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路面标K19+900K33+538953技术指标.docx
- 文档编号:29652815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6.07KB
整理路面标K19+900K33+538953技术指标.docx
《整理路面标K19+900K33+538953技术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路面标K19+900K33+538953技术指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路面标K19+900K33+538953技术指标
一、旧路面路面结构情况
桩号范围
结构类型
路面结构
K19+000~K21+131
K33+045.68~K34+344.6
水泥混凝土
24cm水泥混凝土
15cm6%的水泥稳定石粉
15cm4%的水泥稳定石粉
K21+131~K33~045.68
沥青混凝土
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20cm6%的水泥稳定碎石
20cm4%的水泥稳定石粉
97年整修工程加铺结构层为:
上面层
下面层
调平层
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13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cm6%的水泥稳定碎石
03年沥青罩面工程结构层为:
上面层
下面层
调平层
补强路段
4cm改性沥青混凝土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M—25沥青碎石调平
一般路段
5cm改性沥青混凝土
无
改性沥青混凝土调平
二、新建路面结构情况
1、原混凝土路面路段
桩号
类型
结构情况
K19+000~K21+131
K33+045.68~K33+538.953
上面层
5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GAC—13C)
中面层
6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GAC—20C)
均厚
12cm沥青碎石ATB—25调平层
上基层
26cm厚水泥砼面板(5.0Mpa)
下基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3.5MPa)
底基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2.5Mpa)
垫层
15cm未筛分碎石(全路段)
2、原沥青路面路段
桩号
类型
结构情况
K21+131~K33+045.68
上面层
5cm细粒式改性沥青砼(GAC—13C)
中面层
6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GAC—20C)
下面层
7cm粗粒式沥青砼(GAC—25C)
基层
36cm水泥稳定碎石(3.5MPa)
底基层
18cm水泥稳定碎石(2.5Mpa)
垫层
15cm未筛分碎石(全路段)
3现有沥青路面罩面设计:
A、路段平均弯沉值小于25(0.01mm),路段养护综合评价优,清洗原有路面,布撒粘层后,重新罩面(局部地段需铣泡路面)。
B、路段平均弯沉值小于25~45(0.01mm),路段养护综合评价良好,设置补强层6cm,布撒粘层后罩面(局部地段需铣泡路面)。
C、沥青段(建成时)路段平均弯沉值大于45(0.01mm)局部地段或局部地点,同时路床以下80cm以内平均稠度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挖除原有路面,原路床处理,新建路面。
D、旧路罩面结构层如下:
上面层
下面层
调平层
一般路面罩面
50cmAC—13C改性沥青
—
AC—13C改性沥青调平,总厚度少于8cm
补强路段
5cmAC—13C改性沥青
6cmAC—20C改性沥青
调平层:
6cm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C)
(本调平层适用于沥青总厚度11cm~18cm)
调平层:
7cm沥青碎石(ATB—25)
(本调平层适用于沥青总厚度)18cm)
E、翻挖恢复路面结构层如同新建路面结构
(5)阐述划分评价单元的原则、分析过程等。
4互通匝道路面路面结构
类型
结构情况
混凝土面层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26cm水泥混凝土面板(5.0Mpa)
上基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3.5Mpa)
下基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2.5Mpa)
垫层
①主体是人类;15cm未筛分碎石(全路段)
(三)环境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5收费广场路面路面结构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后和开工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类型
目前,获得人们的偏好、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的意愿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类:
①从直接受到影响的物品的相关市场信息中获得;②从其他事物中所蕴含的有关信息间接获得;③通过直接调查个人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的意愿获得。
结构情况
混凝土面层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内容。
20cm水泥混凝土面板(5.0Mpa)
上基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3.5Mpa)
下基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2.5Mpa)
垫层
15cm未筛分碎石(全路段)
6该移道路路面路面结构
类型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结构情况
3.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混凝土面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还规定:
