弱等诸多因素。
生活中,儿童嫉妒的范围很广,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1.不能容忍身边亲近的大人疼爱别的孩子。
孩子最初的嫉妒总是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身边亲近的人有关,当大人们疼爱别的孩子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哭闹、反叛等,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如故意尿湿裤子,故意作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的行为,以期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2.对获得家长、老师等表扬的其他儿童怀有敌对情绪。
当别的孩子受到了家长、老师表扬时,往往表现得不高兴、不服气,认为自己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有的还会当众揭发受表扬孩子的缺点或不足之处,尽管有些事实甚至是与其他孩子的受表扬无任何关联性,如“他的爸爸是个拉三轮车的”等等。
3.对拥有比自己玩具、用品、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共享的伙伴进行排斥。
一般情况下,儿童都很喜爱和拥有很多玩具、用品、零食多的同伴在一起玩,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
但当同伴不将自己拥有的东西与他们分享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嫉妒情绪,如损害同伴的玩具、孤立同伴等。
儿童的嫉妒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明显的外露性
这是儿童嫉妒心理与成年人嫉妒心理最主要的区别。
成人往往会考虑各种因素而尽量掩饰自己的嫉妒心理,而幼儿一般会通过具体的言行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嫉妒情绪,他们通常不会去考虑自己的嫉妒是否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等后果。
此特点可以帮助家长老师及时发现幼儿的嫉妒。
2.直接的对抗性
因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他们往往会直接地将因自己的嫉妒引起的不快情绪归责于自己所嫉妒的人,进而对引起他嫉妒的人或事做出直接的对抗行为,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比如,直接打骂他所嫉妒的人,毁坏令他嫉妒的具体物品等等,而不会以其他替代的方式间接去达到发泄自己心中不满的目的。
3.鲜明的主观性
儿童认识事物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他们往往会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为标准,简单地对事物进行分类。
因此,当其他儿童比自己强或其他儿童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时,就会因外界的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意愿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快。
此种不快心理就是嫉妒心理,它具有强烈鲜明的主观色彩。
嫉妒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对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如果儿童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不良的心理体验之中,情绪上便会产生压抑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协调出现障碍。
而这种障碍又会加剧不良的心理体验,使儿童产生诸如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损伤。
此外,嫉妒还会影响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产生怨天尤人的思想,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终抑制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那么,如果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该怎么办呢?
其实,只要家长采取的处理措施得当,孩子的嫉妒心理是完全可以化解的。
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
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儿童对他人拥有而自己不具备或无法拥有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
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嫉妒的直接起因,如兵兵会唱一首我不会唱的歌、明明有一辆新玩具车等等。
只有了解了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
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2.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真实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样掺杂着诸多的社会因素,它只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
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嫉妒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以便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
3.帮助孩子正确分析与他人产生差距的原因
儿童的思绪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绪为主,他们一般不具备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
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嫉妒简单地归责于自己或所嫉妒的对象,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
因此,父母应帮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孩子和所嫉妒对象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这些差距能否缩短,以及缩短差距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使孩子能正确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积极的方式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最终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4.培养孩子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
平时应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各人也都有各人的不足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道理。
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正视别人的优势和长处、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从而能够学习、借鉴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成功来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喝彩。
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
让我们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的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的甜。
幼儿嫉妒行为心理个案
一、基本情况:
记得在我所教的学前班有这么一位小女孩,她名字叫菁菁。
她聪明,接受能力强,很爱表现,显得很“成熟”,对事有时表现的“毫不在乎”。
嫉妒心很强,具有明显的外露性,对老师的批评表现出严重逆反心理。
如:
在班上时她常常偷偷地把老师喜欢的孩子的东西藏起来或搞坏。
活动中,老师夸奖谁,菁菁就会趁大家不注意时,偷偷地把同桌的手工作品搞坏并丢在地上。
我发现后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
“我就要比她好!
