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9646567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3.71KB
福建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
《福建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
高中一年语文科试卷
完卷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语言基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赍钱(jī)蛮横(hèng)倒春寒(dào)拈花惹草(niān)
B.菁华(qīng)哂笑(shĕn)冠心病(guān)义愤填膺(yīng)
C.愤懑(mǎn)吐蕃(fān)歼击机(jiān)呱呱坠地(gū)
D.创口(chuāng)梵文(fán)断壁残垣(yuán)翘首回望(qiáo)
2.下列成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A.矫揉造作蓬壁生辉坐收鱼利门可罗雀
B.生死悠关飞扬跋扈事必恭亲变换莫测
C.如火如荼并行不悖遮天蔽日按步就班
D.苦心孤诣暗然泪下怄心沥血可见一般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可可西里,鼓浪屿,一个被誉为西北“净土”,一个获赞为东南“明珠”,两地申遗成功,可歌可泣,每一个中国人都与有荣焉。
②吴女士说:
“我家的生活垃圾经常不胫而走,我本以为是保洁人员帮忙扔掉的,后来才知道是我家隔壁的姑娘顺手给带下楼的。
”
③路旁的灯冷清得多,没精打采地睁着眼儿。
人们匆匆过来过去,都各自忙去了,只有我闲得出奇。
④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很多已长眠于地下,可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永远被人们记在心中。
⑤在他看来,崔永元向范冰冰道歉,娱乐圈中个人的恩怨可以告一段落,但税务部门刚刚开启的调查决不能就坡下驴、偃旗息鼓。
⑥蔡元培校长将大家提出的关于北京大学改革方向的建议束之高阁,异常重视。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⑤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陆蠡是台州人,他的作品中体现愤世嫉俗、刚正不阿、不屈不挠斗争的人生态度正是台州“硬气”的一种体现。
B.无数人通过随时随地的分享,微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推动着中国的进步。
微博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公众的意识。
C.一位老人摔倒了,一个民族纠结了。
一个历来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民族遭遇了严峻考验。
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
D.在经过约110小时的奔月飞行后,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附近,在太空顺利“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到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群贤毕至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④西望夏口⑤侣鱼虾而友麋鹿⑥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⑦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⑧泣孤舟之嫠妇⑨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①②/③④/⑤⑨/⑥⑦/⑧B.①③/②⑨/④⑥/⑤/⑦/⑧
C.①③/②⑨/④⑤⑥/⑦/⑧D.②⑨/④⑥/③⑤/①⑦/⑧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山以上五六里
B.始适还家门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及时相遣归誓天不相负
D.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7.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而今安在哉③客有吹洞箫者
④亦将有感于斯文⑤渐见愁煎迫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⑦謇朝谇而夕替⑧高余冠之岌岌兮⑨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①④⑥/②/③⑧/⑤⑦/⑨B.①⑥/②/③⑧/④⑤⑦/⑨
C.①④/③⑧/②⑥⑦/⑤⑨D.①④/②/③⑨/⑤⑦/⑥⑧
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为()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列坐其次其叶沃若
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凌万顷之茫然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
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
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
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
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
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
世兵,逃乱者多此焉。
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
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
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
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
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
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
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
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
如是,仅里所。
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
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
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尝疑许事未必有。
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
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
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
②〔劣〕仅仅,才。
③〔磬折〕弯腰。
④〔较然〕明显的样子。
⑤〔吊〕悲伤。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B.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C.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D.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主要是通过记事、记物、写景等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
B.“释家”,释门、佛门的意思,“释家者”犹如《游褒禅山记》中“浮图”,可指和尚。
C.“韩文公”之“文”是韩愈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私谥为“靖节”,苏轼谥号为“文忠”。
D.延佑是元仁宗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永和九年”中“永和”,即晋穆帝年号。
从秦始皇开始,皇帝即位要设立年号。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
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12.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3分)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3分)
(3)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1)—
(2)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①谢玄晖:
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愉悦之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C、“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D、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
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E、“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2)鉴赏古诗时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
”
(2)《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
(3)曹操《短歌行(其一)》中出自《诗经·郑风》,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
“,”。
(4)《离骚》中,作者表现出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5)离别总是让人感伤,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却用“,”表达了离别时的豁达情怀。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
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
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
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
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位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
渴了?
