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疾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9641458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45KB
关于疾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docx
《关于疾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疾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疾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关于疾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疾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欢迎阅读!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样,但他们的血液、阴道分泌物、皮肤粘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乳汁也含病毒,可传染给婴儿。
唾液、泪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发现病毒,但含病毒很少,传染性不大。
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有三条:
性传播通过性行为传播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
不论同性恋还是两性之间的g交、口交都有传染的危险性。
血液传播通过静脉注射毒品的人共用未经过消毒的注射器;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植;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等均可感染上艾滋病。
母婴传播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2、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
空气、饮水、食物;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游泳池;吸血昆虫如蚊子、跳蚤、虱子等,目前还没有发现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吸血昆虫;有防护的照料、护理艾滋病人;马桶及小便池。
需要谨慎小心,以免发生意外传染的行为。
接吻在唇、舌和口腔粘膜完好的情况下,礼节性的口唇接触脸颊的接吻应属安全。
口对口的接吻,特别是深吻、长吻或唇、舌、口腔粘膜有破损或溃疡时,有传染危险。
握手双方手部皮肤无破损时,握手应属安全。
拥抱隔着衣服的拥抱是安全的。
如果皮肤直接接触,而皮肤有擦伤或患有皮肤病时,则有一定危险。
使用避孕套性交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传染艾滋病的机会,但必须使用合适和质量合格的避孕套,否则在性交时可能发生破裂和滑脱,增加传染机会,约有10%左右的失败率。
因此,使用避孕套预防艾滋病并非百分之百安全可靠,只有洁身自爱,才是最可靠的。
3、预防艾滋病12法:
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消除麻痹思想、恐惧心理和歧视行为;
洁身自好,保持单一的x伴侣,x伴侣越多,受感染的机会就越高;
深入了解你的x伴侣曾否与他人发生性行为?
有否染上毒瘾?
不论你的x伴侣外表看来如何健康,均应考虑其有受HIV感染的可能性;
在性活动中,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
不要在无保护措施下接触他人的血液或伤口;
注射器严格消毒,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最好用质量好的一次性注射器;
不与别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不吸毒,如已染上毒瘾又未能戒除时,千万不要和别人共同注射器;
不要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
不要纹身,不要到消毒不严格或不消毒的理发店、美容院理发、纹眉、穿耳;
患有性病的人要积极彻底治疗,否则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4、哪些人容易得艾滋病?
任何人都可得艾滋病,但以下人群更容易受感染:
男性同性恋者。
男性同性恋经肛门性交,容易损伤直肠,因而更加容易传播艾滋病病毒。
静脉吸毒者。
所谓“静脉吸毒者”就是通过静脉注射毒品的人。
因为他们经常共同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头和注射器,而在这些针头和注射器中,可能会残留前一个吸毒者注射后留下的少量带病毒的血液,这样病毒便可以通过血液传给另一个吸毒者。
经常接受输血或输入血制品的人。
和多个异性有性接触的人。
艾滋病病人的配偶或x伙伴。
受感染的母亲所生的孩子。
患性病及血液病者。
5、我国政府对待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
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的综合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
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由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为其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一关怀”指的是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各级政府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补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生活补助;扶助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
1、结核病是怎样传播的?
怎样才能控制传播?
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结核杆菌会在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从呼吸道棒出,漂浮在空气中,特别是有咳嗽症状的排菌肺结核病人,其传染性最大,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健康人吸入了漂浮在空气中的结核杆菌就有可能感染上结核病。
控制结核病传播最有效的措施是尽早发现病人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通过药物杀死病菌,降低和消除传染性。
此外,病人不要当面对他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必要时用手帕捂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居室门窗常开,保持室内通风和空气新鲜。
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家人(尤其是孩子)、邻里、同事等都极有可能受到传染他们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必要时应到专业结防机构接受相应的检查和预防性治疗。
2、结核病主要有哪些症状?
