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9635968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80
- 大小:104.59KB
壶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壶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壶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壶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壶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壶关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附表64
前言
《壶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自2012年6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2012〕69号)批准实施以来,有效实现了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农用地布局等规划目标,规划实施成效显著。
但规划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建设用地布局需进一步优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压力大等问题。
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中部崛起、新型城镇化建设、精准扶贫等国家和省重点战略提出,为壶关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面对新形势,本县以旅游业为龙头,以“中国峡谷旅游名城,长治市上党城镇群生态旅游休闲中心”为发展目标,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确保土地利用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努力实现“绿色壶关、宜居壶关、休闲壶关、富裕壶关”。
为保障国家、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促进新常态下壶关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适应全县各业各类用地生产和发展需求,需要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和《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晋国土资函〔2017〕414号)等文件要求,在上级规划调整主要指标的控制指导下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编制《壶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本方案规划调整范围为壶关县全部行政辖区,即包括5镇7乡1个开发区,390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为100770.96公顷。
本方案规划基期年2005年,调整基期年2015年,规划目标年2020年。
第一章规划调整完善背景
一、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壶关县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东南部,坐落在太行山腹地,属上党盆地东部。
地理位置在东经113°10′—113°40′,北纬35°51′—36°13′之间。
东与河南省林州、辉县两市相接,西与长治市辖区、长治县为邻,北与平顺县隔界,南与晋城市陵川县毗邻。
2、交通条件
壶关县地处晋豫两省交通要冲,省道S327横贯东西,S225纵贯南北。
西距长邯(长治—邯郸)高速公路、太焦(太原—焦作)铁路45公里,东距京珠(北京—珠海)高速公路、京广(北京—广州)铁路不足60公里。
长壶一级路的全面贯通,大大缩短了壶关到长治的距离,初步形成东西南北成环、内外道路贯通的“四纵八横”大骨架。
3、地形地貌
本县属干旱石质山区,地势以中部分水岭为界,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境内地貌明显分为石质山地貌和中低山丘陵地貌两大主体地貌单元。
因北有老顶山,南有双龙山,两山夹峙,中间空断,山形似壶,且以壶口为关,而得名壶关。
以县境中部双井村岭最高(海拔1829米),县境东部东川底村最低(海拔420米)。
4、气候条件
壶关县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630.1小时,日照率60%。
境内年平均气温8.9℃,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5℃,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2.1℃。
年平均降水量在574.5毫米左右。
全年无霜期约153天,初霜日出现在10月上旬,终霜日在次年5月上旬。
5、水资源状况
县境内水资源总量9008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8093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7314万立方米,重复水量6399万立方米。
全县水资源可利用量499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2887万立方米,地下5116万立方米。
境内河流有郊沟河、桑延河两条非季节性河流,陶清河、石子河、百泉河三条季节性河流。
6、土壤地质条件
全县土壤分褐土、草甸土两个土类,分淋溶褐土、山地褐土、粗骨性山地褐土、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浅色草甸土六个亚类,地质类型以奥陶纪石灰岩为主。
7、矿产资源
本县矿产资源丰富,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三十多种,金属矿主要有铁矿、硅矿、黄铁矿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煤、石灰石、白云岩、黏土、大理石等,储量丰沛。
8、旅游资源
本县历史悠久,风景优美。
现有文物古迹遍及境内13个乡镇开发区,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37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琳琅满目的馆藏文物,这些众多的文化遗址和历史古迹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人文景观。
东南部的太行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景点资源丰富,景观奇妙有趣。
(二)经济社会条件
壶关县属长治市管辖,全县现辖5镇7乡1个开发区,390个行政村。
2015年,全县总人口29.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06万人,城镇化水平30.43%。
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1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4.1亿元,年均增长2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4亿元,年均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亿元,年均增长13.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5元,年均增长11.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2元,年均增长13.1%。
全县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9亿元,天安煤机、华能风力发电等项目有序推进,壶化集团高强度导爆管雷管生产线和80万公斤起爆具、邦仕得制药、华兴保温材料、晋通钕铁硼、潞赛达商品砼等项目建成投产,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
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利用现状
2015年,全县各类土地利用现状为:
1、农用地
农用地面积69113.0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68.58%,包括:
(1)耕地
耕地面积27371.92公顷,占农用地面积39.60%。
其中,水浇地24.70公顷,旱地27347.22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0.09%、99.91%,主要分布在龙泉镇、百尺镇、店上镇、集店乡、黄山乡、东井岭乡、五龙山乡等7个乡镇。
(2)园地
园地面积832.31公顷,占农用地面积1.20%,以果园为主,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集店乡、五龙山乡、龙泉镇等3个乡镇。
(3)林地