”
二、个案分析
六岁左右的孩子,知识比以前丰富,认识能力有所提高,要求独立的意识逐渐强烈。
因此,大多有些争强好胜,喜欢自己样样都比别的小朋友强甚至比成人强。
这可以说是孩子的一种有“上进心”的表现。
引导得法的话,可以成为孩子不断进取的动力。
但如果引导不得法,也可能会走向反面,诱发孩子的嫉妒心。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成人出于逗乐,常当着孩子的面说:
“小红比你好看,你是小眼睛,大嘴巴,丑死人了”等等,看见孩子生气的样子更乐了。
有些家长对孩子存在的一些缺点指责过多,“你不如某某聪明”“某某比你强一百倍”等等把孩子训得灰溜溜的。
还有教师对孩子不一视同仁,孩子有些手嫌弃的痛苦经历。
就会引导其个性畸形的发展。
或者极度地自卑,在人前抬不起头或者极度地反抗,与别人作对。
两者都会导致孩子对他人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嫉妒心理。
这种缺点如果保留到长大以后,那么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在生活中心情舒畅。
因为嫉妒心强的人,别人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失败都会给他带来痛苦,增添不少烦恼。
从菁菁的表现上,不难看出她在幼小的心灵上已经有较强的上进心,同时她也萌发出了嫉妒心的倾向,经了解菁菁从小主要由保姆带大,什么事情都任从她,在表扬声中长大。
爸爸妈妈对她的期望值很高,久而久之,使她形成了我什么都要比别人好,渐渐的使她产生了嫉妒的心理。
幼儿期是良好性格培养和形成的最佳期,因此教师要针对幼儿的表现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引导孩子正确的竞争,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三、针对菁菁的嫉妒心理倾向施加教育措施
1、建立良好的环境。
不管在家或少年宫,都要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虚互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2、要正确评价孩子。
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自己的评价为标准的。
所以我们要正确地评价孩子,不能因疼爱和喜欢就对孩子的品德,能力的评价随意执高,过分赞赏,以给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
我们还要适当的指出他人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3、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和教养方式,家庭的情感氛围影响着幼儿的性格形成,所以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与家长联系,跟家长沟通,并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好方法。
对家长进行适当的教育,共同合作,给孩子一个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生活环境。
在班级里,引导孩子参加团体合作性的比赛和活动,让她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他的长短处和他的作用,加强同伴交往,树立亲社会行为的榜样,培养积极向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品质。
总之经过一年的培养,菁菁无论在班级、环境、还是在美工课的活动中,不仅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同时还能够向他人学习,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了。
有了明显的进步。
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混合心理,其中含有焦虑、恐惧、悲衰、消沉、猜疑、敌意、怨恨、报复、羞耻等成分。
从本质上看,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带来的后果往往是竞争、攻击和对立,嫉妒心理对孩子之间发展正常的交往具有不良的影响,会妨碍孩子的进步。
学龄前幼儿嫉妒的表现
1.当孩子发现别的小朋友被大人抱着,而自己没人抱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嫉妒行为,不愿意和小朋友玩。
2.兄弟姐妹之间也会有嫉妒,一般来说父母的关系越是融洽,这种嫉妒存在的可能性就越小。
3.如果家里又多了个小宝宝,嫉妒新生儿的情况在5岁以下的孩子中表现得最为强烈。
在孩子特别敏感的时期,父母要给予同等的关爱。
4.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时,老师夸奖别的小朋友的时候,也会因为嫉妒不喜欢那个被夸奖的小朋友或是不喜欢老师。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嫉妒心理是十分正常的,可是如果孩子已经好几岁了,嫉妒心还特别强的话,就必须引起父母的重视。
因为这种毛病长大后继续存在的话,会带来种种心理障碍和人际关系的不良。
孩子嫉妒心产生的原因
1.孩子的嫉妒心强常常是因为家庭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父母关系不和,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等。
2.有的父母经常拿孩子与邻居、亲戚家的孩子相比较,也是造成孩子嫉妒心理的原因。
3.嫉妒还与老师的行为方式有一定关系,如有的老师在处理孩子间的纠纷时不够公平,偏袒某一方,往往是嫉妒心理的直接原因。
孩子嫉妒心强的解决办法