还是累了,要歇歇脚?
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
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拔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
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桠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
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商商量量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
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在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
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点上了种子。
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
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
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
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奏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⑧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啄破了黎明,一刹时乡村沐浴着七彩云霞,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
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在欣赏一幅画,像听到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
每一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一个花朵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很久不舍得离去。
自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
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⑨花墙,当我想起这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
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
在春天,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儿女。
在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枚枚飘扬在风中的旗帜。
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前的大娘婶子:
“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
⑩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惟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
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
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
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
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
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篱笆青青,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
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我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在首段采用第二人称手法,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在对比中表达了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并引起读者共鸣,撩拨起思念亲人的情绪。
B.文章开篇点题,作者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由此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即表达了对乡村、对亲人的怀念和敬佩之情。
C.在第⑦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繁花掩映的木篱笆给母性乡村带来的优雅感与含蓄美。
D.作者以土墙的厚重、砖墙的高大冷漠衬托篱笆墙,突出了篱笆墙的青细柔长和温情等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
E.作品的结尾出乎意料,似乎不在情理之中。
那个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暗示我们不能破坏乡村,而要让篱笆阻隔喧嚣,守护乡村。
(2)文章为什么以“篱笆青青”为题?
(4分)
(3)作者笔下的篱笆别有风味,有哪些特点?
借篱笆展现乡村的哪些人性美?
请简要概括。
(6分)
四、语言运用题(11分)
16.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述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好像听到了大地回春的铃铃铃的钟声似的。
——把视觉上的“花朵”与听觉上的钟声沟通起来,把事物的无声的姿态描摹有声音的,用这种通感手法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B.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鲁迅先生倔强的性格,不屈的斗争精神。
C.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D.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紧扣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凸现诗仙的逼人的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将画线句子改成整句。
(3分)
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一同散步,在那里,我会让余秋雨带我去探寻那敦煌的奥秘,三毛会与我一同在撒哈拉聆听那骆驼的哭泣,我会去寻觅朱自清那清华园的旧迹,旧上海旗袍的韵味会在张爱玲那里体味得到。
,
,
。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
其实,① ,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
对此,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
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
② ,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自然就会式微。
越是如此,对于国人来说,③ ,而且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