“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简称“三同时”)。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三同时”制度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从广义上讲,也属于环境影响评价范畴。
20cm水泥混凝土面板(5.0Mpa)
上基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3.5Mpa)
下基层
20cm水泥稳定碎石(2.5Mpa)
垫层
15cm未筛分碎石(全路段)
三路面结构材料要求
A、沥青面层
1、沥青
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沥青类型
A级石油沥青
针入度(25℃,100g,5s)(0.1mm)
60~70
针入度指数PI不少于
-1.5~1.0
延度(5cm/min,15℃)不少于(cm)
100
软化点(TR&B)不少于(℃)
47
动力粘度(60℃)不少于(Pa•s)
180~240
闪点不少于(℃)
260
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
2.2
密度(15℃)(g/cm3)
实测记录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少于(%)
99.5
薄膜加热试验163℃
质量变化不大于(%)
±0.8
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少于(%)
61
残留延度(10℃,5cm/min)不少于(cm)
6
A级道路石油沥青改性后技术要求
沥青类型
SBS(I—D)
针入度(25℃,100g,5s)(0.1mm)
40~60
针入度指数PI不少于
0
延度(5℃,5cm/min)不少于(cm)
20
软化点(TR&B)不少于(℃)
65
动力粘度(135℃)不少于(Pa•s)
3
闪点不少于(℃)
230
溶解度不少于(%)
99
弹性恢复25℃不少于(%)
80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
2.5
TFOT(R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
±1.0
针入度比(25℃)不少于(%)
65
延度5℃不少于(cm)
15
2、粘层、下封层、桥面防水层
喷洒型改性乳化沥青PCR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筛上残留物(1.18mm筛)
%
≤0.1
粘度
恩格拉粘度计E25
1~10
道路标准粘度计C25.3
s
8~25
蒸发残留物
残留分含量
%
≥50
溶解度
%
≥97.5
针入度(25℃)
0.1mm
40~120
延度(15℃)
cm
≥20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
≥2/3
常温贮存稳定性
1d
%
≤1
5d
%
≤5
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性能指标
项目
类型
I
外观
搅拌后为黑色或蓝褐色均质液体,搅拌棒上不粘附任何明显颗粒
固体含量,%
≥43
延伸性,mm
无处理
≥5.5
处理后
≥3.5
柔韧性,℃
—15±2
无裂纹、断裂
耐热性,℃
140±2
无流淌和滑动
粘结性,Mpa
≥0.4
不透水性
0.3Mpa、30min不渗水
抗冻性,—20℃
20次不开裂
耐腐蚀性
耐碱(20℃)
Ca(OH)2中浸泡15d无异常
耐盐水20
3%盐水中浸泡15d无异常
干燥性,25℃
表干
≤4h
实干
≤12h
高温抗剪(60℃),Mpa
0.16
抗硌破及渗水
暴露轮碾试验(0.7Mpa,100次)后,0.3Mpa水压下不渗水
人工气候加速老化
外观
无滑动、流淌、滴落
纵向拉力保持率
≥80
低温柔度,℃
—3
无裂纹
注:
试件参考涂布量与施工用量相同:
1.5kg/m2~2.5kg/m2
3玻纤土工格栅
玻纤土工格栅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网格尺寸
(mm×mm)
抗拉强度(KN/m)
延伸率
(%)
网孔形状
单位面积质量(g/m2)
技术要求
12×12
≥60
<4
矩形
450
4、粗集料
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表面层
其它层次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2
24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26
28
表观相对密度不少于
2.60
2.50
吸水率不大于(%)
2.0
3.0
坚固性不大于(%)
12
12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15
12
18
18
15
20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0.8
1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5
磨光值PSV不少于
42
—
粗集料与沥青粘附性不少于(级)
5
4
5、细集料
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表观相对密度不少于
2.50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少于(%)
12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3
砂当量不少于(%)
60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25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少于(s)
30
6矿粉
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表观密度不少于(t/m3)
2.5
含水量不大于(%)
1
粒度范围<0.6mm%
<0.15mm%
<0.075mm%
100
90~100
75~100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塑性指数
<4
加热安全性
实测记录
