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情景题汇总含附方法指导.docx
- 文档编号:29629499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3.77KB
最新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情景题汇总含附方法指导.docx
《最新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情景题汇总含附方法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情景题汇总含附方法指导.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情景题汇总含附方法指导
最新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
情景题汇编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情景题汇总
1.孩子犯错,家长护短,意欲推脱责任,责备学校管理不力,作为班主任如何沟通?
比如:
两孩子嬉戏,导致斗殴,甲同学、乙同学脸部互有抓痕。
甲方家长意欲问责班主任管理不力,请问如何沟通?
答:
该情境反映的主要问题是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问题。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护短,怪责学校的管理不力。
面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一定要做到理性、冷静和谅解,如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会火上浇油,给事情的解决和孩子的教育造成更大的障碍。
首先,老师应该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调查,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掌握好第一手信息,做好善后工作,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
如果事情比较严重,老师最好能保留一些有效的证据,以免事情处理起来空口无凭,处于被动。
家长得知孩子在学校受到伤害,不管是谁的错,都会有一点心疼,这是为人父母的人之常情。
所以,家长也许一开始会激动一点,甚至会很恼火。
老师面对家长的这些情绪要做好降温工作,如:
在言语中流露出对他孩子的喜爱,让他知道老师是极为关注他孩子的,不要担心。
或者给家长倒杯茶,请他坐下来,聊一点与这件事无关的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一些轻松的事情等等。
一般情况,孩子在学校发生事情,家长最为担心的是孩子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所以,在解决事情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想办法消除家长这方面的顾虑。
如,先就孩子身上的一些闪光点进行赏识,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他孩子的关爱,甚至偏爱。
然后,就事论事,以事实说话,用证据分析,指出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
这样相信大部分家长是会通情达理地接受的。
等整个事情过后,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班主任老师还应做好后续的教育工作。
“教育孩子从教育家长开始。
”老师可以通过约谈或家访的方式,和家长一起探讨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间接的帮家长灌输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让家长明白:
其实,学校教育是有其局限性的,它不是万能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其实是孩子早期家庭教育弊端的一个曝露场。
家庭生活、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人格发育和成长的教育基石。
2.小谢智力一般,并且在学习上不够认真、努力,作业也是马虎完成,但是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成绩可以很好,于是把责任归到老师教不好、同学影响他,这种情况该如何跟家长沟通?
答:
该情境反映的主要是老师应该怎样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问题。
小谢因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不理想。
但在家长眼里,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成绩不好是因为老师教育得不好。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首先应该理解。
哪个孩子在父母的心中不是一个宝?
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是正常的。
但不能盲目,对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孩子成长,教育好孩子。
面对这样的家长,需要老师的沟通帮他提高认识。
与家长沟通,首先“攻心”最重要,不管家长有什么怨言,或者过激的行为,我们都要忍耐和谅解,先设身处地地站在家长的立场想一想,理解家长言语或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其实,有的时候,与老师教的好不好相比,家长更关心的是老师重不重视自己的孩子,欣不欣赏自己的孩子。
如果老师把一个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我想这是任何一个家长都不能接受的。
所以,老师应该学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家长面前肯定孩子的优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让家长看到,其实老师更懂得欣赏自己的孩子。
这样,家长才能与老师的教育目标达成一致。
