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合作》教学设计10篇.docx
- 文档编号:29633517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40.73KB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10篇.docx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合作》教学设计10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10篇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10篇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学会合作》,选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属于交往心理的范畴。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没有养成合作的习惯。
本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渗透,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根据以上的活动理念,我制定了这样三个活动目标:
1、认识合作,懂得合作的力量大,培养合作精神。
2、学会合作,使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很好地合作,合作中应该怎么做。
3、体验合作,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过程中的快乐,从情感上认同合作,养成合作的习惯。
在活动方法上,我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线,采用活动体验法、交流汇报法等进行教学。
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活动过程四部曲:
一、情境导入,感受合作
二、游戏引领,学会合作
三、回归生活,体验合作
四、实际行动,真诚合作
下面,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学这一课的。
一、情境导入,感受合作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受合作
一开始上课,我就播放MTV《三个和尚》动画版,(课件出示)诙谐有趣的动画,轻快活泼的旋律,加上通俗易懂的歌词,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小朋友的注意力,他们对三和尚的做法十分不瞒,私底下都纷纷议论起来了,于是我提问:
为什么人多了反而没有水喝了呢?
围绕这个问题,小朋友们展开了讨论,他们很快地明白三个和尚没有水喝的原因:
有的说和尚们自私自利;有的说和尚们不团结一致;有的说和尚们斤斤计较……我适时引出课题:
合作,让小朋友们对合作的概念得以感性认识。
(二)游戏激趣,感受合作的力量
我告诉小朋友们,要和他们一起做个“折筷子”的游戏,他们个个兴高采烈,争着上台折筷子,班上力气最大的小胖子刘小洋没能折断十根筷子,这回只能灰溜溜的逃到了座位上。
(课件出示)我适时提问:
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十根筷子则很难,从这里我们可以想到什么?
我联系生活启发:
个人的力量是很弱小,而众人、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让小朋友们明白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
二、游戏引领,学会合作
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让孩子们参与两个游戏,领会合作过程中的技巧。
我首先出示情景:
“火海逃生”(课件出示),观看完短片录相,孩子们被紧张的气氛吸引住了,因此,当我提出模拟情景表演时,他们早已跃跃欲试了,课堂气氛也异常热烈。
我将事先准备好的蒙眼布两块,分别将两个孩子的眼睛蒙住,让他们分别背上另外两个孩子。
两人一组,蒙着眼睛的孩子在背上同学的指点下,通过一条有障碍物的过道,最快完成任务者胜。
(课件出示)(可多几轮比赛)我分别采访获胜队和失利队,他们一致认为:
只有各自发挥优势,密切配合才能获胜。
然后,我出示游戏二“穿针引线”,刚才没有参与游戏的孩子们踊跃报名,一只只陌生的左手和右手合作着,有的灵活地穿着线,有的笨拙地移来移去,好久找不准针眼……(课件出示)游戏结束,我采访获胜队合作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引导他们发现合作中需要技巧,让他们进一步懂得生活中的很多事,只要大家密切合作,灵活处理,一定会做得更好。
三、回归生活,体验合作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间“休息室”:
智慧屋里作客(课件出示)。
让孩子们透过智慧屋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合作,孩子们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展开交流讨论,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和幸福,从情感上认同合作。
四、实际行动,真诚合作
在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安排的是:
实际行动,真诚合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集沙成塔,聚腋成裘”……于是我启发小朋友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子说说在今后的学习上、生活中如何与父母、伙伴、老师和同学愉快地合作?
思维一打开,孩子们马上联想了很多,有的想回家做妈妈的小帮手,帮妈妈分担家务,让她轻松快乐;有的想与隔壁的小伙伴和好如初,继续完成他们的泥塑大作;有的想向某同学道歉,因以前他俩对一道数学难题意见分歧,还一直别扭着呢,他打算与“对头”继续争论下去。
这时,有个孩子悄悄地举起了手说:
老师,我想做班级的小小劝说员,劝说有矛盾的同学化干戈为玉帛;劝说不爱学习的同学努力读书;劝说心情不好的同学,做快乐的主人……让您少操点心。
(课件出示)多可爱的一群孩子啊!
