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docx
- 文档编号:2965830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91KB
包公审驴.docx
《包公审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公审驴.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包公审驴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智慧可以解决很多难题,你听说过运用智慧圆满解决问题的故事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运用智谋断案的故事----包公审驴(板书课题)
二、依题质疑,整体感知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或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审驴?
怎样审驴?
结果怎么样?
)
2.答案就在课文中,就让我们打开书快速的去读一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老师的学习方法小提示试着说一说。
(出示小提示)
3、理清文章的脉络,引导学生围绕驴字给故事的经过加一个小标题。
板书:
(换)驴 -------(审)驴 --------(得)驴
三、自学释疑
(一)略读为什么审驴
1刚才我们在列小标题时我们说是丢驴不够准确,而换驴更准确,为什么?
2、既然王五没丢驴,好坏还有一头驴,他为什么还要告驴呢?
(1)找出描写两头驴的词句:
(“毛色发亮”;“这头驴是唯一的财产,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
)
(“毛色难看”;“惊慌失措”……)
(2)对比读,感受两头驴相差太大,理解王五当时的心情。
(3)引导朗读,读出王五对驴的喜爱,驴被换后的惊慌失措及又气又急。
(二).精读审驴
1、面对一头不会说话的驴,包公是怎样审的呢?
学生自由读3~9自然段。
试着用:
先接着最后说说包公审驴的过程。
2、看到包公审案的过程,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主质疑解答)
(包公为什么这样做后又把驴给放了呢?
这样能找到驴吗?
)
3、在审案的过程中让你感受到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足智多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包公是一个足智多谋、遇事冷静的人的,请用笔勾画出来,并将自己的感受、体会、认识用简单的词句批注在旁边。
5、集体交流,汇报自学所得。
(教师通过巡视、示范进一步帮助不会做批注的学生)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①“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明包公经过思考,已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2“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说明包公了解驴的本性,他这样做为驴自己找家门垫定基础。
当学生交流到这时,顺势指导学生读出包公威严、胸有成竹、沉着的语气,并感受包大人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品质。
③“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理解“闻所未闻”这一词义,并体会包公断案的神奇,同时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④“喂,当差的!
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狠狠打驴,可见包公做事果断,成竹在胸。
学生注意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四、小节:
包公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智谋找到了驴并抓到了小偷,那么在这个故事里还有谁使用了计谋,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个故事写的如此引人入胜的呢?
下节课我们在接着讨论。
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
(起因) (经过) (结果)
换驴 ---- 审驴 ---- 得驴
足智多谋遇事冷静
《包公审驴》说课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审驴——得驴”三个部分:
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
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
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
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
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已,是要不得的。
这篇课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不复杂,易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文章“审驴”这一重点部分。
学情分析
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
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正是依据此理念,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读质疑,自读释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与文本充分对话,获得阅读体验。
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发现、感受、理解与体验。
基于以上几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悔”、“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智慧可以解决很多难题,你听说过运用智慧圆满解决问题的故事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运用智谋断案的故事----包公审驴(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学文做一个知识和经验的铺垫>
二、依题质疑,整体感知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或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审驴?
怎样审驴?
结果怎么样?
)
<激发学生质疑,以课题为切入点,让学生产生疑问,有想读的欲望。
>
2.答案就在课文中,就让我们打开书快速的去读一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老师的学习方法小提示试着说一说。
(出示小提示)
<通过学习方法小提示指导学生学会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理清文章的脉络,引导学生围绕驴字给故事的经过加一个小标题。
板书:
(换)驴 ------- (审)驴 -------- (得)驴
三、自学释疑
(一)略读为什么审驴
1刚才我们在列小标题时我们说是丢驴不够准确,而换驴更准确,为什么?
<语言非“锤炼”不精当,文字非“推敲”不成“名”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用要词准确的好习惯>
2、既然王五没丢驴,好坏还有一头驴,他为什么还要告驴呢?
(1)找出描写两头驴的词句:
(“毛色发亮”;“这头驴是唯一的财产,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
)
(“毛色难看”;“惊慌失措”……)
(2)对比读,感受两头驴相差太大,理解王五当时的心情。
(3)引导朗读,读出王五对驴的喜爱,驴被换后的惊慌失措及又气又急。
(二).精读审驴
1、面对一头不会说话的驴,包公是怎样审的呢?
学生自由读3~9自然段。
试着用:
先接着最后说说包公审驴的过程。
2、看到包公审案的过程,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主质疑解答)
(包公为什么这样做后又把驴给放了呢?
这样能找到驴吗?
)
<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生获得阅读感受与体验,这时让学生自主质疑,既实现个性化的阅读,同时深入读的愿望又被调动了起来。
学生在自主激烈的讨论解答中明白了包公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生活特点,因此才会这样审案,体会到包公的知识的渊博。
>
3、在审案的过程中让你感受到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足智多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包公是一个足智多谋、遇事冷静的人的,请用笔勾画出来,并将自己的感受、体会、认识用简单的词句批注在旁边。
5、集体交流,汇报自学所得。
(教师通过巡视、示范进一步帮助不会做批注的学生)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①“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明包公经过思考,已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2“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说明包公了解驴的本性,他这样做为驴自己找家门垫定基础。
当学生交流到这时,顺势指导学生读出包公威严、胸有成竹、沉着的语气,并感受包大人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品质。
③“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理解“闻所未闻”这一词义,并体会包公断案的神奇,同时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④“喂,当差的!
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狠狠打驴,可见包公做事果断,成竹在胸。
学生注意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在这一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学精读重点部分,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实现个性化阅读,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体验。
精读与粗读相结合,通过抓住主要问题,结合课文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只做画龙点睛的指导。
除此以外,我还在这一环节中注重学法的指导,阅读方法进一步得到巩固,指导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了学困生。
>
四、小节:
包公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智谋找到了驴并抓到了小偷,那么在这个故事里还有谁使用了计谋,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个故事写的如此引人入胜的呢?
下节课我们在接着讨论。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意在简洁明了的体现出课文重难点,点明故事的主线,同时通过故事体会到了人物的品质。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
《包公审驴》
教案设计及说课
执教人:
陈蕾
课后反思
陈蕾2007.10.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
它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
在新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为课堂生成营造空间,给学生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
《包公审驴》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通俗易懂。
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体现激发学生质疑——想读,引领学生自主释疑——要读,指导学生会读这一特色。
我的问题预设注重了激发学生的质疑和课堂的生成,为他们的生成打下了铺垫。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在整体感知故事的经过列小标题时,我及时抓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疑惑,就到底用“丢”驴还是用“换”驴更准确这一问题,引导和激发学生展开讨论,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就是因为注重课堂的生成,既使学生明白在学习中不能放过自己的任何一个疑惑,要勤思多问,同时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自然的由整体感知课文过渡到对起因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在积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在讨论中逐渐达成共识,有些同学的发言甚至超出了老师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