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接下来再和家长交流孩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我想就容易一些了,我们可以通过约谈或家访的方式,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帮助家长认识到学习是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的合力,有时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重要。
然后,就事论事,以具体的事实表现,如作业、试卷、平时的课堂表现等等,来让家长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孩子的成长是有多面性的,有时在学校和在家里是判若两人,而家长往往只看到自己孩子的一个面,通过各种途径,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成长真实的状况,才能帮他形成正确而科学的认识。
与家长沟通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教育好孩子,针对孩子学习的状况,老师有必要和家长携手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可行可控的学习计划,家校联手配合督促,争取让孩子能够取得一定的进步。
当孩子有了进步,家长对老师教育的疑虑,我想一定会彻底消散的。
教育是一个整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及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
家校携手,方能托起孩子的明天。
3.你带的班,在学校每月开展一次的文明班评选活动中,一学期了,还没被评上过一次。
同学们都把矛头指向那几个后进生,纷纷指责他们拖后腿,这几位后进生却不服。
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答:
该情境反映出了两个问题:
其一,一个学期没有评上一次文明班级,说明班级常规管理上是有漏洞的;其二,当集体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们没有进行自我的反思,而是在推卸责任。
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首先班主任要重视学校的“文明班级”等此类的评选活动,这是一种对孩子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班集体的荣誉也是班级成员每个人的荣誉,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和争取。
通过每月争创“文明班级”的活动,既教育了集体,也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使得集体本身成为了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容置疑,而班集体的环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它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
如何打造一个积极的、团结的、和谐的、有生命力的班集体环境,我建议可以通过三个“共同”来实现:
1、共同制定班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是一切秩序井然有序的保障,作为一班集体,要想充满活力而又井然有序,需要的就是“班规”。
“班规”就是班集体的“宪法”。
班主任的“人治”只能管得班级一时的风平浪静,而“班集体”的“法治”才能让班级不管在什么时候都“阳光灿烂”。
任何一项“宪法”的制定,只有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来,才具有最广泛的约束力。
班规也是如此。
老师可以通过提前采集意见,小组讨论修改,班级投票优化,成稿宣誓执行等方式,让全班同学一起共同制定班规。
当班规制定了就应该严格执行,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
2、共同解决问题。
遇到情境中的此类问题,老师没有必要在集体面前去追究某一个人的责任,而应该引导大家分析存在的问题,商量共同解决的办法。
(有孩子确实有责任,可以私底下教育。
)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加进班规,以班级最庄重的方式宣布执行。
其实,班规制定之后,是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作修改,逐渐完善起来的。
3、共同管理班级。
任何一个好的制度,要想转变成效率,需要的是执行力。
怎么执行?
最好的管理方式不是老师以一管四十,而是学生的相互管理,最终达到自我管理。
针对情境出现的矛盾,老师其实根据班级舆论的导向,分别选举几个代表进行管理,以达到互相制约、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任何时候,面对集体的荣誉,老师一定要给孩子强化集体的观念,不要随意地孤立某一个或一些孩子。
这种孤立,往往丝毫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只会不断地制造阻碍集体进步的障碍。
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学习、生活、成长的共同体,让这个共同体里的每一个孩子有自己的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大家都感觉自己是集体的主人。
它将迸发出无穷的教育活力。
4.小刚看不起生活老师,不听生活老师教育,常常顶撞,甚至粗言骂老师。
你该怎样教育这样的孩子?
答:
该情境主要反映的问题是孩子对生活老师不尊敬。
按照情境的说法,孩子不尊敬生活老师的原因应该是看不起生活老师。
这就要结合孩子平时的表现来判断,如果他对其他老师都很尊敬,而唯独在生活老师面前有这样的表现,那么就可以得出前面的结论;如果他在其他老师面前也是如此,这就是孩子的文明礼貌或者说德行方面的教育欠缺。
在这里,我只就情境反映出来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面对这么小的孩子就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不尊重生活老师,我们该如何教育?