我当即竖起大拇指表扬了他们,并要求他们把这些想法付诸行动。
然后以《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结束本节课。
最后,我简单地说一下这节课的活动反思:
1、活用教材,体现开放性
本活动不拘泥于教材的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灵活安排了游戏:
智慧屋里作客。
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感受合作的快乐和幸福,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合作。
2、游戏活动,体现自主性
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因此,我设计了游戏活动:
火海逃生、穿针引线。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到合作的好方法,亲身感受合作的力量,感受合作过程中的快乐。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议论文。
__以“合作”为题,围绕什么是合作?
为什么要合作?
怎样合作?
这三方面来阐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的人生道理。
__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可以说是一篇学写议论文的范作。
教学建议: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教学__可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在教学时可遵循作者的思路,从审题质疑导入,引导学生提出三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自读探究。
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审题质疑。
1、上次我们和六(3)班举行了一次拔河比赛,谁能来说说我们班为什么会输?
2、“人心齐,泰山移。
”的确如此,看来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合作。
今天我们就要来(板书课题:
14.学会合作),学生读课题
3、齐读课题后,提问: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自由质疑:
(1)什么是合作?
(2)为什么要合作?
(3)怎样合作?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写上问题。
4、看来,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呢,赶快读读课文吧,爱动脑子的你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审题时提出的几个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钥匙孤立典范嘴唇悠扬倾泻和谐协作瓶子牺牲顾名思义卓有成效情不自禁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带点的字,随机了解学生词语的掌握情况。
顾名思义:
看到名称而想到它的含义。
顾:
看到。
卓有成效:
成绩效果显著。
倾泻:
课文指美妙的乐曲好似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飞扬出来。
典范:
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和谐:
配合得适当、匀称。
交响乐团:
大型的管弦乐演奏的团体。
由弦乐器、木管乐器、
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组成,参加者能达上百人。
(3)指名回答审题时提出的问题。
重点解决前二个,第三个可放到第二课时。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文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检复导入。
1、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你解决了哪几个?
2、的确,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
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
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与他人合作呢?
这节课我们就要重点来研究怎样合作?
二、初读重点,明确事例作用
1、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板书:
怎样合作)请同学们赶快浏览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可见,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2、分析讲了几层意思。
3、让学生自悟事例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原来,四五两节的两个事例分别说明了第六小节的两层意思,那我直接说道理不好吗?
为什么非要用上这两个事例呢?
5、我们不妨来仔细看看,作者分别举了哪两个事例?
三、研读事例,感受合作之美
(一)乐团演奏
1、我为什么非要用乐团演奏这个事例呢?
为什么不写我和同学来了个二重唱,所以合作要怎样怎样?
(学生回答后板书:
典型事例)
2、乐团演奏这个事例怎么就称得上是“卓有成效”的合作呢?
你能用书上的语言来告诉大家吗?
(二)实验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实验步骤。
2、我这里也有一幢房子(拿出教具),房子起火了,谁也敢冒着生命危险来做这个实验?
3、我们不知道外国教育家的规定时间是多长,但是根据经验,能在30秒钟内跑出房子,都是可以成功逃生的。
给你们30秒钟,够不够?
好的,只要你们能在30秒钟之内成功逃生,就是成功的,对不对?
4、x秒,你们同样是在规定时间内成功逃生,祝贺你们!
我最想采访的是最后一个出来的同学,请问,你为什么让选择最后一个出来,难道你不知道危险吗?
你是怎么想的?
5、先人后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次为他鼓掌!
(学生鼓掌)不过我想,你也应该逐一跟你的合作伙伴握手,你的成功逃生也离不开他们的配合,对不对?
(提示学生可以与同伴握手)
6、真是令人感动的一幕啊!
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真是患难见真情啊。
让我们把掌声再次送给这七位用生命来合作的同学!
(请学生回座位)
7、但是,我们跟书上的小朋友的3秒钟比起来,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差距,我们不妨也总结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了,找出了问题,以后我们就可以合作得更加完美和谐。
8、是的,有比较才知道差距,让我们再来读读外国教育专家的话,再跟国外的小朋友比一比,相信大家就知道应该怎么读他的话了。
(朗读外国教育专家的话)
9、那这个实验的事例又说明了第六小节的哪一层意思呢?
10、这两个事例说明的道理你觉得哪个更难做到!