7、矿料级配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结构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比(%)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GAC—13
100
95~100
60~80
26~48
17~36
15~29
10~22
6~16
4~11
4~8
GAC—20
100
95~100
78~92
65~85
48~72
28~58
18~47
13~34
10~26
7~18
4~12
3~7
GAC—25
100
90~100
75~90
65~83
57~76
45~65
24~52
16~42
12~33
8~24
5~17
4~13
3~7
ATB—13
100
90~100
60~80
48~68
42~62
32~52
20~40
15~32
10~25
8~18
5~14
3~10
2~6
8、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沥青面层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GAC—13(改性)
GAC—20(改性)
马歇尔试件尺寸
Mm
Φ101.6mm×63.5mm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
—
两面击实75次
空隙率VV
%
4~6
3~6
矿料间隙率VMA
%
≥14
≥13
沥青饱和度VFA
%
65~75
65~75
稳定度
kN
≥8.0
≥8.0
流值
mm
1.5~4
1.5~4
各类沥青混合料必须在规定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渗水试验,必须达到以下所列要求: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
混合料类型
动稳定度(次/mm)
上面层(GAC—13)
≥3000
中面层(GAC—20)
≥3000
下面层(GAC—25)
≥800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
混合料类型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上面层(GAC—13)
≥85
≥80
中面层(GAC—20)
≥85
≥80
沥青混合料试件渗水系数技术要求
混合料类型
渗水系数(ml/min)
上面层(GAC—13)
≤80
中面层(GAC—20)
≤120
B、水泥砼面层
1、水泥
重交通等级路面水泥物理性能指标
水泥性能
重交通路面
出磨时安定性
雷式夹或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标准稠度需水量不大于
28%
烧失量不大于
3.0%
比表面积
300~450m2/kg
细度(80μm),筛余量不大于
10%
初凝时间
不早于1.5h
终凝时间
不迟于10h
288d干缩性不大于
0.09%
耐磨性不大于
3.6kg/m2
重交通等级路面水泥各龄期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
交通等级
重交通
龄期(d)
3
28
抗压强度(MPa),≥
22
52.5
抗折强度(MPa),≥
4
7
2、粗集料
碎石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要求
级
级
碎石压碎指标(%)
<10
<15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5
<8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5
<15
含泥量(按质量计%)
<0.5
<1.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
<0.2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合格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
<0.5
<1.0
岩石抗压强度
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
表观密度
>2500kg/m3
松散堆积密度
>1350kg/m3
空隙率
<47%
碱集料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
水泥砼路面粗集料级配范围
类型
级配
方筛孔尺寸(mm)
2.36
4.75
9.50
16.0
19.0
26.5
31.5
37.5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合成级配
4.75~16
95~100
85~100
40~60
0~10
4.75~19
95~100
85~95
60~75
30~45
0~5
0
4.75~26.5
95~100
90~100
70~90
50~70
25~40
0~5
0
4.75~31.5
95~100
90~100
75~90
60~75
40~60
20~35
0~5
0
粒级
4.75~9.5
95~100
80~100
0~15
0
9.5~16
95~100
80~100
0~15
0
9.5~19
95~100
85~100
40~60
0~15
0
16~26.5
95~100
55~70
25~40
0~10
0
16~31.5
95~100
85~100
55~70
25~40
0~10
0
3、细集料
细集料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要求
级
级
机制砂单粒级最大压碎指标%
<20
<25
氯化物(氯离子质量计%)
<0.01
<0.02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6
<8
云母(按质量计%)
<1.0
<2.0
天然砂、机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
<1.0
<2.0
天然砂、机制砂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
<1.0
机制砂MB值<1.4或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3.0
<5.0
机制砂MB值≥1.4或不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1.0