我想接下来的教育工作主要是沟通,只有沟通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沟通从心开始。
我先找小刚,以聊天的方式了解他对生活老师的看法,弄明白他看起不生活老师的原因是什么。
是生活老师的工作方法他不适应,还是生活老师的某些行为他不接受,也有可能是他过早的受成人的影响,以势力的眼光来看待生活老师这个职业。
只有理解了孩子产生这种看法的真实心理,接下来的教育工作才好对症下药。
在我和小刚进行了良好的沟通的基础上,我将根据获得的信息,找生活老师进行适当地沟通。
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在文明礼貌上的一些过激的行为,是因为老师的教育行为不当而引起的。
不当的教育行为,引发孩子过激的反映,再给孩子扣上一个顽劣的帽子,这个孩子的行为只会越发让老师觉得不可理喻。
与生活老师进行沟通,给生活老师出出点子,一起商量行之有效的方法,让生活老师和我的教育形成合力。
最后,我们还是得追根溯源,孩子对生活老师的这种态度是否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班主任老师应该及时与家长联系,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
有的时候,我们能发现,孩子的一些言行里,有其父母价值观念的影子。
要想教育好孩子,先得教育从教育家长开始。
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给家长传达这样一种理念:
家长平时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多夸学校,夸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
家长要言传身教,尊重学校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只有这样,你的孩子才会喜欢自己的学校,尊重学校的老师,才会在老师面前有诚恳、谦虚的受教的态度。
其实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行教育。
有德行的孩子,一生遇贵人。
当然,学校、学校里的老师也不可能让你百分百满意,对于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我们是热烈欢迎家长批评指正的,但不能当着孩子的面。
尤其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发学校或者某某老师的牢骚。
我们教过很多学生在学校目中无人,与老师或者学校制度对抗的孩子,大多都是其家长的言行不当误导。
要想教育好孩子,家校必须形成合力。
有了以上这三方的沟通,再来教育孩子要尊敬生活老师,尊敬所有的老师,尊重所有的他人,以尊重换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我想,应该会水到渠成吧。
5.孩子不会与人相处,常会不经意间出口伤人,致使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很不好。
虽经老师教育,但收效不大。
现在,同学不想接近他,他自己又不想走近同学,所以,总是独来独往。
如何更好地解决?
答:
该情境反映的是一个孤独的孩子,需要老师的引导,让他走出孤独,融入群体。
分析该情境,他不想走近同学,其原因我想主要是同学不想接近他,他在无奈下只好化被动为主动。
孤独的滋味是不好受的,也许我们成人有人喜欢孤独,像村上春树笔下的主人公能够把玩孤独的,那是一种何等深沉的人生境界,其本身也带着一种现实的无奈。
所以,我们透过这个孩子的要强看到他内心的苦楚、无奈。
但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不在别人,是他没有掌握好与人交际的技能。
如何更好地解决,首先还是应该了解孩子行为的心理。
教师可以通过聊天沟通、日常观察、私底下在与其他同学交流,来理解这个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如:
是家庭原因造成的个人中心主义,还是语言表能力较弱,遇到表达障碍时的无意伤人;是他出口伤人造成了人际关系不好,还是因偶然的人际关系不好,使得他常恶语攻击他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以至于陷入了人际交往的负螺旋……老师在充分理解了孩子的行为心理之后,下面的工作就是引导他学会与人交流,懂得与人交际。
对孩子越理解,相信引导起来会越容易。
与人交际是一项技能。
任何技能的学习,光靠几句口诀只是纸上谈兵。
技能的习得需要的是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
所以,对这个孩子的教育,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交流沟通的教育层面,还应为他创造学习的实践机会。
比如:
我会和他进行一次小小的交易,他如果在一个星期之内和班里的谁成为朋友,我会免掉他一次周末作业或者奖励他最感兴趣的一个奖品。
至于他和班上的哪一位同学交朋友,之前要有所考量,最好选一个人缘好,会交际,又能给予他帮助的孩子。
我之前也会找到那个孩子,跟他进行沟通,让他配合我一起来帮助他。
一个星期的时间也许短了一点,那就两个星期,因为与人相处是一个慢慢接近,相互理解,深入相惜的过程,急不得。
两个星期之后,如果孩子成功了,给予奖励,和孩子一起分享与人交往的快乐、温暖和幸福,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畅谈收获。
如果失败了,也没关系,在失败中分析原因,再次尝试。
教师应给予更大的动力去支持,相信孩子一定会有进步。
于是,趁热打铁,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一次“他为什么不高兴”的主题讨论会,让大家一起畅谈自己与他人交际的成功经验,并重点请该同学发言,教师借此表扬该同学的进步,提高他在班级同学心目中的地位,鼓励大家都和他做朋友,同时热情地帮助他更快的成长。
6.李同学成绩好,常常得到老师和家人的赞扬,慢慢地就养成了非常自我的个性,不懂得顾及别人的感受,给同学分发东西时总是把最好、最多的留给自己,面对这样一个所谓的“优秀学生”,你怎么办?
