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 精品.docx
- 文档编号:29645694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91.29KB
最新《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 精品.docx
《最新《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 精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精品
二、简答题
81、冬季雷鸟由灰色羽毛换上白色羽毛以适应降雪环境,请回答:
(1)雷鸟冬季换毛主要是受生态因素中的___________的影响。
(2)从雷鸟自身来看,季节性换羽毛是受体内的_________的控制。
(3)雷鸟从灰色羽毛换成白色羽毛,以适应多雪环境,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4)若冬季降雪晚或少,雷鸟的白色羽毛反而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其原因为外界条件不断地变化而生物体内的_________具有相对稳定性。
82、将甲、乙两种植物混种,如果设定
,收获种子再播种,连续进行若干代将M和N作图,有下列几种可能的结果。
请回答:
(1)甲与乙的竞争中,若甲取胜,可用图__________表示,那么M_____N。
(2)甲与乙的竞争中,出现稳定平行时,可用图______表示,其平衡点为_______。
83、黄蜂有螯针,腹部有黑白相间的条纹;有一种蝇不具有螯针,而腹部有黑白相间的条纹;金钱豹有黑褐相间的斑纹,上述现象依次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
84、有一种斑蝶,体硬而味臭,鸟类不食,另有一种蛱蝶,体软而无臭,鸟类可食,但表态与色泽斑却酷似斑蝶。
以一种从未吃过这二种蝶的小鸟做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序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1
以蛱蝶喂鸟
鸟将之吞食
2
以斑蝶喂鸟
鸟食之,随即吐出
3
以斑蝶喂鸟
鸟不食(不张嘴)
4
以蛱蝶喂鸟
鸟不食(也不张嘴)
(1)、第三次实验时,斑蝶具有适应性特征叫_______。
此时,小鸟不食斑蝶是因为小鸟通过第二次实验已形成了__________。
(2)、蛱蝶的适应性特征称为________。
因此,第四次实验时小鸟拒食蛱蝶。
85、如图中,甲图表示1940年~1960年某地降雪天数,乙图表示同一时间内该地区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
请分析回答:
(1)、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现象。
如果降雪推迟,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这说明________。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数量__________,白色老鼠最高百比是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__________(前或后)。
随着降雪天数减少,白色老鼠数量________。
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来看,开始逐渐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_________作用。
86、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调查数据整理如图(曲线仅示变化趋势。
)
请通过分析图中所示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回答:
(1)、在4月至7月间,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总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发生较大变动,影响这种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什么?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在4月至5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和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均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5月中旬开始,两者又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出现迅速增长,但这段时间内,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并未增加,原因是什么?
87、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进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该岛屿上环颈雉构成了一个_______,其数量增长有什么特点?
(2)A→B,由于_______,种群增长不明显。
(3)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______加剧,以及该种群的______增加,导致该种群的______降低,________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4)EF段为种群增长的_______期,其种群净增长率为_______,种群数量_________。
88、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方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头(计算公式是N:
[a]=[b]:
[c]。
()
A.30B.32C.64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月龄构成如下图。
据图分析:
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型;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下图中的曲线_________。
()
89、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0、试根据下列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回答:
(1)、图形的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
(2)、图中I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3)、图中II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91、下图为种群的两种存活曲线。
请回答:
(1)、如果第I类是养牛场的牛群,则表示牧场经营很正常,它属于_______型,其特点是________的个体很多,而______个体很少,则种群的______会越来越大。
(2)、如果第II类是养鸡场的鸡群,则表示这个养鸡场已陷入危机。
经营者必须采取的措施是:
①留下____鸡,处理____鸡;②要保持_____多、______少的年龄比例;③购入或孵化出大量____。
加以良好的,____使它有很高的_______,让衰退型转化为_______。
92、在一生态系统中,对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下图,据图回答:
(1)、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2)、在3、4月份甲种群数量的下降,很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
(3)、种群数量变化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
93、如图所示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形,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阶段是____________。
(3)、迁入种群第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你认为主要是_________。