是的,所以这两层意思,作者用“不仅……而且……”这个关联词连接起来,体现了递进的关系,让我们把两个事例所蕴涵的道理再来完整地读一读,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四、总结内容,指导合作实践
1、看来,合作真的很重要,合作可以产生超过个人的力量;合作能为集体赢得荣誉;合作能给我们带来愉快的体验;合作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合作是帮助我们开拓美好明天的一把金钥匙!
有了合作,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变得绚烂多彩,才会变得赏心悦目。
2、学了这篇__,我们了解了议论文的一般的结构特点:
先谈这个话题的重要性,再谈怎样做的问题,最后发出号召,如果要你写《学会自信》,你可以怎么安排__的结构?
3、看来,你已经注意到了事例在议论文中发挥的作用,我们运用的事例必须典型,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在这篇__当中,你觉得还可以通过那些事例来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
4、是的,大合作的事例有很多很多,有些你习以为常的事情,却也是大合作的结果,而怎样才能与人卓有成效地合作,不是每个人都能懂得并且做到的,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所收获的。
[动物故事]动物的互惠互助
你知道吗?
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呢。
蜜獾(huān)和导蜜鸟是一对好伙伴,它们常常相互合作,共同捣毁蜂巢。
野蜂常把巢筑在高高的树上,蜜獾不容易找到它。
目光敏锐的导蜜鸟发现了树上的蜂巢后,使去寻找蜜獾。
为了引起蜜獾的注意,导蜜鸟往往扇动着翅膀,做出特殊的动作,并发出“嗒嗒”的声音,蜜獾得到信号,便匆匆赶来,爬上树去,咬碎蜂巢,赶走野蜂,吃掉蜂蜜。
导蜜鸟站在一旁,等蜜獾美餐一顿后,再去独自享用蜂房里的蜂蜡。
海葵虾和红海葵也合作得很好。
海葵虾的两只大螯(áo)各自夹着一只红海葵,整天东游西荡。
一旦遇到危险,海葵虾立即提起红海葵,红海葵便用有毒的触手对付来犯者。
这样,海葵虾可以到处觅食,不必为安全担忧;而红海葵只要收集海葵虾吃剩的食物就足可以饱腹了。
鳄鱼和千鸟的互惠互利更为有趣。
千鸟不但在凶猛的鳄鱼身上寻找小虫吃,还进入鳄鱼的口腔中,啄食残留的鱼、蚌、蛙的肉屑和寄生在里面的水蛀,帮助鳄鱼清洁口腔。
有时鳄鱼把大口一闭,千鸟就被关在里边。
然而你不必为千鸟担心,只要千鸟轻轻用喙击打鳄鱼的上下颚,鳄鱼就会张开大嘴,让千鸟飞出来。
有关合作的名人名言: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
人是要有帮助的。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毛泽东
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歌德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马克思、恩格斯
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列宁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我们学会了合作》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个单元“讲诚信,多合作”中的第二课,本课的脉络或重点在于通过社会生活事例以及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人合作,懂得一些合作的技巧。
合作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小学生初步形成的公民道德系统在集体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升华,但现在大多数学生对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合作方法的了解,与人合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橡皮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懂得一些合作的技巧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游戏、体验等活动学会与人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人合作,感受成功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明确分工在合作中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懂得一些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成功的合作。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认识合作
1.看动画《三个和尚》的故事:
2.说一说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
3.那你们认为这三个和尚怎样做才会有水喝呢?
(合作)
4.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5.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那些事需要合作?
二.参与游戏,学习合作
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事需要合作呀,那么怎么合作才会成功呢?
让我们到游戏中去寻找答案吧,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水果”的游戏。
1.课件出示水果图
2.进行“数水果”比赛,比比哪组数的准?
3.讨论:
为什么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数对呢?
我们应该怎么合作才会成功。
(明确分工)
1.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再进行一次比赛。
2.比较两次比赛,说一说怎么合作才能成功?
3.指名汇报,教师总结:
原来互相商量,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合作才会成功。
(相机板书)
三.畅谈合作,分享快乐
其实与人合作不仅非常重要,而且还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现在就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与他人合作一件事,可以说成功的也可以说失败的,不过要说说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四.亲身体验,运用合作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们已经知道了合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但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运用合作呢?