答:
从该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同学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而不是“所谓的‘优秀学生’”。
我们不能因为孩子身上某一个不足就否定他的优秀。
谁身上没有缺点?
该情境主要反映出了李同学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是非常自我。
面对孩子如情境中讲述的表现,很庆幸的是老师没有用“自私”这个词,而是用“自我”。
“自我”指人的个性,而“自私”指的是人的品质,面对孩子把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表现千万不要给孩子带上“自私”的帽子。
自私,其实是人的本性,谁没有一点私心呢?
我认为这种现象不是简单的“自私”所能解释,也不是进行“大公无私”的教育就能解决的,这里孩子个性和心理的因素,比较复杂。
孩子比较自我的个性形成原因比较复杂。
我想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早期家庭教育的问题,家长没有培养好孩子学会分享的品质。
也有可能,在家庭里孩子一向比较受宠,慢慢形成了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态度,加之李同学学习成绩好,平时在家里和学校受到的都是赞扬,这样更促使了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
当一个孩子已经形成了自我的个性,我认为想改变不是那么容易。
教育是有它的局限性的。
其实,只要他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没有损人利己,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兴师重重的把它当个必须攻克的教育问题。
要知道,具有这样个性的人,也未必将来没有出息。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
当追求完美会导致孩子整体状态恶化的时候,与其费力地和他的缺点搏斗,还不如以更主要的精力发现他的长处并发扬光大。
按这样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事情也许变得简单多了。
孩子既然学习成绩好,老师就继续表扬,让他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多给他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在学习小组里担任辅导员的角色,慢慢学会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他人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和快乐感。
其间,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和点拨,帮助他领悟到:
学会分享,为自己着想的同时也多为别人想一想,我们可以成长得更快乐;学会分享,温暖了他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学会分享,我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朋友。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领悟到了自我的成长离不开他人和集体。
我想:
孩子会慢慢的学会在心里装着他人,理解他人,体谅他人的。
成就他人,快乐自己,是一种人生境界。
我想不但是孩子,我们所有人都要反思,努力。
7.伴随创建书香班级活动的开展,同学们读书的热情很高。
可是不久老师们发现,同学们阅读的内容令人担忧,男同学爱看带有暴力的漫画书,女同学爱看言情小说,针对此现象,你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答:
该情境反映出的学生读书的热情很高,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呵护,并利用各种激励策略,给孩子读书兴趣加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孩子阅读的内容令人担忧,这是孩子阅读取向的问题,需要教师作进一步的引导。
如何引导,作为语文老师,我了解过现在学生中间比较流行的一些漫画书和所谓的“言情小说”。
首先这些书不是“洪水猛兽”,不要想象得很可怕。
相反,有些漫书其实画得很有创意,有些小说里的爱情故事也真的很纯真,让人动容。
我就是喜欢看漫画书长大的,我身边很多女同学也是喜欢看言情小说长大的,我看大家成长的都挺好的。
所以,对于一书的价值,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也许这些书籍,在孩子的阅读视角下,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乐趣。
所以,作为班主任不要过于紧张,更不能强制地开展“禁书”运动。
这样对孩子的读书热情是一种打压,相反也会激起更多同学对这类书的好奇。
班级阅读内容兴趣的取向其实就是一股时尚流行风,几个同学有了书源,少数同学炫耀起哄,大多数同学跟风。
要想进行正确引导,班主任得想办法引领这股阅读潮流,做孩子阅读的引路人。
首先,我会利用晚读课的时间在班级里召开一次“好书伴我成长”的讨论会。
讨论会可以设计如下三个层次:
一、我们现在拥有的阅读资源中,主要有哪些书籍,大家一起给他们分一分类;二、结合我们现实成长的需要,尤其从学习的角度,探讨阅读哪些类型的书籍对我们成长最有意义;三、如何挑选一本好书,老师和学生一起交流经验,并确定每周召开一次“班级好书推荐发布会”,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分头有序准备。
有了上面的讨论会,相信孩子们对于书籍的阅读价值有了一定的甄别能力,接下来我会通过明暗两种途径把我班级阅读的风潮。
