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docx
- 文档编号:29649570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67.11KB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实验能证明空气是由至少两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
B.氮气能用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说明氮气不易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
C.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催化效果不同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
2.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①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②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③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④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就是置换反应
⑤某化合物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⑤
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B.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C.酸溶液能使紫色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变红,则二氧化碳属于酸
D.化合物含有不同元素,则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2
O2
通过足量的铜网
B
K2CO3
K2SO4
溶于水,加适量碳酸钡,过滤,蒸发结晶
C
NaCl溶液
MgCl2
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蒸发结晶
D
CaO
CaCO3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5.一定量甲烷(CH4)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A.1:
1:
2
B.2:
1:
4
C.2:
3:
6
D.3:
1:
8
6.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7.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铜比铝活泼
B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火焰熄灭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C
探究物质溶解于水的热量变化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溶液温度下降
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
D
检验水垢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取水垢加入稀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垢中含有碳酸盐
A.A
B.B
C.C
D.D
8.下列实验或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去除水中的色素
C.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滴管用后洗涤完放回原瓶
9.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在很多场合往往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分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0.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H2PO4
B.CO(NH2)2
C.NH3·H2O
D.KCl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②10g水和10g酒精混合,得到20g酒精溶液,该过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③常温下,足量的镁和锌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④某气体可能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气体点燃后,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的组合最多有5种情况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有20多种,多数在体内不能合成
B.铁、锌、镁、铜等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很重要
C.波义耳受到紫罗兰花遇酸变色的启发,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D.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13.N—二甲基亚硝胺是一种黄色液体,它可溶于水,有剧毒,它的分子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N-二甲基亚硝胺的叙述错误的是()
A.N-二甲基亚硝胺的化学式为C2H6N2O
B.一个N—二甲基亚硝胺分子中质子数和中子相等
C.N—二甲基亚硝胺分子有剧毒
D.N—二甲基亚硝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4.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生锈
B.铜器产生铜绿
C.湿法炼铜
D.铁被磁化
15.
本草衍义
中对生砒霜制取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
“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关于文中的变化及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
B.升华
C.没有新物质产生
D.生砒霜是纯净物
16.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
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加热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17.用适当的化学符号表示:
(1)钙原子(Ca)失去2个电子变成的离子是_______;
(2)硫原子(S)得到2个电子变成的离子是_____;
(3)铝原子(Al)失去3个电子变成的离子是_____;
(4)氯原子(Cl)得到1个电子变成的离子是______;
(5)1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与1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结合而成的粒子是_______。
18.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
(2)现有某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测得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它们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欲除去固体A中含有的少量B杂质,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4)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5)下列实验一定能成功的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t0℃时,将30gA加入50g水中形成A的饱和溶液
②t1℃时,将70%的A溶液稀释成10%的A溶液
③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A的质量最多
④t0℃时,将饱和的C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析出固体质量一定为12g
19.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自古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等习俗。
I.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其中鲜肉粽子的用料讲究,除了糯米,还有猪肉、蛋黄、食用盐、鸡精、白酒、植物油等,味道香糯可口,食之唇齿留香。
(1)粽子中的糯米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
(2)小海同学的午餐是鲜肉粽子,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来看,还需增加的食物是______。
A馒头 B鸡腿 C青菜
(3)制作粽子的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
A因为粽子经过长时间高温烹煮,所以可用霉变的糯米洗净后制作
B为使粽叶翠绿鲜亮,可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浸泡
C用棉纱线捆扎包裹粽子
II.龙舟:
制作龙舟常用樟木、桧木,现今也有用玻璃钢来制作,既环保又方便。
(4)樟木、桧木由复杂的多种有机物构成,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其中纤维素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5)玻璃钢属于______材料(填序号)。
A无机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III.雄黄酒: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砷,如As4S4。
雄黄加热后会转变为砷的氧化物,也就是剧毒品砒霜。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不适宜食用。
(6)请写出+3价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
(7)用糯米酿制黄酒时,在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又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写出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实验题
20.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填字母)。
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________药品(填名称),其起_____作用,能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______(填“能”或“否”)。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端进入(填“c”或“b”)。
(5)实验结束后,有人问:
“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
”请你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6)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
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21.A~G是七种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其中A、B、C、D、E分别是五种不同类别(即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物质,D和F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E的粉末为黑色(其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写出:
(1)F的化学式_____。
(2)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2.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2SO4、Na2CO3、CuSO4、NaOH、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探究其组成,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用玻璃棒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白色沉淀。
步骤二:
取少量无色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___,溶液变红。
步骤三:
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
请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还需要对溶液中显碱性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显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
Na2CO3 猜想Ⅱ:
NaOH 猜想Ⅲ:
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NaCl、BaCl2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取步骤一中的无色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钠;静置后,再向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白色粉末中还含有_______。
(得出结论)(4)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23.为了测定某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现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
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成氨气(化学式为NH3),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H3+H2SO4=(NH4)2SO4
现取该牛奶样品30mL,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产生的氨气用9.5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吸收。
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g,下同)
(2)30mL牛奶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3)下图是该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内容。
已知牛奶中的蛋白质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请你通过计算确定,该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包装标签所标示的蛋白质的质量标准。
配料:
鲜牛奶
保质期:
8个月
净含量:
250mL/盒
营养成分:
(每100mL)
钙≥0.11g
脂肪≥3.30g
蛋白质≥2.90g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二、填空题
1、
2、
3、
三、实验题
1、
四、推断题
1、
五、科学探究题
1、
六、计算题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版 九年级 学期 中考 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