过强的嫉妒心会扭曲孩子的性格,父母一定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父母要向孩子讲明嫉妒的危害性。
嫉妒不仅影响孩子间的团结,而且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应当认识到嫉妒的本质和危害,因为人人都需要与同伴接触和交流,而嫉妒却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自己的进步,发展下去既会害了别人,还会毁了自己。
∙父母要注意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自信意识。
有嫉妒心的孩子往往有某方面的才干,争强好胜,却又自私狭隘。
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其争强好胜的特点,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自强观念。
与孩子一起进行自我分析,帮他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和赶超对方的方法。
父母要帮助孩子形成合理的自我观念,认识到人和人天生就存在着许多差别,有富有穷、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聪明有愚笨等,如果处处都想和别人争个高低,什么事都想压过别人,只会自寻烦恼,因为处处都超过别人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超过别人的目的是可耻的、不道德的。
竞争并不是要把人拉下来,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
∙培养孩子的热情、乐群的性格和集体主义观念。
父母还应特别重视的是,千万不要溺爱孩子,因为溺爱是滋生嫉妒的温床。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经常表现出对别人的宽容大度,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学到如何正确对待比自己更成功的人,使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家里最大的孩子的这种敌对情绪更加强烈,因为大家一直都把注意力放在他一个人身上,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没有竞争对手的状态。
而之后出生的孩子从出生的时候起就已经学会了与别人分享父母的关注,他们明白,自己只是家里几个孩子当中的一个。
这么说并不表示老二和老三对弟弟妹妹就没有敌对情绪了,他们同样也有。
问题主要在于父母处理这种敌对情绪的方式方法,而不在于孩子是不是老大。
嫉妒有害也有利
嫉妒和竞争会带来强烈的情绪,即使在成年人中间也一样。
但是这些情绪更容易扰乱孩子的心思,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情感。
尽管无法完全预防,但是你可以通过大量的努力把这种嫉妒心理减少到最低限度,甚至有可能把它转化成积极向上的情绪。
如果你的孩子开始认识到自己不必害怕竞争,他的性格就会得到强化,将来也能更好地处理生活、工作和家庭中遇到的各种敌对情况。
孩子有嫉妒心不要紧,因为这是正常的。
真正重要的是他会怎样缓解自己的嫉妒心理。
让孩子把自己的情绪说出来有助于他自己的控制。
你可以对他说:
“我知道你在生小弟弟的气,而且还在嫉妒他。
但是你欺负他也没用啊。
”你还可以加上一句:
而且我也爱你。
你和弟弟我都爱。
”比如,一个2岁的孩子打了小宝宝一巴掌,你就可以拉着他的手去抚摸宝宝,还可以对他说:
“宝宝是爱你的。
”不管多大的孩子,他的感情都是复杂的,你可以帮助他把心里的爱意表达出来。
最初几星期和几个月
前面已经讨论过如何帮助大孩子调整心态准备面对新生儿。
在最初的几个星期和几个月里,父母也可以通过巧妙的方式帮助大孩子适应新生儿的到来。
在最初的几周内,父母要适当地减少对新宝宝的关注,不要表现得过于兴奋,不要怜爱地盯着宝宝看,也不要过多地谈论宝宝。
如果方便的话,尽可能在大孩子不在的时候再去照顾小宝宝。
你可以利用大孩子出门或者小睡的时间给小宝宝洗澡和喂奶。
许多大孩子看到母亲喂宝宝吃奶,尤其是用乳房喂奶的时候.就会非常嫉妒。
这时,如果孩子愿意的话,也可以给他一个奶瓶,或者也让他吃妈妈的奶。
出于对小宝宝的嫉妒,大孩子会试着吸吮奶瓶,这种情景多少会让人觉得好笑。
他会以为那很美好。
但是当他鼓足勇气吸了一口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却是失望的。
毕竟,那只是牛奶,流得慢腾腾地,还有一种奇怪的橡胶味。
所以,他可能一会儿要奶瓶,一会儿又不要。
这种情况会持续几个星期的时间。
如果父母很高兴地把奶瓶给他,并且做点别的事情来帮助他学着处理自己的嫉妒心理,他就不会一直那样。
如果你喂宝宝的时候大孩子在附近,你应该允许他可以随意接近。
但是,如果他在楼下正玩得高兴,那就不必再去分散他的注意力了。
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完全避免孩子产生敌对情绪,因为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只是希望在最初几周内能让这种心理减少到最低限度。
因为在这几周之内,可怕的现实状况已经开始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
其他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孩子的嫉妒心理
家庭成员走进家门的时候,都应该控制自己的冲动,不要问大孩子:
“小宝宝今天怎么样?
”大家最好能够表现得好像已经忘了家里还有个小宝宝,坐下来先和大孩子聊上几句。
过一会儿,等大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其他事情上的时候,再随意地走过去看一看小宝宝。
有时候,孩子的祖父母会对新宝宝表示出过分的关心,这也容易带来问题。
祖父会拎着一个系着缎带的大盒子,一进门,碰到家里的大孩子就问:
“你那亲爱的宝贝妹妹在哪儿呀?