(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
9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
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
请据图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
(3)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___。
95、在如图所示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1千克,最少消耗水藻________千克;最多消耗水藻________千克。
96、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元素循环如图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夏季,a>b+c+eB、秋季,e+f C、春季,g=b+e+fD、冬季,d>c+f 97、如图所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旅鼠与狐的数量变化曲线图,试回答: (1)、已知a曲线表示旅鼠的数量变化,b曲线表示狐的数量变化,则狐与旅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2)、若草原中狐的总质量为3000千克,则与之对应的旅鼠的总质量至少有_____________千克(假设单位质量的狐与旅鼠含相同的能量)。 (3)、生态系统中的旅鼠和狐的数量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这说明______。 (4)、倘若为了获取毛皮大量猎捕狐,则草原上的牧草数量将会__________。 98、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生物总数量(A)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10~20年是该生态系统向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展的时期。 从第40年开始进入___________时期,此时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_。 (2)、根据曲线A,分析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若该生态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在一年中影响曲线B变化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 99、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 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 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 请回答: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_%。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___。 (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②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③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__利用。 100、为改善上海的生态环境,市政府在外环线道路外侧建设一条宽度至少为500米,环绕整个上海市区的大型绿化带。 环城绿带一期工程已初具规模。 为使建成的该林带生态结构趋于合理,功能趋于完善,你有什么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81: (1)日照时间的长短 (2)遗传物质 (3)适应性 (4)适应的相对性遗传物质 82: 答案: (1)B﹥ (2)Ab 提示: 考查学生对于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在竞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加以分析判断。 甲乙两种植物为竞争关系。 在竞争中占优势的一方会产生更多的种子。 若甲占优势,则M﹥N;若两者竞争力相当,则M=N;若乙占优势,则M﹤N。 83: 警戒色、拟态、保护色。 [提示]: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三个特例。 保护色较为单一,为动物所特有,强调色彩与环境的统一(相似): 警戒色也是动物所特有,这类动物色彩鲜艳,且有臭味、毒刺类的“秘密武器”,能起到预先警示作用;拟态则动物植物均有,表现为色彩、外表形态酷似某些生物或非生物。 此题中,黄蜂有螯针为“秘密武器”,而且与环境色彩相异;蝇无螯针却在外表形态上酷似黄蜂;金钱豹的斑纹属于分割色,与环境融于一体,起到了隐蔽自己,便于御敌和捕食的作用。 84: (1)、警戒色条件反射 (2)、拟态 85: (1)、适应适应是相对的 (2)、增多之后减少定向选择 [提示]: 此题考察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适应的相对性的知识,从两条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白色老鼠所占老鼠的百分比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而增大,随降雪天数的减少而下降。 环境的变化对老鼠的体色起到了定向选择作用。 86: (1)、无机养分,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随无机养分量的变化而变化 (2)、水温上升,光照逐渐增强,无机养分供应充足,浮游植物大量增加,浮游动物量少;无机养分逐渐减少 (3)、无机养分增多,浮游植物大量增加;浮游动物增多,浮游植物被浮游动物消耗。 [提示]: 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影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强度、水温和无机养分,4月~7月间光强度和水温逐渐增大,而无机养分的出现是一种波动性变化: 下降→上升→下降→平衡,而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正好随无机养分的这种变化而变化。 4月~5月上旬,光照增加,水温上升,无机养分供应充足、光合作用加强,同时此时浮游动物少,所以浮游植物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和有机物总量明显增加,但随着对无机养分的消耗增多,受无机养分减少的制约,5月中旬开始,两者又明显下降。 5月下旬~6月上旬,由于无机养分增多,浮游植物的有机物被浮游动物大量消耗,故浮游植物的现存有机物总量并未增加。 87: (1)种群引入初期,环颈雉数量连续增长,若干年后,环颈椎的个体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 (2)引入初期,环颈雉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环境 (3)种内斗争捕食者出生率死亡率 (4)稳定0相对稳定 88: 答案: (1)D (2)BC(3)乙稳定甲增长(4)C 提示: (1)设该地区鼠群个体总数为N,其中标志鼠总量为[a]。 再捕个体数为[b],再捕中标志鼠为[c] 根据题意: N: 32=30: 10 (只) (2)要想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与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内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即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和死亡,没有较多的个体迁入和迁出。 (3)通过对甲、乙两图示各月龄期个体数分析可知,甲图为增长型,乙图为稳定型,只有月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数量才会增长,就能对草原造成严重危害。 (4)在一定饲养时间内笼内鼠种群呈“J”型增长,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空间等条件的限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这必然影响鼠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降低了鼠种群的实际增长率。 89: (1)、a过渡繁殖 (2)、b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 90: (1)、男性产生的含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两种类型的精子数目相等,且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等。 (2)、出生率迅速增高。 (3)、出生率逐步下降,推行计划生育取得实效。 91: (1)、增长中幼年老年密度 (2)、①育龄老龄 ②幼年老年 ③雏鸡饲养管理存活率增长型 92: [答案]: (1)、捕食关系 (2)、乙种群数量的增长 (3)、1年 [解析]: 甲和乙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乙的高峰出现在甲之后,说明甲与乙之间是捕食关系,乙为捕食者。 2—3月,甲数量增多,可能是春天是甲的繁殖季节;而在3—4月,甲数量迅速下降,可能是由于乙到了繁殖季节,大量捕食甲的结果。 93: (1)、Sd (2)、b (3)、食物充足且无天敌 (4)、食物减少、天敌增加、种内斗争等 [提示]: 种群数量在 附近时种群往往增长最快,在图中则表现为曲线具有最大的斜率。 94: 解析: (1)从题中食物网简图可知戊作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甲、乙、丁。 (2)由于重金属盐等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不像有机物一样容易分解,而是逐级积累,表现为逐级递增,所以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积累重金属污染物的数量越多,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丙,所以生物丙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的量最多。 (3)甲和乙都是以戊为食,属竞争关系;又因甲还以乙为食,属捕食关系,所以甲和乙存在以上两种关系。 (4)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只表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食物关系,未表示的成分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答案: (1)戊甲、乙、丁 (2)丙(3)捕食和竞争(4)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 95: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能量的传递规律。 能量在逐级流动中传递的效率一般为10%~20%;求能量最少消耗,就要选择最短的食物链和最大的传递效率(20%)。 如: 水藻→小鱼→人,传递效率按20%计算。 设最小消耗为X,则: X×20%×20%=1,所以X=1÷20%÷20%=25千克。 要求最多消耗,就要选择最长的食物链和最小的传递效率(10%)。 如: 水藻→水蚤→虾→小鱼→大鱼→人,传递效率按10%计算,设最多消耗X,则X×10%×10%×10%×10%×10%=1,所以X=1÷10%÷10%÷10%÷10%÷10%=100000千克。 [答案]: 25100000 96: [分析]: 植物固定的碳素,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被分解,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繁殖,即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 后一部分物质中,一部分随着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还有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动物摄入体内。 我国北方的夏季昼长最短,气温较高,生产者同化作用占优势,因而a>b+c+e;在秋季,植物遗体、残枝、败叶相对增多,动物的粪便等也相对增多,而土壤中的生物数量相对稳定,由于气温变低代谢变缓、繁殖变慢,因而g [答案]: A 97: [分析]: (1)、从狐与旅鼠数量变化关系上分析,可知两者间存在捕食关系。 (2)、从图中分析,旅鼠先在生态系统中出现,且狐的数量变动总是比旅鼠的数量变动滞后一定时间,因此狐为捕食者,旅鼠为被捕食者。 依据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旅鼠的质量为: 3000÷20%=15000千克。 (3)、生态系统中旅鼠和狐的数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身调节能力。 (4)、若大量捕杀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则旅鼠失去天敌,数量会大量增加,草原上牧草被大量啃食,数量下降,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 [答案]: (1)、捕食关系 (2)、15000 (3)、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 (4)、下降 98: [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繁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功能越完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容易保持,在第10~20年间正好向稳定性阶段发展的时期。 曲线B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数量,也间接地反映出生产者数量的变动,生产者数量的变动与消费者数量的变动有关。 [答案]: (1)、生物种类多样化营养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生态系统的稳定自动调节能力 (2)、消费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3)、光照强度 99: [分析]: 从图中A、B、C三者关系分析得出: A是第一营养级(生产者);B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C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现根据图中数值计算与解答如下: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18872百万千焦(太阳辐射能量)-118761百万千焦(未被群落固定能量)=111百万千焦,这部分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 (2)、从A到B能量的转化率为: =13.55%,从B到C的转化率为: =20%; (3)、C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 ; (4)、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全部能量的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②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③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答案]: (1)、生产者 (2)、13.520 (3)、60% (4)、呼吸作用消耗未被下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分解者 100: [分析]: 要使该林带生态结构趋于合理,功能趋于完善,即要提高它的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答案]: 生物种类多样化,营养结构复杂化。 因为这样可以使林带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较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与环境 最新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 精品 最新 生物 环境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