现在就通过一个“捏小熊”的游戏来考考大家。
1.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2.以组为单位做游戏
3.评出优胜的小组。
4.游戏点评。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从上面的游戏中我发现大家已经学会了合作,老师真高兴,那三个和尚学会了吗?
大家请看:
1.看《三个和尚》故事的结尾;
2.拓展:
说说三个和尚现在怎么样了?
3.教师总结.
六.作业布置
1.和爸爸妈妈合作完成家里的一次大扫除。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份以“团结合作”为主题的手抄报。
七.板书设计
5.我们学会了合作
互相商量明确分工
互相配合齐心协力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4
巧妙设问,纲目分明。
课文多处运用设问,既能引起听众注意,又做到纲目分明,如“什么是合作呢?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
”等等,都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典型事例,验证观点。
课文运用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交响乐团的演奏,一是从瓶中拉出七个彩球的`实验;分别从要有协作精神和要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不同侧面,验证了要获得成功,必须与他人合作的观点,令人信服。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7学会合作
2.齐读课题后,提问:
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3.课文中的“合作”指的是什么?
4.人们为什么必须相互合作?
5.怎样才能与人搞好合作?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
(3)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立典范悠扬倾泻和谐协作顾名思义卓有成效情不自禁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钥匙嘴唇倾泻协作瓶子牺牲一幢顾名思义情不自禁
(2)指名读,注意读准带点的字。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顾名思义:
看到名称而想到它的含义。
倾泻:
课文指美妙的乐曲好似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飞扬出来。
典范:
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和谐:
配合得适当、匀称。
交响乐团:
大型的管弦乐演奏的团体。
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组成,参加者能达上百人。
(4)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分自然段读课文。
5.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第二段(第4~6自然段):
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第三段(第7自然段):
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文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人新授内容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一段。
.激发思考:
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
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论……也不论……都……”“只有……才能……”“小……小……大……大……不……就……”通过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举出在实际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小结:
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2.理解第二段。
过渡: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1)理解第4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个事例,随后播出一段交响乐录音,学生置身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之中。
乐止,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
思考:
“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
(合作的“完美”与“和谐”)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2)理解第5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
”这句话说明了么?
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3)理解第6自然段。
读读,想想: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小结:
__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提问:
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
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
为什么?
(不够。
因为只举前一个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精神,而后一个例子是说明合作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只有举两个例子,才能把问题说得很全面)3.理解第三段。
自由读,谈谈你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学生练习演讲
《学会合作》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我们学会了合作》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个单元“讲诚信,多合作”中的第五课,本课的脉络或重点在于通过社会生活事例以及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人合作,懂得一些合作的技巧。
合作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小学生初步形成的公民道德系统在集体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升华,但现在大多数学生对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合作方法的了解,与人合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工具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懂得一些合作的技巧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游戏、体验等活动学会与人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人合作,感受成功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明确分工在合作中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懂得一些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成功的合作。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课。
二、课件演示。
三、说一说自己与别人的合作。
四、故事讨论会。
对《天鹅、梭子鱼、和虾》的故事进行讨论。
五、三场足球比赛的启示。
根据比赛,说一说怎么合作才能成功?
指名汇报,教师总结:
原来互相商量,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合作才会成功。
六、观看动画,认识合作。
1.看动画《三个和尚》的故事:
2.说一说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
3.那你们认为这三个和尚怎样做才会有水喝呢?
(合作)
4.师生共同小结。
5.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那些事需要合作?
(可用《三个和尚》双簧表演,或拼图游戏。
)
七、我们的发现。
我们的发现,总结合作的技巧,什么是合作,其含义。
八、学习儿歌。
一人力量小,合作力量大。
遇到困难时,合作解决它。
团结心一致,合作靠大家。
众人齐合作,心里乐开花。
九、再次讲解《三个和尚》的故事。
三个和尚好好合作的情况(效果)。
十、绑腿游戏。
1、游戏规则
2、做游戏。
3、游戏点评。
十一、关于合作的名言和警句。
思品教育,生活中不能合作的事情。
十二、畅所欲言。
十三、团结口号。
十四、师生共同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十五、作业布置
1.同学之间合作表演双簧戏。
2.小活动:
拼图游戏竞赛。
十六、板书设计
5.我们学会了合作
同心协力团结一致
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会合作 学会 合作 教学 设计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