明的是每星期利用早读或课前的一点时间召开一次“好书推荐发布会”,持续不断地引领班级阅读潮流。
老师也要加入到孩子的阅读中来,不时的和孩子交流一下书里的内容,吸引更多孩子的阅读兴趣。
暗的是调查清楚班级里那些漫画书和言情小说的来源,私底下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沟通,悄悄地切断书源。
最后,我会在期末家长会上,就如何帮助孩子挑选好书这一问题跟家长进行交流。
让家长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认识,这样,班级阅读的书籍在源头上就能有一定的质量保证。
当然,其实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对孩子阅读情趣的引导是带有很大的功利性的。
似乎一切阅读的目的成了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在考试的时候多拿几分。
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也不矛盾,阅读,不仅能让我们学到知识,也能使我们享受到生活的乐趣;阅读,不仅能我们获得作文上的提高,更能我们得到身心的滋养和修炼。
所以,我想说,对于孩子阅读面的引导,多一点总比少一点好,博一点总比太专一用处要广。
关键是语文老师利用语文培养好学生高雅的阅读情趣,那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也就可无可不看,无可不阅,这五谷杂粮皆可集于饭桌之上,皆可收于皮囊之中,总有一得。
8.小华同学是单亲家庭,与母亲相依为命,有一段时间她感到十分孤独,总觉得缺乏爱!
不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同学之间都缺乏爱的温暖。
如果你是班主任,该怎样帮助小华走出困境。
答:
该情境反映出来的是关于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教育问题。
单亲家庭,由于家庭成员的残缺严重影响了子女的心理健康,致使孩子在其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比正常家庭孩子更为复杂的心理异常和行为异常。
如何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是摆在我们教育面前的一道难题,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和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方能真正解决问题。
面对本情境中的小华,作为班主任,如何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帮助。
首先,针对小华的孤独,老师应该通过日常观察、家校沟通和与孩子交流等方式进行了解和分析。
小华的孤独感有可能来自多方面的,如:
1、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感到十分痛苦,心灵上受到伤害,情绪低落,心理失衡;2、觉得父母离异不光彩,产生了自卑感,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敏感多疑;3、由于身上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导致对任何事自暴自弃,并对自己的生活及周遭产生了一定的对抗情绪,难与人合作;4、因自己的家庭情况被大家知晓,在生活圈子里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因而产生了压力……
根据不同的情况,其实每一个孩子具体的心理因素是不同的。
老师因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再采取适当的帮扶措施。
如:
1、老师在班级里引导孩子们努力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
一个真诚、和谐、体谅、积极向上的集体总能化解身处其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孤独感,带给人温暖和成长的力量。
老师平时对他尊重、信任、理解和适度的偏爱,也能激活孩子内心的情感,让他燃起学习生活的激情。
2、老师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大力扶持他参加,增强他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强大动力。
只有彻底摆脱自卑的心理,人的个性才会得到完全的解放,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
在参与班级的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的秀出自己的精彩,多与人交往,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多激励,使其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尽可能地消除孤独感,是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经常和家长取得沟通,帮助他们建立离婚不离孩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其实,帮助这个孩子走出困境的最重要的助力还是在他的家庭。
学校教育有其局限性,所以,老师的帮助和教育也要注意度,过犹不及。
有些问题是一个人成长必须经历和面对的,也许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时间。
9.四五年级的孩子们,他们正处在青春期的门口,懵懵懂懂,一回到宿舍,他们就乐此不彼地谈论着,哪个男生和哪个女生很好,很亲热的话题,你如何进行教育引导呢?