林地面积35854.82公顷,占农用地面积51.88%,其中,有林地31703.98公顷,灌木林地255.24公顷,其他林地3895.60公顷,分别占林地面积88.42%、0.71%、10.86%,主要分布在石坡乡、树掌镇、桥上乡、鹅屋乡4个乡镇。
(4)牧草地
牧草地面积24.2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0.04%,主要为人工牧草地,主要分布在晋庄镇、百尺镇、龙泉镇和集店乡。
(5)其他农用地
其他农用地面积5029.7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7.28%,其中,农村道路983.20公顷,坑塘水面25.24公顷,沟渠8.74公顷,设施农用地120.50公顷,田坎3892.09公顷,分别占其他农用地面积19.55%、0.50%、0.17%、2.40%和77.38%。
2、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7626.4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7.57%。
包括:
(1)城乡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6597.9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86.51%,其中:
城镇用地683.10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5630.32公顷,采矿用地284.57公顷,分别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10.35%、85.33%和4.31%。
(2)交通水利用地
交通水利用地970.48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12.73%,其中:
铁路用地87.72公顷,公路用地601.56公顷,水库水面278.74公顷,水工建筑用地2.46公顷,分别占交通水利用地面积9.04%、61.99%、28.72%、0.25%。
(3)其他建设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57.9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0.76%,全部为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
3、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24031.4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23.85%,包括:
(1)水域
水域面积393.03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1.64%,其中,河流水面379.20公顷,内陆滩涂13.83公顷,分别占水域面积96.48%、3.52%。
(2)自然保留地
自然保留地23638.43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98.36%,其中,其他草地23152.81公顷,裸地485.62公顷,分别占自然保留地面积97.95%、2.05%。
(二)土地利用的特点
1、建设用地比重小,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
农用地占比为68.58%,建设用地占比为7.57%,其他土地占比23.85%,三者比例为9.06:
1:
3.15,农用地和其他土地占壶关县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90%以上,建设用地比重小,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
2、耕地质量等别低,后备资源开发难度大
全县山区和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1.31%,耕地以旱地为主,大部分为坡耕地,图斑破碎,有效土层较薄,有机质含量低,水资源缺乏,全县平均耕地质量等别12等,耕地质量总体偏低。
耕地后备资源主要位于树掌镇、石坡乡、鹅屋乡、桥上乡等乡镇,可开发地块分布零星分散,坡度较大、水源缺乏,开发难度大。
3、林地比重大,区域生态环境好
县域林地面积广大,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5.58%,占农用地面积的51.88%,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区域生态环境良好。
(三)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1、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2005年全县耕地面积27546.12公顷,2015年减少为27371.92公顷,10年间共减少174.2公顷,降幅0.63%,全县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
本次调整完善上级下达耕地保有量指标比现行规划多347.90公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占用耕地不可避免。
耕地保护任务压力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2、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布局不合理
受地域限制,农村居民点分布零散,晋庄镇、树掌镇和东井岭乡居民点布局相对集中,但在鹅屋乡和桥上乡出现“空心村”现象,农村居民点利用粗放态势明显。
2015年,全县农村居民地点用地5630.32公顷,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277.27平方米,高于国家人均150平方米的用地标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3、土地后备资源相对充足,开发整理难度大
2015年壶关县其他草地23152.81公顷,占未利用地的96.47%,耕地后备资源相对充足,但可开垦土地主要分布在无基础设施或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山地、丘陵地带,土壤质量差、有效土层薄、水源缺乏、分布零散等问题。
现有宜耕后备资源,大部分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土壤改良和水源供给设施建设,开发技术要求高、投资大、难度大。
三、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显著变化,受“三期叠加”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壶关县经济社会发展既迎来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面临的新机遇
1、政策扶持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
“十三五”时期是国家扶贫攻坚关键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将太行山革命老区列入重点支持范围,壶关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将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将得到更多支持,有利于特色优势产业落地,尽快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同时,百尺镇西岭底村和店上镇瓜掌村被列入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国家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利于本县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2、国家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出台进一步为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太焦高铁建设将为壶关县旅游带来积极影响,对扩大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品牌影响力和对外辐射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同时,随着居民消费需求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文化旅游消费成为新消费热点,旅游将成为带动县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3、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有利于实现绿色发展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壶关划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省、市政府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等方面予以补偿和优惠,这有利于壶关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动“中国峡谷旅游名城,长治市上党城镇群生态旅游休闲中心”发展战略目标实现。