我给她带礼物来了。
”在这种情形下,这位哥哥见到祖父时的快乐就会变成痛苦。
如果父母对客人不太了解,不便告诉客人进门后该怎么做,那么父母可以准备一盒比较便宜的礼物放在架子上。
每当客人送给小宝宝礼物的时候,就从盒子里取出一件礼物送给大孩子。
让孩子感觉自己长大了
玩布娃娃能给大一点的孩子带来很大的安慰。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当母亲照料宝宝的时候,他们都可以在玩布娃娃的过程中获得很大的安慰。
他会像母亲那样想给宝宝热奶,还想拥有类似母亲的那种衣服和用具。
但是,这种玩布娃娃的游戏绝不能代替让孩子帮忙照料宝宝。
新宝宝回到家里之后,多数大孩子的反应就是希望自己再变成婴儿。
他们至少有一段时间是这样的。
这种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倒退现象是正常的。
比如,在大小便的训练方面,他们可能会有所退步。
他们会尿湿衣服,把大便弄在身上。
他们的说话方式也会退回到婴儿咿呀学语的阶段。
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还会表现出什么都不会的样子。
我认为,当这种想成为婴儿的愿望变得十分强烈的时候,父母可以用幽默的方式满足他们。
父母可以把满足大孩子这件事当成一次友好的游戏,温柔地把孩子抱进他自己的房间,帮他脱掉衣服。
于是,孩子就会明白,父母并没有拒绝他的这些要求。
他本以为这种体验会很愉快,但结果却让他非常失望。
只要这种暂时的倒退现象能在父母充满同情和温柔的态度下得到正确的处理,孩子渴望继续成长和发展的那种动力一般都能很快地超越倒退的愿望。
作为父母,你可以不注意他的倒退表现。
多关心他希望长大的一面,以此来帮助他成长。
你可以提醒他,说他有多么高大,多么强壮,多么聪明,多么灵巧。
你要让他知道,他会做的事情比宝宝多得多。
我的意思不是要你给孩子过分的表扬,而是说你不应该忘记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真心的称赞。
如果是我,我绝不会逼着他长大。
但是,如果你不断地把孩子偶尔想做的事说成是“孩子气”,把他有时不愿意做的事说成“大人气”,那么你只能让他觉得还是当个婴儿比较好。
不要拿小宝宝和大孩子作比较,说你希望小宝宝快点长大。
让孩子觉得父母偏爱自己可能会给他带来暂时的满足,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他和偏心的父母待在一起会觉得不安,担心父母再去偏爱别人。
当然,父母应该明确地表示对宝宝的爱。
同样重要的是,父母要给大孩子机会,让他慢慢体会成熟的自豪感以及作为婴儿的许多不利条件。
让怀有敌意的孩子变成小帮手
孩子会用很多办法摆脱跟弟弟妹妹竞争带来的痛苦。
其中之一就是他不但不再和宝宝一般见识了,而且反而成了家里的第三个家长。
当他对宝宝很生气的时候,他可能会充当一位严厉的家长。
但是,当他觉得比较安全的时候,他就会成为像你一样的家长,教宝宝如何做事情,给宝宝玩具,希望帮助父母给宝宝喂奶、洗澡、换衣服,还会在宝宝难过的时候安慰他,并且保护宝宝不受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帮助他扮演好他的角色。
比如,在他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告诉他如何帮你的忙,并对他的努力给予真心的表扬。
有时候,孩子的帮助一点假装的性质都没有。
双胞胎宝宝的父母常常急需别人帮忙,他们会惊讶地发现自己3岁的第四章常见发育和行为问题孩子竟能帮他们做那么多的事情,比如把浴巾或者尿布拿给大人,把奶瓶从冰箱里取出来等。
孩子总想抱抱宝宝,但父母往往犹豫不决,生怕他把宝宝摔着。
但是,如果让孩子坐在地板上(铺上地毯或者毛毯),或者坐在一把大椅子上。
又或者坐在床中央,那么,即使宝宝摔下来,也不会有太大危险。
采取这些办法,父母就能帮助孩子实现从敌对到合作的真正转变。
让孩子学着处理新弟弟或新妹妹带来的紧张和压力,还可以培养他解决冲突、与人合作以及与他人同舟共济的能力。
让孩子明白不能孤芳自赏的道理,他会终生受益。
教导宝宝积极向上
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自尊心、虚荣心都很强,家长可利用这种虚荣心、自尊心激励孩子的竞争意识,使孩子积极努力。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你希望成功,别的孩子也希望成功、在大家都努力获胜的情况下,其结果可能是这次你胜利了,下次又变成别人胜利了。
只要有强烈的进取心.不管结局如何全都是有志气的孩子。
最终让孩子逐渐形成既希望自己获胜,也能在心理上容纳别人成功的心理。
帮助孩子克服不足
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是由于存在某种方面的不足而导致嫉妒情绪产生。
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帮助孩子努力克服。