答:
该情境反映的是孩子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的心理。
作为四五年级的孩子,身已开始步入青春发育期。
青春期来临,孩子身上正在悄悄地发生着一些变化,如身体长高了,身体机能增强了,甚至有些孩子开始出现第二性征了。
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了朦胧的好奇感和接近的欲望。
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说明孩子在长大,在成熟,作为家长和老师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但也不能置之不理。
我觉得在以前是大可不予理会的,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有喜欢的女生了,后来单相思就没有断过,我觉得对我的成长没有什么影响。
那是一种很美好的情感,甚至在某种时候还对我的成长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但现在,社会环境不同了,孩子成长的环境也不同了。
为了尽可能防止孩子出现“早恋”,还是需要老师做适当的教育引导。
如何恰如其分地引导?
我觉得,面对孩子的这一正常的青春期性心理萌芽的现象,成人决不能给他们扣“早恋”的帽子,这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发育,宜疏不宜堵。
尤其不能粗暴地批评和粗暴地扼杀,反而让孩子不能正确处理和异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以后的恋爱和婚姻埋下隐患。
教师首先要做的,我觉得是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正确理解什么是健康的“爱”、什么是真诚的“友谊”,教会学生正确地和异性进行交往的一些方法,间接地让孩子在思想上对班级出现的这一现象有正确地认识。
接下来,我们该做的不是想办法拉开男女同学的距离,而是应该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积极倡导他们与异性同学健康交往。
在活动中,让孩子感受到集体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温暖和力量;在交往中,让孩子消除对异性朦胧的好奇感,转移有可能“早恋”的注意力。
数据统计,孩子出现“早恋”的现象,绝大多数是因为家庭环境某些因素缺失造成的。
所以,在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前期,老师很有必要对家长进行教育。
还是那句话“教育孩子先从教育家长开始。
”老师可以利用家长会或其他一些沟通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孩子进入青春期的重重表现,给家长出出主意,帮助孩子健康度过青春期。
如:
给孩子营造一个有安全感、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周末一定要抽时间陪伴孩子,尽量成为孩子的“大朋友”;做好孩子的成长的倾听者,给孩子以充分的信任感……
时代的进步,各种信息的泛滥,使得我们现在的孩子过于早熟。
最后,我想说的为了保卫我们孩子纯净的童年,学校、家庭、社会应该通力合作,净化孩子成长的环境,尽量减少一些不良信息对孩子的误导,还孩子成长一片纯净的天空,让不应该干扰他们的烦恼远离他们,让我们的孩子在美丽的花季和雨季,心灵清澈、纯净地成长,尽情美好的少儿时光。
10.上室外课时,学生不听科任老师的话,不好好排队行走,吵闹,不遵守纪律,你在旁边看见了,会怎么处理?
答:
从该情境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学生排队散漫,纪律性不强,面对科任老师的教育缺乏受教的态度。
虽然这是学生在科任老师课上的表现,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班级日常管理和教育的问题,作为班主任看见这一幕首先应该认识到是自己教育工作的不到位。
如何处理,我觉得既然科任老师在场,就应由科任老师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果班主任当着科任老师的面强行介入教育,管理的效果越好,班级的表现与之前对比越强烈,只会让科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降得越低。
当然,面对学生的一片混乱,作为班主任老师也不可能袖手旁观。
我们可以间接地介入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小学 班主任 基本功 大赛 情景 汇总 方法 指导