(二)面临的新挑战
1、发展和转型压力较大
发展不足仍是壶关县面临的最大问题,经济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都较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
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对钢铁行业依赖程度高,抗风险能力不强,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如何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稳定经济总量和推进产业转型任务艰巨。
2、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壶关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截至“十二五”期末,全县尚有精准扶贫对象6.1万人,脱贫攻坚难度大,民生用地需求大。
需进一步优化配置有限土地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移民开发、民生设施建设等脱贫举措实施力度。
3、生态保护任务重
随着国家对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和山西省对壶关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保护成为壶关县未来发展重要任务,如何协调生态用地保护和旅游用地资源开发,关系着县域发展重要增长点能否发挥作用。
四、现行规划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
(一)规划实施总体情况
《壶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自批准实施以来,对落实用途管制制度,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发挥了重要作用。
规划执行期间,壶关县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和长治市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积极做好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用地,在加强土地宏观调控管理、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但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也存在建设用地规模无法满足新形势需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等问题。
(二)规划修改和批复情况
规划实施期间,仅修改一次规划。
2016年3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对包括壶关县在内长治市13个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作出批复(晋政函〔2016〕31号)。
本次修改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13.67公顷,规划修改后,壶关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168.6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3000.00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7867.62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551.60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330.58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82.40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1073.61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制在763.83公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851.81公顷(其中,复垦补充耕地规模406.83公顷)。
(三)规划目标落实情况
1、严格落实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规划至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168.63公顷,截至2015年底,全县耕地27371.92公顷,比规划目标多1203.29公顷,耕地保情况良好。
规划至2020年,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3000.00公顷。
截至2015年底没有基本农田核销,基本农田面积23021.20公顷,多划基本农田面积21.20公顷。
规划实施期间,严格保护了基本农田,完成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基本符合规划要求
规划至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7867.62公顷,201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7626.09公顷,达到规划目标年的96.93%,剩余建设用地发展空间241.53公顷。
其中:
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6564.70公顷,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6597.66公顷,为规划目标年的102.04%,比规划控制目标多32.96公顷,主要由于农村居民点拆旧复垦项目还在实施中。
截至2015年完成的复垦项目规模36.37公顷,未完成复垦项目规模511.86公顷。
到规划期末,落实全部农村居民点拆旧复垦项目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可以控制在规划指标内。
规划城镇工矿用地1330.58公顷,2015年城镇工矿用地967.67公顷,为规划目标年86.38%,剩余城镇工矿用地指标362.91公顷,有效控制了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规划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1316.02公顷,2015年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1028.43公顷,为规划目标年78.15%,剩余指标287.59公顷,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基本良好。
3、新增指标完成情况
现行规划确定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82.40公顷以内,其中占用农用地指标1069.75公顷,占用耕地指标763.83公顷。
其中上级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28.81公顷,“挂钩”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53.59公顷。
规划实施至2015年,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65.63公顷(2006-2009年使用97.62公顷),其中占用农用耕地579.74公顷,占用耕地471.06公顷,实际执行规划目标的56.29%,剩余指标516.77公顷。
其中:
上级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规划期间,全县安排上级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828.81公顷,占用耕地484.41公顷。
其中,安排城镇工矿建设指标284.64公顷,占用耕地176.01公顷;安排农村居民点建设指标83.10公顷,占用耕地55.04公顷;安排其他建设指标30.09公顷,占用耕地2.87公顷;安排交通水利用地指标430.97公顷,占用耕地250.80公顷。
截止2015年,全县已使用上级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39.29公顷,占用农用地553.41公顷,占用耕地447.90公顷。
其中,城镇工矿用地增加214.74公顷,占农用地194.02公顷,占耕地157.98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14.88公顷,占农用地13.98公顷,占耕地13.53公顷;交通水利用地增加409.67公顷,占农用地345.42公顷,占耕地258.40公顷。
其中2014-2015年两年中,使用上级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79.87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303.22公顷,占用耕地252.75公顷。