五、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时候总觉得,今年和去年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星期和上个星期也没有什么区别,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区别......
可是当你蓦然回首,遥望远处时,你就会发现岁月的留痕是无声的,在不知不觉间,深深的,浅浅的,或浓的,或淡的,就那么刻在了你的脸上、身上、心上。
请以“岁月留痕”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高一年语文科参考答案
1、语言基础(24分,每小题3分)
1.A【解析】B、菁华(jīng);C、愤懑(mèn),吐蕃(bō);D、梵文(fàn)
2.C【解析】A、荜、渔;B、攸、躬、幻;C部;D、黯、呕、斑。
3.D【解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此处用错对象,应用“可喜可贺”。
②不胫而走:
形容消息传播很快。
此处应用“不翼而飞”。
③使用正确,“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④使用正确,“叱咤风云”,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形容威力很大。
⑤偃旗息鼓:
放倒军旗,停击战鼓。
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
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
此处使用恰当。
⑥不合语境,“束之高阁”,束,捆扎起来;之,代词,指所捆扎的东西;高阁,储藏书籍、器物的高架子。
借以比喻放着不用、丢到一旁不管。
泛指把某种事情、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
4.D【解析】A项,结构混乱,在“体现”后加“的”;B项,两个主语,正常应该是“通过无数人随时随地的分享”;C项,否定不当,“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有误,删掉“不”。
5.B【解析】①③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④⑥名词活用为状语;⑤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友、侣;⑦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把……看做相等;⑧使动用法,使……哭泣。
6.C【解析】A名词,缘由;介词,从;B女子出嫁;享有;C偏指一方;D缘故;仍旧
7.A【解析】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判断句
8.C【解析】A表判断,是/于是,就;B被/在;C代词,它的;D但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9.(3分)D
10.(3分)D【解析】年号从“汉武帝”开始设立。
11.(3分)C【解析】C选项中,并不是“在洞外饮酒的要为入洞游玩人喝两大杯”,而是“那些在洞外宴饮的人举起酒杯让进过洞的人每人喝两杯”,而且文中也没有说这是“按照当地的风俗”。
12.第
(1)题翻译:
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3分)
关键词:
“谬”(弄错);“名”(识其本名,说明白);整体句意各1分。
第
(2)题翻译:
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3分)
关键词:
“白”“下”整体句意各1分。
(“白”在本句中为动词,可译为“禀告、报告、告诉”;“下”:
“救下”;“遂遣人下之”承前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这里的主语应是县吏(译为“官吏”“官员”“他”均可)。
其他不通顺处可酌情扣分。
)
第(3)题翻译:
只有向导一人年幼,形体瘦小,先出了洞,好像没怎么吃苦,看到大家都疲惫不堪,也假装害怕、用尽了力气。
(4分)
关键词:
“病”、“阳”、“殆”、整体句意各1分其他不通顺处可酌情扣分。
(“病”:
疲惫 ;“阳”通假“佯”,假装;“殆”译为“疲困”“困乏不堪”“用尽力气”,意思对均可。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A、E(答对一个得3分,两个得5分)
【解析】B、应是“愁情”为线索。
C、“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D、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
2.(6分)【解析】诗眼分别是“摇”“滴”。
(2分)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
(2分)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2分)
(三)14.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15.
(1)BE(答对1个得3分,答对两个得5分)
【解析】B.第
(1)段借篱笆会引起“你”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来表达自己对篱笆、对亲人的热爱之情。
身处篱笆与亲人之中,不能说是“怀念和敬佩”,且此情感也只是主旨的一部分。
E.结尾并非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
从上文对乡村充满热爱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愿与篱笆、乡村相守到老是合乎情理的;不是“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而是愿与篱笆、乡村相守到老。
(2)
篱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结构上起到了串联全文的作用;(1分)
篱笆是温馨、幸福、质朴的象征;(1分)
是抒情的载体,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坚守心中篱笆墙,希望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常在”的主题。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分)
(3)特点:
①繁密或稀疏,温馨清新。
②枝丫交错,香味麻酥酥。
③繁花锦簇,优雅羞怯。
(能写出篱笆其他特点也可酌情给分,1点1分,共3分)人性美:
热情好客,
质朴大方,
清洁本真(不与人争辩,不自惭形秽)(1点1分,共3分)
四、语言运用题(11分)
16.(3分)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不是比喻,而是拟人,“告白”一词就赋予了头发人的情态,因此是拟人而非比喻。
17.(3分)我会让三毛带我去聆听撒哈拉那骆驼的哭泣,我会让朱自清带我去寻觅清华园的旧迹,我会让张爱玲带我去体味旧上海旗袍的韵味。
18.(5分)【参考答案】
①式微的不只是春节(不只是春节在淡化或式微)
②节日是有灵魂的
③越需要传承节日(越需要将传统节日传承下去)
(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
【分析】第一处空格根据前文语境,谈论对象“过年”(春节)以及关联词“也”推测出所填内容;
第二处空格根据后文内容可知,话题涉及“节日”与“灵魂”的关系;
第三处空格根据前文“越是如此”以及后文“而且…予以传承”,意思更进一层,进一步说明传承的方式;
五、19.作文(60分)
[写作指导]“留痕”是生活经历留在人们心中的火花。
“留痕”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更是心灵的震颤。
如果时间是一册书卷,那么“痕”就是这册书卷上一纸的墨香;如果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含答案 福建省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