肺结核病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临床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气急等;全身症状有发热、消瘦、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等。
肺结核病的症状并不是结核病所特有的,其它肺部疾病也会产生这些症状。
肺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症状大都由轻渐重,由不明显到明显,逐步发展,多数病人早期可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不易引起重视,常被误认为是“感冒”,“气管炎”而耽误诊治。
因此,如有上述症状,持续时间又超过2—3周,就应该想到有结核病的可能。
3、为什么要进行“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
“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是卫生部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中提出的一项硬性规定。
规定要求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将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及可疑肺结核病人报告并转诊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登记、治疗和管理。
众所周知,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患病率、耐药率都很高,且由于其病程长容易造成不合理用药及不规则治疗,致使病情治疗不愈或反复发作,成为慢性传染源引起他人发病。
要彻底治愈结核病,应完全彻底地与结防专业机构的医生合作,按医生指定的治疗方案,接受医务人员的督导管理,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全疗程。
县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是我县结核病定点诊治单位,任何单位发现疑似结核病人均须转诊至上述二个定点单位。
目前国家对全部肺结核病人均实行免费检查、免费治疗。
4、我县对肺结核病人实施免费诊断治疗的有关规定:
免费诊断、治疗的定点单位:
玉环县第一人民医院、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
免费诊断、治疗的对象:
所有在定点单位确诊为肺结核病的县内常住居民及配合治疗的外来人员。
免费诊断的范围:
2次X光检查、4次痰涂片检查,1次乙肝三系检查和6次肝功能检查。
免费治疗的范围:
抗结核板式药。
结核病咨询热线:
87278711
1、高血压的饮食调控原则
控制总能量的摄入,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
补充适量的蛋白质:
每日1g/kg,多选食豆腐及豆制品、脱脂牛奶、酸牛奶、鱼虾类。
减少脂肪,限制胆固醇:
多吃植物油,限制动物脂肪摄入。
进食多糖类食物,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多吃高纤维膳食。
严格控制钠盐摄入:
轻度患者,每日控制3—5克,中度患者每日1—2克,重度患者应给予无盐膳食。
多吃含钾、钙、镁丰富的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
节制饮食,禁忌浓茶、咖啡,戒烟忌酒。
多吃能保护血管和降压降脂食物:
降压食物有芹菜、胡萝卜、番茄、荸荠、黄瓜、木耳、海带、香蕉等,降脂食物有山楂、香茹、大蒜、洋葱、海鱼、绿豆等。
2、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料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⑴安排好既有规律又富有活力的生活;
⑵自我控制精神情绪;
⑶适量运动,健身强体;
⑷少吃盐,合理饮食与营养;
⑸患者严格执行医嘱,坚持合理用药。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
2、糖尿病的饮食调控原则
合理控制能量的摄入:
建议病人每周称1次体重,根据体重不断调整食物的摄入量和运动量,体重应控制在正常标准的±5%左右。
理想体重计算公式:
成年男性理想体重=身高-105
成年女性理想体重=×
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每日碳水化合物进量控制在210—300g,约折合主食300—400g,最好选用吸收较慢的多糖类食物,如玉米、荞麦、燕麦、红薯等,蔬菜类右适量多用。
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广柑、苹果、香蕉等应慎用,对于蜂蜜、白糖、红糖等精制糖应忌食。
蛋白质适量摄入:
每日1g/kg,多选食大豆及豆制品、鱼、禽、瘦肉等优质蛋白。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多吃植物油,限制动物脂肪摄入
增加纤维食物的摄入:
如南瓜、糙米、玉米面、魔芋、豆、燕麦等。
保证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提倡食用富含维生素B1、B2的食物,如芦笋、牛肝、牛奶等,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食物多样化:
每天都应吃到谷薯、蔬菜、水果、大豆、奶、瘦肉、蛋、油脂等8类食物。
1、癌症的十大危险信号
体表或浅表可触及的肿块逐渐增大
持续发生消化异常,或食后上腹部饱胀感
吞咽食物时胸骨不适感及至梗噎感
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
耳鸣、听力减退、鼻衄、鼻咽分泌物带血
月经期外或绝经期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大便潜血、便血、血尿
久治不愈的溃疡
黑痣、疣短期内增大、色泽加深、脱毛、痒、破溃等
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
2、如何预防癌症
⑴要增强自我保健责任感,保持良好情绪;
⑵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少饮酒;
⑶食物防霉变,合理营养,经常锻炼;
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什么是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由伤寒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多发于夏、秋季。
儿童和青壮年发病较多。
甲型副伤寒可以通过生活用水、食物、苍蝇、蟑螂接触等传播引起流行。
其中通过水源传播的机会最大,是目前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该病菌可以随着病人或健康带菌者的粪便排出体外,生存能力很强,可在江、河、湖、塘水中存活1—3周,在粪坑或厕所中存活1—2个月,而且非常耐寒,在冰冻的环境可存活几个月或更久。
伤寒和副伤寒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中,发病后第2—4周由于持续排菌,所以传染性最强。
恢复期及恢复后仍可继续由粪便排出细菌。
细菌通过水源、海产品、瓜果、蔬菜、食具或苍蝇、蟑螂感染健康人。
2、伤寒和副伤寒的症状
开始有全身不适。
类似感冒症状,食欲不好,头痛等,发热,5—6日体温可达40℃,持续不退,表情淡漠,前胸和腹部上可有红色疹,肝脾肿大,有轻度压痛,重时可有肠出血、肠穿孔、心肌炎等合并症。
有合并症者死亡率高。
3、得了伤寒副伤寒怎么办?