剩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89.51公顷,占用耕地地36.51公顷。
剩余其中城镇工矿指标剩余69.90公顷,剩余交通水利用地指标21.30公顷;剩余村庄建设指标68.22公顷,剩余其他建设指标30.09公顷。
“挂钩”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规划期间,全县安排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353.59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79.40公顷。
截止2015年,全县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26.34公顷(全部为城镇工矿用地),其中占用耕地23.16公顷。
2014-2015两年中,新增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3.50公顷,占用耕地3.50公顷。
剩余新增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327.25公顷,占用耕地剩余256.24公顷。
4、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落实较慢
规划至2020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851.81公顷,其中建设用地复垦补充耕地406.83公顷。
规划实施期间,我县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积极加大耕地补充力度,截至2015年底,已实施土地整治规模262.82公顷(建设用地复垦规模36.57公顷),补充耕地196.40公顷(建设用地复垦补充耕地35.14公顷),完成规划任务的23.06%(建设用地复垦补充耕地面积完成规划任务的8.64%),剩余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指标655.41公顷(剩余建设用地复垦补充耕地指标371.69公顷),补充耕地落实较慢。
5、城镇工矿用地节约集约水平明显提高
2005年,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255.91平方米,规划确定到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49.89平方米以内。
截至2015年,全县城镇常住人口为76783人,城镇工矿用地面积967.67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26.03平方米,低于规划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划指标,城镇工矿用地节约集约水平明显提高。
6、生态用地保护力度仍需加强
2015年,完成耕地保护任务;园地面积832.31公顷,比规划目标少3.09公顷,完成规划目标的99.63%;林地面积35854.82公顷,比规划目标少13507.78公顷,与规划目标相差较大,仅完成规划目标的72.64%,主要原因是规划实施期间,生态造林工作相对迟缓。
7、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得当
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897.15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91.07公顷,占耕地面积196.93公顷,其中包括落实上级下达指标170.14公顷,占耕地94.36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新区用地120.89公顷,占耕地102.57公顷。
201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总规模698.96公顷,已实施实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面积53.36公顷,剩余新增指标287.74公顷,新增建设用地的允许建设区符合率100%。
8、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保障得力
2006至2015年,全县已实施各类项目81个,新增建设用地498.61公顷;其中交通运输重点项目4个,新增建设用地400.95公顷;能源重点项目5个,新增建设用地1.15公顷;水利项目2个,新增建设用地9.40公顷;其他各类重点项目70个,新增建设用地87.12公顷。
现行规划东井岭乡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因电网设计改变,项目选址不能满足需求,该项目不再实施。
(四)规划实施成效
1、有力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规划实施期间,壶关县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适当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截至2015年全县耕地保有量27371.92公顷,较现行规划目标多1203.29公顷,有力保护了耕地。
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逐级分解到各乡镇,明确各级政府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并且落实到地块,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较现行规划多21.20公顷,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同时,壶关县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积极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加大耕地补充力量,确保耕地数量不降低,耕地质量有提高。
2、稳步落实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壶关县在规划实施期间实施各类土地利用重大工程81个,新增建设用地498.61公顷。
其中交通运输重点项目4个,为长安高速公路长治至平顺段、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山西省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循环公路南线工程、长治至壶关城际连接线;能源重点项目5个,为常平变电站、城北北河加油站、城北盘驼底加油站、北皇加油站和集店乡辛村供气站;水利重点项目2个,为水利水源建设项目、八泉峡供水工程;其他各类重点项目70个,主要有长治市太行紫团饮业有限公司、环海不锈钢厂、大山南长生机械、华兴环保工业项目和西庄钕铁硼项目等。
3、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实施期间,壶关县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作为控制土地供应“闸门”的主要手段,对新增建设用地有保有压,既有效遏制城乡建设大量圈占土地势头,又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各项事业发展必要用地,有效促进壶关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增强了全社会依法依规用地意识
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体系中地位愈发重要,在土地管理中的基础和龙头地位逐步显现。
相关行业、部门在编制规划时,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重要依据,在用地规模和布局上更加注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同时公众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注和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维护土地权益意识进一步增强。
(五)规划实施存在问题
1、耕地保护任务压力加大
2015年耕地保有量27371.92公顷,虽高于规划2020年耕地保有量26168.63公顷,但伴随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大,耕地保护任务压力加大。
规划确定2006—2020年全县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不低于851.81公顷,建设用地复垦补充耕地不低于406.83公顷。
截至2015年,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62.82公顷,补充耕地196.40公顷;建设用地复垦总规模仅实施36.57公顷,补充耕地面积35.14公顷。
百尺镇川河村补充耕地项目、黄山乡南阳护村第二批补充耕地项目、壶关县五龙山乡西河南村补充耕地项目仍在施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壶关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