比如,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画得比自己好就会产生嫉妒心,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提高绘画能力。
只要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嫉妒心就会相对减弱。
引导孩子正确竞争
孩子产生嫉妒心理后,家长不妨把它引导到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上来。
为此,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别人领先获胜后,自己生气不是本事,而是应激发自己的斗志,敢于和对手展开竞赛。
这次别人获胜了,下次我要通过努力超过他,和他比一比。
同时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别的孩子获得成功了,肯定有许多优点值得你去学习,你要努力学习人家的长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
因此,家长先要养成开朗、豁达、包容的个性,不为一些琐事斤斤计较,为孩子树立—个良好的榜样。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豁达、包容的良好个性。
正确对待幼儿的嫉妒心理
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都有较强的嫉妒心理。
成人能较好的掩饰自己的嫉妒心理,幼儿则不然,们会把自己的嫉妒心理表现出来。
如:
我请小A唱支歌,他刚唱两句,就被小B打断了:
“唱得点都不好听。
”是什么原因使他着样做呢?
原来他的好胜心很强,再平时各方面都跟A不相上下,这回老师让小A唱歌,没有先叫他唱,所以才会发生上面的一幕。
这种不复输的心理其实就是幼儿的嫉妒心理。
早晨,幼儿来园后,小C搬出积木搭了一幢漂亮的高楼,我当即表扬了他,并把他的作品放在玩具柜上。
可不一会儿,小C哭着跑过来说“老师,XX把我的大楼房推倒了。
”由于幼儿的嫉妒心理的驱使,我班发生这样的事很多很多。
既然幼儿也会产生嫉妒心理,老师就应该慎重对待,因为幼儿的嫉妒心理很容易表现为攻击行为,还会出现同伴之间的拉帮结伙的现象,另外,幼儿的嫉妒不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老闷在心里,会良成幼儿的别扭等不良情绪。
这将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所以我们对待幼儿的嫉妒心理,不能一味的压制,也不可放纵。
事实上,嫉妒并不是全都是坏事,只要教师适当地引导,把这种嫉妒心理转化为正确的方式表现出来,可能成为幼儿进步,向上的动力。
对这种孩子,我采用的方法是:
多鼓励,同时要求他们严一些,防止幼儿形成习惯性的放纵行为。
当小B说小A唱地不好听时,我表扬了他唱歌很好听后,又批评他不该在别人唱个时随便插嘴,影响其他小朋友听歌,并要求他听完小A唱的歌后,自己也来唱一支,跟小A比一比,看谁唱地最好听。
等他们唱完后,请小朋友评一评,他们谁唱得好。
使小B知道老师并没有轻视他,使B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好那些方面不如别人,应虚心向同伴学习。
同样,从XX毁坏小C的劳动成果的行为得到启示:
我定期请每一个幼儿搭一样东西,不论好坏,都放进展览区,从而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然后再让大家评比,培养幼儿“下回超过他”的竞争意识。
总之,耐心地对待幼儿的嫉妒心理,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应看到它的积极面,通过老师正确有序的教育,使幼儿正确评估他人和自己,从小养成竞争意识,顺应社会的发展。
如何对待孩子的妒忌行为?
人,天生就有妒忌心理,孩子也不例外。
前段时间,点点出现了特别严重的妒忌行为,在很多事情上她都妒忌吃醋,表现的很明显,把我这个做妈妈的愁的不得了,当时还真的怕改正不了呢!
为此,我还专门打电话咨询了棒棒糖老师,她告诉我这种行为只是阶段性的,会很快过去的。
于是,我查阅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经过正确的引导,现在点点表现的好多了。
记得有一次,天还很冷,我带着点点、同学李婷带着她的女儿朋朋一起去吃饭。
我们出门的时候,我走在最前面,朋朋第二个出来了,我怕朋朋冷,就随手先帮朋朋穿上外套,戴上了帽子。
然后才给点点穿外套,谁知点点就开始撅着小嘴、瞪着眼睛不高兴了,我同学也看到了她的表情,知道是点点吃醋了,就赶快给点点戴上帽子,谁知点点还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嫉妒 表现 以及 处理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