一旦得了伤寒、副伤寒应及时住院隔离治疗,千万不要到村级医疗站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时机,造成更加严重的并发症,不要以为无关紧要,因为该病属于传染病,很容易引起家人的感染。
伤寒、副伤寒患者,可以到我县肠道传染病防治中心接受政府补助治疗。
入院时只需缴纳1200元,其余费用由县财政统一支付,治愈出院。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伤寒、副伤寒平均治愈时间是15天左右,一定要坚持全程治疗,未全程或不规范用药会造成慢性带菌,延长排菌时间,对家人和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特别是轻型病人,要坚持用药2周。
病人的碗筷、脸巾、牙杯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与家人分开使用。
病人的大便、呕吐物要加1/5量的漂白f消毒后倒入粪坑或厕所。
病人不到街头饮食餐点用餐,以防传染给他人。
家人照顾病人时,不要与病人共用生活用品。
4、如何预防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都是肠道传染病,都是经口引起的传播,因此,预防该传染病主要是做好预防“病从口入”关。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用不卫生的餐具,生吃瓜果要使用自来水清洗,无自来水,需削皮后食用。
不吃凉拌食物,少摆席聚餐。
不吃腐败食物和腌制食物。
不到街头不卫生饮食摊点就餐。
饮用安全卫生水。
使用自来水,使用井水要消毒。
集中供水要做好每日消毒。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搞好粪便管理,不用新鲜粪便施肥,粪便应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不与病人共用日常生活用品,避免同病人共用食具等。
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等媒介生物。
发现伤寒、副伤寒病人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严防传染给健康人。
1、什么是霍乱?
霍乱是由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国际卫生检疫条例》规定国际检疫的三种传染病之一。
2、感染霍乱后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情况下,感染只造成轻度腹泻或根本没有症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
感染霍乱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引起严重脱水导致死亡。
3、如何发现自己感染霍乱?
有腹泻症状,尤其是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应马上到医院就诊,并做霍乱弧菌的培养检查。
与霍乱感染者一起就餐或密切接触的人也应采集粪便或肛拭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
4、感染霍乱后应如何做?
霍乱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现感染霍乱,无论是轻型还是带菌者,均应隔离治疗。
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未检出霍乱弧菌者才可解除隔离。
感染霍乱后,不接受隔离治疗,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造成传给别人的,会受到法律制裁。
另外病人和带菌者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采样、家里疫点的消毒等工作。
5、霍乱怎么传播?
霍乱通过饮用未煮熟的水,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生熟食品通过共用同一砧板、餐具等引起交叉污染,接触霍乱病人、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进食通过苍蝇污染的食物等传播。
6、公众如何预防霍乱?
预防霍乱的方法比较简单。
主要是“把好一张口”,预防病从口入。
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
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
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物品不要碰。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按病原不同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但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疲乏、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出现黄疸。
根据病程长短及临床表现轻重临床分型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淤胆型肝炎四型。
甲型及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而丙型、丁型及乙型主要表现慢性肝炎,甲、乙、丙、丁、戊各型肝炎均可引起重型肝炎。
肝炎治疗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可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应防止过劳和精神刺激,避免饮酒和使用有肝损害的药物,并注意防治各种感染,已免病情加重。
1、甲型和戊型肝炎通过食物、水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预防重点应做好“三管一灭”,注意个人卫生;甲型肝炎流行期间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
2、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体液、母婴传播,预防重点则在于加强血液、血制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对乙型肝炎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母亲HBsAg阳性或同时有HBeAg阳性者的新生儿。
3、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
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
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
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
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
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
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
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是一种人、兽(畜)共患的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
人狂犬病一般由己感染(或发病)的动物(狗、猫、狼、狐狸、蝙蝠等)咬伤或抓伤人体皮肤后,病毒由伤口到达局部肌肉增殖,再沿神经束上行至神经节,最后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
人患了狂犬病后,临床上会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最终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加强对家庭养狗、猫等宠物的管理,定期给予注射兽用狂犬疫苗能有效地减少人群的感染、发病。
一旦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立即去正规医院进行扩创、清洗伤口,并及早全程注射足量的狂犬疫苗,根据伤情在必要时加用抗狂犬人血免疫球蛋白能有效地阻止发病。
家里养宠物或是亲朋好友养宠物者,以及医务人员和经常接触到动物的高危人群要加强预防,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疫苗。
被动物咬伤后具体的处理方法:
一洗:
尽快用肥皂水冲洗被咬伤口,冲洗半小时,把含病毒的唾液、血水冲掉。
二挤:
能挤压的伤处,要边冲水边挤压,不让病毒吸收到人体内。
三消:
冲完后,马上用75%的酒精擦洗消毒伤口内外,尽可能杀死狂犬病病毒。
四伤口周边浸润注射免疫球蛋白:
注射的剂量按每公斤体重20个国际单位。
五注射狂犬病疫苗:
被咬后,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
有关政策:
居民应根据《浙江省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暂行规定》规范养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疾病 健康 教育 宣传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