<3.0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合格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
<0.5
<0.5
轻物质(按质量计%)
<1.0
<1.0
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
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
表观密度
>2500kg/m3
松散堆积密度
>1350kg/m3
空隙率
<47%
碱集料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
水泥砼路面细集料级配范围
砂分级
方筛孔尺寸(mm)
0.15
0.30
0.60
1.18
2.36
4.75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粗砂
90~100
80~95
71~85
335~65
5~35
0~10
中砂
90~100
70~92
41~70
10~50
0~25
0~10
细砂
90~100
55~85
16~40
0~25
0~15
0~10
C基层
基层所用的各种材料技术要求如下:
(1)水泥宜选用终凝时间较长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碎石碎石的压碎值应不大于30%,碎石中的扁平、长条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碎石中不应含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
(3)水人或牲畜的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土施工。
遇有可疑水源时,应进行试验鉴定。
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原材料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用做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6.5mm。
集料颗粒组成应在下表所列级配范围内。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参考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mm)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90
84~73
76~65
69~58
58~47
40~30
28~17
20~10
14~6
10~3
7~2
5~0
D底基层
底基层所用水泥和水的技术要求与基层相同。
水泥稳定碎石的参考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mm)
31.5
26.5
19
9.5
4.75
2.36
0.6
0.075
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E垫层
垫层采用未筛分碎石,未筛分碎石垫层所用材料要求为:
最大粒径为4cm,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10%。
F出水管
横向出水管用不带槽或孔的聚氯乙烯(PVC—U)塑料管,管径为5cm。
出水管的两个端头用镀锌铁丝网或格栅罩住。
出水口的下方应铺设水泥混凝土防冲刷垫板或者对泄水道的坡面进行一定的浆砌片石防护,以防水流冲刷路基边坡和影响植物生长。
G土工合成材料
(1)过滤用土工合成材料宜采用无纺土工织物。
其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测试项目
握持强度(N)
撕裂强度(N)
刺破强度(N)
CBR顶破强度(N)
级
伸长率<50%
≥1100
≥400
≥400
≥2750
伸长率≥50%
≥700
≥250
≥250
≥1350
(2)防渗用土工合成材料
用于防渗的土工合成材料应选用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的一布一膜复合土工布,土工布的规格不小于100g/m2。
H路缘石
中央分隔带路缘石及水泥砼预制块采用C25水泥砼预制。
四、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说明
1路床验收
路床顶面验收要求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
1.压实度(%)
96
4处/200m
灌砂法
2.弯沉(0.01mm)
<240
80—100点/双车道
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
3.纵断面高度(mm)
+10,—15
4断面/200m
水准仪
4.中线偏位(mm)
50
4点/200m
经纬仪
5.宽度(mm)
符合设计要求
4点/200m
米尺
6.平整度(mm)
15
2处/200m×10尺
3m直尺
7横坡(%)
±0.3
4断面/200m
用尺丈量
2、底基层施工
底基层顶面验收要求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
1.压实度(%)
96
6~10处
灌砂法
2纵断面高度(mm)
+5—15
4断面/200m
水准仪
3.厚度
(mm
均值
—10
每200m每车道1点
钻芯取样
单个值
—25
4.中线偏位(mm)
50
4点/200m
经纬仪
5.宽度(mm)
符合设计要求
4点/200m
米尺
6.平整度(mm)
12
2处/200m×10尺
3m直尺
7横坡(%)
±0.3
4断面/200m
用尺丈量
3.基层施工
基层顶面验收要求
检查项目
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
1.压实度(%)
98
6~10处
灌砂法
2纵断面高度(mm)
+5—10
4断面/200m
水准仪
3.厚度
(mm
均值
—8
每200m每车道1点
钻芯取样
单个值
—1
4.中线偏位(mm)
50
4点/200m
经纬仪
5.宽度(mm)
符合设计要求
4点/200m
米尺
6.平整度(mm)
8
2处/200m×10尺
3m直尺
7横坡(%)
±0.3
4断面/200m
用尺丈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 路面 K19 900 K33 538953 技术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